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4&A=11&rec=3&run=13

——2011年1月14日在临淄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区长 宋振波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临淄区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
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十一五”时期政府工作的回顾
“十一五”时期是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临淄经受重大考验、实现跨越发展
的五年。五年来,区人民政府在中共临淄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历届区领导班子
打下的良好基础上,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
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
带领全区人民,凝心聚力,激情创业,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
标任务,为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站在了新的更高
的历史起点。
过去的五年,是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大幅跃升的五年。预计2010年,
全区生产总值完成601亿元, 是2005年的1.9倍,年均增长13.9%。境内财政收入
实现132.4亿元,是2005年的2.7倍,年均增长22.3%。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6.36亿
元,是2005年的2.8倍,年均增长23.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723亿元,
是“十五”的2.8倍,年均增长14.7%。积极争取中央、省投资项目47个,到位资
金2.4亿元。各项存款余额达455亿元,是2005年的2.2倍,年均增长23.3%。农业
总产值实现36.1亿元, 是2005年的1.3倍,年均增长4.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
展到472家,实现销售收入1311亿元、利税123亿元、利润87亿元,年均分别增长
33.2%、 30.7%和32.4%。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23亿元,是2005年的2倍,
年均增长14.7%。“十一五”成为临淄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效益最好的时期之一。
过去的五年,是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的五年。紧扣转方式调结
构主线,科学务实,积极作为,三次产业比调整为3.53∶71.81∶24.66。农业生
产提质增效。 粮食生产连续5年稳定增长,绿色蔬菜基地发展到15万亩,新增规
模化畜牧养殖小区42处,林果花卉苗木面积达13万亩。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
展到15家,齐城农业高新区被评为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农民专业合作
社发展到180家, 绿色有机品牌达46件,“临淄西红柿”、“临淄西葫芦”被认
定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美国白蛾等动植物疫病得到有效防控。都市农业发展初
见成效,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试点项目顺利完成。落实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4175万
元,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提高到99%。工业经济高位增长。石油炼化和精细化工、
特种钢材和装备制造、塑料加工、高档纸业四大主导产业集聚壮大,加快向优质
高端迈进。齐鲁化工区、临淄经济开发区进区项目185个,完成投资223亿元,成
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载体。大企业集团支撑引领作用明显增强,销售收入过10
亿元的企业达18家,过50亿元的2家。企业上市实现历史性突破,一年内4家企业
集中上市,融资46.8亿元,创造了资本市场“临淄速度”。新增省级技术研发中
心7家,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
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47.6%。 省级以上名牌产品、著名商标达49件。第三产业加
速发展。建成投用了东泰广场、万豪大酒店等一批商贸设施,实施了家电汽车摩
托车下乡、以旧换新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城乡市场繁荣活跃。现代物流业迅速
崛起,齐鲁现代物流港一期工程投入运营。齐文化旅游开发步伐加快,依托淄河
综合开发工程,整合周边要素,构建起了生态和文化有机结合的旅游发展框架,
中国古车馆·太公生态文化旅游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强化旅游宣传推介,
连续成功举办了国际齐文化旅游节, 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15.4%。信息资讯、
金融证券、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服务体系。
过去的五年,是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发展活力不断增强的五年。企业产权制度改
革进一步深化,开展了企业非核心业务剥离工作,激发了企业发展活力。创新投
融资体制改革,区农信联社改制为临淄农村商业银行,东泰集团与深圳茂业集团
实现合作经营,扶持成立中小企业信贷担保公司12家。加强公有资产管理运营,
公有资产年均增值率达9.9%。规范了区镇财政分配关系,推行公务卡结算,部门
综合预算、国库集中收付等制度不断完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完成了
事业单位聘用制改革和凤凰镇、 南王镇区划调整,撤并了6个政府部门。全面清
理和精简行政审批项目,取消审批事项97项,完成了镇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实
施了九年免费义务教育。推行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镇级卫生院上划区级管理。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有序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全面完成。开放型经济健康发展。
五年累计引进外来投资187亿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2.3亿美元,被评为全省最佳
投资城市。 2010年实现进出口总值12亿美元,其中直接出口4.6亿美元,分别是
