第二辑民国货币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4&A=3&rec=344&run=13

民国初年,流通于临淄的货币有银块、银元宝、银元(壹元) 、银角(壹角、
贰角、伍角) 、银分(伍分)、铜钱等硬币和各种纸币。银元有袁世凯头像银元、
孙中山头像银元及站人、龙头、鹰洋等银元。铜钱亦有大、中、小和有孔、无孔
等多种。纸币主要是流通山东省管钱局发行的“官票”。1921年,又有中央银行、
中国银行、中国交通银行发行的拾元、伍元、壹元、壹角、贰角、伍角的纸币。
1932年,临淄境内流通的货币,本位币有钞票和银元两种;辅币有角票、钱票和
大铜元三种。钞票以省库券为多;中央银行和中国交通银行之钞票次之;中国银
行之钞票又次之。角票和钱票,以平市管钱局发行的角票较多,中央银行和中国
交通银行发行的角票甚少。 各乡、村的小交易,以大铜元最通用。每银元1枚折
合大铜元220枚。 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颁布“法币”策令,将中央
银行、中国银行、中国交通银行(后又增加了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钞票定为“法
币”,集中发行。同时,禁止金属货币流通。这时,国民党山东省政府设立山东
省地方银行山东省民生银行,与山东省平市管钱局均印行纸币。民生银行的角票
(壹角、贰角)、平市管钱局的枚票五十枚(壹角)、一百枚(贰角),在临淄市场上
与“法币”同时流通。直到1938年日军侵占临淄后停止使用。抗日战争胜利后,
法币又恢复使用。但由于发行量过大,加之国民党政府面临崩溃,法币贬值,物
价腾飞, 交易暗用银元。 国民党政府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又发行了“关金”,
1947年下半年流通于临淄。但对法币的贬值毫无挽救作用。临淄市场上一时出现
了以物换物的现象。如8斤小麦换1斤猪肉,1斤小米换10个鸡子,12斤高粱换1顶
帽子。商品不以货币计价,而以粮计价。到1948年秋,国民党政府发行的纸币,
在临淄境内视为废纸终止流通。
抗日战争初期,临淄境内还流通着各种各样的土杂票,俗称“乡票子”。当
时,本区之大小商号,甚至无铺面的行业,投机行诈的骗子,都发行票子。全县
发行票子的共计有300多家。 有些票子到了群众手里,既不能买东西,又找不到
地方兑换,造成市场混乱,人民受害。

附:日伪货币
1938年,华北日伪政府发行“中日联合准备银行”纸币。简称“联银币”,
亦称“准备币” 。1939年开始在临淄流通。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停止使用。
国民党以法币1元比5元的比值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