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传略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3&A=4&rec=47&run=13

卢子佩
卢其珩(1908~1945),字子佩,又名卢萍。中共党员。
卢子佩原籍是山东潍县泊子乡卢家码头村人。幼年家境贫寒,父为谋生路而
下关东,故随其母亲寄居在外祖母家中。幸得外祖母疼爱,家人节衣缩食,艰难
地供卢其珩上了几年学。
1926年,年仅18岁的卢子佩为谋生计,来到博山,经人介绍到博山济世医院
当了学徒。他尊敬师长,刻苦学习,虚心请教,很得院长孙章甫和医师们的赞赏,
把医疗技术和医学知识传授给他,使他在医疗技术上有很大提高,能够独立进行
内外科门诊的处理。
1935年,卢子佩离开济世医院,在大街开办宁康医院,自任经理兼医生,共
3人。主要业务是内、外科兼批售西药品及医疗器械。
七七事变后,博山沦陷为敌占区。但抗日武装仍在博山乡村活动,日军为消
灭抗日武装,对博山抗日根据地实行残酷的经济封锁。抗日根据地内物资缺乏,
特别是药品、医疗器械更是奇缺。卢子佩同情革命,拥护抗日,冒着生命危险,
以行医为掩护,多次向抗日根据地输送急需的药品和医疗器械。在这期间,卢子
佩曾被日军以“通匪”的罪名多次关押,但因证据不足,又经保人周旋和党组织
的营救,均安全出狱。1941年春,卢子佩雇人将一大批药品送往根据地,在途中,
被“扫荡”日军查获,药品被劫,一名雇员当场被日军用刺刀挑死。党组织得知
卢身份暴露,周密安排,掩护卢子佩安全撤离了博山,转移到博山池上抗日根据
地,参加八路军,并改名为卢萍,继续为抗战做出自己的贡献。先在鲁中军区卫
生部工作,后调鲁南军区卫生部,任医务科直属一所所长。因操劳过度,肺病复
发,加之当时医疗条件较差,得不到及时治疗,于1945年8月7日,在费县荆山寺
去世,终年37岁。
解放后,卢子佩被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翟 良
翟良(1588~1671),字玉华,系益都县颜神镇西河村人(今淄川区西河镇
西河村)。明末清初著名医学家。
其父翟聘贤,敕授登仕佐郎,任湖北武昌府照磨。良为长子,自幼天资聪慧,
且勤奋博学,故弱冠为征。因随父宦游武昌时,幼疾复发,幸遇名医治愈。自此
翟良刻意方书,潜研岐黄,苦读七年,深得医学之真秘。乡邻有病,翟良主动送
医上门,且多获神效,故医名大振。行医四十余年,救治无数疑难危重病人。曾
有这样一段记述“富者施方,贫者济药,故上而朝宁,下而乡国,不远数千里,
履满户外。而先生,右手书方,左手诊部,耳聆彼问,目辩此色,口宣调摄,纷
然而应,划然而解,出之若不何意,而得之者,主奏起骨之效。”《续修博山县
志》曾这样记载翟良一则病例:“尝有患便秘者,追医数辈,皆不可,乃迎良至,
按其前方曰:我知之矣。乃取提气药,倍投之,诸医皆相顾,良曰:等视之。方
就食,药熟以进食未既,主人报曰可矣。一座皆惊。有医问道,此病气不下行,
我等力下只犹不得,今反提其气而效,何也?翟良答:诸君独不见含水葫芦乎?
满而不泄者,有一孔,气不得通故也。今吾上通其气而下自行,此自常理,而诸
君不察耳。”众乃服。由此可见翟良医技之精湛,不愧“神医”之称。
翟良自经医以来,不以功名为虚籍,不图私利为己欲,始终以济世救人为己
任。故名扬齐鲁,众口称为“神医翟良”。
清顺治戊子年(1648年),皇帝下诏,敕翟良进京为驾前御医。翟良授官不
做,毅然还乡,用“御赐金帛”,兴建了博山药王庙。
翟良晚年,惧古学之沦亡,更为后学者不至迷于方向而误人,乃综辑旧闻,
辩其同异,摘其谬误,著其机要。著有《治证提纲》,《脉诀汇编说统》、《经
络汇编》、《药性对答》、《医学启蒙》、《本草古方精义》、《痘科汇编》、
《痘疹神应心书》等十余部。且所著之书,言简义赅,深入浅出。特别是《治证
提纲》与《脉诀汇编说统》二书,不仅融贯古人之精议,且又增其独特之见解,
是翟良融汇长期临床医疗经验而撰著的,是翟良毕生学术思想之结晶,为祖国医
学做出了宝贵贡献。

