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3&A=2&rec=235&run=13

[综述] 池上镇位于鲁山脚下,淄河上游,镇政府距博山城区37公里。1995年11
月,池上乡、李家乡撤乡合并为池上镇。1997年,辖44个行政村,57个自然村,
8009户,2288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65人。总面积156.5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1133公顷。1997年,全镇农村社会总产值达到32799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8710
万元, 工业总产值达到12385万元,工业增加值完成4720.6万元,分别比上年增
长14.01%、12.3%、19.48%、25.2%。农民人均纯收入267 4元,比上年增长310元。
储蓄余额达到7655万元, 比去年净增1000万元。1997年,人口出生率10.34‰,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45‰。1986年被国家计生委评为计划生育先进集体,1988年
被省委、省政府评为计划生育先进集体,1992年被省计生委、省人事局评为全省
计划生育先进集体,1997年经市计生委验收,成为计划生育三为主达标乡镇。
1986~1990年,全乡以党的基本路线为指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
改革开放,认真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全乡经济和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七五” 末, 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379.84万元,是
1986年的1.62倍,工业总产值达到681万元,是1986年的6.3倍,人均纯收入达到
610元,比1986年增长148元。农业生产,注重强化农业基础,重视农业投人,大
力发展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认真落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稳定抓好粮食生产,1990年粮食产量达到448.8万公斤。积极发展林果业。1990
年果品产量达到137.7万公斤, 蚕茧产量达到 1.5万斤。工业生产坚持放开搞活
的方针,深化改革,增强企业活力,乡镇企业发展到6家,工业总产值达446万元;
村办企业发展到9家,工业总产值达235万元。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迅速,科技兴乡
方针全面实施。积极发展教育事业,初步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教育质量有了较
大提高。卫生医疗条件不断改善,建成25处村办卫生室。群众性文体活动深入开
展,文化生活丰富多彩;计划生育工作圆满完成各项指标,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
人口数量得到控制。普法工作进展顺利,群众法律意识增强。
1991~1995年,全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抓住机遇,
加快发展,两个文明建设齐头并进,全乡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八五末,
全乡工业总产值达到6766万元,比1990年增长8.9倍,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人均收入达到1913元, 比1990年增长1303元。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控制在6‰以
内。
农村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成效显著。 组织实施劳动力转移,2个(弱村)小
村与近郊域城镇、 夏家庄镇2个富村(强村)合并,优化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
与自然资源配置。大力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发展高产、高效、优质的两高一优农
业,形成独具特色的农业发展特色,桔梗、蔬菜、林果成为全乡农业经济支柱产
业,农业发展走上专业化、基地化、规模化轨道。粮食产量稳中有增,1995年粮
食产量达到320.3万公斤。 大力发展创汇农业,以桔梗为主的农产品远销韩国、
日本等国,创汇农业实现了零的突破。重视发展林业生产,大力实施八五绿化达
标,提前一年经国家林业部验收完成达标任务,实现无荒山目标,森林覆盖率达
到72%, 居全市最高。经济园林发展迅速,在全区率先实现人均0.06公顷经济林
目标。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扩大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小流域治理顺利完成,
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实施沂蒙工程成效显著。
工业生产,坚持以提高效益为中心,加大投入,促进发展,深入贯彻《公司
法》、《企业法》,区域企业得到发展,1993年建成博山区第一个农产品加工合
资企业淄博格林保健食品有限公司, 并列人全省100个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之
一。发展集团规模工业,建成省级企业集团鲁山集团。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企业
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工业生产形成了建筑安装、农副产品加工、玻璃器皿、机械
制造、电器材料等多门类品种的发展格局。
小城镇建设取得新进展。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原则,完成小城镇
总体规划,并逐步实施。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完成仲临路建设,建成中心路,
完成小峰路等镇村道路硬化升级工作。建成鲁山旅游环山路,旅游条件得到改善,
县乡道路改造完成43公里。加快卫生医疗设施建设,建成医院大楼并投人使用,
农民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加强信息工作建设,开通程控电话 170门,建立地面
卫星接收站7座,有线电视人户率达60%,建设水场27个,实现社会化供水达标。
全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实施科技兴乡战略,“八五”期间,加强科技队伍
建设,抓好科技培训,农民科技素质进一步提高。推行教育五制改革和中小学合
班并校,设中学1处,小学8处。完成中小学校舍改造达标任务,实现了九年义务
教育,完成全乡扫除青壮年文盲任务,通过省市两基验收。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明
显,各项指标均完成或超额完成,人口数量得到控制,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积
极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群众生活,实现文化体育达标,深入开展二五普法
教育,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连续五年未发生一起重大刑事案件,跨人全区精
神文明建设先进 乡镇行列。
1996~1997年,全镇坚持重工强农兴商的发展战略,集中精力抓工业,发挥
