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报刊文章选载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3&A=9&rec=117&run=13

责任
——记淄博市优秀共产党员、原山林场场长孙建博

鞠庆田 耿佃亮 魏廷宝

近来,在原山林场场部办公室门前,人们时常会看到一些退休职工的身影,
每当工作人员问他们有什么事要办的时候,他们总是摇摇头说:“没事,我们是
来看看建博!”老职工丁嘉礼、盖建友是最常来林场办公室门前转悠的两位,他
们说:“我们就是瞅一眼建博,原山一步步好起来,建博却要累垮了,我们放心
不下他的身体啊!”
建博是何许人也,为什么这些人对他关爱有加?他就是淄博市优秀共产党员、
山东省劳动模范、全国自强模范、原山林场千名职工的当家人孙建博,一个甲级
残疾人。
这几年,孙建博托着残躯,带领原山职工埋头苦干,使“原山”成为名闻遐
迩的旅游品牌,使林场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让原山人都过上了好日子。孙
建博在工作之余,还勤于笔耕。它根据自己的奋斗经历撰写的45万字的自传体小
说《追寻太阳》获得全国奋发文明进步奖和山东省精品工程奖。大家伙儿都说,
孙建博就任林场场长后,白天黑夜的干,没正儿八经歇息过一天。
孙建博常说:“人心是杆秤。原山的父老乡亲之所以心里有我,是因为我心
里时时刻刻装着原山的大家伙儿。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党把这副担子交给我,我
就要肩负起建设原山、发展原山、富裕原山的责任,我要上对党组织负责,下对
原山的千名职工负责,为此我一天也不敢懈怠!”
“我拼命也要把原山搞好,就是累死在岗位上也没什么!”
“我就是拼命也要把原山搞好,就是累死在岗位上也没什么!”这就是孙建
博上任伊始立下的誓言。八年多来,林场的职工最明白这句话的分量有多重!
1996年的最后一天,孙建博走马上任原山林场场长。
这时的原山林场已3个月开不出工资, 此时市里又将濒临绝境的市园艺场划
归原山林场管理,两个“老大难”外欠债务高达4000多万元。园艺场职工一年多
没领到一个子儿, 医药费3年未报一分一厘,有的职工交不起水电费,只好在电
灯泡下点蜡烛,有的甚至靠卖血供孩子上学,机器设备被要账的大卸八块,能拉
走被拉走,拉不走被砸坏,厂子就像经历了一场浩劫似的破烂不堪。园艺场一百
多名职工闹着要到市里集体上访。
面对此情此景,孙建博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连续几天睡不着,他扪心自问:
“这么多困难,我这么一个残疾人,能干好吗?”他去济南找到了残疾人的榜样
张海迪袒露了自己的担忧。张海迪对他说:“既然叫你干,就说明组织没把你当
残疾人看,你就是正常人。我立志在精神领域给全国的残疾人树个榜样,你在经
济领域也好好干,给全国的残疾人树个榜样。”市里领导对他说:“建博,组织
把这个摊子交给你,就是相信你能干好。”林场职工鼓励他说:“拿出搞陶瓷经
营的本事,你肯定能够干好!”
搞陶瓷经营,那是孙建博到任前干的最出色的一段创业经历
已是博山区民政局团支部书记的孙建博,毅然辞掉公职承包了原山集团陶瓷
经营门市部, 这在当时的博山区可是一大爆炸性新闻。5个待业青年,全是残疾
人。当时林场领导认为这些人只要不来捣乱就是帮忙。没几年,孙建博带着这伙
人上河北、下江西、奔广东、跑上海,把陶瓷生意扩展到了大江南北,名气甚大,
效益突增,年销售额3500万元,利润150万元,成为山东省最大的陶瓷销售公司,
以至后来的购货商只知原山陶瓷公司,不知博山的许多陶瓷生产企业。
领导和职工们的信任坚定了孙建博建设好原山林场的信心。在职工会议上,
面对那一双双期待的眼睛,他发誓:“我孙建博从今以后豁上这条命和大家伙一
块干了,为了咱原山人过上好日子,就是累死在工作岗位上我也情愿!”
