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区科委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3&A=2&rec=179&run=13

[综述] 我区自1988年提出并实施“科教兴博”战略以来,科技管理机构不断得
到加强。1988年区设立了科教兴博领导小组,1997年设立了科技领导小组。 区
科委行政机构定编19人,设办公室、科技管理科、 技术市场办公室、计划成果
科、科协科(正局级)五个职能科室;事业单位定编24人,其中工业技术研究所
(正局级) 定编15人,科技开发咨询中心(副局级),定编6人,星火计划办公
室(副局级) ,定编3人。1986年在全省第一家建立乡镇科委的基础上,1994年
结合机构改革,在全市第一家探索建立了乡镇大科委的管理模式。目前,全区14
个镇办全部设立了由镇长、办事处主任挂帅的大科委,并配有专职科技干部,各
村及企业普遍配备了科技副主任、副厂长(经理)。
1986-1990年, 全区科技工作认真贯彻“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
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实施“科教兴博”战略,以振兴博山经济
为首要任务,坚持深化改革,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全区科技事业蓬勃发展,逐步
形成了全党全民重视科技、发展科技的可喜局面,有力地促进了全区经济和社会
事业的发展。各级党政领导依靠科学技术发展经济的思想开始确立并不断强化。
重视科技、应用科技的自觉性越来越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意识、技术商
品意识和人才智力意识越来越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气愈来愈高。制定
了“科教兴博方案”、“12处深山区星火计划规划”、“双引、双 放”等28个
地方性政策法规,促进了科技与金融、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建立了科技管理
体系。成立了科教兴博领导小组,基层也成立了相应机构。邀请全国有关大专院
校和驻博山地区大企业的科技人员组建 了博山区工程师事务所,初步形成了我
区技术开发、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科技队伍发展、壮大,专业人员由“六五”末
的300人, 增加到6800人(不包括农民技术职称5000人),自然科学人员达2000
人(不包括农民技术人员) 。“七五”期间共引进各类专业人才191人。五年来
共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120项, 总投 资7400万元, 新增产值2.5亿元, 利税
4500万元,取得科技成果150项,其中8项达到国际八十年代先进水平,51项达到
国内先进水平,有13项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自专利法实施以来,已申报专
利70项,其中发明8项,实用新型52项,外观设计10项,专利实施率达到30%以上。
科技投人逐年增加并向多元化发展。科技三项费用已列人财政预算,科技与金融
结合的投资机制初步形成,科技信贷规模逐年扩大,五年来共争取科技贷款3650
万元。重点支持了科技计划的实施,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
1990-1995年, 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精神
和“依靠”、“面向”及科教兴博方针,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把推进科
技进步,提高经济效益作为首要任务;以推广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和发展高新技
术及其产业为重点,带动全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带动
支柱产业产品的更新换代,推动工业、农业和社会发展的全面振兴,同时为“九
五”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必需的技术储备。这五年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
下,在上级科委的大力支持指导下,全区人民深入实施“科教兴博”战略,解放
思想,更新观念,科技工作紧靠中心做文章,抓住机遇求发展,不断加快科技体
制改革步伐,科技事业迅速发展,科技实力显著增强。1993年全国科技工作先进
县(市)评比中,我区首批进入先进行列。1994年被批准为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
区机电小区,同年经省专利局批准,建立了全国首家博山专利工业园。1995年进
人了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县行列,排序第24位。科技发展基本形成了以全国首家博
山专利工业园,市级博山农业科技园,邑山民营科技园,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
机电小区,省级池上镇山区高效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为主导的框架,成为全区经
济新的重要增长点。区科委自1986年以来连续12年被省科委评为先进单位,在省
科委1994年开始的对全省县市开展的11个单项科技工作考评中,我区的科技宏观
管理获全省第一名,计划管理、专利、星火计划管理也连续3年获全省前3名。五
年来,全社会科技首位意识进一步提高,全区上下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科
学技术进步法》和省、市《科技进步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在依
法推进科教兴博和科技自身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
力的思想,建立健全科教兴博的有效机制,不断增强科技工作推动力。坚持一把
手抓第一生产力,在组织领导、科技投人和激励措施三个推动科教兴博战略实施
的重要保证环节上,健全了三大有效机制:一是建立了严密高效的领导和管理机
制,形成了科技工作纵到底、横到边的组织管理网络。二是建立多层次、多元化
的科技投人机制,形成了财政、金融、企业自筹三条稳定的主渠道。三是建立了
切实有效的政策激励机制,把对科技进步的要求具体化、指标化,纳人各项农村
经济社会发展承包合同,并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坚持科技与经济结合,突
出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用科技水平的提高带动经济社会发展。一是采取
“三靠三让”针的方,开辟科技成果输入的源泉。二是以实施各类科技计划为主
渠道,加快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步伐。三是大力发展民办科研企业,提高自主开发
和引进消化吸收能力。四是外培与自培相结合,多渠道培养急需人才。五是大力
培植高新技术产业生长点,提高经济发展素质和水平。

