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商品购进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4&A=3&rec=247&run=13

购进品种 清末民初,购入的主要商品近20种,年购进总值银244000两,来
自国内者以糖茶、纸张、棉花、煤炭、丝织品为大宗,药材、瓷器及其他日用品
次之。来自国外的以煤油、布匹、棉纱、火柴为大宗。1937年前,购进商品以值
计算, 杂货最多; 以量计算,煤炭为大宗。余为纸烟、煤油、棉布、铁器等。
1937年,购进商品主要是日用百货、绸缎、棉布、茶叶、煤炭、木材等。1938年,
日本入侵后,实行经济封锁,购进商品锐减,只有煤炭和日用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购进商品的品种不断增多。1953年,仅百货类就达
千余种。1956年达三千余种。1985年近万种。
购进渠道 清末民初,水产品及国外商品,由青岛经海运至羊角沟转小清河
运至临淄西关。绸缎、布匹由周村、潍县购进。煤炭、琉璃、瓷器由博山、淄川
购进。茶叶由周村购进。药材、陶器由济南、益都购进。小麦由羊角沟购进。铁
器由山西购进。此时为纵向流通渠道。1904年,胶济铁路通车后,以铁路运输为
主。经辛店再运至各乡镇。购进商品,主要来自青岛、上海、杭州、济南、天津、
北京、潍县,海南岛次之。县内较大商号在青岛有常驻采购人员,组织进货。此
时流通渠道化纵为横。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随着国营商业的建立,购进商品以商业的二、三级
批发站为主。1953年以前,实行系统内调拨制,百货、纱布、烟、酒由张店、周
村、益都等地进货。煤炭由淄博各煤矿进货,后扩大到山西省的阳泉、大同及辽
宁省的阜新等地。1956年,国营商业单位,实行独立核算,工业品按分配计划从
青岛(南路货)、济南(北路货)进货。三类小商品自由采购。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实行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政策。商品流通实
行多条渠道,多种经营方式。商业单位直接从工厂和到外地进货的数量增多。从
1981年起,购进工业品有四种形式:一是统购统销(统配)商品由商业部门统一收
购;二是计划收购,按国家规定计划交货,超产部分由工业部门自销;三是订购,
工贸双方协商签订产供合同,工业部门下达计划执行;四是选购,产品由工业部
门自销,商业部门自由选购。石油产品直接从炼油厂进货。1982年,区供销社计
划外商品购进总值为1191万元, 占购进总额的27%。1985年,全区商品购进总值
11096.7万元。 其中商业局系统9852.8万元, 为1949年的51倍, 较1956年增长
13.7倍。
仓储设施 建国前,临淄小商贩较多,多数无仓储设施。建国后,国营商业
的仓储设施比较简陋,多是租赁民房。1956年后,始建仓库。1978年后,逐步达
到正规化、 楼台化、合理化。到1985年,全区商品仓储总面积达4.5万平方米。
其中仓库面积17496平方米;简易货棚1966平方米;菜场、货场11270平方米;地
下仓库1667平方米;储油罐9910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