那些天他绞尽脑汁,四处奔波,一边先找朋友借钱让职工们过年,一边谋划
发展思路。他拖着瘸腿走访职工,没白没黑地开了一个又一个座谈会,摸清了底
细,拿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顶着压力,他对下属六家亏损企业坚决关停并转,并对企业使用的车辆、手
机、BP机等实行公开拍卖,减少了开支。又多方筹资建起了市场前景十分看好的
纸箱厂、 刀具厂、酒厂、苗圃、杜仲园等,让园艺场175名职工重新就业。前所
未有的改革,使亏损企业重新焕发了生机,新建的厂子迸发出强劲的发展活力。
在妻子焦翠红的印象中,自从孙建博干上林场场长,就几乎没在家里完整的
呆过一夜。每天早出晚归,年年如此,就连大年初一也是上山和职工们一块过年。
经常是晚上10点多,孙建博回到家,身体疲惫不堪,两脚肿胀得脱不下裤子,焦
翠红赶紧端上一盆热水为他烫腿烫脚,疼得实在不行,就给他吃上几片止疼药。
妻子说:“从结婚那一天起,就见他兜里总是装着布洛芬药片。”用布洛分片止
痛,规定每次服两片,但长期的服用使他的身体有了抗药性,只好超量服用,每
当腿痛发作,一次吃七片、甚至十片。用妻子的话说:“他已经把布洛芬当饭吃
了。”
林场的发展急需资金,为给林场争取一笔资金,有一次,他连夜赶到省城某
金融机构,但工作人员已经下班。于是,他就打听着找到分管的一位领导住处。
没想到这位领导住在五楼,孙建博只好拖着一条残腿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才爬
到五楼。那时他已经是满身大汗瘫在楼口动弹不得。这位领导感动地说,你们的
项目款符合条件,以后有事打个电话就行了。这笔救命资金,为原山林场整个经
济的启动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后来谈及此时,孙建博轻描淡写地说:“为了原
山的千名职工及家属有饭吃,别说让我爬五楼,就是爬泰山我也要爬。再说,咱
残疾人是个劣势吧,从这件事上看出来还是个优势,只要咱是干正事,人家就会
优先支持咱。”
从1999年起,原山的旅游开始火爆。为了增加吸引力和竞争力,他们每年都
要聘请一些专业艺术团体来演出。 去年4月12日,为了联系内蒙古的一个艺术团
来原山演出,孙建博乘机来到呼和浩特。找到联系人后,即乘车赶往四百多公里
之外的阿巴嘎旗。草原上的沙路坑坑洼洼崎岖不平,跋涉了10个多小时才到达。
一路颠簸,孙建博的残腿肿胀难受得要命,下车的时候,竟然僵直得迈不动腿。
当地的艺术团体负责人见到此情此景,感动得不行,立即与他们签订了演出合同,
并安排好住宿,建议他们住下活动几天看看草原。可孙建博一签完合同就执意返
程。走了几十公里,没成想天气骤变,一场近十年罕见的沙尘暴来临了,沙尘弥
漫,天昏地暗,沙尘击打得汽车玻璃啪啪作响。他朋友的司机急眼了:“这种鬼
天气没法走,我们必须往回返。”孙建博算了算日期,恳求司机继续前行。结果
百公里的路程,他们走了好几个小时,乘坐的汽车玻璃被沙尘打成了磨砂玻璃。
那位司机说:“这伙人简直是不要命了!”回来后,这个艺术团体的演出成了原
山“五一”黄金周的一大亮点,而孙建博却累得爬不起来了。
当场长这些年,孙建博先后有七八次晕倒在工作岗位上。每次苏醒过来,他
总是开玩笑的说:“不要紧,我这条命本来就是捡来的,不值钱。我摸了多少次
阎王爷鼻子,他嫌我命贱,不要我这个残疾人。”
孙建博就是这样,拼着命把自身残疾人的劣势转变为原山集团发展的优势。
职工们说,我们场长尽管没有七尺男儿的高大身躯,却有着七级大风也催不垮的
顽强意志!