岳含珍
岳含珍(1602~1693),字玉也,号思莲子,又号念慈。现博山区崮山镇岳
西村人,系明末清初著名医学家。
岳含珍年轻时,聪慧好读,经史子集,无不博览,且精歧黄,尤擅针灸。中
年,禀祖训,弃文习武,练就绝技,时值明末世乱,乃投笔从戎。以材官随营,
历任潞安道中军、金华府都司。时海寇内犯,平定有功,迁陕西延绥游击,兼定
边副总兵,敕授“昭勇将军”。
岳含珍虽戎马生涯几十年,但并未抛弃自己精湛的医技,也未因长年的官宦
生活而忘记行医济世之夙愿,故敕授昭勇将军不久,便告老还乡,解甲归田,致
力于行医济世,造福于民。其医技益精,医名大振,被当地百姓赞誉为“当世神
医”、“活神仙”等。如其所著《针灸阐岐》一书中,载有一则医案:“辛酉,
夏中贵,患瘫痪,不能动履,有医何鹤松,久治不愈,召予视曰:此疾一针可愈。
鹤松惭去。予遂针环跳穴,果能履。”由此可见岳含珍医术之高明。
岳含珍不仅医术高明,且医德高尚,对求医者不分贵贱,一视同仁,皆能细
心揣度,精心治疗。
岳含珍晚年,为造福于后世,积平生的临床医疗经验,著《经穴解》、《灵
素区别》、《针灸类证》、《咳嗽议》、《针灸阐岐》等九部医学著作,不仅丰
富了祖国医学的宝库,且都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特别是《经穴解》一书,全
书共分十二卷,约十余万字。对针灸经络学说,做了条分缕析的阐明,且对诸穴
命名之意义,治病之缘由,都做了详尽的论述,这对针灸学说是一个新的发展,
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和研究价值,是祖国针灸学说不可多得的一部专著珍品。

苑华芳
苑华芳(1871~1923),字润斋,临淄齐陵人。
苑华芳于(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毕业于英国教会办的“益都广闻书院
附设医学校”。毕业后,赴北京同仁医院实习上年,期满回临淄行医,但相信西
医者甚少,生计维艰。后经人介绍,于(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迁居博山,在
大街王家胡同租赁了两间房屋,创办了博山第一家西医药机构--华英药房。
华英药房开办初期,人们怀疑苑华芳的西医技术和西药能否治病,甚至有人
说:“吃了洋药就不长了。”所以开业近半年几乎无人到此诊治疾病。
1905年冬,神头村有一人头破,伤势较重,血流满面,无人敢医,才求救于
苑华芳,苑为其按西医处理外伤程序清创、消毒、缝合、敷药、包扎,伤口十天
就愈合了。此事一传十,十传百,人们都知道苑大夫的技术好,前来治病的患者
逐渐多起来。(1901年)清宣统二年,博山城里有一张姓厨师,肚皮被刀割破,
肠子流出一大截,急请苑华芳救治。苑为其清理、修复回位、缝合,经过二十多
天的治疗,病人就能下地活动。苑华芳的声誉在群众中越来越高,前来就诊的病
人越来越多,博山的几家煤矿相继邀请苑华芳去为受伤工人治疗。与博山相邻的
莱芜、沂水、淄川、章丘等地的患者也慕名前来就诊。苑华芳为特别治疗需要,
在华英药房设立了博山第一张病床。
1918年后,苑华芳又开展了痔瘘、疟疾、性病的治疗业务。
1923年,苑华芳病故。其长子苑凤芝继承父业,华英药房的业务又有了进一
步的发展。