优势抓农业,突出重点抓班子,量力而行抓建设,全镇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得到
全面发展、农业生产保持旺盛的发展势头。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培育主导产业,
高值经济作物面积扩大,全镇形成以桔梗、蔬菜、黄烟、林果为主的农业主导产
业实施科技带动,建立桔梗、黄烟、板栗、仁用杏、苹果、鲜桃、韩麻、佛手瓜、
雪枣、中药材十大种植示范园,推广应用新品种;加强科技培训,农民科一技索
质得到提高,创汇桔梗产业化技术开发项目列入国家科委星火讨一划:大力加强
农田水利建设,填滩造地20公顷,完成农田水利工程20余项,农业生产条件进一
步改善。加快山林开发,完善实施山林承包政策,承包收入成为各村收入重要来
源。在全区率先成立农业技术物资合作社1处,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
工业经济持续发展。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利用各种经洽会,宣传池上产品,
吸引外地客商到池上开发戍联办项目,淄博格林保健仪器有限公司1997年实行自
营进出口。 实施企业改制,采用拍卖、股份合作制、剥离分立、破产等形式对
全镇16家镇办企业实施改制,企业内部活动得到挖潜,效益逐步提高。大力发展
个体民营经济, 至1997年底,全镇个体民营企业发展到161家。发展资源输出型
企业, 新建鲁山沙矿及5个村办沙矿;筹建花岗岩开发加工企业,与日本客商合
资兴建了淄博上岗石材有限公司, 与蒙阴、淄川、莱芜、博山石材开发商新建4
处花岗岩开发企业。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人民生活和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加强道路建设,完成
李家到北崖路硬化升级, 完成北场、雁门、西陈瞳3条村级路硬化。小城镇建设
初具规模,完成灵池园配套建设,商住小区开发步伐加快,中心路两侧、小峰迎
宾区、鹿瞳商住小区顺利开发实现有线电视光缆联网,收视节目达36套,群众文
化生活进一步丰富。通讯设施得到改善,开通模拟移动电话通讯风,数字移动电
话和无线寻呼基站,全镇程控电话装机容量超过800部。
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深入开展十星级文明户争创活动,移风易俗、喜事新
办、丧喜简办在山区蔚然成风,板山村实行白公事基金统筹制度。坚持科技兴镇
战略,实施科技计划5项,完成专利2项,近百户农民被评为全镇科技示范户,科
技兴农意识增强。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著,全面完成各项工作指标,被评为省级
计划生育三为主达标乡镇。新建成花木、半亩园2处希望小学,解决了200余名小
学生上学难问题。狠抓教育教学质量,九年制义务教育顺利实施,三五普法工作
进展顺利,全镇保持无一刑事案件发生。推行殡葬改革,火化率达到100%。农村
社会养老保险工作顺利展开。实行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基层工作透明度进一步增
强。
1986~1995年,李家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路
线、方针、政策,推进改革开放,奋发努力,克服困难,全乡经济和社会事业全
面发展。“七五”末,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760.3万元,是1986年的1州音,
工业总产值达到1111.1万元,是1986年的4倍,人均纯收入达到590元,比1986年
增长250元。农业生产持续发展。积极调整农业结构,落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发展科学种田,1990年粮食产量达到241.4万公斤。蚕茧产量达到3.7万公斤。坚
持以林为主的方针,完善林业生产责任制,1990年林果产量达到34.2万公斤。抓
好小流域治理,建成拦住湾水库,实施水利工程30余项,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
工业生产稳步发展,形成以灯具、地毯、木器、果品加工、建筑安装的工业生产
结构。乡镇企业发展到5家,工业总产值189万元。精神文明及社会事业得到长足
发展。开展与城郊缔结文明姊妹村活动,走共同致富路。实施了科技兴乡战略。
大力发展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群众生活。努力抓好计划生育工作,顺利完成各
项指标。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全乡教育水平,人民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卫生医
疗条件得到改善,建成村办卫生室20个。认真开展普法教育,社会治安形势稳定,
全民法制意识增强。
1990~1995年,全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认真贯彻党的十四大及各次全
会精神,锐意改革,扩大开放,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八五”末,
全乡工业总产值达到7299万元, 比1990年增长5.3倍。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人均纯收入达到1850元,比1990年增长1260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认真贯彻实施区委五步棋、一篇文章的工作思路,大力
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发展高效农业,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扩大高值农作物
面积,形成黄烟、、蔬菜、林果为主的种植结构。大力发展林果业,建成仁用杏
基地, 实现人均1亩经济林的目标;发展桑蚕养殖,建成万亩梯田堰边桑;发展
黄烟生产,建成东方烟草公司烤烟特殊原料基地,农业生产的基地化、规模化效
益得到充分发挥。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组织实施小流域治理,建成万米水渠,
并投人使用,完成东水西调。实施“八五”绿化达标,全面完成荒山绿化任务,
提前一年完成达标任务。 成功实施劳动力转移, 合并搬迁村庄11个,转移人口
1500余人。
镇村企业稳步发展,全乡形成建筑安装、地毯工艺、灯具、电器、纸箱包装
等为主的工业格局。扩大对外开放,淄博李家地毯厂与美国诺瑞有限公司合资建
成淄博佳惠毛制品有限公司。走出山门办企业,到博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兴办鲁东
建安集团,乡镇企业实现了异地发展壮大,建筑施工能力在全区建筑市场独占鳌
头。企业内部管理和人才引进培养发展迅速,运行质量不断提高。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强化。狠抓道路建设,协助上级完成仲临路建设,实现村
村通公路(沥青化或沙化)。完成拦住湾水库部分旅游设施建设。改善卫生医疗
条件,建成乡卫生院,15个村卫生室,村民就医条件得到改善。建立地面卫星接
收站开通有线电视,开通程控电话。实施社会化供水,建立水场17个,完成社会
供水达标。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和《中国教
育发展纲要》,实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达标,顺利通过省市两基验收,新建改
造李家中学、池埠联小等校舍,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实施科技带动战略,开
展科技推广工作,科技意识不继提高。计划生育各项指标均完成或超额完成上级
指标任务,通过省市区六好合格村、三为主乡镇达标验收。

