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农村卫生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3&A=4&rec=37&run=13

乡村医生队伍

博山区的乡村医生队伍始于1964年,有条件的生产大队选派一名小学或初中
毕业生到人民公社卫生院学习2~3个月后, 回生产大队任卫生员,配备1个出诊
箱和少量药品、绷带、酒精、棉花,农忙时到田间地头巡回医疗。“文化大革命”
时期,为贯彻落实毛泽东主席“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指示,农
村生产大队纷纷建立卫生室,1968年,全区278个生产大队有90%建立了卫生室,
每室1~3人。生产大队卫生员改称“赤脚医生”。
1970年, 全区所有生产大队建立卫生室。有赤脚医生(含卫生员)517人。
同年, 驻军某部卫生队在淄博卫校举办“新医疗法”学习班,全区有120名赤脚
医生参加了学习班。1972~1973年,博山区卫生局举办了“中医药培训班”,每
期半年, 有160名赤脚医生参加了培训。1978年以后,出现集体、联办和个人办
医的形式。1979~1980年,按照山东省政府关于从社会闲散卫生技术人员中招收
录用一批卫生技术人员的指示,全区有一批自学成才和社来社去中专毕业的赤脚
医生,经全省统一命题考试,合格者被录用,分配到区属各医疗卫生单位从事相
关的医疗卫生专业工作。
1981年1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合理解决赤脚医生报酬的通知》,通过协调,
赤脚医生的报酬享受到村级副职水平。1985年经调整后,全区有乡村医生440人,
其中女乡村医生128人,获乡村医生证书者250人,获赤脚医生证书者48人。1986
年依据山东省卫生厅制定的《行政村卫生室分级标准》,对全区行政村卫生室全
面整顿,用三年时间,使甲级卫生室达标率达80%以上。
1995年8月按照山东省卫生厅布署, 取消乡村医生、赤脚医生称谓,全省统
一考试,换发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医师、医士、中医师、中医士)证书,博山区
有531名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取得了山东省卫生厅发的证书。
1996年8月7日,中共博山区委、区政府公布《关于深化卫生改革的实施意见》,
指出:“村级卫生室一般实行‘村办镇管,镇村一体’的管理模式”。“镇卫生
院对村卫生室实行行政、业务、财务、药品‘四统一’的管理”。“对乡村医生
实行聘任制、工资制、退休制”。即“三制四统一”的管理。
2000年3月28日, 博山区政府公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组织规范化建
设和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对农村卫生所(室)的设置
审批、 命名、 应具备的条件、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人员配备作了明确规定。
“对未取得乡村医生证书或不具备中专学历及业务水平差的乡村医生不予聘任。
以后补充到村卫生所(室)的乡村医生必须经过正规化、系统化中等教育,具备
中专以上学历,经考核择优聘用。”乡村医生要根据《执业医师法》有关规定,
逐步取得助理执业医师或执业医师资格,持证上岗。
2002年,全区共有206个村卫生室,乡村医生454名。其中女乡村医生171名,
具有副主任医师资格1人,主治医师资格9人,医师资格229人,医士资格215人,
中医师8人。具有大专学历29人,中专学历425人。乡村医生年龄结构:56岁以上
的86人,51~55岁的58人,46~50岁的73人,41~45岁的45人,36~40岁的40人,
31~35岁的71人,26~30岁的62人,25岁以下的19人。

医疗技术与设备

1966年前,农村生产大队卫生员只配备一个出诊箱,备有紫药水、红汞棉球、
镊子、 绷带、 剪子、 胶布、APC、十滴水、清凉油等少量药品。称“二百二”
(即红汞药水)大夫。不脱产,农忙时到田间地头巡诊,只能做小伤口的包扎,
普通感冒,有时送本村疑、难、危重患者到医院就诊。
“文化大革命”期间,生产大队建立了卫生室,有固定办公地点,每室有土
坯草房1-3间,人员由公社卫生院和区医院经过半年培训后,回卫生室工作,边
学边干,成为脱产的“赤脚医生”。技术水平较前有所提高。对常见病、多发病
能诊断、治疗。药品增加到100余种。有的卫生室设中医,用中草药为群众治病。
1968年,全省中等专业卫生学校培养的一批社来社去的毕业生回乡后,加入到乡
村医生队伍中来,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1970~1973年,博山区卫生局举办新
医疗法学习班,中医中草药培训班,乡村医生的理论水平、医技能力、护理技术
进步很快,成为基层卫生组织的一支重要队伍。卫生室的主要医疗设备有:听诊
器、血压计、体温表、压舌板、出诊箱、玻璃管注射器、药架、调剂台、处置台、
小缝合包等。
1986年,山东省政府制定《山东省行政村卫生所(室)分级标准》。博山区
卫生局按照分级标准,加大对卫生所(室)的管理力度,要求一村一室,取缔坑
头医(即在家中行医治疗)、提包医(即用手提包代替出诊箱)。经过整顿,全
区甲级卫生所(室) 达80%。主要医疗设备有:诊断床、出诊箱、听诊器、血压
计、体温表、压舌板、各种规格注射器、针盒、外科缝合包、消毒灭菌器材、药
架、调剂台、中西药衡量器具等。能进行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的诊疗和一般
外伤缝合及脓肿切开引流及开展常见病查治及计划生育指导。协助上级医师开展
流行病学调查。开展常见病、传染病的预防,按时进行疫情报告,按免疫程序,
进行各种生物制品的预防接种,开展卫生宣传,对农村环境卫生、饮用水源、粪
便等进行经常性的卫生管理。
1990年后,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广泛应用于临床,乡村医生的护理技术随
之提高,用静脉输液为群众治疗已普及到全区各卫生室。卫生室增设了观察床。
1992~1994年,全区80%的乡村医生参加了淄博卫校的成人医学教育,学制三年,
取得了中专学历。 1997年,全区行政村卫生所(室)222个,其中:甲级卫生所
(室)178个,占总数的80%,乙级卫生所(室)4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