“俺场长点石成金做活原山,和张瑞敏同台领奖”
原山不是名山,既无“仙”,又无“龙”,但这几年旅游却出奇的火爆,每
年游客人数稳居全省各大景点前几位。
然而,就在七年前,孙建博在做旅游这篇文章时可谓费尽了心思,甚至还遇
到一些疑义。今天看来,尤其是当初那些有疑义的人认为,孙建博的旅游文章思
路对头,决策超前,合乎市场节拍,走在市场前列。
当初办几个厂,算是解决了职工的吃饭问题。可怎样才能使原山林场有更大
的发展,扭转全盘呢?孙建博白天黑夜的冥思苦想。
原山林场的优势在山,潜力也在山。整整三个月,孙建博和大家伙儿沿着崎
岖的羊肠小道,一起起早贪黑,走遍了林区的山山岭岭,得出了上述结论。
接下来,孙建博关起门来,与林场班子成员坐下来,商讨、争论了三天。最
后大家形成共识:跳出林场办林场,以副养林、大力发展旅游业。
原山林场总面积43000亩, 森林覆盖率高,与淄川、莱芜、博山的67个自然
村相连,尤其处在博山近郊,延绵逶迤的绿色林海是淄博市一座不可多得的自然
资源宝库。虽然1992年原山林场就被国家林业部门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但受
老林业思想的束缚,开发缓慢,直至1996年森林旅游未能形成规模。
一年多时间,孙建博拖着一条病腿考察了全国150多个旅游开发较好的地区。
经过反复定位、论证、设计,孙建博把原山旅游准确定位在立足森林资源优势,
做到自然与人文景观相统一,以省内周边城市为主要客源市场的森林资源生态休
闲度假游。
1998年冬季,他又亲自北上南下请来高水平的旅游设计专家、策划公司进行
规划、 设计、开发,仅用半年多的时间,就建成了拥有100多种娱乐设施的全省
首家森林乐园,1999年6月1日一开业,全省各地的大批游客蜂拥而至。原山人从
旅游开发中掘到了第一桶金。
静态的原山动起来了,旅游给她注入了巨大的生机与活力。
那段时间,孙建博一有空闲,就上网了解信息,及时掌握行业动态,使他的
旅游开发既符合自身实际,又引领最新潮流。因此,原山的旅游产品几乎开发一
个,成功一个。
从上保龄球馆、建卡丁车场、修滑草场,到建民俗风情园、恐龙谷、石海栈
桥等上百个景点;从修复改建齐鲁古战场遗址、玉皇宫、吕祖庙、颜灵塔、石刻
大观园等,到建起一处三星级旅游宾馆;从丰富多彩的歌舞演出,到行之有效的
旅游推介,原山的角色在悄悄转变;从过去不显山不露水,到频频亮相风头出尽;
从过去职工做梦都想调走,到现在逢人便讲“俺是原山人”,原山实现了从最无
优势到最具优势的跨越,实现了自然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创造了经济效益与社
会效益的多赢。如今,每年到原山旅游的游客达80万人,综合收入3500万元。
旅游业带动了整个原山林场的发展。到原山旅游的游客,吃的是“原山菜”、
“原山食品”,喝的是“原山纯净水”、“原山酒”、“原山牛奶”,每年这些
就为原山增加近千万元的收入。
如今,原山林场已建设成为一个大型企业集团,年综合收入过亿元,历史遗
留的4000万的银行贷款他们已还了大半,而且没有新增一分钱的银行贷款,各家
商业银行反而争着要往原山林场投钱,这一惊人的变化,使原山人过上了做梦都
在乐的好日子,职工的年收入在当地企业中属于较高的。
“原山旅游”成为了一个闻名遐迩的省内旅游名品牌。2003年原山被国家旅
游局评定为AAAA级旅游景区,成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去年原山林场又被评为
全国十大旅游景区点优秀管理奖。孙建博这一化静为动、化一般为神奇的“原山
旅游”品牌策划经营,使他出了“大名”。去年,孙建博被评为中国十大企业策