1986~1997年区科协领导人
┏━━━┯━━┯━━━┯━━━━━━━━━━┓
┃ 姓名│性别│ 职务│ 任 期 ┃
┠───┼──┼───┼──────────┨
┃许秀德│男 │ 主席│1985.2~1987.9 ┃
┠───┼──┼───┼──────────┨
┃殷敦瑞│男 │副主席│1982.2~1987.3 ┃
┠───┼──┼───┼──────────┨
┃刘丰年│男 │主席 │1987.9~1991.5 ┃
┠───┼──┼───┼──────────┨
┃王军 │男 │副主席│1988.3~1990.5 ┃
┠───┼──┼───┼──────────┨
┃赵东风│女 │副主席│1990.1~1995.4 ┃
┠───┼──┼───┼──────────┨
┃唐继魁│男 │ 主任│1991.5~1995.4 ┃
┠───┼──┼───┼──────────┨
┃马守信│男 │ 主任│1995.4~1997.4 ┃
┠───┼──┼───┼──────────┨
┃ 杨博│女 │副主任│1995.11~ ┃
┠───┼──┼───┼──────────┨
┃乔秀忠│男 │副主任│1996.3~ ┃
┗━━━┷━━┷━━━┷━━━━━━━━━━┛

1986~1997年区科协领导人
┏━━━━┯━━━┯━━━━┯━━━━━━━━━┓
┃ 姓名 │性别 │职务 │ 任 期 ┃
┠────┼───┼────┼─────────┨
┃ 廖旭 │ 男│副主任 │1984.4~1994.9 ┃
┠────┼───┼────┼─────────┨
┃ 刘福顺│ 男│ 副主任│1984.9~1987.5 ┃
┠────┼───┼────┼─────────┨
┃ 候恕涛│ 男 │副主任 │1986.6~1987.5 ┃
┠────┼───┼────┼─────────┨
┃ 马守信│ 男 │副主任 │1987.5~1997.4 ┃
┠────┼───┼────┼─────────┨
┃ 杨玉和│ 男 │副主任 │1988.1l~1992.5 ┃
┠────┼───┼────┼─────────┨
┃ 孙昆峰│ 男 │ 主任 │1994.1~1997.4 ┃
┠────┼───┼────┼─────────┨
┃ 杜汉章│ 男 │副主任 │1994.3~1996.3 ┃
┠────┼───┼────┼─────────┨
┃ 李安星│ 男 │副主任 │1996.3~1997.4 ┃
┠────┼───┼────┼─────────┨
┃ 王以民│ 男 │ 主任 │1997.4~ ┃
┠────┼───┼────┼─────────┨
┃ 刘同礼│ 男 │副主任 │1997.4~ ┃
┠────┼───┼────┼─────────┨
┃ 朱彦胜│ 男 │副主任 │1997.9~ ┃
┗━━━━┷━━━┷━━━━┷━━━━━━━━━┛