1986~1997年池上镇领导人
┏━━━┯━━┯━━━━━━━┯━━━━━━━━┯━━━━━━━━━━┓
┃姓名 │性别│ 职务 │ 任期 │ 备注 ┃
┠───┼──┼───────┼────────┼──────────┨
┃赵清淮│ 男│ 党委书记 │1984.4~1987.7 │ ┃
┠───┼──┼───────┼────────┼──────────┨
┃鹿子林│ 男│ 党委书记 │1987.7~1988.7 │ ┃
┠───┼──┼───────┼────────┼──────────┨
┃李永乐│ 男│ 党委书记 │1988.7~1992.10 │ ┃
┠───┼──┼───────┼────────┼──────────┨
┃许子森│ 男│ 党委书记 │1992.10~1997.4 │ ┃
┠───┼──┼───────┼────────┼──────────┨
┃ │ │ 副书记乡长 │1995.11~1997.4 │ ┃
┃ │ ├───────┼────────┤ ┃
┃韩克新│ 男│ 党委书记 │1997.4~ │ ┃
┃ │ ├───────┼────────┼──────────┨
┃ │ │ 副镇长 │1993.1~1995.1l │ ┃
┠───┼──┼───────┼────────┼──────────┨
┃樊兆奎│ 男│ 乡长 │1984.21~1990.1 │ ┃
┠───┼──┼───────┼────────┼──────────┨
┃ │ │ 副书记 │1989.12~1990.1 │ ┃
┃丁慎华│ 男├───────┼────────┤ ┃
┃ │ │ 乡长 │1990.1~1993.1 │ ┃
┠───┼──┼───────┼────────┼──────────┨
┃ │ │ 副书记 │1992.10~1993.1 │ ┃
┃吕同良│ 男├───────┼────────┤ ┃
┃ │ │ 乡长 │1993.1~1993.6 │ ┃
┠───┼──┼───────┼────────┼──────────┨
┃ │ │ 副书记乡长 │1993.4~1995.4 │ ┃
┃庞继斌│ 男├───────┼────────┤ ┃
┃ │ │ 副乡长 │1990.1~1992.10 │ ┃
┠───┼──┼───────┼────────┼──────────┨
┃王建照│ 男│ 镇长 │1997.4~ │ ┃
┠───┼──┼───────┼────────┼──────────┨
┃胡立厚│ 男│ 副书记 │1992.10~1995.1l│ ┃
┠───┼──┼───────┼────────┼──────────┨
┃ │ │ 副书记 │1994.4~ │ ┃
┃李玉友│ 男├───────┼────────┤ ┃
┃ │ │ 副镇长 │1993.1~1995.4 │ ┃
┠───┼──┼───────┼────────┼──────────┨
┃郑加申│ 男│ 副书记 │1995.11~ │ ┃
┠───┼──┼───────┼────────┼──────────┨
┃赵新坤│ 男│ 副书记 │1995.11~ │ ┃
┠───┼──┼───────┼────────┼──────────┨
┃陈加林│ 男│ 纪委书记 │1995.11~ │ ┃
┠───┼──┼───────┼────────┼──────────┨
┃黄宗奎│ 男│ 副镇长 │1995.11~ │ ┃
┠───┼──┼───────┼────────┼──────────┨
┃朱清军│ 男│ 副镇长 │1995.11~1997.4 │ ┃
┠───┼──┼───────┼────────┼──────────┨
┃赵新清│ 男│ 副镇长 │1995.1l~ │ ┃
┠───┼──┼───────┼────────┼──────────┨
┃区敬江│ 男│ 副镇长 │1995.11~ │ ┃
┠───┼──┼───────┼────────┼──────────┨
┃刘树来│ 男│ 副镇长 │1995.11~ │ ┃
┠───┼──┼───────┼────────┼──────────┨
┃王文标│ 男│ 副镇长 │1995.11~ │ ┃
┠───┼──┼───────┼────────┼──────────┨
┃李玉祯│ 男│ 副镇长 │1995.11~ │ ┃
┠───┼──┼───────┼────────┼──────────┨
┃袁盛刚│ 男│ 副镇长 │1986.3-1987.2 │ ┃
┠───┼──┼───────┼────────┼──────────┨
┃李安良│ 男│ 副乡长 │1987.2-1989.8 │ ┃
┠───┼──┼───────┼────────┼──────────┨
┃赵悦东│ 男│ 副乡长 │1987.2~1994.4 │1995.11、1997.4政协 ┃
┃ │ │ │ │主任 ┃
┠───┼──┼───────┼────────┼──────────┨
┃程显明│ 男│ 科技副乡长 │1991.11~1995.1 │池上乡 ┃
┠───┼──┼───────┼────────┼──────────┨
┃王先全│ 男│ 人大主席 │1987.4~1995.1 │ ┃
┠───┼──┼───────┼────────┼──────────┨
┃穆若信│ 男│政协工作室主任│1990.1~1992.10 │ ┃
┗━━━┷━━┷━━━━━━━┷━━━━━━━━┷━━━━━━━━━━┛

