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3&A=2&rec=202&run=13

[综述] 自跨入“七五”时期以来,博山区的广播电视事业有了长足地发展,随
着改革的步步深入,机构设置已日趋合理。1984年,机构改革,将原广播电视局
改为广播电视管理站,1991年经区编委批准,更名为博山广播电视管理局,归口
区政府管理,不列政府序列的正科级事业单位。主要职能是负责全区广播电视事
业的建设、管理和新闻宣传工作。1994年,区广播电视局在机构建设中坚持了局
台合一的格局。自1986年至1994年,先后建起了博山人民广播电台、博山电视台、
博山人民调频广播电台、 博山有线电视台4个台。1986年广播电视管理局内部机
构设办公室、编播股、技术股、线路股、事业股、电视转播台、经营服务部等单
位,同时在全区20个乡镇还设置20个广播电视放大站,负责该乡镇的广播电视转
播、 发展工作。1988年6月根据上级机关简政放权的指示精神,将20处乡镇广播
电视放大站人财物全部下放到所属乡镇政府管理,共下放集体性质的职工39人,
区局负责业务指导和人员调动协调工作。随着广播电视宣传工作的需要,1994年
撤销了编播股,增设了总编办公室、新闻部和《经济信息部》、《专题部》两个
专题性电视自办节目, 1996年7月,根据事业发展和电视宣传的需要,增加了财
务科、文体部。
1997年1月将原《经济信息部》 更名为《经济部》 , 原《专题部》更名为
《社教部》,并增设了《广告部》。1986年,共有职工77名,其中国家干部12名,
国营职工12名,集体性质职工53名。在乡镇广播电视站工作的集体职工有40名,
全局共有党员8名, 团员12名。1997年,全局(不包括各镇)共有职工51名,其
中国家干部18名, 职工33名。正式党员23、名,团员7名,初级职称29名,中级
职称12名,高级职称1名。

[广播电台成立] 1986年1月, 经省广播电视厅验收批准,在全市第一家由原博
山广播站更名为博山人民广播电台。电台信号仍沿用有线传输,全区到乡镇共有
93杆公里,264线公路里,使用线杆1422条,乡镇到各村的广播专线共295杆公里,
867线公里,指标达·到部颁丙级以上标准,电台有636编辑录音机2台,602录音
机4,采访录音机6台,并备有场强仪、扫频仪、失真仪、录制器、高低频信号发
生器等各种仪器仪表。全区274个自然村,有261个村通广播,通播率为95%,安装
喇叭总数为56770余只,占总户的72%. 除转播上级新闻单位节目外,自办《博山
新闻》、《科技与生活》、《农民之友》、《颜山新风》、《小说联播》等节目。

[电视台] 1986年12月,经山东广播电视厅批准,博山电视台成立,并试播成功,
这是全市第一家区级电视台,该台拥有电视转播台一座,大3/4和大1/2摄像设备
各一套,采编技术人员15人,播放台标为博山电视台。除转播中央、省、市电视
台的节目外,每周办起了自办新闻节目,1994年增加到每周两次,逐步增加到每
天都有自办新闻或专题节目。 1987年3月,在全省召开的广播电视工作会议上,
做了典型介绍。博山广播电视局被省广播电视厅评为区县级优秀单位,并在全省
系统内推广博山局的典型材料,同时省厅授予博山局锦旗一面。

[新闻大楼落成] 博山广播电视局,60年代末从原宋家胡同旧址迁至博山公园北
邻,原区工会旧址。1987年6月-1991年12月,根据区政府统一规划,沿河西路拓
宽,征占用局办公地点,便迁址一路原区建设银行旧办公楼办公。1991年12月从
建行旧楼迁至区政府礼堂前门厅的二层和三层, 约400余平方,原仍在公园办公
的采、编、播人员一并迁人。为彻底改变办公条件,区委、区政府于1995年开始,
在区政府院北筹建新闻大楼,共六层,局部七层,3200余平方,历经两年多。区
广播电视局自筹资金100余万元,投入大楼建设,于1997年3月大楼竣工投人使用。
80年代中期,全市各区县一般只能转播中央一套电视节目,为让广大群众看上频
道多又清晰的电视节目,1988年秋,在当时资金相当困难的情况下,区局在区委、
区政府的关怀和有关部门的资助下, 购进了6米卫星地面站一座,自行安装、调
试。于8月初开始通过卫星站,在全市各区县中,率先使用了6米卫星地面站并能
收转四套电视节目。

