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区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3&A=2&rec=118&run=13

[综述] 博山区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于1994年6月同博山区农业银行分设后正
式设置。至1997年底,区农信联社机关行政科、人事劳资科、计划信贷科、会计
出纳科、资金组织科、审计科、保卫科7个科室,1个营业部,下辖18处农村信用
社,4处分社,39处储蓄所,共有干部职工3%人,其中: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
14人,初级258人,中专及中专以上文化程度有307人。
1994年以来,区农联社各项业务都取得长足发展,确立和巩固了农村信用社
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基础地位。 1997年末,各项存款余额80246万元,比1994年
初增长136.16%; 各项贷款61428万元,比1994年初增长131.08%,存、贷规模分
别列全区金融机构第一和第二。

[资金实力明显增强] 农信联社始终把组织存款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围绕着总
量要增、结构要调、成本要降、效益要上的原则,坚持不懈,常抓不放,采取各
种有效措施,全方位、多渠道组织存款,服务立社、存款兴社的观念意识不断增
强,资金实力进一步提高。1994年以来,存款总量与年增长额年年保持全区金融
同业首位,到1997年底,各项存款余额达到80246万元,存款市场份额占到27%,
较1994年联社组建时增长2.4倍,年均增长率25%,为我区的工农业建设提供了强
大的资金保障。一是开展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加强社会各界对农村信用社的了
解和认识。1996年借农村信用社成立45周年之际,在各种新闻媒体开辟专栏,全
面系统地宣传农村信用社,把农村信用社为农民、为农业、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的办社宗旨及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基础地位、作用在社会上进行广泛宣传,同时
利用存款总量突破7亿元和年增长额超亿元之机, 积极组织宣传活动,深入群众
中间开展储蓄咨询,向社会展现农村信用社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工作实绩。在1997
年“庆七一、迎回归”中,邀请37个企事业单位参加,成功举办了农信储蓄杯卡
拉OK大奖赛,进一步密切了农村信用社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扩大了宣传范围和效
果,大大提高了农村信用社的信誉和知名度,为巩固储源多收存款奠定了基础;
二是深入开展优质文明服务活动。制定实施了行业文明服务用语和服务禁语,在
服务窗口全面推行了挂牌服务、微笑服务、站立服务,服务手段不断创新。并在
提高服务质量、延长服务时间的同时,积极开办了上门服务、代发工资等业务,
推出了通知存款、礼义储蓄等新的业务种类,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逐步扩大电
子计算机应用范围,解决了因手工操作带来的速度慢、质量差等问题,增强了储
蓄所的服务功能和竞争能力,为增加存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1996年客观环境
不利情况下,当年还新增各项存款8744万元,占全区金融同行业存款增长额的35
%; 三是改革管理体制,引人竞争机制。根据业务发展需要,联社不断深化经营
管理体制改革,1997年对储蓄专业实行了优化组合、竞争上岗,将竞争机制引人
到存款工作中,队伍的主人翁责任感和事业心普遍得到了增强,职工干劲高涨,
工作面貌一新,全体员工充分利用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捕捉各种存款信
息,筹集社会闲散资金,服务质量也有新的提高,推动了存款工作再上新台阶,
1997年存款增加9149万元,占全区金融业存款增加额的33%。

