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概况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3&A=2&rec=34&run=13

[位置面积] 博山区位于鲁中山区北部,淄博市南端,北纬360°16′~360°35′,
东径117°43′~118°2′。 南与沂源县接壤,西与莱芜市、章丘市交界,东部和
北部与淄川区毗邻。 东西长55公里,南北宽25公里,总面积682平方公里。博山距
济南国际飞机场70公里,区内有辛泰、张八铁路穿行而过,境内有火车站10个。经
源泉、北博山、南博山3镇至泰安市。张八铁路人境白塔、域城、山头、八陡4镇穿
过。205国道、湖南路、仲临路省道干线公路,分别从区境西部、中部和东部穿过。
国道、省道纵横交错,区境内阻山带河,水、陆交通冲要,是淄博市东南部的咽喉
重地。

[自然条件] 1、地形。区境地势南高北低,南、东、西三面低山环绕,中间为低
山、丘陵山涧、河谷排列,北面为丘陵河谷地带。地势总变化在130~1100米之间,
境内海拔在800米以上的山峰有47个,500米以上的山峰有81个。主要河流有淄河、
孝妇河。2、地质。区境地层发育比较齐全,自老至新有四界七系。太古界泰山群,
主要分布于域城镇、岭西、山头镇、乐瞳、南博山、池上等镇。岩性为黑云斜长片
麻岩、 黑云变粒岩、斜长角内岩、角闪片岩等。地层厚2700—15000米左右;古生
界寒武、奥陶、石炭、二迭四系。寒武系分布于石门、北博山、池上、源泉、南博
山等镇。岩性下部为页岩夹灰岩,上部为泥质条纸灰岩夹薄层灰岩与页岩互层。中
部是厚层鱼丽状灰岩及页岩与薄层灰岩互层,层厚600米左右。奥陶系分布于石门、
夏家庄、石马、山头、八陡、源泉、崮山、北博山等镇。岩性为纯灰岩、泥灰岩、
白云质灰岩及白云岩, 层厚800米左右。石灰系分布在八陡、山头、域城、白塔、
夏家庄等镇。岩性为砂、页岩三层加灰岩,层厚140米。二迭系分布于八陡、山头、
夏家庄、 白塔、域城等镇。层厚430米左右,属陆相沉积,含植物化石。中生界、
区境内只在域城镇蕉庄管区露侏罗系中、下统,有砂岩、页岩及岩质页岩组成,属
河湖沼泽沉积, 含植物化石,厚180米。新生界。区境内仅有第四系,广泛分布于
河谷、河川、低洼处,以粘质砂土为主,间夹砂砾层,厚3-4米。3、山脉。区境内
山岭起伏,层峦叠嶂。山脉属鲁中山系,西连泰山、向东蜿蜒伸人益都,群峰攒簇,
逶迤相接。区内较大的名山有鲁山(海拨1108.3米)、原山(又名怡山、马耳山)、
鹿角山、 岳阳山、禹王山、雁门寨山、黑虎寨山、平山、福山、望鲁山等。4、气
候。属暖温带季风区半湿润气候。温度适中,年平均气温12.8℃,1月份为2.69℃,
全年无霜期201天。年平均降水量为694毫米,分布不均。四季分明,季风气候明显。
春季空气干燥,降水少,温度回升快,多西南大风,常有干旱、霜冻等灾害性天气;
夏季高温高湿,降水量集中且多雷雨大风,秋季气温下降,雨量突减,天气晴朗稳
定;冬季气候干燥寒冷,雨雪稀少,多北向大风。四季分布是冬夏长,春秋短。冬
季最长, 为140天,夏季次之,为100天,春季最短,为60天。1月份温度最低。平
均日较差为10.3℃。 全区年平均降水量为694.1毫米。区境空气湿度年平均相对湿
度为60%,蒸发量年平均为2066.6毫米,年均日照时数为2607小时。

[自然资源] 1、 土地资源。1997年土地总面积68200公顷,总耕地面积为10020公
顷, 有效灌溉面积为4066公顷。2、矿产资源。金属矿藏有铁、铜、铝等;非金属
矿藏有煤、石英石、煤矿石、蛭石、钟乳石、重晶石、花岗石、石灰石等10多种。
3、水资源。全区多年平均降水量695.2毫米,地下水补给量为1.25亿立方米。地表
和地下水合计最大可利用量为1.0655万立方米。 占水资源总量的85%,全区每人平
