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工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4&A=3&rec=132&run=13

工业概述

临淄的手工业,历史悠久。据《史记》载,姜太公至齐,即通“工商之业”。
春秋战国时,冶铁、炼铁、丝织、铸币、制骨等手工业已相当发达,其遗址至今
仍遍布临淄齐国故城,故有“冠带衣履天下”之称。西汉时期,冶铁、纺织尤为
发达,被誉为“齐临淄十万户,市租千金,巨于长安”的大城市。自西晋以后,
随着政治中心的转移,临淄的手工业逐渐衰退,但至隋、唐时桑蚕生产仍很繁荣,
唐朝诗人杜甫有“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的诗句。宋末元初,临淄
故城毁于兵燹。从此,临淄手工业一蹶不振。
清末,特别是胶济铁路通车后,临淄的手工业开始复苏。民国时期,略有发
展。1936年全县工业产值27.73万元。日军入侵临淄后,工业被摧残殆尽。
建国初,临淄工业基础薄弱。1949年,全县仅有个体手工业41家,连同农村
的工副业生产, 工业总产值156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8.3%。1957年进入社会
主义建设之后,因注重农业生产,工业生产仍然发展缓慢。是年,全县有国营石
料厂、食品加工厂各1处,手工业合作社16个,工业总产值267万元,占工农业总
产值的11.16%。从1970年起,工业生产才有较大发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逐步清除“左”的思想影响,贯彻执行国民经济调整方针,进行体制改革,扩大
企业自主权,落实经济责任制,乡镇工业和村办工业逐步兴起。1985年,临淄已
有机械、化工、建材、食品、纺织、造纸、印刷、塑料、电子、服装、皮革、工
艺品等十多个行业,形成以建筑材料、石油化工、轻工纺织、食品加工为主体的
工业体系。 乡镇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45家。按所有制分,全民企业占4.7%,区
属集体企业占10.74%,乡镇企业占84.56%;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占48.32%,重
工业占51.68%。全区独立核算工业企业105家,拥有动力机械总动力2.69万千瓦,
金属切削机床615台, 锻压设备133套。全区工业企业职工29381人,工业总产值
16120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3%。为1949年的98倍。
1985年,在临淄地区的中央、省、市属企业6家,共有职工3.8万余人,工业
产值19.5亿元,利税9.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