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区概况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3&A=5&rec=2&run=13

博山区位于山东省中部、淄博市南面。东南与沂源县为邻;西南与莱芜县相
连;西北与章丘县和淄川区毗邻。东西宽20公里,南北长49.44里。总面积682平
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7.81平方公里。区辖四个街道办事处、八个镇、12个乡,
计75个居民委员会和269个自然村。 据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 总人口为
443,514人。 总户数为117,367户。其中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39.87%。除回族
677人,蒙族10人,满族80人,维吾尔族1人,朝鲜族17人,苗族、壮族、瑶族各
两人外,其他均系汉族。地理坐标。东经117°43′—118°42′,北纬36°31′
—36°16′。
博山地处鲁中山地至山东北部平原的过渡地带,在淄博盆地的南部边缘。东、
西、南三面环山,南高北低,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各山大部呈东西走向,海拔
平均在400米左右。 区境西部原山,绵延100公里,主峰禹王山海拔809米,山巅
长时积雪, 故“禹山积雪”为旧时博山八景之一。岳阳山主峰海拔811米。鹿角
山海拔852米, 群峰并起,远望如鹿角。抗日战争中著名的鹿角山战斗,就发生
在这里。境内东南部鲁山,主峰海拔1108.3米,为我市最高峰。鲁山地区是区内
发展林业的重要基地,也是全区花生、药材、果品的主要产区。
河流主要有两条:淄河发源于原山,另有支流发源于鲁山北麓。经淄川区、
益都、广饶境内,流入小清河入海。全长148.4公里。孝妇河即孝水。古称袁水、
陇水、笼水、泷水。发源于区境内南神头颜文姜祠内。流经淄川、张店、周村、
桓台等地注入麻大湖, 流入小清河入海。全长117公里。两条河的河水随季节和
雨量不同而变化。每值阴雨连绵,山洪暴发,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很大损
失。建国后,党和政府历经治理,疏浚河道,拦洪蓄水,已变水害为水利。
本区气候属暖温带季风区半湿润气候。 四季分明, 温度适中。年平均气温
12.8℃, 年极端最高气温38.5℃,年极端最低气温-18.7℃。由于地形复杂造成
气候差异, 农作物成熟南北相差十天至一个节气。年平均降水量694毫米。全年
无霜期200天左右。 本区季节分布是冬夏长而春秋短。主要是春季回温迟,寒潮
濒繁;夏季雨量集中,常常引起山洪暴发,出现干旱和洪涝,对农作物影响很大。
本区由于地质结构比较复杂,矿产资源比较丰富,故《博山县志》有“邑以
物产为外人艳称,视为宝藏之地”之说。主要矿产有煤、铁、铜、铝、磷、重晶
石、萤石、长石、英石、蛭石、黄铁、铝矾土、硬质粘土、软质粘土、膨胀粘土
岩、陶土、石英砂岩、水泥灰岩、化工灰岩、白云岩、钟乳石等。博山煤田是省
煤炭基地重点区域,煤炭种类很多,按产地有“大山煤”、“小山煤”之别。博
山铁矿分布面广,矿石含量高达66%,一般在22%左右。本区地层中普遍沉积有铝
土质岩, G层粘土,贮量丰富且品位高,是优质炼铝原料; A层粘土矿品位在5%
左右,是优质耐火材料,耐火度在1760℃以上。半软质粘土分布于西山一带。焦
宝石主要产地在万山、乔家庄、张家庄一带。陶土分布于黑山、冯八峪、神头、
五龙、福山等地,一般距地面垂深80米,矿层厚2—3米,是本区发展陶瓷工业的
主要原料。 重晶石分布于南博山一带,石马、王家庄等处也有,比重4.3,是化
工生产的主要原料。紫石产于岳阳山、石马东山、黑山顶等处,是琉璃生产的主
要原料。钾长石产于尹家峪、南博山一带,贮量为36,850吨,是化肥生产原料;
铝矿分布于鹿角山、 邀兔崖一带。硫化铁一般含量3%,可制作硫酸,从中提取
硫磺, 贮量在107万吨以上。红土产于山头东坡一带,远销国内外。硝罐石、白
药石、石英等量富质佳,是陶瓷、琉璃业不可缺少的原料。
本区地下水主要为石炭岩裂隙:岩溶水,其次为河流冲积层孔隙水,再次为