[科技政策管理日趋完善] 在政策建设上,认真贯彻实施党和国家的一系列科技
方针政策和科技法律法规,自实施科教兴博战略以来,科技政策法规建设已形成
较为完备的体系。1988年初出台了《中共博山区委、博山区人民政府关于实行科
教兴博方案》,1990年区委、区政府又以博发[1990]第23号文下发了《关于加
快实施<科教兴博方案>的决定》,进一步推动了我区科教兴博战略的深入实施,
科技发展规划完备,综合性规划及各专业规划已形成匹配的战略体系,先后通过
区人大审议批准实施的主要有:《博山区“八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博山
区“八五” 高新技术发展计划》 、《博山区19911995年星火计划发展规划》、
《博山区关于十二处深山区星火计划规划意见》、《博山区科技发展“九五”计
划及到2010年规划纲要》;在对专业技术人员管理方面有:《关于进一步放活科
研机构、放活科技人员的试行规定》、《关于选聘科技副乡(镇)长的试行意见》、
《关于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办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实施办法》;在
科技与财税、金融结合方面出台了《关于共同管理新产品免税资金及建立科技开
发基金的意见》、《关于加强科技与金融结合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意见》;在为
企业服务促进科技为经济发展方面出台了《开展创办科技先导型企业活动的意见》、
《深入贯彻以科技进步为先导的工业发展方针的意见》、厂《博山地区机械工业
产业产品结构现状及调整建议》、《关于在全区开展争创十大名牌产品活动的通
知》、《关于奖励促进全区经济发展有功人员的意见》等,根据推动博山科技发
展的实际需要,先后出台实施了30多个地方性科技政策和法规,每年配合市、区
人大对贯彻实施国家《科技进步法》和省、市《科技进步条例》进行调查,在依
法推进科教兴博和科技事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首批进入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和全国实力百强县行列] 1992年2月, 国家科委
下发了《国家科委关于在全国开展县(市)科技达标的意见》(后来将此活动称
为争创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市活动) ,6月市政府办公室将此文件转发到各区县
政府。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此项工作,列人重要议事日程,与各镇、办事处和
区直有关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召开调度会,科委结合实际情况,根据10大项内
容、27项小指标研究制定出了实施方案,分解目标,落实责任,并印发《达标快
讯》 7期,进行及时调度,推动了这项工作扎扎实实地全面开展,受到了市科委
的充分肯定。1993年初,省科委受国家科委委托对我区进行了验收,并授予“全
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市)”奖牌。
1995年4月, 区委、区政府确定在全区开展创建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县活动,
并提出了建立四项制度,搞好四个方面的结合。建立四项制度即建立单位部门分
工负责制度,建立有关指标的年报制度,建立正常的科技进步考核制度,建立奖
惩制度。搞好四个结合即把创建工作同贯彻执行科技法律法规政策结合起来,把
创建工作同实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承包合同的意见”结合起来,把创建工作同
实施全区确立的科技工作“八大形象工程”结合起来,把创建工作同各自部门单
位的常规工作结合起来。从制度和措施上保证了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使我区以
排序第24位的业绩跨人全国首批科技实力百强县行列。

[科技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多年来,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科技人才的培训、
引进和使用,先后出台了 《博山区星火计划人才培训的实施意见》、《关于进
一步放活科研机构、放活科技人员的试行规定》、 《关于选聘科技副乡(镇)
长的试行意见》、《关于同山东建材学院联合办学的暂行实施意见》、《关于专
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办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政策
文件,在全社会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风气,极大地调动了广大
知识分子的工作热情,通过引进委培、继续工程再教育,全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发展到14727人, 其中高级259人,中级2985人,初级10399人,万人拥有专业技
术人员数达435人。通过实施“三靠、三让”方针和举办市区“经济技术洽谈会”,
促进了高等院校、科研单位技术成果在我区的推广应用,促进了人才的合理流动。