2005年的2.3倍和1.4倍。 新设立境外企业11家,完成投资1.6亿美元。企地协作
深度融合,在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改制等方面实现了新突破。
过去的五年, 是城乡统筹步伐加快、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的五年。高起点编制了
“一城三片区”发展规划,城镇人口由2005年的31万增加到39万,城镇化率提高
到64%。五年投资13.6亿元,新建、改造城乡道路310公里,建成后的淄江路、张
辛路复线已成为统筹城乡、助推发展的大动脉。加快推进城市提质扩容,改造老
旧生活区3处,新建规模居住区8处,建成区面积扩大到40平方公里。高标准策划
实施城市园林景观工程,完成了晏婴公园、太公植物园、齐园拆墙透绿等精品项
目, 五年新增绿地582公顷。开通了236、237路城市公交,城区集中供热、燃气
管线、生活垃圾中转站等公用设施项目建成投用,城市载体功能日益完善。新农
村建设成绩斐然。强化政策扶持引导,多方筹资193亿元,全面推进两区三村、
村居五化、同源一网等惠民利民工程,持续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初步形成了
以城带乡、集中连片、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狠抓环境
保护和治理,五年累计投入环保治理资金18.5亿元,集中开展了环保综合整治、
深度治理大气污染、秸秆禁烧等专项行动,实施了淄河、乌河、运粮河综合治理,
新建齐城污水处理厂, 完成了齐银特种水泥厂搬迁,全区COD、二氧化硫排放量
分别比2005年下降19.2%和28.1%;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万元
GDP综合能耗、 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分别比2005年下降25.2%和33.4%,
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以二沿三环、荒山绿化为重点的生态
环境建设成效显著, 全区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8%。开展了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和城
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完成了矿产资源整合,资源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
高。
过去的五年,是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五年。科教兴区战
略成效显著。 共获得各类专利1260项,是“十五”的2.8倍,王庄煤矿“高水膨
胀材料充填采煤技术”被评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事业累计投入24亿元,全
面整合教育资源,建设了临淄中学、晏婴小学,撤并了41所薄弱学校,扎实推进
素质教育,各类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升。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共引进各类高层次
人才5200余人。卫生事业快速发展,新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2处,完成了10处镇
级卫生院、 190个农村规范化卫生室改造,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手
足口病和甲型H1N1流感疫情得到有效防控。扎实开展计生优质服务,人口自然增
长率控制在2.5‰。 加强齐文化研究保护,“临淄齐国故都与齐王陵”列入中国
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蹴鞠”等3个项目被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 群众性文体活动蓬勃开展,建设了全民健身广
场和区文化馆、图书馆,所有镇、街道全部建起了综合文化站。对齐都文化体育
城实施升级改造,圆满完成了全运会、省运会及亚青赛等重大赛事承办任务。编
纂出版了2007年《临淄区志》。开展了第二次经济普查和第六次人口普查。完成
了抗震救灾、对口援建等帮扶任务。审计、气象、档案、兵役、双拥、老龄、残
联、人防、物价、广播电视、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对台工作等各项社会事业都
取得了新的成绩。
过去的五年,是民生保障力度加大、生活品质显著提升的五年。五年来,集
中财力向民生倾斜,坚持每年为民办好十件实事,人民群众幸福感明显增强。预
计2010年,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66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966元,分
别比2005年增加9767元和4251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244亿元,人均4.1万
元, 是2005年的1.8倍。 住房条件进一步改善, 城乡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分别达
37.7平方米和38.1平方米。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汽车22辆、电脑96台、移动电话
209部,分别是2005年的4倍、1.8倍和1.4倍。认真执行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累计
发放补贴资金8.8亿元。积极拓宽就业渠道,五年新增就业再就业8.7万人,城镇
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城镇职工五项保险、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 新农保等制度建设,2010年社会保障支出达5.8亿
元,是2005年的2.6倍。新建廉租房、经济适用房636户,改造农村危房1636户。
建成投用了全市首家社会化医养院。慈善事业健康发展,五年募集“慈心一日捐”
等善款7955万元。加大弱势群体救助力度,大幅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标准,积极开
展爱心捐助、大病救助等公益活动,累计发放各类救助金8900万元。
过去的五年,是精神文明稳步推进、民主法制日趋健全的五年。五年来,大
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
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被评为省级文明区。全面落实《依法行政实施纲
要》,认真实施“五五”普法和“四五”依法治区规划,公民法制意识和政府依
法行政能力不断增强。完成了第九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平安临淄建设扎实推
进。健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实施治安安民工程,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
罪活动,全区刑事案件发案率逐年下降。坚持不懈地抓好安全生产,持续开展了
企业安全、校园安全、交通安全等专项整治,全区安全形势保持稳定。认真做好
