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粮食储存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4&A=3&rec=311&run=13

粮仓建设 县城原电影院处为清末民初仓廒遗址,面积10余亩,有圆形谷仓
数10个,储粮数无考。抗日战争时期,日伪县署于县城北门里北大营、东门里李
家祠堂、 南门里王家酒店内设粮仓积存麦、 谷合计24万余斤。解放战争时期,
1946年,临淄县人民政府在高阳区、淄东区、苇河区设粮库。1948年,又在古城
区、牛山区、龙池区、路山区设粮库。当时的粮仓皆用民房,分布在33个村庄,
仓房246个,容量1178万斤。
建国后, 开始由国家投资建设粮仓。 50年代末, 全县有粮仓557个,容量
4498万斤。其中国家投资建设的粮仓36个,容量1014万斤,占总仓容量的22.54%。
60年代末, 全县有粮仓419个,容量4629万斤。其中国家投资建设的粮仓60个,
容量1300万斤, 占总仓容量的28.08%。70年代末,全区有粮仓275个,容量9985
万斤, 其中国家投资建设的粮仓156个,容量7126万斤,占总仓容量的71.36%。
到1985年,国家共建粮仓309个,容量13052万斤(设计仓容16660万斤) 。其中:
基建房式仓269个,容量11982万斤。苏式仓3个,容量200万斤,简易仓37个,容
量870万斤。除改作器材仓、营业仓、食品仓、饲料仓者外,实际容粮的仓库221
个,容量10620万斤。
分布在:西关、古城、龙池、淄河、
皇城、房家、五路、北羊、户王、朱台、桐林、北高阳、陈家、大路、李家桥、
孙娄、金岭、大武、王寨、边河、刘征、辛店、南仇共23个村庄。
在国家投资建设粮仓的同时,还帮助生产队建设粮仓。1964年,帮助生产队
建设粮仓8个,容量500万斤。仓点分布:城关公社的东门村、刘家寨村,齐陵公
社的刘家终村,皇城公社的崖付村,淮阳公社的桐林村,路山公社的后召二村,
梧台公社的北安合村。19711973年,帮助生产队自建土圆仓1101个,容量2937万
斤。
1976年,在条件好、交通便利的村庄由国家投资,村出工料,建仓45个,容
量4000万斤,分布在:河崖头、龙贯、国家、薛家、吕家、聂仙、郑辛、大蓬、
崖付、西上、北羊、东苇、辛路、东泄柳、徐家圈、大柳、大夫、耿家、房家、
宁三、槐二、北高、王旺庄、永合、西申、王家桥、南坞、北金、前召二、北安
合、南太和、西老、王青、石鼓、王家庄、尧王、耿王、毛托、东安、刘征、边
河、赵庄、吴胡同、坡子、南术南等村。
粮仓管理 1952年,开展“无鼠粮仓”活动。1953年,贯彻“防重于治”的
保粮方针,学习余抗县岘岗粮库的经验,开展无虫粮仓活动。1955年,全县开展
无虫害、无霉变、无鼠雀、无事故的“四无粮仓”活动。1956年,孙娄粮仓管理
所率先达到“四无粮仓”标准。所长王秉礼先后参加了省及全国粮食系统先进工
作者代表会议,并参加了是年的国庆观礼,受到毛主席的接见,国务院粮食部发
给了奖状。1958年4月,省粮食厅在临淄召开全省18个地(市) 、县粮食局长参加
的粮食管理现场会议,命名孙娄粮食管理所为“十好粮所”。1964年实现了“四
无粮仓”县。秋,昌潍专署粮食局在临淄召开全专区各县(市)粮食局长、股长参
加的“四无粮仓”现场会。1983年,商业部颁发了“四无粮仓”新标准。1985年,
按新标准鉴定,路山、敬仲、齐都、梧台、皇城、金岭、南仇、边河、朱台、孙
娄、王寨、辛店13个粮管所和辛店面粉厂的粮仓均达到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