┏━━━┯━━┯━━━━━━━┯━━━━━━━━┯━━━━━━━━━━┓
┃ 姓名│性别│ 职务 │ 任期 │ 备注 ┃
┠───┼──┼───────┼────────┼──────────┨
┃孟凡德│ 男│政协工作室主任│1992.10~1994.4 │ ┃
┠───┼──┼───────┼────────┼──────────┨
┃鹿子贵│ 男│ 政协副主任│1995.11~ │ ┃
┠───┼──┼───────┼────────┼──────────┨
┃司延庆│ 男│ 人大主席 │1995.11~ │ ┃
┠───┼──┼───────┼────────┼──────────┨
┃吴立仕│ 男│ 人大主席 │1995.1l~ │ ┃
┠───┼──┼───────┼────────┼──────────┨
┃李明仁│ 男│ 党委书记 │1984.4~1986.3 │ 原李家乡 ┃
┠───┼──┼───────┼────────┼──────────┨
┃ │ │ 党委书记 │1986.3~1989.12 │ ┃
┃孟宪亭│ 男├───────┼────────┤ 原李家乡 ┃
┃ │ │ 乡长 │1988.3~1989.12 │ ┃
┠───┼──┼───────┼────────┼──────────┨
┃ │ │ 党委书记 │1989.12~1992.10│ ┃
┃范存义│ 男├───────┼────────┤ 原李家乡 ┃
┃ │ │ 副书记乡长│1989.12~1992.10│ ┃
┠───┼──┼───────┼────────┼──────────┨
┃陈立玉│ 男│ 党委书记 │1992.10~1993.10│ 原李家乡 ┃
┠───┼──┼───────┼────────┼──────────┨
┃ │ │ 副书记乡长│1992.10~1993.12│ ┃
┃焦方乾│ 男├───────┼────────┤ 原李家乡 ┃
┃ │ │ 党委书记 │1993.12~1995.11│ ┃
┠───┼──┼───────┼────────┼──────────┨
┃韩祥才│ 男│ 乡长 │1993.12~1995.11│ 原李家乡 ┃
┠───┼──┼───────┼────────┼──────────┨
┃王兆亭│ 男│ 副书记乡长│1984.4~1986.3 │ 原李家乡 ┃
┠───┼──┼───────┼────────┼──────────┨
┃闫西国│ 男│ 副书记乡长│1986.3~1988.3 │ 原李家乡 ┃
┠───┼──┼───────┼────────┼──────────┨
┃鹿子贵│ 男│ 副书记 │1987.5~1992.5 │ 原李家乡 ┃
┠───┼──┼───────┼────────┼──────────┨
┃ │ │ 副书记 │1989.12~1991.5 │ ┃
┃王嘉胜│ 男├───────┼────────┤ 原李家乡 ┃
┃ │ │ 纪委书记 │1989.8~1992.5 │ ┃
┠───┼──┼───────┼────────┼──────────┨
┃戴书南│ 男│ 副书记 │1992.5~1995.11 │ 原李家乡 ┃
┠───┼──┼───────┼────────┼──────────┨
┃翟慎行│ 男│ 纪委书记 │1987.8~1988.9 │ 原李家乡 ┃
┠───┼──┼───────┼────────┼──────────┨
┃陈维荣│ 男│ 纪委书记 │1992.5~1995.11 │ 原李家乡 ┃
┠───┼──┼───────┼────────┼──────────┨
┃ 王君│ 男│人大工作室主任│1987.4~1993.12 │ 原李家乡 ┃
┠───┼──┼───────┼────────┼──────────┨
┃陈金昌│ 男│ 副乡长 │1985.5~1989.2 │ 原李家乡 ┃
┠───┼──┼───────┼────────┼──────────┨
┃焦方刚│ 男│ 副乡长 │1984.4~1986.3 │ 原李家乡 ┃
┠───┼──┼───────┼────────┼──────────┨
┃王先全│ 男│ 副乡长 │1985.8~1987.4 │ 原李家乡 ┃
┠───┼──┼───────┼────────┼──────────┨
┃刘学文│ 男│ 副乡长 │1986.3~1987.2 │ 原李家乡 ┃
┠───┼──┼───────┼────────┼──────────┨
┃李玉友│ 男│ 副乡长 │1988.9~1994.4 │ 原李家乡 ┃
┠───┼──┼───────┼────────┼──────────┨
┃周普刚│ 男│ 副乡长 │1990.2~1992.4 │ 原李家乡 ┃
┠───┼──┼───────┼────────┼──────────┨
┃孙启谭│ 男│ 副乡长 │1990.3~1992.11 │ 原李家乡 ┃
┠───┼──┼───────┼────────┼──────────┨
┃陈继春│ 男│ 科技副乡长│1993.1~1995.1l │ 原李家乡 ┃
┠───┼──┼───────┼────────┼──────────┨
┃鹿传凤│ 女│ 副乡长 │1993.1~1995.11 │ 原李家乡 ┃
┠───┼──┼───────┼────────┼──────────┨
┃吴立仕│ 男│ 副乡长 │1993.1~1995.11 │ 原李家乡 ┃
┠───┼──┼───────┼────────┼──────────┨
┃赵新坤│ 男│ 副乡长 │1993.1~1995.1 l│ 原李家乡 ┃
┠───┼──┼───────┼────────┼──────────┨
┃朱庆军│ 男│ 副乡长 │1993.12~1995.11│ 原李家乡 ┃
┗━━━┷━━┷━━━━━━━┷━━━━━━━━┷━━━━━━━━━━┛
[拦住湾水库及万米配套干渠建成] 拦住湾水库位于池上镇最东端,海拨520米,
经省市区水利专家考察论证, 市政府批准修建,为全市较大的I型砌石拱坝,大
坝最高度30米,总库容104万立方,设计灌溉面积333.33公顷。该工程于1978年9
月开工,1987年5月主体工程完工,完成工程量31264立方,其中砌石14373立方,
混疑土615立方, 清基及其它辅助工程量10750立方,总投工15.45万个,共计投
资116.32万元。此后水库又加固三次,其中1994至1996年投资23万加固水库护堤
工程。 为充分合理利用水库资源, 1987年决定建设水库配套干渠, 干渠总长
16100米,贯穿13个村庄,建成后将扩大水浇地5000亩。如果按0.5个流量计算,
可放水28个昼夜, 连续浇灌3遍。 此水渠工程量大, 任务重,于1990年动工,
1992年竣工投人使用,共搬动土石方6.5万立方,砌体1.5万立方,用2225万个,
总投资130万元。