信访和市民投诉工作,及时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
强化应急体系建设, 切实做好了“4·28”胶济铁路事故救援等突发事件的应急
处置工作。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通了政
风行风热线,建成了“四位一体”的行政电子监察平台。坚持自觉服从区委领导,
主动接受人大监督,广泛征求政协、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认真
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促进了政府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
各位代表!五年的聚力拼搏,五年的务实奋进,开创了临淄经济社会发展的
崭新局面,夯实了新一轮跨越腾飞的坚实基础,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
五年来,我们坚持把解放思想作为先导工程,无论是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还
是应对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势,都努力从解放思想中设目标、谋发展,从观念创新
中破瓶颈、定措施,靠着一轮又一轮的思想解放,焕发了全区上下的创业激情。
五年来,我们坚持把科学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立足区情,自提标杆,确立了“一
城三片区”发展布局,通过整合要素、深化改革等重大举措,打造了更为宽广的
发展空间和平台,在激烈竞争中取得了先发优势,加快了集约化、内涵式发展步
伐。五年来,我们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全面审视资源、产业和区位优
势,以项目为抓手,巩固农业,壮大工业,活跃三产,全区经济不断攀高提升,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积蓄了强大后劲。五年来,我们坚持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宗旨,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千方百计在就业、上学、
看病、住房及出行等方面,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实事、谋福祉,努力在深化服务中
增进与群众的感情,凝聚了经济社会发展超常突破的强大合力。五年来,我们坚
持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大力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统筹考虑城市化与产业
升级、新农村建设、生态保护、社会事业发展同步推进,有力保证了经济社会发
展的协调性和科学性。抚今追昔,我们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令人瞩目的新成绩,
得益于中共临淄区委的科学决策、正确领导,得益于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
的有效监督和鼎力支持,是全区人民精诚团结、合谋发展,齐鲁石化公司等驻地
企事业单位及驻临淄部队、武警官兵积极参与、热情帮助的结果。在此,我代表
区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全力支持政府工作,在各自岗位上
辛勤劳作、倾力奉献的全区人民,向所有为我区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做出积
极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改革发展的进程中,还面
临着许多困难和矛盾,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经济结构性矛盾
依然比较突出,服务业比重偏低;经济发展方式仍较粗放,节能降耗、环境保护、
安全生产任务艰巨,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富民增收的办
法还不够多,公共设施尚需完善;招商引资和外经贸面临新的挑战;就业压力较
大,社会保障水平还需不断提高;政府职能转变、作风建设有待进一步深化,等
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深入研究,并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解
决。
“十二五”时期政府工作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各位代表!今后五年是我区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
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从当前形势看,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
远,全球经济复苏的基础脆弱,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外部发展环境更趋复杂。
但总体上看,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主流,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金融
危机催生新的产业革命和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成为世界新潮流。我国
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宏观调控和应对复杂局面能力明显
增强,经济发展战略调整加快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
经济区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区域发展带来了更多机遇和更大空间。特别是,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努力奋斗,我区已具备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和产业规模,支撑
科学发展的基础条件和体制机制更加完备。只要我们把握机遇,坚定信心,奋发
有为,就一定能在更高层次开创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根据区十一届十一次全委扩大会议要求,综合考虑未来五年的发展趋势和条
件,“十二五”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
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一城三片区”为引领,始终坚持内涵
发展,突出加强结构调整,突出统筹城乡发展,突出保障改善民生,全力推进富
民强区,为建设现代化临淄打下坚实基础。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今后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
产总值年均增长13%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年均增长18%左右,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