均占有水资源量为226立方米。 4、生物资源。全区已查明的生物933种,其中动物
378种,植物555种。动物主要有猕猴、狐狸、狼、灌、野兔等17种,鸟类主要有长
耳号鸟、杜鹃、乌鸦、猫头鹰、燕子、喜鹊、啄木鸟、乌雕、大山崔、画眉等46种。
昆虫类251种,哺乳动物47种,软体爬行类7种;家禽有牛、马、骡、猪、狗、羊、
鸡、兔、鹅、鸭等。鱼类主要有草鱼、鲢鱼、鲤鱼、虹鳟鱼、甲鱼、白银鱼等10多
种。 植物类高等植物有425种。其中主要有白洋草、黄背草、狗尾草、马齿苋、首
蓿、草木樨、两类豆、龙葵、稗子草等。人工栽培的作物有:小麦、玉米、谷子、
大豆、高粱、花生、地瓜、芝麻、棉花。低等植物130种。5、中药材资源。博山区
中药材资源比较丰富。经近年查明达380多种,其中主一要的有根及根茎类的桔梗、
丹参、黄芩、半夏等43种,全草类的透骨草、茵陈、甜地丁、蒲公英等31种,子实
类的连翘、 枣仁、柏子仁、车前子等25种,叶类、皮类、花类20余种。6、旅游资
源。博山以山青水秀而著称于鲁中,为省级旅游风景区。全区境内名山泉水圣人多,
自然景观优厚,文物古迹荟萃,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主景区有樵岭前、颜山公园、
白石洞、五阳山、雾云洞、金牛山、石门、泉河头、鲁山、瑚山,还有范泉、赵执
信故居、因园、怡园、颜文姜祠、白云观、孝水十六桥、齐长城遗址、福门憩园、
澄园等景点。总面积71平方公里,占行政区域面积的10.1%。1986~1997年,年均接
待国内外游客、友人达44.2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5亿元。

[自然灾害] 区域内经常发生的自然灾害主要有:旱涝灾、风灾、暴雨、霜冻、雹
灾、 虫灾等。1989年,全区遭受到24年来最严重的一次旱灾,全年降水量仅有463
毫米,不足正常年份的三分之二。4月份全区降水量为3.1毫米,全区计划春播面积
60786公顷, 实际播种面积2800公顷,3333.3公顷春播玉米没有播上种。在严重旱
灾持续发展的同时, 风雹灾和病虫灾接连发生,4月16日,源泉镇、池上乡、李家
乡、 郭庄乡等4处乡镇遭受冰雹袭击,砸坏塑料工棚、各种果树、地下育苗等损失
较大。 5月份,南博山镇、石马乡、八陡镇、白塔等乡镇又发生了严重的病虫灾,
约3333.3公顷小麦受到蚜虫、红蜘蛛、麦叶蜂、白粉病的侵害。是年,全区有17个
乡镇减产,有的绝产。无麦村86个,无麦户24563户,占总农户的31.8%,崮山乡人
均小麦只有0.7公斤。 全区有36个村, 3.2万人缺水, 缺粮4663户, 占农户数的
16.54%,缺粮人数20229人,占农户人数的13.14%,共缺粮60万公斤。
1990年5月5日22时, 突然遭受冰雹袭击,受灾乡镇5个,成灾乡镇有李家乡、
岭西乡。成灾村19个,经济损失22.4万元。李家乡有16个村1257户,5017人遭受冰
雹袭击, 受灾面积602公顷,成灾面积1739公顷,其中受灾黄烟33公顷,林果、粮
食作物1754公顷,造成经济损失15.2万元。
1991年,源泉镇、南博山镇、北博山乡、下庄乡四个乡镇麦田发生冻害,受灾
面积466公顷, 成灾面积233公顷,其中有666公顷减产7成。5月14日、25日、31日
连续阴雨大风气候, 有14个乡镇小麦大面积倒伏, 成灾面积1833公顷,小麦减产
560万斤。 5月11日和6月5日,李家乡、池上乡、岭西乡3个乡33个村,分别遭受风
雹袭击,最大的20毫米,小麦成灾面积166公顷,经济作物100公顷,经济损失85万
元。
1992年,5至6月份是农作物需水旺期季节,共降雨16.7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