划领军人物,于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并肩入围。场里的职工都夸赞孙建博是“智
多星”,说他有点石成金的本事。
“他是一个走正路干正事的人,我们都愿意跟着他干”
原山集团所属印刷厂负责人张可成经常对人说:“建博是个走正路、干正事
的人,我们都愿意跟着他干。”他说,市里每次来考核征求意见,我也是一句话,
我觉得“走正路、干正事”这六个字最能代表建博。
老职工时延会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孙建博上任伊始去樵岭前营林区看望他工作
环境时的情景。那天孙建博赶了两个多小时的山路,才赶到他的住处——一间破
石屋。当他叩开门,时延会迎了出来,他的孩子怯生生拽着他的衣角同时跟出来。
“时师傅,您辛苦了,生活怎么样?”
“唉,有段时间没发工资了。”
“这是你的孩子吗?”
“嗯,在山上一呆就是个把月,孩子见人少,见得兔子比人多,见到生人就
害怕。”时师傅的屋里挂着毛主席像,在两块石头支着的一口锅里,盛着等待烧
开饮用的雪水。
见到此情此景,孙建博流泪了,他哽咽着说:“你们太辛苦了,绿了荒山,
苦了身板,可再苦再累也要把护林看成命根子。”
从那以后,孙建博暗下决心,一定要让林场和社会同步发展,场里职工的生
活跟上社会的步伐。
林场发展后,孙建博首先想的就是改善职工住房条件和让职工的孩子受到正
常的教育。今年67岁的退休职工沈玉春已经住上了60多平方米的楼房,两个姑娘
都在原山林场工作, 大姑娘的新楼房面积达120多平方米。一提住房,老职工段
新安还有一段记忆犹新的往事呢。段新安来到林场不久就要结婚,当时没有住房,
林场领导只好把他的新房暂时安排在工区办公室里。可是领导要办公,结婚才三
天,他们的蜜月就匆匆结束。看到现在的新房子,老段常给子女们唠叨过去的事
情。每每这时,他的妻子总是满脸羞涩地说:“莫讲了,莫讲了,不怕孩子们笑
话。”
现在原山林场职工都住上了好房子, 而孙建博去年3月份才从山下平房搬到
了山上的楼房。前年单位盖的两栋楼,他都让给了职工。
为使职工子女受到良好的教育,孙建博也是操碎了心。职工住房下山后,子
女跟着下山,需要随当地学校就读。孙建博找到当地教育部门,磨破了嘴皮子,
还动用他当政协委员的一些关系,使得职工子女全部进入当地学校上学。1998年,
老职工赵锦亮的儿子赵文发高考获山东省文科状元,被北京大学录取。赵锦亮家
庭负担重,很难凑够孩子的学费。这时,孙建博站了出来,发动职工集资,为孩
子圆了大学梦。赵文发后来经常与孙建博通信、通电话,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毕业后还想回原山,报答孙建博和原山职工的恩情,但孙建博坚持让他留在北京,
在更大的舞台上施展才能。
在林场,孙建博就是个标杆。他诲人律己,心植正气,用行动影响和带动了
身边一大批共产党员,在原山上插上一面面旗帜。
2004年夏天,职工徐立刚被派往原山集团驻济南办事处,由于办事处刚成立,
经费紧张,徐立刚就把自己积攒的钱全部用在业务上。徐立刚患有肾病,身体虚
弱,容易晕倒。一次,他和同事坐公交车出去办理业务时赶到头晕恶心,他怕晕
倒了吓着同事,就对同事说:“我有晕车的毛病,如果我晕倒了你别紧张,把我
抬到阴凉处待一会就好了。”同事劝他先到医院看看,他坚决地说“不行,这个
单位我们已经跑了二十多趟,说什么也不能错过这个机会了。”结果真的是晕倒
在公交车上,同事找人把他抬到树荫下歇了一会儿才醒过来。孙建博知道后,找
到他说:“小徐,你不要命了,以后说什么也不能这样了,身体要紧!”徐立刚
反问孙建博:“场长,还说我呢,看看你吧,我们都是跟你学的,我们还心痛你
的身体哩!”