长18%左右, 城镇化率达到70%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城镇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
以内,确保完成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在全面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的基础上,
再经过五年努力,力争基本实现现代化,使临淄经济发展更具活力、社会建设更
加和谐、科教文化更趋繁荣、民主法制更为健全、生态环境更显优美,努力在新
的起点上实现更好更快发展。为完成上述目标,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城乡统筹,在加快新农村建设上开创新局面
按照工业化、城镇化的思路谋划三农工作,加大强农惠农力度,构建现代农
业体系,拓宽农民增收空间,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大力发展现代
农业。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以农机专业合作社和粮食种植合作社为依托,积极推
行“十统一”生产模式,力争40万亩耕地实现规模化生产。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
技术推广,全面实施优势产业升级工程,规划建设北部万亩专用粮种、东部万亩
有机蔬菜、南部万亩优质杂粮三大特色种植基地和良种畜禽规模养殖基地,争创
国家级精准农业示范区。加快齐城农业高新区新一轮开发建设,调整优化园区发
展布局,扶持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大力发展都市农业,策划实施一批兼具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的新型农业产业项目。
积极申报认证绿色有机农产品,打响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品牌,增强农产品市场竞
争力。扎实做好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工作。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搞好农业综合开
发,推广新型农业机械,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
坚持因地制宜、统筹发展,优化镇村规划布局,启动中心镇和中心村建设,重点
抓好凤凰镇改革发展试点和朱台镇土地利用综合整治项目,构建城区、中心镇、
中心村三个层级紧密衔接、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体系。加大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
力度,促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共享,推动“路水气电医学”等农村公共事业快
速发展,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加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做好村委会
换届选举工作,保障农村稳定发展。三是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认真落实各项惠
农政策,加大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力度,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规划建设区域性大型
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发展订单农业,壮大营销队伍,构建现代化的农产品流通体
系。扶持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完善农民与市场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农
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快构建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
管理服务体系,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促进
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增加工资性、经营性收入。
二、坚持内涵发展,在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上实现新跨越
持续实施工业强区战略,以骨干企业为龙头、重大项目为载体、工业园区为
平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努力构建新型现代化工业体系。一是改造提升优
势主导产业。以调高调优调强为导向,进一步提升石油炼化和精细化工、特种钢
材和装备制造、塑料加工、高档纸业四大主导产业发展水平,延伸产业链条,提
高核心竞争力。实施新一轮传统产业技改计划,鼓励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装备改
造提升建材、机械、纺织等传统产业,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确保“十
二五” 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60%以上。有序推进传统产业向更具比较优
势的区域梯次转移,支持企业发展总部经济。二是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
力实施新兴产业倍增工程,优先发展以重大技术突破、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的新
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培植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电动
汽车等一批高端产业项目,力争“十二五”末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
比重大幅提高。强化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加快技术研发平台建设,着力在重
点行业和关键领域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力争“十二五”新增省级以上技术研究中
心10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临淄特色的知名品牌。
三是着力提高园区发展水平。坚持把园区作为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强化政策支
持和规划引导,优化整合要素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十二五”把齐鲁
化工区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精细化工园区,临淄经济开发区、朱台高档纸产业园建
设成为省级特色产业化基地。健全项目准入机制,增强园区吸纳功能,引导企业、