变质岩风化裂隙水。地表水主要有淄河、孝妇河(包括其支流范河),次有青阳河,
皆属小清河水系。另有汶河流域的小支流牛角河,属黄河水系。据1980年至1982
年调查, 全区水资源年平均开发量为8070万立方。 其中地下水7731万立方,占
95.9%;地表水333万立方,占4.1%。平均利用总量为7437万立方。因地势关系,
积水贫乏,地下水位深。本区深层自流水有两类:一是近山前下部岩裂隙卡斯特
水;二是远离山前的第四系自流水。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靠降水渗入。由于降水
得不到充分利用,近年工农业用水量加大,采补失调,水源不足日趋严重。神头
泉区水位下降30米左右;良庄泉区地下水位由15米降至45米,下降30米;秋谷泉
水位下降20余米。
全区土壤分为一个大类、 五个亚类, 13个土属、38个土种。境内土壤面积
774440亩,全为褐土类。集中分布在中部、北部、淄河、孝妇河沿岸阶地或坡麓
阶地,表土多为中壤质土,土质较厚,养分丰富,多产小麦、玉米。淋溶褐土,
主要分布在海眼、 域城、孝妇河谷、石马、岳庄,面积53110亩,土层深厚,中
壤表土,为蔬菜基地和稳产高产粮区。非石灰性褐土,俗称为沙壤土,主要分布
在鲁山、老猫山、望鲁山、茶山、大奎山的山谷地及坡麓堆积物上,表土多为中
壤、轻壤,保水保肥性能差,适种地瓜、花生,也可种禾谷、小麦、玉米等。林
地褐土,主要分布于鲁山、原山林场及古老的封山一带,面积163143亩,主要特
征是有明显腐殖质层,成土时间短,土层浅薄,水土流失严重,可封山造林做林
牧田地。褐土性土,俗称山皮地,分布于山的中上部的岭坡上,面积324429亩;
土地发育不完全,土层薄、肥力差,淋石多,水土流失严重,以种花生、地瓜为
主。耕种土壤理化性状尚好,有机质和氮素养分适中,钾素丰富,磷素缺乏。只
要因地制宜,合理改良利用,其生产潜力是很大的。
全区耕地总面积为204117亩。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其次是谷子、大
豆、高梁等。随着农业技术的推广,耕作制度现多为一年两作。党的十一届三中
全会以后,1983年全区农业总收入达17523万元,粮食亩产平均达795斤。经济作
物主要有蔬莱、药材,并有一定量的黄烟和棉花。由于贯彻执行了联产承包责任
制,发展养蚕、养蜂事业,年收入达18100万元。
本区近年来在农业方面贯彻执行了“以林业为主”建设山区的方针,全区林
木总覆盖面积199369万亩, 总林业覆盖率达19.5%,裸岩面积9.9万亩。建有原
山、鲁山两个国营林场和良庄园艺场,占地90380亩。各自然村已造林201912亩,
种植刺槐、 侧柏、松类等。经济林尚有桑林300亩,地头堰边植桑24万株,柞岚
面积5OOO亩, 各种果树林9430亩。1983年产蚕茧71834斤,干鲜果1345万斤。林
产中的燕垒、香椿、花椒是本区特产,远销香港、日本等地区。
畜牧业垒前活跃。以养猪为主,其次有羊、鸡、鹅、兔等。大牲畜存养户不
断增加。1983年底生猪存养量达30,625头,大牲畜2,058头,羊20,881只。
水利基本建设工程蓬勃发展。建国三十五年来,修建中、小型水库15座,塘
坝105座。总库容223,308万立方米,兴利库容130,385万立方米。打农业机井638
眼,工业和其它单位打深井95眼。农业机井配套597眼。建扬水站156处。修拦河
引水工程10处,小水电站四处。疏浚淄河、孝妇河80公里。基本上解除了历史上
长期遭受旱涝灾害的威胁, 保证了农业的稳产高产。农业机械现拥有拖拉机18,
403台,收割机41台,脱粒机1,065台,播种机244台,农用汽车420部 (其中属于
集体367部,联户25部,个体所有的即达28部之多)。现机耕、机播面积达80,OOO
亩,耕作、运输、播种、脱粒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
区内自然资源丰富,各种矿点星罗棋布,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煤炭
开采于元代,陶瓷兴起于北宋前,琉璃始于元代前。美术陶瓷、琉璃内画壶、地
毯、刻花瓶等远销海外四十多个国家。由于煤炭、陶瓷、琉璃三大行业的开拓,
带动了其他工业的发展。区属工业有建材、化工、纺织、琉璃、造纸等49个单位。
