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三中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3&A=2&rec=187&run=13

[综述] 山东省淄博第三中学坐落于博山西北隅的英雄路北首,1954年建校,原
名博山第三中学,1955年经山东省教育厅批准,改为淄博第三中学。
学校占地面积52840平米, 1993年将校园东隅一闲置洼地转让给淄博钢厂,
现52000平米, 折78市亩。1991年前,学校校门朝北,为白虎山25号;1991年校
舍改造,新开西校门,门牌为英雄路34号。
学校隶属淄博市教委领导, 现有教职工122名,其中专职教师86人,中级以
上职称教师34人。 现有教学班30个, 其中初中班13个,高中班17个,在校学生
1800余人。根据淄博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淄博市教委安排意见,学校将逐步过
渡为市属高级中学。
学校建有配套设施齐全的教学楼、 实验楼、特种教室和学生公寓,有400米
标准跑道田经运动场和规格较高的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有一支教学经验
丰富、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和事业心强,开拓进取的干部队伍。12年来,学校教
育教学事业得到了飞速发展,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自一九九三年以来,学校
先后被市教育局、教委和市人事局表彰为“教学工作先进单位”、“教育先进单
位”、“初中教学工作先进学校”;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八五”、“九五”
市级“文明单位”;1997年,被山东省教委命名为“省级规范化学校”。

[学校基本建设] 12年来,学校基本建设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1986年前,学校
办学条件虽得到初步改善,但条件还相当简陋,教学基本设施陈旧不全,教学仪
器匾缺,除了建有两座教工宿舍楼(共36户),一座1400平米的实验楼外,其他
教室、办公室、教工宿舍仍然用着1954年建校时修的砖砌平房。没有学生宿舍,
绝大多数教工住着简陋的平房,有的甚至属于危房。
自1986年起,在上级党委的支持下,学校先后建起了宿舍楼两座,办公楼一
座,教学楼、综合楼各一座,原有平房教室全部拆除;改建水电齐全的学生(混
合)公寓一座,教工和住校学生全部住进了楼房。特别是1994年,作为淄博市首
家接受香港邵逸夫先生捐资兴建的淄博三中“逸夫教学楼”建成投人使用后,学
校办公条件得到了显著的改善。该楼一期工程包括一座教学楼、一座实验楼;二
期工程包括一座功能用房楼和独立的电化阶梯教室。其中一期工程的建设,曾荣
获国家教委评比一等奖;2期工程被评为淄博市“十佳”工程、省优工程。
1986年前,学校图书馆条件简陋,藏书多为“文革”时期和以前的旧书籍;
实验室设备、仪器不足,其他特种教室皆为空白;操场为上下两块小场地,学校
院墙还是“文革” 前师生自己动手垒砌的石头墙。现在已装备建成藏书室6个,
馆藏图书47240册; 阅览室2个,报刊162种;实验室6个,仪器室6个,教学实验
仪器基本齐全; 建设、装配微机室2个,语音室2个,电化阶梯教室1个,其他音
美劳技功能用房6个。 1986年师生自己动手建成400米标准跑道田径运动场1个,
计5470平米; 到996年,又陆续建成规格较高的水泥篮球场6个,排球场地2个。
1991年校舍改造,学校建起了新校门、新院墙;结合逸夫楼的建设,学校进行了
第2次校舍改造, 所有路面进行了硬化,所有空地进行了绿化、美化。目前的校
园,环境优美,景致宜人,教学实验设备齐全、先进,图书馆、阅览室藏书丰富,
教室、办公室宽敞明亮,体育运动场地、设施先进,初步创设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教育教学管理] 经过历届学校领导和广大教职工的努力,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日
臻完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1989年前,学校实行教研组制,教师以教研组
为单位办公。各教研组长责任心较强,肩负着对本组教师的教学业务、质量的管
理任务,其中语文组等几个大组教研活动卓有成效,集体备课、研讨课题之风甚
浓。广大教师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自习辅导、课外活动和代课、兼课
均为义务性的,无任何报酬。
学校设有党支部、校长室,下辖两处,即教导处和总务处。教导处既管教师
的课程安排、业务学习、成绩考核和各种考试安排,也负责对学生的全面管理。
由于实行了升学目标和奖励措施以及年终评优评奖制度,广大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很高,虽然因为招生制度的限制,高中生源较差,但1988年高考仍取得了很好的
成绩,受到市教育局表彰。
1989年,学校改年级组为实体,教师以年级组为单位集中办公,同时教研组
并存,目的是加强学生管理。1991年,学校把教导处分为教务处和政教处,教务
处主管教学,政教处负责管理学生。同时,新设学校办公室。
1992年,学校实行校内体制改革,设岗位津贴。教师、职员、干部均实行工
作量津贴。至1994年,改革方案逐步完善。除岗位津贴外,年级组长、教研组长
和班主任均实行聘任制。同时,对各部门和教职工分别制定了岗位职责和系统的
管理规定,实行年终考核,并进一步完善教学成果奖、年终奖、职称评聘等有关
制度,教学管理日趋规范,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得到较大的激发,教育教学质量也
逐步提高。连续数年来,初中毕业合格率和升学率均居博山区各初中学校之首,
有多人次在全国、省、市级学科竞赛中获特等奖和一等奖。高考升学率也逐年提
高,有一大批优秀学生被输送到全国各大专院校,其中95年刘永春同学获得高考
博山地区文科第一名的好成绩。学校也先后被市教育局、市人事局表彰为“教学
工作先进单位”、“教育先进单位”和“综合治理先进单位”,被市教委表彰为
“初中工作先进学校”,被省教委命名为“省级规范化学校”。