项目和投入向园区集中,力争2015年园区工业产值突破3000亿元,实现产业集中
集约集聚发展。四是强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抓住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调整振兴
的有利时机,发挥产业资源优势,超前谋划和储备一批对转方式调结构有重大引
领和示范作用的大项目、好项目,争取更多项目列入国家和省市重点计划。坚持
集中扶持、重点倾斜,全力推进中化新材料基地、齐翔精细化工基地等重大项目
建设,力争“十二五”全区工业投资突破1000亿元,五年再造一个产业新临淄。
加强与驻地央企的战略合作,论证筛选一批产业对接项目,拉动产业大扩张、大
发展。五是发展壮大骨干企业群体。实施大企业集团培育计划,支持优势企业跨
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强强联合,培育更多在国内外同行业具有知名度、美誉度
和核心竞争力的地标型企业。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健全企业家激励、培训和服
务机制,努力培养造就一批职业素质好、开拓能力强,具有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
的优秀企业家。
三、坚持提档升级,在繁荣发展服务业上增创新优势
把服务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重点,放大优势,做大规模,推动服务业
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一是加快发展齐文化旅游业。按照大文化、大
旅游的思路,系统整合淄河沿线旅游要素,规划建设齐文化博物院、田齐王陵遗
址公园等精品项目,丰富提升融文化体验、生态观光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黄金旅
游线。加大齐文化资源的研究保护力度,实施齐故城大遗址保护工程,搞好文化
遗产的申报和保护工作。放大世界足球起源地品牌效应,积极承办各类赛事活动。
强化旅游宣传促销,做优做精天堂寨户外、马莲台农家乐等旅游项目,把齐文化
旅游业培育成新的支柱产业。二是努力构筑大商贸格局。坚持东部做大、中部做
优、西部做强,规划建设东部综合商贸设施,改造提升桓公路中心商业区,加快
推进齐鲁国际塑化城、齐鲁汽车城项目,打造功能完善、人气聚集、消费活跃的
区域性商贸中心。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培育和发展农村消费市场。加快
建材、家居、花卉等专业市场建设,培育一批名品专卖、文化休闲、餐饮娱乐特
色街区,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和新型业态项目,不断满足群众多样化消
费需求。三是培育壮大现代物流业。充分发挥区位、产业优势,以齐鲁现代物流
港为依托,科学整合仓储、运输资源,推动物流集聚和规模膨胀,全力打造面向
鲁中、辐射全国的现代物流基地。扶持壮大依厂等第三方物流企业和专业物流配
送中心,健全完善设施、信息和政策三大平台,促进现代物流业规模化、集约化、
品牌化发展。四是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以临淄大道为轴线,扶持金融证券、研
发设计、商务会展、文化创意等高端服务业发展,打造科研金融集聚区。强化信
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应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推进“三网融合”,
加快建设智能临淄。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投资咨询、社区服务等新兴服务业,不
断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
四、坚持改革开放,在增强发展活力上谋求新突破
坚定不移地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破解发展难题的根本方法,激活体制
机制新优势,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增添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机活力。一是不断深
化各项改革。规范企业运行机制,加强企业股权管理,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畅通上市绿色通道,积极培育上市资源,鼓励支持优质企业上市,力争2015年上
市企业达到10家。严格公有资产监管,确保公有资产保值增值。强化财源建设,
进一步理顺区镇财政分配关系,深化部门综合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改革,完善公
共财政体系。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扶持壮大融资性担保机构,积极引进外埠银
行,鼓励发展村镇银行。积极稳妥地实施镇机构改革,推行扩权强镇,逐步下放
与职责任务相适应的行政管理权限。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引入激励竞争机制,改
善公共事业服务质量。探索实施市政、环卫、园林等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公
用事业市场化进程。继续推进卫生、文化、教育等各项改革,增强政府的社会管
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二是着力提高利用外资水平。按照扩大领域、优化结构、提
升质量的思路,科学配置招商资源,丰富利用外资方式,完善考核奖励机制,加
速招商引资向择商选资、招才引智转变。在鼓励外资企业增资扩产的基础上,充
分发挥现有产业群体和龙头企业的优势, 以世界500强和行业领先企业为重点,
大力引进产业链中的高端环节和各类研发机构,引导外资更多地投向战略性新兴
产业、先进制造业、服务业和现代农业,促进全区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产业升
级。积极培育服务外包园区和服务外包企业,争创省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区。三是
加快外贸增长方式转变。调整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
品牌产品出口,打造省级出口产品基地。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延长增值链条,
提高加工深度。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扶持优势企业、出口大户和重点产品扩大出
口,积极进口紧缺资源和先进技术、关键设备,促进产业产品优化升级。四是加
强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境
外投资办厂、开发资源、承包工程,拓展企业发展空间。深入推进与齐鲁石化公
司等驻地大企业的联合与协作,在企业改制、原料供给、城市建设等方面融合共
赢发展,形成共驻共建、共兴共荣的良好局面。
五、坚持提质扩容,在推进城市现代化上迈出新步伐
围绕建设生态和谐宜居城市目标,科学规划城市布局,强化基础要素支撑,
全面提升城市档次,倾力塑造现代园林城市新形象。一是高起点规划城市蓝图。
突出规划引领,聘请知名专家和机构,进一步完善城市总体规划,高标准完成城
区东部、南部等重点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适时修订城市排水、电力、燃气、供