87.6%, 全区地上水蓄存量800万立方,比常年减少50%,因干旱淄河断流,80眼水
井、45座小型水库及塘坝干涸。因春夏连续干旱,春夏作物参差不齐,5333.3公顷
夏玉米有50%绝收,大秋作物减产2764.38万公斤,经济损失2211.5万元。由于夏秋
作物的严重减产,全区出现缺粮村210个,3.4万户,10.4万人,缺粮724.5万公斤。
经济作物减收。 花生比去年减产70%,经济损失270万元,果品产量减产50%,经济
损失750万元,其它作物经济损失400万元。缺水村已达70个,5.5万人。
1995年9月3日零点至4日8时,我区南部山区遭受了30年不遇的特大暴雨的袭击。
据山东省水文站、池上观测站测量,3号凌晨至4日8时,池上乡降雨量达177.5毫米,
北博山镇的五福峪等地降雨量达200毫米, 暴雨引起河水猛涨。淄河洪峰达到1964
年以来最高水位,沿岸的池上、李家、源泉、南博山、北博山等多处地段河水漫过
河堤进人村庄、粮田。水库塘坝全部暴满溢洪,石马水库溢洪量达45厘米,达到历
史最高水位。由于雨量大,来势急,致使洪水泛滥,冲毁河堤塘坝,毁坏桥梁公路,
中断通讯,冲毁耕地,淹没农田,房屋倒塌,人员伤亡,给南部山区人民的生命财
产造成了极大损失。据统计冲毁护村、护田、护路河堤100多处,26309.5米,冲倒
电线杆250根,线路1300米,毁坏各类树木11.2万株,地堰倒塌6000余处46000米,
毁坏耕地3000公顷, 有22个村的道路桥涵被冲毁,共冲毁桥涵38座,导致2万人被
洪水围困, 民房倒塌474间,村民住房进水757户,冲走淹没粮食5万公斤。粮食作
物损失严重,受灾面积1548公顷,成灾面积803.3公顷,其中轻灾面积272.8公顷,
重灾面积266.6公顷,绝产面积263.8公顷。经济作物受灾428公顷,成灾386.3公顷,
其中轻灾144.2公顷, 重灾126.6公顷,绝产115.4公顷。洪水造成4人死亡,2人重
伤,135头大牲畜死亡的损失。这场洪涝灾害使我区11个乡镇,116个行政村, 5.9
万户,18万人受灾。成灾人口1.83万人,其中特重灾民0.3万人,重灾民0.6万人,
轻灾民0.93万人。造成经济损失4800万元。
1996年是自然灾害发生最频繁的一年。 自6月13日至8月10日以来,全区连续6
次降大到暴雨, 降雨量累计489毫米,部分乡镇达到530毫米以上,有14个镇办256
个村庄遭受到暴风雨的袭击, 刮倒树木3350株,损坏房屋1976间,倒塌地堰20200
米, 受灾果园566.6公顷,蔬菜受灾66.6公顷,粮食损失851250公斤,刮坏电线电
缆1000多米,冲坏道路11.5公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500万元。受灾人口6万余人。
1997年人夏以来,博山区出现持续一个多月的高温干旱天气,平均日最高温度
达到35℃-37℃。全区耕地和林果不同程度受旱情困扰。农作物受灾面积10666.6公
顷,成灾面积7800公顷,淄河、孝妇河已干枯,部分山区村庄人畜饮水困难,直接
经济损失6200万元。
8月19日9时起, 自西向东普降雨181毫米。雨夹6-8级西北风,最大风力8级,
暴风雨造成山洪爆发,淄河、孝妇河水位猛涨,地堰河堤被毁,树木被刮倒,交通
堵塞,通讯电力线路中断,农田被淹,全区农作物2400公顷夏玉米,2000公顷春播
作物倒伏, 果树3666.6公顷落果,刮倒路旁树木2556株,木材树1.4万株,刮倒电
线杆140根,有的镇村断电达36小时,部分闭路电视、电视中断。黄烟受灾300公顷,
蔬菜受灾1666.6公顷, 新建大棚倒塌45个。全区共倒塌房屋120间,损坏房屋1560
间,冲毁地堰952处,砸坏养鸡场一处。直接造成经济损失871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