栾肇凤
栾肇凤(1887.12.25~1961.11.11),字鸣岗,一字行,博山大街人。1887
年(清光绪十三年)12月25日出生在一个医学世家中。祖父玉章为奉政大夫、鱼
台县教谕;父尚桂(字馨五)精通医术,所经营“一元堂”药店名闻淄川、博山、
莱芜、章丘,堪称清末民初博山一代名医。
栾肇凤天资聪慧,自幼生长在医学气氛浓郁的环境中,耳濡目染,加之父辈
教诲,14岁脱颖而出步入医林后,即为同行前辈所赞许。1931年取得山东省甲级
中医师职称并担任博山县中医考试主考。1932年他带头捐款组织并领导博山药行
人员重修药王庙。1946年他与其二弟瑞臣各自自立门户,他在街中创办“太元堂”
药店,瑞臣在街北经营“一元堂瑞记”药店,彼此兄弟二人为发展博山的中医事
业而并驾齐驱。1956年栾肇凤应聘任淄博市第一医院中医科医师、主任,并被选
为市政协第一、二届委员。
栾肇凤少年时代就常以“生不能戍边报国,亦当以医术济世救人”自勉。他
涉猎群书,苦心钻研,有时在吃饭期间和蹬碾子碾药时还手不释卷,遇有疑难或
向父辈请教,或与同行相互切磋,推理论证,研读大量医学著作。虚心向同行学
习,精心搜集民间验方,“栾氏跌打损伤方”是他学别人方略后,潜心研究,屡
试屡验之方。晚年,他博采众长,总结毕生医疗经验,撰写《栾氏配方本》一卷,
共载成方152个。 其中:内科处方72个,外科处方27个,妇科处方17个,儿科处
方18个, 眼、喉科处方4个,其他杂病处方14个,《栾氏配方本》中大部分成方
即遵古方之名,又去粗存精,巧增药物。
栾肇凤在医疗实践中继承了中医辨证施治的优良传统。他经常对他的子女和
学生说:“医学之奥妙在于掌握要领,辨证施治,决不能生搬硬套。要熟练五行
生克,天时季节及内因外因,在治疗中对男女老幼,身体强弱要区别对待。同样
是感冒,四时的治法也不尽相同。如春天瘟疫病多,要以清瘟解毒治疗;夏季用
霍香正气、六和定中汤治之;秋天感冒要以荆防败毒汤方能奏效;冬日发热恶寒
须用犀羚解毒汤,恶寒无汗要以桂枝麻黄汤加减。并需根据病患者实际情况而定。”
他又说:“孙行者会七十二变,当中医的反复辨证并不少于七十二变。”栾肇凤
对中医各科都比较精通,对儿科、妇科疾患之分的治疗更有独到之处,因此,每
日就医者很多。由于他的医术高明,不仅在博山享有很高的声誉,而且在淄川、
张店、莱芜、章丘、郯城等地也闻名遐迩。民国年间,淄川有一患病女子腹大如
鼓,状似临盆,到处求医久治不愈乃请栾肇凤诊治。他诊后说:“此病往往误诊
为怀孕,实为腹内积水。”于是处方《荡鬼汤》剂。病女服后,不久痊愈。由于
他医术高超,治疗效果显著,解除了无数病人的痛苦,群众为了表示敬仰和谢意,
便赠送给他“妙手回春”、“杏林春暖”、“医学冠世”、“扁鹊再世”等金字
匾额30多块。

李连胜
李连胜(1848~1917),莱芜县上法山庄人。李连胜自幼丧父,家境贫寒,
曾随祖父两次迁居,晚年,方定居于博山颜神镇。行医于莱芜、博山、章丘、淄
川一带,且大有医名。
李连胜30岁时,禀师江南一隐士,跟其学习整骨之术。其师游至莱芜时,骤
染足疾,寄居于李氏家中,日夜受李氏精心关照,甚感其惠,故将其整骨医术,
挚手相授。自此,李随师串铃行医于他乡三载,又专心务术四十余年,勤学明理,
术验俱富。晚年始有“李半仙”之美誉。故博山及周围邻县,骨伤环脱者都来博
山求医,皆欢悦而归。李氏的两则医案足以证明李氏医术的精湛。其一:李氏曾
治淄川一少女,因攀树采桑,失手坠地致伤,医者皆言腿骨已断,应友人请前往
诊视,细询伤情,望其部位,触扪其局部音响形象后断言:非腿骨断,乃髋关节
脱臼。遂服护心散,防恶血上冲心神,且化瘀通络止痛。经手法整复后,接连按
摩数次而愈。其二是治一妇人,年三旬,系国画家李佐泉之妻,因晚上失足倒地
而伤,当时尚能自行走动,但夜间,左膝关节下肿痛更甚。医言筋伤,按摩数日,
肿痛愈加。遂请李诊视,经细询触扪,言明辅骨已断。经李氏手法整复固定后,
病人立感疼痛减轻。由此可见,李氏整骨医术高明。
李连胜自行医后不仅禀承师传之法,且又能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和创新。特别
是对骨折整复固定后的早期按摩手法,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归纳出的六字妙决:
“推、搓、揉、捏、扪、挲”实为李氏对整骨学手法的发展和创新。