热等公共设施专项规划,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城市发展格局。加强规划审
批管理,引导集中连片开发,严格控制插补建工程,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二
是大手笔拉开城市框架。按照“东扩、南跨”的思路,以临淄大道、胶济铁路沿
线为重点,合理配置资源,放大聚集效应,做好做活“提升老城、开发新城”结
合文章。东部完成淄江花园、奥林匹克花园、金鼎绿城等规模居住区建设,加快
南马、徐姚等片区改造步伐,高标准推进淄河沿岸开发,全力打造环境优美、现
代舒适的东部新城。南部加快老旧住宅区、棚户区和南外环沿线村庄改造,搞好
设施配套,提升旧城风貌,实现城市跨铁路融合发展。三是强力度推进设施建设。
开工建设新外环,改造提升遄台路、稷下路、大顺路,打通桓公路、晏婴路、天
齐路、杨坡路,持续实施乡村道路升级工程,完善“二环四纵六横八射线”交通
路网。按照拆违建绿、见空插绿、大块组绿的要求,搞好一批精品园林绿化项目,
实施城区游园、道路绿化提升工程,大面积增加城市绿量。注重体现齐文化内涵,
精心设计城市小品和标志性景观,彰显临淄文化底蕴和城市特色。加强道路、管
网等市政设施养护管理,增强城市服务功能。四是全方位提升管理水平。坚持管
疏并重,创新管理模式,强化城市管理网格化、信息化、精细化建设,加快建立
大城管新格局。打造数字信息平台,努力实现建成区管理全覆盖。实施城市立面
整治工程,对重点区域和道路进行综合治理,形成良好的城市景观。深入开展城
乡环境综合整治,完善城乡垃圾处理一体化,突出街路治乱、社区治脏、设施治
差,全面提升城市形象。
六、坚持生态立区,在提升资源环境承载力上取得新成效
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
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是毫不放松地抓好环境保护和治理。大力推进结构性
减排,严格环保准入,狠抓末端治理,建立总量减排倒逼传导机制,努力实现增
产减污、控制总量、消减存量。深度治理大气污染,突出抓好化工异味、扬尘粉
尘专项治理和燃煤企业脱硫设施改造,加快实施园区集中供汽工程,积极推进碳
排放权、二氧化硫排放权市场化,确保空气质量持续好转。加强大武、齐陵水源
地保护,规划建设朱台镇、齐都镇和经济园区污水处理厂,升级扩容现有污水处
理厂,全面完成城区雨污分流,力争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全部得到有效处理。强
化对重点区域和企业的远程在线监控,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二是强力推
进节能降耗。严把节能准入门槛,全面落实节能降耗预警调控、总量控制和等量
淘汰制度,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节能监管,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确保
完成“十二五”约束性指标。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用水总量、水
域纳污总量和用水效率“三条红线”指标管理体系,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率。加
强土地资源管理,提高单位面积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加快
推进太阳能、浅层地热、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应用,集中抓好建筑、交通等
重点领域的节能降耗。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扶持建设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最大限
度地提高工业“三废”、玉米秸秆等资源再生利用率。三是加快建设生态临淄。
优化生态空间布局,加快建设生态景观、生态板块和生态绿网,努力打造天蓝地
绿水美、环绕城市、渗透城乡的大生态环境。推进生态修复重建,建设东部万亩
生态涵养区,搞好淄河、乌河、运粮河流域治理,提升河流断面水质,实现水体
变清、重现鱼类。严厉查处矿产资源无证开采、滥采滥挖等违法行为,积极开展
采空区充填、 损毁山体治理和矿山生态恢复,确保恢复治理率达到90%以上。加
快实施绿色城市、绿色村镇、绿色通道、绿色屏障等城乡生态绿化工程,增加碳
汇总量,力争2015年森林覆盖率达到33%。
七、坚持以人为本,在深化和谐临淄建设上再创新水平
始终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千方百计为民办实事,
倾心竭力为民谋福祉,切实让全区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一是大力繁荣各项社
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均衡城乡教育资源,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
素质教育。加快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全面完成校舍安全工程。加大学前
教育投入力度,巩固提高义务教育,稳步提升普通高中办学水平,大力发展职业
教育和继续教育,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专利申请和知识产
权保护,建设创新型经济强区。健全人才优先、以用为本机制,着力引进高层次
人才、高技能人才和急需紧缺专业人才,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坚持医疗卫生事
业公益性质,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
有效、方便廉价的医疗卫生服务。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
置,形成综合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合理分工、互补协作的发展格局。强化食品
药品无缝隙、动态化监管,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高标准建设区文体中心,
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繁荣公益性文体事业,壮大经营性文体产业。加
强和改进人口计生管理,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出生素质。大力发展审计、
气象、档案、史志、兵役、人防、物价、红十字、广播电视、外事侨务、民族宗
教、对台工作等各项社会事业。二是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广覆盖、保基
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原则,加快推进更高水平、覆盖城乡的全民保障体系建设。
进一步健全城镇职工五项保险制度,提高新农合、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医保标准,
实施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完善被征地农民利益保障机制,构筑与经济发展协
调同步的社会安全网。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引
导企业吸纳就业,力争“十二五”新增就业5.5万人。扎实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