境内尚驻有省、市属大型厂矿,如山东机器厂、山东耐火材料厂、白杨河发电厂、
夏庄煤矿等40余个单位。博山的琉璃工艺美术产品以制作技艺精湛、造型优美,
荣膺各级政府颁奖近30次, 先后有400名内画工艺美术师出国表演技艺,深受各
国人民欢迎。区属工业仅美术琉璃厂年总产值即达1,200万元。
交通运输在建国初仅有刚刚修复的张(店)博(山)铁路。当时公路很少,而且
都是土筑公路。运输工具主要靠人力车和马车。现交通运输有了很大的发展。铁
路运输主要有张(店)八(陡)线、辛(店)泰(安)线,此外,还有昆(仑)桃(花峪)线
中福山村至茂岭村一段。公路运输有张(店) 博(山) 、博(山)沂(源)、博(山)济
(南)、博(山)新(太)、博(山)辛(店)、博(山)北(镇)等长途汽车。区内公路有通
往李家、 石门等乡镇的1 3条线路。全区除大寨、向阳峪外,村村都通了汽车。
交通运输便利,堪称四通八达。
文教事业在1949年建国后得到了积极恢复和发展。当时全区仅有小学96处,
学生8,725人, 教职员工248人。1943年小学发展到228处,学生46,924人;中学
发展到45处,学生23,678人。城区基本普及了中学教育,农村基本上普及了小学
教育。各乡(镇)都建立了中心学校。尚建有农(林)业、职业学校五处,教师进修
学校一处,电视大学六处。还有省、市属中学、中专,技校八处。省轻工美术学
校和省建筑材料工业学院也设在博山。1978年博山完成了扫盲任务,实现了无盲
区。建国后,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城乡文化活动日趋繁荣。目前,
区建有文化馆、图书馆、电影公司、新华书店、人民剧场、文物管理所各一处,
全区有93个放映单位,电影院三处,公园两处。市在博山设工人文化宫一处。各
乡、镇、街道办事处都建有文化站,多数村和居委会都设了文化室。区建立了广
播站、电视台,乡(镇)设有广播台、站,厂矿、农村电视差转台四个,上下形成
了广播电视宣传网,丰富和活跃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建国前,医疗卫生条件很差。广大农村和山区缺医少药的现象十分严重。城
乡仅有私人诊所22处,医务人员不足200人。建国以来,医疗卫生事业迅速发展,
建有区医院、中医院、防疫站、结核病防治所等七处;区分院和乡(镇)卫生院分
院17处,医务人员834名,病床600张。有250个自然村建立了卫生室,卫生员699
名。驻博山的工矿企业单位都有职工医院和卫生室或保健站。还驻有淄博市第一
医院、淄博市疗养院、淄博市医士学校、淄博市传染病医院、解放军十一医院等。
对防病、治病,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提供了良好条件。
博山的古代文化遗址有齐国古长城,自西部原山入境。今凤凰山、峨嵋山、
荆山、围屏山等都有遗址。颜文姜祠初建于后周,重建于唐天宝年问。堂庑广阔、
规模宏伟,内部结构为斗拱攒承的无梁大殿。1982年已整修一新。范公祠在城东
荆山之麓,传为范仲淹微时读书处。此外,尚有清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赵执信的
别墅-因园;永济桥西碧霞元君行官和南万山古窑址等。
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地有:清代刘德培起义军营居处李家乡福山庙;抗日战
争时期于1939年9月成立的博山县抗日民主政府驻地李家乡李家庄; 北崮山焦裕
禄纪念馆等。
博山人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早在明代,矿工冀氏、姚氏屡次起来造矿主
的反;永乐年间,唐赛儿率农民起义军据境内岳阳寨多次重创来犯明军;清代琉
璃工人痛打退职后补道员赵尔萃以及民国初年琉璃工人反抗硝磺局的斗争,都表
现了工人阶级的觉悟。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禹王山战斗、鹿角山战斗、雁门寨
和甘泉战斗,都谱写了革命烈士为国捐躯、舍身成仁的战歌。博山辉煌的革命历
史,鼓舞和激励着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开拓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