[建起全国首家“博山专利工业园”] 博山专利工业园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
城西李家窑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通讯便捷,基础设施完善。园区内有集团公
司一个, 企业21家,申请实施专利27项,其中有8项专利产品填补国内空白。主
导产品有6种获省、 部优称号,10种分获全国和国际展奖、科技进步奖。其 中
直联型大跨距摆线针轮减速机和三足式离心机同获墨西哥中国实用技术产品贸易
展览会金奖,产品销往泰国、伊朗及东南亚各国。摆线针轮减速机被评为中国名
牌。有3项专利获省专利金奖或优秀奖,1项专利获淄博市十佳专利技术,博机集
团公司和博山宏达特种化工设备公司被命名为“中国专利山东明星企业”,淄博
减速机厂被省科委批准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九五年园内实现工业产值1.1亿元,
其中50%是专利产品创造的。1994年9月由山东省专利局正式命名授牌。
博山专利工业园以科技进步为先导,以开发、引进实施“高技术含量、高附
加值、高市场占有率、高效益”的专利技术和专利产品,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
产力转化为目标。建设博山专利工业园,得到了国家、省、市专利管理部门和科
委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山东省专利管理局在关于同意“博山专利工业园”命
名和挂牌的复函中指出:建设博山专利工业园的举措,符合中国专利局和省局关
于专利工作的总体要求,其方案起点高,规划合理具有超前性、开拓性和可实现
性。中国专利局高卢麟局长听取汇报后为专利工业园题词:“加强专利保护,推
动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中国专利报1994年10月17日在头版以 “全国首
家博山专利工业园被命名”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中央电视台、中国技术市场报
等国家、省市新闻单位相继进行了报道。省科委主任何宗贵在视察专利工业园后
题词:“专利进村,青山生金”。

[专利工作] 自1989年以来。我区专利工作坚持以党的方针政策为指针,以加强
知识产权保护为重点,加强专利执法为手段,强化服务,加强宣传,努力落实上
级文件精神,突出抓了专利的申请及实施工作,专利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到
1997年止(仅从淄博统计) ,全区累计申请专利总量330件,其中发明36件,实
用新型20件,外观设计92件,授权量207件,连续8年获省市专利工作先进单位。

[博山农业科技园] 为培植科技兴农的典型,1995年12月20日,以石马镇万亩林
果基地、无公害蔬菜、淡水养殖和食用菌生产加工出口基础为载体,规划建立了
博山农业科技园,并被列为全市科技兴农试验示范基地。
该园总面积44.6平方公里, 辖11个行政村,人口2.5万人。该园通过建设万
亩林果基地、无公害蔬菜保护性栽培示范基地、畜禽规模养殖基地、农作物良种
化高产示范基地、食用菌生产加工出口基地,以石马水库为主的淡水养殖基地等
6大生态农业基地, 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优良品种, 优化产业结构, 发展
“两高一优”农业,为全区的农业发展提供示范辐射作用二农业科技园自批准建
设以后,先后引进了以色列西红柿、黄西葫芦、大雪枣、世界一号、陆奥、红富
士、乔纳金、油桃等二十多个国内外优良品种。农业科技园的建设,为当地农民
提供了一条稳定的致富之路。

[科学技术进步奖成绩斐然] 为奖励在推动我区科学技术进步、促进国民经济发
展中做出重要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
性,有效地贯彻“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
的方针,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988年博山区政府以博政发[1988]62号文,
下发了《关于科学技术进步奖励试行办法》。
科学技术进步奖主要奖励应用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科学成果;推广、
转让、应用已有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在重大工程建设、重大设备研制和企业技
术改造中新技术的成果;科学技术情报方面的成果;科学技术管理方面的成果;
标准化科学技术成果;计量科学技术成果;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的成果;自然科学
理论研究成果。
1986年以来,共评出区级科技进步奖262项,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
三等奖13项,获得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40项,三等奖71项。