[为淄川区河洼村建共用天线] 80年代末,共用天线技术刚刚兴起,为了筹集资
金锻炼队伍,为以后大面积安装有线电视做好物质和人才的准备工作,1988年10
月, 区局进人淄川区岭子镇的河洼村,承接了该村300余户农民安装共用天线的
工程,十几名技术人员克服生活和技术上的重重困难,奋战了两个多月,给这个
地处低洼的村庄安装了3米卫星站一座, 家家户户联上了电视线,使这个原来一
套电视也看不清的村庄看上了清晰的四套电视节目,在系统内同时开通有线广播,
这是该局在区外承接的唯一一项电视技术工程。经过近年为部分企业、村庄安装
共用天线系统,该局积累了丰富的工程经验,具有较雄厚的技术力量,已具备了
在全区开展大规模发展有线电视的能力。为解放思想、抢抓机遇,高标准、新起
点地发展全区有线电视工程。1994开始筹建全区有线电视网,做到了三个坚持、
四个统一,一是坚持按产业性质办,不让政府有资金压力;二是坚持有线电视的
商品属性,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二是坚持先易后难、分步实施,根据博山实际情
况,采取了《农村包围城市》战略,就是先搞近郊乡镇,再搞城区,然后返回山
区用五年左右时间实现全区联网:四个统一就是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施工、
统一质量。在具体实施中注重典型引路,首先在经济条件好、收看电视条件差、
群众要求迫切的八陡镇作为试点, 先后组织30余名技术人员,奋战5个月,联网
4000余户,使这个镇群众在全区率先看上了十几套清晰的电视节目,中央二套节
目为此作了报道。在八陡镇的带动下,一个轰轰烈烈建有线电视网的热潮,在全
区城郊广泛开展起来。至1995年初,在基本完成近郊镇联网的同时,城区有线电
视发展到3万余户,城郊7万余户,使博山有线电视网络初具规模。

[为市属20家大厂联网] 1997年以前,我区部分市属大企业都是自己安装有线电
视网,但看不上市、区电视节目,为满足驻地厂矿干部职工的需求,从1995年底
至1996年底用一年的时间,先后为博山水泥厂、淄博钢厂、白杨河电厂、博山电
机厂、淄博制酸厂、博山陶瓷厂等20多家企业进行了联网改造,并纳人市区有线
电视系统,一年新增8000余户,使企业职工能及时收看省、市、区的20余套电视
节目。

[成立调频广播电台] 为使广播事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补充有线广播覆盖有限、
线路维护难的问题, 1993年4月,经中央广播电影电视部批准,建成调频广播电
台, 调频发射功率为100瓦,发射频率为90兆赫,为了使调频信号能覆盖山区,
1994年9月份又在南部山区崮山镇的岳阳山顶设转播台一座。使用频率86.3兆赫,
发射功率300瓦, 使全区范围内,基本上都能收到本台的调频广播节目,调频电
台每日3次播出,全天共播出转播和自办电台节目7小时。

[建成200门程控电话] 该局于1991年,投资12万余元,购进了200门程控电话交
换机一部,为区各大班子及50余个部门安装了内部使用程控电话,自使用后,用
户每年共可节省电话费10万余元。