[黄烟种植发展迅速] 自1986年开始开发引进黄烟种植,响应市政府北烟南移的
号召,开发种植以红花大金元、9203为代表的清香型烤烟,通过实践证明,该地
区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完全适宜黄烟生产,并产出了中黄一级烟,填补了淄
博烤烟等级档次上的空白,在全国南宁会议上,经各大卷烟厂专家品吸,其内在
品质可与云烟相媲美。1991年,该乡黄烟生产达到1000亩,被东方烟草公司列为
特殊原料基地。 后引种云烟85、K13等品种,不断扩大面积,逐步形成一大农业
产业。 1997年,池上镇黄烟生产面积达到200公顷,产量达到75万公斤,收入达
到360万元。

[李家乡万亩堰边桑开发完成] 万亩梯田堰边桑开发是在市人大、市政府和市丝
绸公司的支持下具体实施的。历年来,李家乡就有植桑养蚕的传统习惯,为了充
分发挥该乡梯田堰边多,植桑养蚕来钱快、收效高的特点优势,市丝绸公司与该
乡签订了开发协议书,乡人代会做出决议进行开发。为了加快进度,1990年乡政
府投资12.7万元, 四下江苏,调进胡桑大苗30万株,桑苗嫁接体136万株,群众
自栽当地实生桑5.6万株, 共计177.6万株,建专用桑园115公顷,嫁接体二级育
苗93公顷, 地头堰边零星植桑12万株,新品种沙二桑树苗1.2公顷,1992年完成
了万亩梯田堰边桑开发,年养蚕1200张,产蚕8万斤,总收入56万元。

[荒山绿化成效显著] 根据省市八五荒山绿化指示精神和区委、区政府《关于三
年消灭荒山, 五年绿化博山》 的决定,李家乡全体干部群众共同努力,截止到
1993年底,完成荒山绿化小班530个,面积1464.6公顷,经济林273公顷,栽植各
种苗木820万株, 建护林房22座,配专职护林员41名,建护林碑32块,总投工26
万个, 折合投资300万元。1993年底,该乡代表淄博市接受并通过了国家林业部
的检查验收,提前一年全部达标,有4名同志被评为市级劳动模范并记三等功1次。
池上乡也于同年提前达标,有8名同志被评为市级劳动模范。

[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1994年底,李家乡采取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
完成荒山绿化1465公顷, 建经济林276公顷,修塘坝65座,谷坊106个,防洪堤4
道,扩大山泉68个,建蓄水池90个;利用农闲季节,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共
在6处搞坡改梯工程400公顷,扩大了种植面积,提高了水土保持,保证了生态平
衡。

[完成社会化供水工程] 李家乡为解决淄河沿岸人蓄用水和工业用水难的问题,
经多方考察论证,不用电力,利用高低差原理,于1995年春,实施社会化供水工
程,在北崖村西涝洼,扩建容水500方的水池1个,疏挖管路,辅设管道8000米,
工程挖填土石方1.6万方,投工2.6万个,投资50余万元。此工程投人使用,解决
下游9个村、5600人,8个企事业单位的人畜用水和工业用水。

[积极开展抗灾自救] 1995年9月3日零时至4时李家乡连降暴雨,不到4小时降雨
146毫米, 沿河各村遭受洪水袭击。据不完全统计,截止4日下午4时,倒塌房屋
32间, 冲毁塘坝5座,桥涵6座,河堤1500米,水利设施4处,通讯广播有线电视
线杆65条, 冲毁道路7公里,其中直接断面1.5公里,冲毁地堰3500米,树株4万
株,冲毁土地53.3公顷,伤及牲畜18头,受灾粮田213.3公顷,成灾面积180公顷,
绝产30公顷, 死亡2人,重伤1人,直接经济损失827万元。损失惨重,拦 住湾
水库也出现了险情。灾情发生后,省、市、区领导多次带着救灾物资前来慰问,
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乡党委政府与广大干部群众一道,积极开展抗灾自救,使
洪涝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实施221富民工程] 1993年初池上乡政府组织实施了“221”农业综合开发工程,
即发展1333.3公顷优质水果园, 1333.3公顷优质板栗园,666公顷高值经济田。
通过221工程, 将全乡的荒山绿化、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
业化工程串起来统盘考虑,组织群众开展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会战工程;
着力改善生产条件,扩大了主导产业和重点工程的规模,及早形成了产业优势,
提高了经济效益。 1993年底221工程被省政府、省军区表彰为民兵富民工程,同
年池上乡政府被市政府评为农业产业化先进单位。

[大力发展高效创汇农业] 自1990年起,池上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入手,瞄准国
际市场,调整产业结构,培植主导产品,建立起辐射全市,乃至全国的桔梗、黄
烟、林果、蔬菜等四大农产品生产基地,形成了独特的生产优势。到1996年,全
镇涌现出了以桔梗、板栗、苹果、桃、杏、梨、杂果、无公害蔬菜为主要产品的
20多个专业村, 经济林达到4000公顷,人均达到近0.2公顷经济林,成为全区林
果面积最大的镇。经济田达到2000公顷,其中桔梗1333.3公顷,池上桔梗远销韩
国、日本等国家,以桔梗为主的农产品牌1996年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为池上牌,
成为主要创汇产业。1993年,池上镇政府与国家水电部、新加坡客商合资,投资
320万元建立起了面向国际市场的中外合资淄博格林保健食品有限公司, 为全乡
第一个合资企业,1997年形成了8大系列60多个品种的生产能力,产品80%外销到
国际市场, 成为全省重点扶持的100家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之一,推动了高效
农业的快速发展,逐步形成了市场带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体系,加
速了农业产业化的进程。 1996年,池上镇被省科委列为全省5处山区高效农业综
合技术开发示范乡镇之一。