“大年三十别人过节分东西,我们过节分坟头”
经过近50年的栽培和养护,原山林场面积达到4万亩。这4万亩林地是国家的
宝贵财产,对于改善当地生态有着重大影响。前人植树,后人乘凉,保护好这一
大片林子,对子孙后代意义重大。孙建博说,我们搞旅游,办企业,最根本的目
的就是改善职工生活和保护、发展林场。林场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命根子”,我
们一定要管护好!
管护林场,最要紧的就是放活。原山林场的凤凰山上,有许多村民插花地,
由于多年不种,闲散地成了坟地,零零星星有2000多座坟头,每逢清明、大年三
十等祭祀时节,山上人满为患,烧纸烧香,火灾时有发生。
那段时间,职工们都戏说:“大年三十人家往家里跑,我们却往山上跑;别
人分东西,我们分坟头。”
原来,孙建博想出个办法:按坟头数分派下去,每位员工五座坟头,各负其
责。大年三十晚上,人们都在家里吃团圆饭,为了森林防火,孙建博和员工们冒
着刺骨的寒风,守在山上一直等到祭祀的人们全部下山。多年来,尽管没有出现
任何火情, 但守坟头也不是长久之策。 于是, 孙建博他们收购了当地4个村的
1000亩插花地。报经民政部门批准,投入上千万元建起了一处长青林公墓。凡是
从景区迁至公墓的,原山林场都给予一定的补助。
建公墓,文明祭祀,本是一件好事,却遭到了某些人的阻扰,有人挥着菜刀,
叫骂着,要砍掉孙建博另一条腿,要挖孙建博的祖坟。面对威胁,孙建博不迁就,
他对在场的员工说:“面对威胁的时候,正气一定压倒邪恶。这时候我们冲上去,
就是牺牲了还是烈士,如果退缩了就是孬种。”虽然孙建博的身体瘦小,但是他
凛然的正气却使得那些拿菜刀的手举不起来了。几年来原山林场已迁坟1000多座,
极大缓解了员工的“守坟”压力。
为从根本上解决防火问题,孙建博推行了“森林防火动态式管理”,建起了
淄博市第一支专业防火队伍, 他们从发展旅游带来的收入中拿出300万元配备现
代化装备, 实行专业管理、专业培训、专业扑火;拿出300多万元建起了护林防
火微波监控通讯指挥系统,实现了防火就是防人的有效监控。过去原山林区每年
要发生50多起火警, 现在每年火警不到5起,并且连续20年没有发生一次火灾,
原山林场也多次被评为“全国森林防火工作先进单位”。
“原山这八年长出半个林场,这是我最欣慰的事情”
管护好林场的同时,孙建博费尽心血抓了林业的发展。他说,这叫“强身固
本” 。 他任场长的这八年, 原山林场立木蓄积量由原来的68380立方米增长到
103900立方米,8年净增35520立方米。他们还在荒山秃岭植树造林,新增绿化面
积一万多亩。两项加起来,原山林场这八年,长出半个多林场。
鲁中地区十年久旱,加上石灰岩山地土层薄,导致植树造林十分困难,常常
是年年造林不见林。他上任后经常与职工们谈心,让他们认识到,林场是原山的
根,森林是原山的本,要有长期植树造林的奉献精神。
大学生一分到原山,孙建博都要亲自给他们讲课,讲原山的发展史、创业艰
辛和前景,选择林场就是选择艰辛和奉献。一些刚分来的女大学生悄悄脱下高跟
鞋,换上平底鞋。
为提高植树质量,孙建博把需要造林的地片划分成块,编上号,每人承担一
块,自己带头一包三年,奖效挂钩,拿出20%工资当作押金,成活率达到85%以上
的才补发。就这样,员工们利用一早一晚,挑着水上山浇树,有的职工一个月穿
烂三双鞋。虽然这几年天气干旱,但是原山林场的造林成活率却达到了95%以上。
在原山林场机关里,还有一条约定俗成的“三三一”工作制,即三天办公,
三天植树,一天休息。只要阴天下雨,机关工作人员都自觉拿上工具,领上树种,
到凤凰山上植树造林。
2003年春天,一场春雨过后,正是造林好时机,一大早孙建博就一瘸一拐的