[星火计划] 为了把现代科学技术引向农村,全面实现“科教兴博”的各项任务,
依靠科技进步,振兴博山经济,自1988年起,区委、区政府制定了以实施发展农
村经济为宗旨的“星火计划”。出台了《博山区关于12处深山区“星火计划”规
划意见(1988年-1995年)》,极大地促进了星火计划的实施。自1988年以来,
共实施国家级星火计划18项, 省级星火计划64项,获省级星火奖8项,其中二等
奖1项,三等奖7项;获市星火奖82项,其中一等奖8项,二等29项,三等奖45项。

[民营科技企业]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区现已形成机械、冶金建材、化工纺织、
陶琉、 电子等6大支柱产业。其中泵类、高低压电器、环保机械、减速机、涤纶
纤维、日用陶瓷、大口径水泥管等主导产品的技术经济规模都具有一定的优势。
在逐步调整和优化产品的技术结构中,注重民营科研机构的培育和发展,机
构成立后注重了新技术成果的开发、引进、消化、吸收、技术嫁接等,在科技成
果转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民营科技机构发展到69家,其中高新技术
民营科技企业7家, 机电泵类研究机构26家,陶瓷建材机构22处,全区在民营科
技机构中从业人员9026人,科技人员达2971人。
1995年, 在国家科委举办的全国100家民营科技企业评比中,我区万杰集团和淄
博涤纶厂分别以第8位和27位名列榜中。 1997年,以我区11大主导产品的骨干企
业为依托,建立了11处区级研究所,作为行业培植新经济增长点和技术嫁接的中
试基地。

[经济技术洽谈会成绩斐然] 以参加和举办市区经济技术洽谈会为突破口,通过
“政府搭台,企业院所唱戏”成功地举办了六届博山区经济技术洽谈会,积极参
加了七届市经济技术洽谈会, 取得了显著成效,累计有来自全国各地310余家大
专院校, 科研单位835名教授,项目负责人来博山区考察洽谈,共交流发布信息
17000余项, 签订意向、协议、合同410余项,其中落实92项,总投资2.4亿元,
创产值8亿元,新增利税1.5亿元,引进各类人才1560名,促成300余家企业与243
家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稳定协作关心,同百余家大企业、金融机构联合,
发展各类联合体、中试基地56家。

[科协工作成绩显著] 按照科协章程,根据科协宗旨,围绕区委、区政府的工作
中心,充分发挥了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桥梁和纽带作用,在各级领导的大力
支持和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开展了科技下乡活动、科技周活动,推广了各种
先进实用技术和新品种,负责各类学会的学术交流及群众团体的管理工作,科学
技术普及、宣传、教育、培训工作。由于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广大基层工作者的扎
实工作, 全区有9个镇(办)被评为市级科普文明镇(办)、76个村被评为市级
科普文明村、 152户被评为市级科普文明户;科普宣传、厂矿科协、学会工作被
市科协评为先进单位;科技下乡活动被市“三下乡”领导小组评为淄博市文化、
科技、卫生“三下乡”先进集体;生物百项活动被市科协评为优秀组织奖,并获
得省优秀项目奖;蔬菜种子研究会被评为省先进农研会,食用菌研究会被评为全
省最佳农研会;农函大培训、科技周活动被评为省先进单位。我区科协连续四年
被市科协评为先进集体,1996年被省科协评为先进单位。

[科技下乡活动] 为提高全区广大农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推动农
村奔小康的步伐,自1996年以来开展了科技下乡活动,推广新品种近20种,聘请
蔬菜、 林果、花卉、畜牧等技术人员现场解答各种疑难问题近300个,发放录像
带200余盘, 农业科技实用小册子500多本,科技报刊700多份,各类农村科普宣
传材料80多种达2000余份。此项活动的开展,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收到了良好
的社会效果,1997年被市“三下乡”活动领导小组评为淄博市1997年文化、科技、
卫生“三下乡”活动先进集体。

(李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