[池上形成全国最大桔梗集散地] 桔梗,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性若辛平,具有宣
肺解表,健脾胃、助消化之功能,我国历史上主要作为中药材使用。近年来有关
科研机构对桔梗食用价值进行分析检验表明,桔梗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微
量元素,具有较高的营养保健价值。韩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因历史原因和日本
国生活习惯,喜欢食用桔梗,是池上桔梗的主要出口国。池上自70年代就开始种
植桔梗,当地农民积累了丰富的种植桔梗的经验。池上桔梗个大根直,分叉少,
品质优,口感好,深受国内外客户的青睐。1994年以来池上桔梗得到大面积开发,
1996年发展到1333.3公顷。1996、1997年就有30多家外商和中间代理商直接到池
上收购桔梗,国内有内蒙、安徽等地也把桔梗运到池上出售。至此,池上形成全
国最大的桔梗集散地,1997年池上出口桔梗达5000吨,占山东省出口桔梗总量的
80%。

[农业十大示范园建成] 1997年4月, 镇政府建立起农业十大示范园,其目的是
以此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把收益送给农民,把风险留给政府。十大示范园
是:(1)桔梗示范园3.3公顷。由韩国引进白花桔梗等新品种,进行对比试验、
规模化、 规范化管理和栽培。(2)板栗示范园13.3公顷,试种新品种,研究嫁
接和科学管理新方法。 (3) 仁用杏示范园3.3公顷。(4)苹果套袋3.3公顷。
(5)优质鲜桃示范园3.3公顷,重点引进苍方早生和八月酥等高产高效新品种。
(6)黄烟制种0.3公顷,引咎美国黄烟。(7)韩麻制种示范园0.53公顷。(8)
佛手瓜示范园20公顷。(9)雪枣示范园0.6公顷。(10)中药材示范园1.3公顷。

[开发建设万亩仁用杏基地] 仁用杏为一种食仁杏,销售价格高,发展前景广阔。
1996年开始实施,计划1998年全面完成万亩仁用杏基地建设,争取三年见花,五
年丰产, 到2000年亩产量达1000斤, 产杏仁200斤, 亩产值2000元,总产量达
1000万斤, 总产值2000万元,仅此一项全镇人均可增收800元以上。基地建设分
三个阶段施工,第一年完成西陈瞳至冯家200公顷,第二完成小峰口至北场233.3
公顷, 第三年完成李家到北崖、紫峪233.3公顷。1997年底第二期工程已按期完
成。

[发挥资源优势,确定开发项目] 池上镇矿产资源丰富,其中花岗石境内储量达
1亿立方米以上, 分布在上小峰、郝峪、花林等村,经中国地质勘探中心山东总
队检测表明,池上花岗石理化指标均具国家标准规定以上。1990年以来,池上乡
注重发挥山区资源优势,依托优势办企业。1993年,与胜利油田采油厂、淄博矿
务局南定煤矿分别成立博山胜峰花岗石开发公司、博山金峰花岗石开发公司,总
投资450万元。1995年,投资200万元与日本山岗交易株式会社建成合资企业淄博
上岗石材有限公司,生产经营花岗荒料及其加工制品,年产荒料800立方米以上。
1997年, 又先后投资185万元,分别与淄川华星石材公司、博山机械化施工公司
合作建成维多利花岗石矿、颜峰花岗石矿。1997年投资105万元,新建鲁山砂矿。
资源开发成为该镇新的经济增长点。

[建筑业形成乡镇经济骨干产业] 本镇建筑企业主要是鲁山集团和鲁东集团。鲁
山集团创建于1995年,是在原池上乡鲁东建筑安装工程二公司的基础上发展壮大
起来的集建筑、安装、建材、玻璃、减速机、商场、饭店于一体的企业集团。其
中,博山鲁东建筑安装工程二公司和博山齿轮减速电机厂是支柱企业。博山鲁东
建筑安装工程二公司创建于1979年,主要经营项目是工业与民用建筑、装饰装修、
混疑土建筑构件等。随着企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经济效益不断提高,1996年实
现建安总产值1020万元, 销售收入680万元,利税37万元,1997年实现工业总产
值1055万元,销售收入880万元,利税45万元。博山齿轮减速电机厂是1993年4月
投资100万元建成的乡办企业,拥有固定资产183万元,生产厂房3200平方米,主
要生产YTC系列减速机,立品畅销全国17个省市。
鲁东集团前身博山鲁东建筑安装工程一公司始创建于1976年6月, 是在原李
家建筑队基础上发展壮大起来的乡办建筑骨干企业。该公司原址李家,1993年走
出山门,以乡建安公司为依托在博山经济开发区开工建设集团公司。先后建成博
山鲁东水泵厂、 鲁东物资供应站及鲁东体育器材厂。 1997年公司拥有固定资产
1006万元,占地3.3公顷,建筑面积11336平方米,大中型施工机械30余台(套),
职工600余人, 其中各类工程技术人员60人; 完成总产值20 00万元,实现利税
400万元。