[博山有线电视台] 有线电视联网工作从1991年至1994年历经3年的艰难跋涉,
已初步形成以城区为中心,联接八陡、山头、夏家庄、域城、白塔等近郊镇,共
7万余户的有线电视网, 同时石马、南博山、北博山、池上、李家等山区乡镇也
展开了建网工作,整个网络从规模到质量达到了建台的标准。经专家组论证后,
于1994年7月报中央广播电影电视部批准, 正式成立了博山有线电视台,为加快
有线电视事业宣传工作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实施光缆联网工程] 1995年, 全省广电工作会议提出奋战3年,实现全省光缆
联网的目标.我区率先实施, 当年,自筹资金60万元,奋战100天,至1995年底
完成了城区与近郊镇的光缆联网工程,并于年底工实现了市、区光缆的连接任务。
春节前夕,使城郊数万观众看上了中央、省、市电视台的加密频道节目,系统内
的节目由12套猛增到20多套;元宵节期间,还用光缆回转技术将本区一台文艺节
目,现场向全市各区县进行了实况转播。为早日实现全区光缆联网,在1997年又
打响了与山区联网的攻坚战,历时8个月投资285万元,至11月中旬,保质保量地
完成了源泉、崮山、池上、南博山、北博山、石马、石门等山区镇的光缆联网工
作,彻底解决了山区人民不能收看市、区节目的难题,受到了省、市主管部门领
导的表扬。

[电视宣传荣获五连冠] 全局紧密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为宣传博山鼓
励广大采编人员在完成本台采编任务的基础上,多向上发稿,发好稿发重稿。区
电视台工作人员在入手少,设备差,自办节目任务重的情况下,大家团结一致,
不计时间和条件,局里采取定任务、定目标、定奖罚的办法,从1990年至1994年,
连续5年在市电视台的用稿数量居五区三县第一名, 为宣传博山,提高博山的知
名度,美誉度作出一定贡献,并多次受到区委、区政府的表彰。全省各区县广播
电视局的采编人员都是省电台的集体记者,每年担负着为省电台采写各类稿件的
任务,按送稿数量,质量定分,并每年按得分多少评定一、二、三等奖,通报全
省各系统。该局采编人员在办好自办节目同时,积极主动向电台采写好稿重稿,
从1992年至1997年连续6年被省台评为集体记者一等奖。

[建成直播现场] 为配合新闻大楼内各机器用房的迁移工作, 我局自筹资金120
万元,按专业技术标准装修了播控机房、新闻演播室、两编辑室、节目带库、录
音室、微机室、仪表室、总机室等,并配备了相应的技术设施和设备,基本满足
了广播电视工作的需要。1997年自筹资金60余万元,对新办公楼七层大厅进行了
专业装修,购置了现场直播用的全套设备,于5月份建成了一处电视现场直播室。
直播室可容纳60余人。

[自办一套电视节目] 1997年1月30日, 在频道里自己开办了一套电视节目,自
办节目每天播出早、午、晚三次,共七个小时。除每天转播上级台的有关节目和
播放电视文艺节目外, 自办节目的安排是周一、 三、五《博山新闻》,周二是
《经济部》,周四是《社教部》,周六是《点歌台》节目,同时还在周一新闻节
目后开办了《交通与生活》、《党的生活》等专栏节目。
(张敦仁)

1986~1997年博山广播电视局领导人
┏━━━┯━━┯━━━━┯━━━━━━━━┯━━━━┓
┃姓名 │性别│职 务 │ 任 期 │备注 ┃
┠───┼──┼────┼────────┼────┨
┃ │ │ 副局长│1985~1987.6 │ ┃
┃张敦仁│ 男├────┼────────┼────┨
┃ │ │ 局长 │1987.6~1997.3 │ ┃
┠───┼──┼────┼────────┼────┨
┃马玉水│ 男│ 局长 │1997.3~ │ ┃
┠───┼──┼────┼────────┼────┨
┃范国柱│ 男│ 副局长│1985.6~1992.4 │ ┃
┠───┼──┼────┼────────┼────┨
┃王威 │ 男│ 副局长│1992.4~1995.4 │ ┃
┠───┼──┼────┼────────┼────┨
┃周庆义│ 男│ 副局长│1994.11~ │ ┃
┠───┼──┼────┼────────┼────┨
┃ │ │局长助理│1995.4~1997.3 │ ┃
┃孙传芳│ 男├────┼────────┼────┨
┃ │ │副局长 │1997.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