带着职工到陡峭的山坡去植树。由于地湿路滑,一不小心就滑倒。孙建博大声提
醒职工注意安全时,自己却滑倒好几次。有一次滑倒滚落了六七米,幸亏被一棵
大树挡住,差一点摔到悬崖下面。职工们关切地对他说:“场长,您不要命了,
这儿太危险了,万一有个三长两短,一千多名职工还指望您呢。”孙建博开玩笑
说:“你们要注意安全,我才半条腿,就是‘报销’了,顶多算半条命。”
冬去春来,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只要有空,孙建博就带领职工到山上挖
坑栽树。现在凤凰山营林区新增添的20多种木本植物,已使原山变得三季有花,
四季常青了。目前,原山林场现有植物140科,937种,已成为淄博重要的植物资
源宝库、水和氧气的储存库。
凤凰山林区培植的2500亩优质侧柏林,被林业专家称为北方石灰岩山地侧柏
模式林,为社会造林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原山林场已是城市郊区中不可多得
的“天然氧吧”。
“他要永远追寻太阳,不管自己已有多么灿烂”
孙建博的腿不良于行,可是没有阻止他在人生道路上奋力前行的脚步,他常
说,古代有夸父逐日,我每天也是用我的生命追寻太阳,拥抱太阳,我热爱生命,
热爱事业,我要将全部的生命献给我为之奋斗的事业。
这些年,孙建博经常与张海迪保持联络、交往。当他看到张海迪仍然坚持笔
耕不辍,他也萌发了写书的念头,想把自己与命运抗争的事情写出来,用书的形
式告诉人们,一个残疾人当面对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时,应该怎样抗争!
但孙建博每次动笔,每次停顿。一是工作太忙,二是文化底子太薄。只有中
学文化程度的孙建博,要想写好一本自传体纪实文学其难度可想而知。为了汲取
文学营养,几年下来,他挤出时间通读了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以及巴尔扎克、欧亨
利、高尔基、莫伯桑等世界名家的作品。
对于写作,孙建博就如同干事业一样几乎到了痴迷程度。有时为了寻找一个
合适的词语,他会大半宿睡不着觉。一次在与客户谈业务时,忽然想起一个比较
满意的句子,竟抛开正在应酬的酒宴,去卫生间记在他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还
有一次,他到美国参观考察时,在罗斯福总统塑像下,他忽然记起小时候的一个
情节,便马上掏出本子旁若无人的写了起来,让许多围观者百思不得其解。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经过1000多个日日夜夜的努力,孙建博三易其稿25万
字的长篇自传体《追寻太阳》终于完成。书成之日,他大病一场,在床上打了20
多天吊瓶。
中国残联主席邓朴方在这部书的序言中写道: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一个
个动人心弦的情节,都有着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他称赞
孙建博:“他要永远追寻太阳,不管自己已有多么灿烂。”这本书还先后获得了
山东省精品工程奖、全国第三届奋发文明进步奖。省林业厅把这本书当成了激发
林业干部职工奋发有为的“活教材”,要求全省林业系统人手一本。不少林业工
人读了这本书后,给孙建博写信,说感动得落泪。
“我就像原山上的一棵柏树,要将全部生命奉献给原山”
这些年,孙建博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先后荣获“山东省劳动
