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采区布置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3&A=3&rec=38&run=13

1953年夏庄煤矿自试验走向长壁回采成功后,采区上下山巷道在正常情况下,
大都为双翼采区,走向700~1000米左右,个别因受地质构造、地面建筑物影响,
布置单翼采区, 走向长350~500米左右。单、双翼采区倾斜长500米左右,每隔
80~100米沿走向开运输顺槽, 双翼采区两翼向上下山方向回采,单翼采区由一
翼向采区上下山方向回采,工作面使用运煤机、溜头接车、顺槽人力拥车、上下
山绞车或无极绳提升。
1955年对近距离煤层十行头、二炭联合开采布置,将运输巷道布置在二炭、
头炭每隔30米左右横贯连通,头炭超前25米,头、二炭同时开采,提高了采区生
产能力。
60年代初,将采区顺槽双巷布置改为单巷布置,不留煤柱,提高了采区回收
率。
60年代中期,对单巷布置又进行了改进,将双路顺槽改为双路、单路、溜头
车场,利用双路车场串车,用电机车运输,从而减少了掘进工作量,提高了运输
效率。
其后,又对采区运输巷道进行改进,将顺槽由沿煤层曲线掘进改为直线掘进,
减少了掘进工程量,安设运输机,靠近采区上、下山设煤仓,使生产不间断地进
行,为提高工作面单产创造了条件。
60年代末期,对七、九层煤进行了联合布置,下山布置在地压较小的九层煤
中,从下山门口车场终端,由九行平推七行石门贯通,从而保证了下山的正常提
升。
自1976年在煤层赋存较好的采区,采用定向掘顺槽,顺槽煤仓或采区上、下
山掘运输机道,采区煤仓集中生产大大提高了采区和工作面的生产能力。布置方
式沿用至1989年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