[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教师业务进修,
提高教师的基本业务素质。86年前,中年教师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文革”
中毕业的中师生和大专生,学历不达标的人数在整个教师队伍中占有相当的比例。
为了尽快改善师资学历结构,学校一方面积极引进优秀大学毕业生,一方面鼓励
教师在职进修。 1987年,第一批函授本科毕业的有3人,以后逐年有计划地安排
进修。至1995年,学校教职工122人中,具有大学学历的46人,大专学历的48人,
研究生1人, 在86名专职教师中,初中教师达标率100%,高中教师达标率近90%.
学校始终注意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加强对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
的爱岗敬业精神的培养。除定期在中青年教师中进行“三字一话”比赛外,还在
青年教师中进行“十佳青年教师”评选活动。组织全校教师学习有关法规,学习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育理论,并且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强办公纪律的规定》、
《淄博三中师德规范细则》、《班主任工作条例》等有关规定,用制度规范教师
的言行。先后开展了“讲师德,树形象”和“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规范管理、
提高质量”等活动。学校在注意发挥中老年教师传、帮、带的同时,注意充分发
挥青年教师的作用,在全校13个年级组、教研组中,组长大多数由年轻教师担任,
各班的班主任,也由青年教师担任。目前,学校已形成一支老、中、青结合,结
构相对合理的教师队伍。

[加强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根据自身特点,立足于社会对合格毕
业生的素质要求,努力培养“四有”人才。学校始终注意抓学生的养成教育和动
手能力,使学生在校能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走出校门能成为社会主义
建设的有用人才;注意抓爱国主义教育,利用课堂主渠道和社区教育以及国旗下
讲话,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注意加强法制教育,培养学生遵纪守法观念和
见义勇为精神, 其中初三学生曹林等在1995年9月20日上学途中发现铁路路基被
洪水冲毁后,曾勇拦3177次列车,避免了一次重大翻车事故,受到青岛铁路分局
淄博工务段的嘉奖;注意开展有益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和技能,
其中学校足球队自1990年至1997年,七次参加全市中学生足球赛,七次获得亚军,
学校也被市体委、市教育局命名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被市体委、市教委命
名为淄博市业余体育训练先进集体,被省体委、省教委命名为“体育(足球)传
统项目学校”。十年来,有近百名学生在省市级学科竞赛中获奖,其中顾新天在
1987年省教育厅举办的环境保护征文中获市一等奖、省二等奖(全市高中唯一最
高奖);1990年孙波在省教委组织的“保险杯”作文竞赛中获全省二等奖(全市
初中唯一最高奖);1994年张景东获全省生物竞赛特等奖,另有3人获2、3等奖,
黎晓光获全国“应用物理”竞赛一等奖,化学奥赛二等奖;1995年李纪获全国英
语竞赛特等奖,郑德昊、孙峰在省生物竞赛中获全市第1名和第2名。1996年,范
伟同学参加全国“应用物理” 竞赛,以99分(满分100分)获山东省第一名的好
成绩,荣获由国家教委颁发的宋庆龄奖学金,并被授予首届“淄博十佳中学生”
称号。
(亓善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