模范”、“山东省十大杰出青年”、“全国首届国有林场十大管理奖”、“全国
自强模范”等荣誉称号,受到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孙建博成了“名人”,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不少单位看中了他的才气
和名气, 想方设法要挖走他。有一次,一家公司出年薪100万元聘他到一家旅游
公司当经理;他还有到中残联和省残联任职的机会。面对这些高薪诱惑和城市工
作优越条件的吸引,亲戚朋友都动了心,劝他“人往高处走”,但都被孙建博一
一谢绝了。他不止一次地说,要是为了钱,当初,只要经营好承包的陶瓷公司,
每年赚个千儿八百万绝不成问题。他放心不下的是与他共同走过创业历程的员工
们,他对原山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充满了感情。他说:“我就像原山上的一棵
柏树,植根在原山,生长在原山。原山养育了我,我要把自己的一生交给原山。”
孙建博确实就像原山的一棵松柏一样,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孙建博的妻子
焦翠红原来在他管辖的原山陶瓷公司上班时,干的是最脏最累的装卸活。后来,
他的妻子有个很特别的生活习惯,从不和别人握手,不是不敢,而是怕羞。因为
长期从事装卸工作,经常用草绳捆扎陶瓷,她的手被磨得非常粗糙,特别一到冬
天便裂满了小口子,一用力脓血直往外流。林场别的领导实在看不下去,有意把
她安排到比较清闲的样品室,但她怕因此给孙建博造成不良影响,又悄悄跑回了
货场。
前些年,孙建博年近七旬的老母亲得了脑瘫,父亲又浑身是病,孙建博歉疚
的对妻子说:“单位有一大摊子事,父母又多病,你看……”
“建博,啥也别说了,我照顾咱爹咱娘,你就放心吧。”就这样,还不到退
休年龄的妻子就提前离开了相处融洽的同事和恋恋不舍的岗位。孙建博的母亲经
常住院,一住少则七八天,多达半月二十天。孙建博其他兄妹不在身边,几乎都
是妻子照料陪伴在母亲身边。
妻子了解孙建博的为人,更注重维护丈夫的形象。许多想与孙建博拉关系的
人,想从焦翠红那里打开缺口,但最后都落空了,从水果、电器、衣服直到现金,
凡送礼者,焦翠红都拒之门外。其实,孙建博非常重感情,有一副菩萨心肠。他
经常对妻子讲:凡是找上门来的都是有事相求,我是董事长,职工有难处找到我,
是信任我,要热情相待。对符合制度、能办到的合理要求,孙建博都尽最大能力
给予解决;对不符合要求的事情,他坚决不办。有位下岗职工为了应聘原山一部
门的业务员找到孙建博,提出要求后,放下礼物就跑。孙建博当即让妻子追上把
东西退还给他。事后,孙建博对那位下岗职工说:“如果能办的事,不花钱同样
照办;不能办的事,送礼也白搭!”时隔不久,孙建博把聘书送到了那名下岗职
工的家里。
孙建博的父亲也十分注意维护儿子的形象,很少到单位去,怕给他添麻烦。
确实有紧急的事情,就是去了,也是三言两语说完就走。看老人年龄大了,办公
室想用车送一下,他的父亲无论如何也不同意。
1999年,博山区决定将齐长城等七处景点统一划归原山管理。管理体制理顺
以后,由于没有统一的进出途径,林区人员混杂,火灾及盗伐林木现象时有发生。
孙建博建议进出实行年票制,每人年票18元作为工本费,主要是便于管理。面对
个别的不解和非议,孙建博从自身做起,先给父母、妻子、孩子办了年票,又动
员林场职工的家属办理年票,内外一视同仁。有时候孙建博的亲戚想上山看看,
凡没有年票的他都让他们买门票。孙建博这种不谋私利、一心为公的做法,产生
了良好的社会影响。一段时间后,那些曾经想不通的居民都自觉地开始买票上山。
