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地质构造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3&A=9&rec=8&run=13

地层

原山林场境内地层发展比较齐全,自老至新有四界七系。

太古界——泰山群

地层分布于岭西、乐疃等地。岩性为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变粒岩、斜长角
闪岩、角闪片岩等。地层厚2700~15000米左右,距今约24亿年。

古生界——寒武、奥陶、石炭、二迭四系

寒武系分布岭西等地。岩性下部为页岩夹灰岩,中部是厚层鲡状灰岩及页岩
与薄层夹岩互层,上部为泥质条纸灰岩夹薄层灰岩与页岩互层。沉积环境属海相,
含动物化石。厚层600米左右,距今5亿年之久。
奥陶系分布于石门、乐疃、石炭坞等地。岩性为纯灰岩、泥灰岩、白云质灰
岩及白云岩。属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建造,含动物化石。层厚800米左右,距今4.4
亿年。
石炭系分布于石炭坞、良庄等地。岩性为砂、页岩互层加灰岩,属海陆交互
相含煤沉积地层,富含动物化石。层厚140米,距今约2.7亿年。
二迭系分布于石炭坞、 良庄、蕉庄等地。层厚430米左右,属陆相沉积,含
植物化石,距今2.7亿年。

中生界

分布于蕉庄一带露侏罗系中、下统,由砂岩、页岩及岩质页岩组成,属河湖
沼泽沉积,含植物化石。厚180米,距今1.4亿年。

新生界

林场境内仅有第四系,广泛分布于河谷、河川、低洼处,以粘质砂土为主,
间夹砂砾层,厚3~4米。

构造

原山林场境内地质构造存在着两种类型:一为太古代的基底构造,以线状紧
密褶皱为主,褶皱轴向与片理方向一致,呈330~340方向展布,基底断裂也较发
育,只是由于岩性的区域质作用而难以识别;一为中、新生代的盖层结构,以断
裂为主,褶皱次之。

断 裂

南北向断裂称姚家峪断裂,南自莱芜市苗山东南一带,北过樵岭前、姚家峪
至周村区的金山,全长60公里。走向N5°W~N10°E,倾角55°~75°以上。由2
~3条正断层组成断裂带。破碎宽100~200米,直断层南小北大,垂直断距300米
左右,水平断距10公里。
北东向断裂主要有秋谷断裂,西南自乐疃向东北经北神头、秋谷、西河、田
庄、终点与淄河断裂相会,全长近30公里。此断裂切割了姚家峪断裂,断裂走向
N70°E,倾角50°~70°,属正断层性质。
东西向断裂亦有二:石马断裂,西起石马,东至源泉,与淄河断裂衔接,全
长近20公里,属正断层性质。大部分地断被黄土覆盖,局部地段有出露,断层走
向EW,倾向5,属正断层。山头黑山一带断裂,长约7公里,走向EW,倾角70°~
80°。上盘为二迭系上统地层,下盘为二迭系下统地层。落差自西向东由数十米
增至百余米。
北西向断层称福山断层,位于黑山后一带,切割秋谷断层,长近10公里,属
正断层性质。走向N50°W,倾角70°。上盘为二迭系地层,下盘为中奥陶统地层。
落差南部约500米,北部700米。

褶 皱

淄博向斜(亦称淄博盆地),由于受桃花峪断裂的影响而形成不对称性,在
博山形成狭窄状向北开阔的箕形盆地。向斜轴在区境内,走向N20°E。其东翼地
层走向NE,倾角8°~13°;西翼地层走向SN-NW,倾角18°~40°。
境内地质构造特点是:断裂发育,褶皱次之,以高角度的张力性断裂为主。
较大的断裂往往由两条以上相互平等的断裂构成断裂带。南北向断裂及北东向断
裂发育,且控制了大量沉积矿产的展布。断裂活动频繁,至今仍在不断活动。

岩浆岩

林场境内的岩浆岩活动明显微弱,根据时代的不同,可分为两期:
一期是元古代桃科期岩浆岩,仅见于樵岭前村西的老猫头。岩性为蛇纹岩,
属古老的浸入岩体,约20亿年左右。岩体呈小岩株,平面椭圆,长轴去向NW,与
地层的片理方向一致,变质程度较深,在岩体与混合岩的接触带上形成了小型蛭
石矿。
另一期是中生代燕山期岩浆岩,主要呈岩墙或岩床产出。岭西、桃花泉一带
有十几层1~2米厚的辉绿岩床浸入到寒武系中、下统地层中。在煤系地层中(二
炭系、二迭系)也有辉绿岩的浸入,有些破坏了煤层的连续性,有些则影响了煤
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