[创汇企业发展壮大] 淄博李家地毯厂建于1979年10月,占地面积11800平方米,
建筑面积5550平方米, 总资产1347万元,职工123人,各类技术人员21人,其中
工程师2名, 下设地毯、抽纱加工点60多个,分布在阳信、邹平、莱芜、沂源、
淄川等区县,生产160道、200道全羊毛及丝毛织东方地毯、钩针台布、床罩、机
锈等产品,主要销往美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科威特等国家和地区,深受外
商赞誉。
博山板山玻璃厂是原博山华光玻璃厂基础上扩建面成的个体私营企业,拥有
固定资产120万元,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职工300人,主要生产玻璃器皿及其他
玻璃制品,产品销往西欧各国。1997年,该厂实现产值360万元,出口交货值320
万元,实现利税20万元。
池上玻璃料器厂建于1977年,背靠博山美术玻璃厂扶持,主要生产铵瓶、料
珠、佛珠等玻璃制品。1989年,博山平板玻璃厂与料器厂合作,先后投资近百万
元,共同开发生产围棋。以后,料器厂为适应国际市场需求,开发了玻璃器皿共
20多个系列70多个品种,产品全部出口。1997年,以地毯、包装制品、玻璃器皿
为主导产品的创汇企业为池上镇重要工业主导产业。

[镇办企业实施产权制度改革] 1997年,池上镇对全镇16家镇办企业,以拍卖、
股份合作和剥离方式为主要形式,全面进行了改制。通过改制,实行股份合作制
8家, 即博山灯具厂、博山灯具总厂、淄博李家地毯厂、博山盛达世装印刷厂、
博山减速电机厂、 鲁山集团、鲁东集团、博山电器材料厂;拍卖6家,即池上商
场饭店、池上建材厂、博山华光玻璃厂、鲁东水泵厂、博山体育器材厂、博山鲁
东物资供应站;剥离分立1家,即博山煤矿机械厂;破产1家,即池上玻璃料器厂。
通过改制,保证了集体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仲临公路池上段硬化完成] 仲临公路是博山区通往临胸县的省级道路,池上境
内全长21.8公里,为土路基。池上乡党委、政府在上级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多方
筹资投劳,先后于1991年硬化2公里,1992年硬化9.8公里,1996年硬化10公里,
为沥青贯人式路面, 宽度7米,达到四级路面标准。该路的硬化,彻底改善了乡
内交通环境,方便了群众的生产和生活。

[池上县乡村道路硬化工程全面启动] 1991年池李公路6公里硬化,1993年6.5公
里郝峪路拓宽,1994年硬化5公里小峰路,同脾,建成长1公里、宽24米镇中心路;
1995年硬化1公里戴北路, 同年鲁山林场建成27.5公里环山路,1997年硬化李铜
路4公里路面。 以上路面硬化,除池李公路为沥青贯人式路面外,其他均为水泥
混疑土路面。池上镇七年修路百余里,总投资达1600余万元,大大改善了池上镇
境内的交通条件和投资环境。

[城镇建设初具规模] 1995年,池上镇完成了镇域规划,博山区人民政府对池上
镇总体规划予以批复,所辖44个行政村规划调整完成,按照小城镇建设一条中心
街、一处小游园、一个集贸市场、一个商贸小区、一个生活小区、一处工业小区
的六个一要求,1995年开工中心路两侧商品房开发,统一图纸、统一施工,开发
20户(套),其配套设施日趋完善。1997年投资15万元,建成灵池园,为市场文
物保护单位。1995、1996年鲁山集团投资600万元兴建1万平方米生活小区,1997
年小峰口商住用房开发2户(套),同时,投资800多万元,新建池上医院、池上
邮电支局、 池上信用社办公楼,投资600万元,扩建池上中心小学、博山四中、
池上幼儿园校舍。通讯设施发展迅速,截止到 1997年,全镇安装电话800余部,
电话普及率达到10%, 开通传呼、移动电话。以鲁山风景旅游区为基础,完成拦
住湾水库旅游观光景区规划,开发志公坪、南坪等景区,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健康
发展。

[土地管理与开发成效显著] 本镇境内耕地少,多滩深。鉴于此,1994年完成了
全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据规划,制定了具体的实施办法,合理配置土地资源,
规范农村宅基地审批程序, 大力复垦地地。截止到1997年底,全镇开发土地200
公顷(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等)。1993年,池上乡土管所被省政府评为土地管
理三无先进单位,1993年- 1997年,连续五年全区土地管理经验交流现场会在池
上召开。

[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斐然] 池上镇计划生育工作通过采以强化宣传教育、加强村
镇级服务网络建设、实行目标管理、严格奖惩、坚持三不变、落实三为主、推行
三结合等措施,取得了显著成绩。1997年计划生育率100%,统计合格率100%,节
育措施落实率99%,晚育率97%,双基教育普及率95%,流动人口建档率、发证率、
验证率达95%. 1997年经市计生委验收,成为计划生育三为主达标乡镇。

[建设老党员公寓, 形成两院一体模式] 池上镇是革命老区,建国前老党员197
名,为解决老党员老有所养问题,使其安渡晚年,池上镇政府根据本镇实际,以
敬老院为基础,投资10万元,扩大规模,于1996年11月建成池上镇老党员公寓,
形成两院一体格局。现有31名建国前老党员安居于此。建寓两年来,多次受到市
民政局、区委、区政府的表扬,1997年11月被评为市级模范敬老院。

[认真实施劳动力转移工程] 1994年11月,池上乡、李家乡积极响应区委、区政
府号召,以实现自然资源与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使山区农民尽快脱贫致富,全
面实现小康目标,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山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目的,两乡深入发动,
强化领导,精心组织,顺利完成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区的转移。两乡先后转移13村,
624户,1777口人,接收单位涉及到本区5个镇(夏家庄、白塔、山头、八陡、域
城),13个行政村。