钱葆卿
钱家佑(1918~1985),字葆卿,博山人。
钱葆卿于1934年赴济南中医针灸研究所学习3年,1937年毕业后应“人寿公”
中药店的邀请,任堂医。后“人寿公”改为“聚成公”中药店,钱葆卿仍为该店
座堂医。1956年,钱葆卿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加入博山区第三联合诊所,1957年
调博山区机关卫生所任中医师,1958年任五龙公社卫生院中医师,经卫生主管部
门评议,确定技术11级,1979年退休,1985年去世。
自1958年春至1962年,钱葆卿大夫除门诊外,还应淄博市结核病防治院的邀
请,每星期抽出一天到该院为结核病患者诊病。五年期间,钱大夫利用丰富的临
床经验,治愈了许多结核病人,直至退休后,仍有这样的病人前往求治。
钱葆卿一生好学,眼睛高度近视,但仍勤奋读书,并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对
肝硬化腹水、妇女不孕症、小儿诸病都有自己独特的治疗方法,收到了良好临床
效果。在群众中有较高的信誉,除本地区外,常有惠民、济南、沾化、利津、莱
芜等地的病人前来就诊。1970年,钱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制订了29个处方,其
中解表方剂7个, 妇科方剂11个,内科杂病方剂11个。这些处方,不仅可临症加
减,利于病情,还使日益增加的病人能较快地诊病,方便了广大病人,受到人们
的好评。
1978年,根据上级卫生部门关于“名老中医带徒,以解决中医后继乏人问题”
的指示精神,经区卫生局批准,钱葆卿与五龙公社卫生院宗起鹏签订了带徒合同
书。带徒期间,钱葆卿大夫悉心传授,一丝不苟,至1979年,合同期满,其徒经
淄博市卫生局统一考核考试合格,准予出徒。
钱葆卿大夫退休后,虽多病在身,但仍致力于总结几十年的临床经验,撰写
医案等学术文章。且不顾病痛,应诊颇多,其精神足可医者表率。

博山历代名医录

成 瑧 字静庵,生年不详,居金山寺,精通医术,行医施药而不受回报。
卒于明嘉靖年间,乡人感其医德高尚,立像纪念。
马致远 与翟良同世,医术也很闻名。
韩兴魁 字洛田,与翟良同世,精通医术,技亚于良。
翟 诃 字荆阳,与翟良同出一族,著有《俯察秘旨》、《青囊注解》等医
学著作。
伊若松 字春园,清咸丰年间医家,精通医术,尤善养生,著有《真玄秘要
汇集》。
孙世柱 字砥中,精医学,工书法,著有《见山堂医鉴》,卒于清道光年间。
孙淑璐 字逵夫,生年不详,卒于清道光年间,好读书,尤善医,著有《沅
雪轩古方精义》一书。
刘虎臣 清末民初医家,曾为太医院太医,后在北京行医,清末迁居博山,
他精通医学,擅长儿科及湿病。
栾尚桂(1858~1932) 字馨五,博山人,医药皆精,处方不拘于古,每有
新意,所经营的“一元堂”中医药店,远近闻名。
冯景煊(1887~1951) 字朗亭,河南开封人,青年时曾赴日留学,迁博山
后,于1929年办“延龄堂”中医药店,冯自任座堂医。著有《脉学阐义》、《脏
腑考》、《脉经》、《冯氏医案录》等医学著作。
栾肇歧(1889~1976) 字瑞臣,为栾鸣岗之弟,经营“一元堂瑞记”药店,
精通医术,对妇科、儿科颇有研究。医学传于后世。
冯星轩 毕业于“山东公立医学专门学校”,1920年开办博医药房,以治疗
性病和内科病闻名。
周继珍 山东公立医学专门学校细菌系教授,1939年来博任博山县医院院长,
1946年7月参军,次年卒。
赵书云(1886~1966) 字炳熙,博山域城人,擅长中医外科,对疮、疔、
疖、痈、疽等的治疗有独到之处。
刘泽生(1898~1988) 毕业于山东公立医学专门学校,1938年开办广济医
院。1952年任淄博市西医第一联合诊所所长,1958年任西冶街人民公社卫生院院
长。1978年退休。
何平康(1887~1976) 八陡人。一生著有《何事医集》、《难经句解》、
《五运六气解》、《云上全书》、《伤寒论句解》等医学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