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植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4&A=3&rec=112&run=13

临淄栽桑历史悠久。民国时期,境内有鲁桑、白桑、山桑、葚桑、火桑等,
其中以鲁桑最多。鲁桑又分鸡冠鲁桑和实生鲁桑两种。桑树的栽植,大都取野生
桑苗栽于隙地,生长3~4年后,多以袋接法嫁接,专育桑苗者很少。1920年,县
劝业所建桑园11亩,开始育桑苗,年出圃1米高以上的桑苗250株。1933年,全县
有桑树16万株,多分布于淄河两岸和牛山、愚公山一带。
建国后,临淄的桑蚕生产有所发展。1958年,全县育桑苗210亩,栽植桑树2
万余株。 1965年育实生桑苗440亩,并移植野生桑苗嫁接桑树20万株。1966年至
1967年,将440亩实生桑苗,全部用袋接法进行了嫁接。但不久,在“以粮为纲”
的思想指导下,刚建起的桑园陆续被破坏。到1974年,全区仅存留桑树1084株。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植桑养蚕又开始恢复。1981年,有6个公社的18个生
产大队建起了桑园, 面积260亩。1982年,齐陵、皇城、路山、朱台、敬仲等公
社的部分生产大队又建起桑园310.7亩, 植桑16万株。皇城公社于家大队第五生
产队引进胡桑4万株,建桑园37亩,间作桑苗8万株。1984年,北羊乡前下村从巨
野县引进胡桑“32” 号24.5万株,围村植桑,占地约200亩。1985年,全区共有
桑园面积407亩,桑树44.5万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