[开通有线电视,实现光缆联网] 为解决池上地区看电视难问题,1993年10月建
成池上有线电视中心站, 开通了地面卫星接收电视,送7套节目。到1997年初,
建成9处地面卫星接收站。 为了使全镇人民看上更多的电视节目,特别是能收看
到市区电视节目,于1997年上半年,投资70多万元,实现了池上、李家、下小峰
三站的光缆联网,用户达2000余户,覆盖30个行政村。全镇42个村看上了有线电
视,总户数达3000户。1997年池上广播电视管理站被市、区、镇评为先进单位。

[池上医院实现改貌] 1993年池上医院实行院一长承包经营管理,一改过去吃大
锅饭的局面, 扭亏为盈1994年投资40万元,在鲁山林场东侧新建建筑面积为770
平方米的门诊楼一座, 同时投资15万元新上B超机、心电图机、治疗仪等设备,
更换X光机一架,并扩充B超室、心电图室、中医针灸室等科室,较好地改变了农
村医疗卫生条件。

[两所希望小学建成] 1996年9月, 在原山东省副省长张敬焘同志的关怀下,由
北京半亩园快餐公司捐资15万元, 在市、区电业局及区设计院的帮助下,经过3
个小峰村及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总投资71.4万元,小峰联小异地新建,并改名
为半亩园希望小学,特聘省政府顾问张敬焘、北京半亩园快餐公司总经理张敦意
先生为名誉校长。该校占地面积1519平方米,教学楼总面积1262平方米,容纳学
生400人。 池上镇还在团市委等部门的直接资助下,总投资2 1万元,于1996年8
月建成面积396平方米, 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花林希望小学,彻底改变了该村
办学条件。

[博山四中下放到池上镇管理] 区属中学博山四中(原鲁山中学)于1995年投资
150万元,新建3330平方米的教学楼一座,办学条件得到了彻底改善。1996年4月
池上乡中学、李家乡中学合并到博山四中,归属池上镇管理,原李家中学更名为
博山四中分校。 1997年博山四中实行四年制学制,共有教学班37个,教职工109
人。

[建设池上中心小学]原池上镇中心小学校舍狭舍简陋,严重制约着教育教学质量
的提高,池上镇政府于1995年在镇政府东侧征地1.4公顷,1996年4月动工兴建中
心小学新校。 该校建筑面积3154平方米,总投资170万元。该校建成后,可容纳
20个教学班,届时,池上中心小学、大里联小、陈瞳联小将合人其中,有11个村
的小学生在此就读。1997年底,学校主体工程完成。

[村级财务管理取得明显成效] 镇政府从1994年起,一是统一记帐制度。二是严
格审核制度。三是坚持帐目公开张榜日制度。四是实行村干部工资审批制度。镇
党委、政府制定了村干部工资标准和发放制度,对村干部的工资发放,年底前经
镇政府统一考核,与任务完成情况挂钩,核准后回村发放。各项村级财务管理制
度落实,提高了财务工作的透明度,密切了干群关系,极大地推动了农村各项工
作的顺利进行,受到市、区多次好评。

[坚持深入开展评选十星级文明户活动] 为加快两个文明建设步伐, 池上乡自
1994年3月起, 在全乡展开十星级模范户评选活动。每年按十星标准进行考核,
满十星的定为十星级模范户,满九星的定为九星级文明户,依此类推,少于六颗
星的不予挂牌,每挂一户要设立档案,以备待查。为推动活动的开展,乡里成立
以乡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各村成立十星级模范户活动小组,严格标准,
严格把关, 认真评审。1997年全镇评出十星级文明户共300余户。通过镇领导带
队,敲锣打鼓为获得户挂牌,引起很好反响,在全镇形成了户户争当十星级文明
户的良好氛围。

[基层组织建设成绩显著] 围绕五个好的目标要求,即建设一个好领导班子,尤
其是有一个好书记,培养锻炼一支好队伍,选准一条发展经济的好路子,完善一
个好经营机制,建立一套好管理制度,按照抓班子,建机制,强素质的总体思路
开展工作,坚持不懈地大力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1995年以
前, 全镇共有9个后进村,到1996年底,全镇有5个后进村转化,还剩4个后进村
未转化,党委成立了基层组织建设领导小组,落实了党委成员包后进村责任制,
同时, 对4个后进村分别派驻工作组,与区驻村工作组密切配合到后进村帮扶工
作,实行了领导干部驻村蹲点制度,到1997年初,4个后进村分别吃上了自来水,
普及了闭路电视,安上了程控电话,紫峪还成立了建筑队,王瞳建起粮油代销点,
各自找到了致富门路。1997年7月省、市委组织部门进行考核,4个后进村业绩显
著全部转化为五好村。镇党委自1994年起,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区先进党委和政绩
考核先进单位。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显著] 二五普法期间及三五普法前两年,共举办司法讲
座30余次,培训人员8000人次。全镇成立治保会52个,调委会48个,村级综治办
44个, 联防人员达到200余人。到1997年,全镇连续13年无重大刑事案件发生,
全镇2.3万人无一人刑事犯罪,多次被区委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全镇文化机构健全,先后成立了文化工作委员会、
文化市场管理委员会、文艺创作组、书画协会,建立了文化大院。1991-1996年,
镇政府先后投资60余万元,为文化站配置了活动器械,建起了乒乓球室、台球室、
书画展室、图书阅览室等文化场所,实现文体市区达标,每年春节期间举办篮球
比赛、中国象棋比赛、民间扮玩、锣鼓比赛、焰火晚会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群
众文化生活。
(李忠玉 刘振国 王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