原山旅游搞活了,集团规模扩大了,原山人的腰包也鼓了起来,可是孙建博
勤俭持家,艰苦朴素的共产党员本色没有改变。
作为集团老总,孙建博掌握着上亿的资产,但他始终牢记“慎用钱”的要求,
勤俭节约,从不多花一分钱。他说,花一分钱也是全场上千名职工的钱。有时候
有的下属劝他说,就那么几个钱,何必那么认真呢?他严肃地说,几个钱从哪里
来?还不是咱林场人辛辛苦苦挣的,说什么也不能乱花。他有个原则:林场所有
上的项目,能自己干的尽量自己干,从不雇人。近年来,原山投入上亿元搞基建,
有一半的工程是自己干的。去年,原山承揽了博山城区一个道路绿化工程。为了
不延误第二天的道路通车剪彩,孙建博靠在施工现场,直到晚上12点工程全部完
成,他才离开。
孙建博的勤俭是出了名的。为了使原山林场获得更大的发展,孙建博经常托
着残腿到外地争取合作项目,取经学习。为了减少开支,他吃的是工作餐,住的
是低价位旅店,在吃上他从不讲究,经常是两块豆腐乳下饭。
“我叫建博嘛,就要为建设博山出力”
前几年在经济结构调整中,淄博市因下岗职工多被经济界称为“山东的东北
现象”,而博山又是淄博市的重工业中心,是“淄博的东北现象”。虽然企业倒
闭多,下岗职工多,但博山区社会却一直很稳定。除了这个区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大力实施下岗再就业工程外,还有一条不可小视,用博山区领导的话说就是,原
山的旅游功不可没,一个景点带动了第三产业发展。
处在博山城区近郊的原山,因旅游的兴起推动了博山餐饮、出租业等第三产
业的迅猛发展。据不完全统计,这些年直接、间接安置下岗职工再就业人数近千
人。在博山,出租车司机最盼过“五一”、“十一”黄金周,每逢这个时候他们
比过年还恣,因为游客多,挣钱快。
近五年,原山集团年年都是博山区的突出贡献单位,孙建博连续四年被博山
区授予突出贡献奖。去年,博山区又把“十大经济人物”的荣誉称号授给了孙建
博。
孙建博自己是残疾人,深知残疾人生活的艰辛。因此,得知博山区要建弱智
学校的消息后,他打听到学校韩校长的住处,主动前去商量建校的问题。从那天
开始,他就与弱智学校的筹建绑在了一起。无论是从物质上,还是精神上,孙建
博都给予了学校最大的支持和帮助。近年来,博山区少儿基金会的组建、村级卫
生室的改造、道路的整修……都倾注着他的心血和汗水。
孙建博说:“我是博山人,名字就叫建博,为博山建设出力流汗是理所当然
的。”
其实,孙建博何止是对博山的建设倾心助力,在济危助困上他有着异乎寻常
的热心,他利用自己是全省政协委员的身份,做了不少好事善事。
在今年省政协会期间,孙建博提出一个议案:建议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拿
出专项资金,解决全省贫困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问题。这个议案一经提出就得到
委员们的认同和省里有关领导的支持。
如今的原山集团已经走上了持续协调发展的康庄大道。他们储备了大量的人
才, 五年来接收了125名大中专生,形成了人才的梯次结构;他们依托原山独特
的自然环境优势,成立了金牌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首期开盘一亿元,用于原山
旅游度假区的开发建设;成立了绿地花园绿化工程有限公司;创办了远远物流有
限公司,这些都为打造“百年原山”奠定了基础。
全国有6000多家国有林场,90%的林场都要靠国家财政补贴生存,孙建博说,
“我们就是要闯出一条新路,不仅要保护好国家的森林资源,还要为国家创造更
多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