加快廉租房、公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完善最低生活保障、贫困生资助等专项
救助制度,解决弱势群体在生活、就医、子女上学等方面的实际困难。认真落实
双拥优抚政策,鼓励和倡导慈善捐助,积极发展普惠型社会福利,切实保障妇女、
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三是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大
力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抓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
育,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化文明临淄建设。深入实施“六五”普法
规划和“五五”依法治区规划,提高全社会的法律素质。进一步完善和扩大基层
民主,保障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四是加快建设平安临淄。强化安全生产长效
监管,着力消除不安全隐患,严防各类安全事故发生。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严厉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全面加强应急管理
工作,增强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深入实施固本强基维稳工程,健全社会
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努力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
境。
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发展的重任、人民的重托,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我们将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进一步转变职能,励精图治,勤政为民,努力建设
让党和人民更加满意信任的政府。
着力建设服务政府。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切实把政府
职能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
革,归并审批职能,全面推进“两集中、两到位”和网上审批,提高服务质量和
效率。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大力弘扬认真专业务实作风,为企业、基层和群众
提供优质服务。积极应对宏观形势复杂多变的挑战,不断以思路和办法的创新破
解发展新难题,以制度和服务的创新增创发展新优势。
着力建设法治政府。认真贯彻《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
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大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力度,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逐步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
和听证制度,提高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坚持自觉服从区委领导,主动接受人
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密
切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联系。着力建设效能政府。深化机关效能建设,大力推行岗
位责任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等各项制度,提高行政服务效率。进一步拓
宽政务公开范围和内容,打造阳光透明政府。改革会风、文风,大力精简会议和
文件,清理规范各类检查、评比活动,集中精力谋发展、抓落实。完善工作推进
机制,倡导实行一线工作法,努力为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健全奖惩机制,
优化考评办法,重用干事创业能人,真正形成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浓厚氛
围。
着力建设廉洁政府。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完善权力运行制约
和监督机制,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加大对建设工程招投标、财政转移
支付、土地资源使用、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监管力度,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
件。加强政风行风建设,畅通市民诉求渠道,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严控各类开支,降低行政成本,努力塑造清正廉
洁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今年是建党90周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开好局、
起好步至关重要。考虑到与“十二五”规划目标相衔接,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
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3%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5%左右,全社会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9%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
支配收入、 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3%左右。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坚持好字
优先、稳中求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转方式调结
构的部署要求,积极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大做强主导产
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严格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强化节
能减排责任制, 确保万元GDP综合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二是坚持
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
机制,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和都市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和标准化,促进农业提质