[突出支农重点] 区农信联社坚持贯彻向农业倾斜的信贷方针,不断强化农业基
础地位的认识,把市场定位在以农为本、以农服务上,围绕着支持农民、农业、
农村经济发展,加大信贷投人,优化信贷投向,不失时机地做好信贷服务,促进
农业产业化建设,增加农民收入。按照中共中央加强农业的指示精神,结合区委、
区政府的发展农业的总体思路,优先安排农户、集体经济组织种养业贷款。尤其
是国务院对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做出重大决定后,确定了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体
系中的基础地位,理顺了关系,更加坚定了区农信联社支农的信心和决心,规定
农业贷款的投量必须占当年新增贷款的45%以上等考核指标, 并积极采取有效措
施,挖潜盘活沉淀资金,确保农副业生产的资金需求,同时注重对市场农业的信
贷引导, 不断提高支农效益, 认真的落实了政府支持农业、发展农业的政策。
1994年以来, 累计投放农业贷款17亿元,到1997年底农贷余额达到20958万元,
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增添了强大后劲。一是支持蔬菜基地建设,增
加农民收入。区农信联社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优势,注重
加强与农户的联系,引导农民发展蔬菜生产。紧紧围绕着生产做好信贷服务,送
贷上门、存单质押等灵活方便的贷款方式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并且在每年秋
季都集中一块资金,扶持源泉农民发展蒜黄生产,扩大生产规模,增强销售能力,
蒜黄收入成为当地群众的重要的经济来源;二是服务特色农业,培植地方名牌。
在信贷投人中,联社特别注重加强对特色农业的信贷扶持,根据市场需求,扶持
农民发展见效快、周期短、效益好的高效农业,向开发资源要收入、向规模生产
要效益,与农户一道联手培植地方农业名牌,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生产能力。
在重点支持池上镇桔梗生产中,优先解决农户购买种子、肥料等贷款需要,几年
来累计投人信贷资金1000余万元,使池上桔梗成为远销国内外的地方名牌。同时,
联社还通过信贷投人,积极支持农副产品深加工,提高农副产品的技术含量,增
加经济效益。联社不失时机的帮助农民做好抗旱救灾信贷服务,保证农产品的正
常生产,为农业丰收和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奠定了基础。

[内部管理规范化] 联社成立以来,严格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结合业
务实际,大力推行规范化管理,逐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内部稽查监督,
存、贷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各项管理工作也迈出了新步伐,并朝着规范化、制
度化方向发展;一是加强信贷管理,规范操作程序。在信贷规模比较紧张的情况
下,充分发挥计划的调控作用,搞好辖内资金管理,全面实施审、贷分离及贷款
第一责任人制度,改进农村信用社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办法,全面落实盘活信贷资
产存量目标和责任,进一步加大了对清理非正常贷款和清收利息的工作力度,通
过各种有效手段,促进企业结构调整,实现资产优化重组,信贷资产质量不断提
高;二是按照《农村信用社会计达标升级实施办法》,开展会计达标升级工作。
积极开展岗位练兵和技术比赛活动,定期对营业网点进行会计检查辅导,会计出
纳工作达到六无、六相符要求,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按照费用率和费用额双线
考核基层费用列支,严格成本管理和经济核算,各项业务得到健康有序发展;三
是内部稽核监督及三防一保工作进一步加强。积极强化稽核监督作用,抓关键部
位和重要环节,组织开展了基本制度执行情况常规审计、干部离任及信贷资产质
量等专项审计,发现问题,堵塞漏洞,督促有关单位进行整改,取得较好效果。
努力落实安全保卫制度,增强职工的防范意识,不断提高物防技防能力,保证了
业务经营和职工人身安全。

[电子化结算网络逐步形成] 为适应经济发展需求,方便广大客户,联社按照高
起点、高标准要求,不断加快电子化建设步伐,努力扩大计算机应用范围,工作
质量明显提高,彻底改变了过去那种手工处理业务的落后面貌。同时在原有结算
业务的基础上,1997年7月1日顺利开通了省辖电子汇兑系统,进一步疏通了农村
信用社省内异地结算渠道,从此改变了区农信联社没有远途结算功能的历史,方
便了农村客户办理结算业务,全区农村信用社都参加人民银行同城票据交换,开
办了自签汇票业务,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一个运行可靠、核算安全的结算网络
逐步形成,提高了农信社的声誉,促进了农村金融业务的快速、健康发展。

[党建与精神文明建设] 在积极稳妥地开展各种业务同时,区农信联社始终坚持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围绕着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高举邓小平
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认真抓好党组织建设,坚持不懈
地开展党风党纪和廉政建设教育,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进一
步增强。按照金融业精神文明建设以优秀员工、优质服务、优良作风、优美环境
为主要内容要求,认真学习贯彻党中央十四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
文明建设决议》,在系统内积极开展争创青年文明号、四讲一服务等活动,努力
落实三为、三忠诚准则,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新进展。“八·五”期间全区农村
信用社都评为区级文明单位,区农信联社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几年来,区农联
社积极关心和支持希望工程等社会公益事业,先后投人15万元资金支持我区南部
山区的基础教育建设, 向高青希望小学捐款2.2万元,小清河治理工程捐款3.04
万元。 1995-1996年度被区委、区政府评为支援两基先进工作单位和为党增光、
为民造福先进集体, 1994~1995年度被区政府荣记集体一等功,1996年荣记集体
二等功,1997年荣记集体一等功。
(刘持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