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3&A=21&rec=37&run=13


  【概况】2013年,区委农工委、区农业局紧紧围绕全区农业农村中心工作,科学谋划、务实运作,
圆满完成年初制定的任务目标,有机农业区建设、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等各
项工作均取得显著成效。 全区农业总收入达到18.1亿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1.42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
15.1%和13.8%,有机农产品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100余种农产品获得有机或有机转换认证。深入开展
农村环境“五化” 工程和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行动, 城乡面貌得到综合改善,博山区被列为全省首批
“美丽乡村”试点区,乐疃村被国家农业部列为全国“美丽乡村”试点村;农产品质量安全“六大体
系”建设逐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新突破,新增3家市级农业
产业化龙头企业;《中国新农村》《山东信息》《淄博日报》《淄博工作》《淄博农业》等刊物刊发
博山区有机农业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典型材料36篇,在全省、全市引起较大反响。

  【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深入开展农村环境“五化”工程。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重点对80余个沿线
(河)村、大村、重点村、旅游村、有机村进行整治,建成农村垃圾压缩中转站7个,垃圾池360余个,
粉刷外墙43万平方米,进一步配齐垃圾清运车辆。按照千分之三的比例成立580余人的农村保洁员队伍,
同时加强对保洁员的管理力度,对各镇保洁员数量和上岗情况进行督查,逐步形成“村收集、镇转运、
区处理”的农村环境卫生长效机制。
大力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继续加强农村户用沼气池和沼气服务网点建设,推进农村清洁工程
和农业清洁生产,认真做好秸秆禁烧工作,积极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新建秸秆青贮池1万立方,秸秆
转化利用率达95%以上。加快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建设大沼项目1处,基建工程基本完成,进一步完善
沼气配套设施建设,新建沼气服务网点两个。
制定生态文明示范村标准,评选40个区级生态文明村,区财政以奖代补的形式拨付35万元专项资
金对重点建设镇、村进行奖励。实施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挂包制度,农业局各科室、下属单位分别挂包
3—4个村,对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进行督促和指导。上小峰村、赵庄村、朱南村被评为省级生态文明村。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推进农产品生产标准化。2013年,更加注重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
农业化学投入品控制、质量安全可追溯、监控评估预警、企业质量安全诚信、多元化国际市场等农产
品质量安全六大体系,与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组
建专家顾问团,加强对基地农户生产技术培训。在全区成立8处监测站,在重点龙头企业、蔬菜批发
市场和超市建立速测室,形成区、镇、企业三级监管体系。健全农产品全程追溯体系,对各类农产品
建立生产日志、收购记录、包装标识、检测报告、销售台账等生产销售记录,从产品种植、加工、储
存、
运输、销售等环节进行全程质量控制,实现“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
息可查询”。制定完善66种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不断完善生产销
售记录,积极引导企业和农户按标准组织生产。
推进农业投入品经营规范化。严格市场准入,加强区镇两级农业执法队伍
建设,在各镇办、开发区成立农安办(站),全区共成立10个镇级农安办,配
备40名镇级和254名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员。开展种子执法年活动、农资打
假夏季百日行动、秋冬季农资打假专项行动,全面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管,
对镇、村及城乡结合部农药、化肥经销店进行全面检查,全年开展对农业投入
品及农产品经营销售市场的执法检查30余次,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行为,维护农
资市场秩序。
推进农产品种植特色化。注册“颜山牌”有机农业集体商标,制定商标使用规范,全区100余种
农产品获得有机认证或有机转换认证, “池上桔梗” “博山金银花”“博山猕猴桃”“博山草莓”
“博山韭菜”等10个有机农产品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农业产业化经营】认真开展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示范社申报工作,成功申报3家市级农业产业
化龙头企业,全区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家,市级14家,区级32家。对山东豆禾、淄博山珍园等
经济效益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从政策、资金等方面进行扶持,提升产业化发展层次,延长
产业链条。积极培育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全区农业合作社达到382家。

  【农业园区建设】规范建设20处有机农业园区,积极打造上水有机金银花示范园、豆禾生态园、鲁
中有机绿茶休闲采摘园、池上有机桔梗种植园、源泉猕猴桃休闲采摘园、上瓦泉有机草莓休闲采摘园、
山里阿哥蓝莓休闲采摘园、博山特色薰衣草种植园、博山舜耕果蔬精品园、庆华食用菌种植园等10个
示范园区。新申报3家市级都市农业示范园区、3家市级都市农业科普教育基地,全区市级都市农业示
范园区数量达到14家,在全市各兄弟区县中位列第二位。

  【农业科技推广】完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机制,初步建立完善区、镇、村(龙头企业及合作组织)
三级培训体系。重点实施“扶贫开发和太河水库水源2013年3月12日植树节,区大班子领导与群众共植
新绿(陈刚摄)地保护区农村科技人才培训”项目,在政策法规、经营与管理、特色种植等方面培训
2000人。对金银花、猕猴桃、茶叶、黑五类富硒杂粮等有机农产品进行实用技能培训,组织有机金银
花栽培技术5期,有机茶叶栽培与管理3期,有机猕猴桃栽培技术3期,共培训1200余人;组织返乡农民
工创业培训1期,培训人员50人,完成阳光工程培训700人。全面抓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工作,择
优选聘60名技术指导员,科学培育600户科技示范户,建设两处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

  【农村政策落实】进一步加强减轻农民负担监管,区与镇、镇与村三级层层签订减负目标责任书,
认真落实“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为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第一责任人”的工作要求。及时填写发放农民负
担监督卡。全年共发放农民负担卡95000份。扎实开展“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工作,累计策划88个项目,
完成85个,财政奖补资金达1225余万元,惠及8.38万人。认真做好各项农业补贴工作,2013年,全区小麦
良种补贴1.89万亩,玉米良种补贴10.31万亩;粮食直补4.96万亩,补贴金额达到600余万元。抓好全区
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及时为受灾农户提供补偿。

  【万户农民脱贫奔康工程】认真开展扶贫开发工作,理顺扶贫办工作职能,确定为副科级单位,
配备工作人员,确保专人负责。科学制定扶贫开发规划,实施“万户农民脱贫奔康工程”,做到每一
个区级以上贫困村都有一个区直部门挂包,以确定的首批30个省级、20个市级和30个区级贫困村为重
点,扎实开展项目策划实施,进行重点扶贫开发,区财政每年拿出500万元专项扶贫开发资金,用于
扶持重点贫困镇及贫困村产业、民生等项目建设。全年实施扶贫开发项目的村有24个(省级5个,市
级9个, 区级10个) 。列入太河水库水源地保护区生态经济项目46个,农业科技人才培训项目1个。
(刘晓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