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调整优化城镇布局,统筹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引导
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推进城乡共建、城乡
联网、城乡共享。三是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
制机制。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中心镇发展改革试点,推行扩权强镇,实行扁
平化管理,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强化招商选资,
扩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四是坚持以人为本、
改善民生,加快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千
方百计扩大就业,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就业、养老、
医疗等热点问题。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保障社会稳定和谐。具体工作安
排建议, 在发改和财政报告中作详细说明。 年内集中力量为民办好十件实事。
(1) 启动新东外环、北外环建设,解决城市东部北部交通不畅、重载车辆进城
扰民问题。(2)实施安平生活区、永流南棚户区改造工程,优化居民生活环境。
(3) 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学校、幼儿园安全保障体系,为学生、幼儿学习成长
创造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 (4)实施“天网”工程,对全区重点部位实现全天
候、 高清晰音像监控,提高治安防控能力。(5)启动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工作,
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障全覆盖。(6)建设经济适用房、廉租房372套,解决部分
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7)加大弱势群体救助力度,对贫困家庭先天性心
脏病、 唇腭裂等可一次性手术治愈的疾病患儿给予医疗补贴。(8)建设杨坡路
铁路立交桥, 打通杨坡路、晏婴路等城区道路,畅通城市交通网络。(9)建设
城南小学,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方便城区南部适龄儿童就近入学。(10)全面完
成同源一网供水工程,实现农村整建制集中供水,让广大群众吃上放心水、优质
水。
各位代表!艰辛成就伟业,奋斗创造辉煌。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
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中共临淄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依靠全
区人民,解放思想,同心同德,开拓进取,激情创业,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
确定的目标任务,为建设现代化临淄而努力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有关词汇注释
地理标志产品:指产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本质上取
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经审核批准以地理名称进行命名的产品。
粮食生产“十统一”:即统一玉米机收和秸秆还田、统一旋耕、统一深耕、统一
再旋耕、统一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小麦供种、统一小麦播种、统一小麦
收获、统一玉米直播。
精准农业:指利用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实施定位、定量的精准田间管
理,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生产力,实现农业优质、高产、低耗和环保的可持续发
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指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
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
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包括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
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
三网融合: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的相互渗透、互相兼容,
并逐步整合成为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
物联网:指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
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利用互联网实现任何物体的互相连接,进行
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
网络。
云计算:是以公开的标准和服务为基础,以互联网为中心,提供安全、快速、
便捷的数据存储和网络计算服务,让互联网这片“云”成为每一个网民的数据中
心和计算中心。
服务外包:指企业将其非核心的业务外包出去,利用外部专业化团队来承接
其业务,从而使其专注核心业务,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
力和对环境应变能力的一种管理模式。
生物质能:即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蕴藏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可以生
长的有机物中。它的原始能量来源于太阳,可转化为常规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燃
料,是一种可再生能源,也是唯一一种可再生的碳源。
公租房:即公共租赁住房,是基于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模式基础上的一种政
策性保障性住房,限定户型面积、供应对象和租金水平,面向中低收入住房困难
家庭等群体出租的住房。
两集中、两到位:指将一个行政机关的审批事项向一个科室集中、行政审批
科室向行政审批服务中心集中,保障进驻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的审批事项到位、审
批权限到位。
区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秘书处
2011年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