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集市贸易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4&A=3&rec=271&run=13

清朝末年,临淄集市上的商品主要是粮食、肉食、面食、禽蛋、青菜、瓜果、
杂货、手工业品、棉、菸、苇编制品、土布、鞋袜、牲畜、木、铁器等。胶济铁
路通车后,部分“洋货”充斥临淄集市,增加煤油、火柴、棉线、棉布等。年交
易额约500万元。这种局面一直延续到临淄全境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临淄的集市贸易经历了三起三落。1950年,临淄县
工商科加强对集市贸易的管理,取消了旧的苛捐杂税,打击了非法经商活动,保
护了正当经营,实行公平交易,稳定了集市贸易秩序。1953年国家对粮食实行统
购统销。1954年实行棉布计划供应,棉花实行统购统销,同时对部分二、三类物
资相继实行派购、定购。对集市贸易虽有所影响,但由于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物
资逐渐丰富, 集市贸易仍很活跃。1956年,全县集市贸易成交额660万元。1958
年,因“大跃进”不允许赶集。一时大集化小,小集消亡。后又紧接着遇上三年
困难时期,物资短缺,物价上涨,集市贸易成交额甚微。1963年后,集市贸易又
开始活跃。据统计,全县每日平均赶集的人数在3000余人次,上市物资140余种,
全年上市物资总值621万元,成交额287万元。1964年,集市贸易成交额372万元,
较1963年增长29%。 同时,集市上的物价也大幅度下降。据22种主要物资价格统
计, 1963年比1962年下降51.2%,其中粮食下降54.3%,干鲜菜下降56%,禽蛋下
降65%, 幼畜下降60%,干鲜果下降60%。“文化大革命”时期,集市贸易又被堵
塞,集市上又出现了物资少,人数少,成交额少的现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集市贸易空前活跃。 西关、辛店大集上集人数各达2万余,金岭、白兔丘、南仇
等集市也各达万余人。 上市物资显著增加。1980年,上市物资450余种,年成交
额1035万元。1983年,集市上增加了小型木器家具、服装、裁剪、缝纫、花草、
鱼鸟等, 上市物资达600余种,年成交额1908万元。1981年,金岭、辛店两集开
始出现大牲畜市场。相继西关、大柳、皇城、王旺庄、白兔丘、齐陵较大集市也
增加了大牲畜市场,年成交大牲畜1748头。1983年成交2780头。1985年,随着农
副产品购销政策的改革,农副产品上市量增多。据统计,全区城乡市场上市物资
约1200余种,年成交额343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