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管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3&A=17&rec=153&run=13

【概况】博山风景名胜区是1985年山东省政府公布的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于
2002年5月17日被国务院审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2007年11月,经区委、区
政府研究决定, 成立了淄博市博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编制6人。内设综合管理
办公室、规划建设管理科、风景执法管理科。

【规划编制】自收到国家建设部下发的《关于加快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
制报批工作的通知》(建城函[2008]13号)和省建设厅下发的《关于限期完成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通知》 (鲁建城字[2008] 7号) 以来,我局对
《博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修编和报批工作高度重视,积极开展工作,立即
向上级业务部门和区委、区政府领导汇报,与多家设计单位协商洽谈,经过反复
比较筛定,最终与具有相应资质的淄博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签订了设计合同书,并
迅速开展工作。通过大量的实地考察、勘测和反复论证,新一轮的风景区总体规
划已基本完成初稿。

【景区执法】根据各级部门对风景名胜区管理工作要求和《风景名胜区条例》相
关规定,结合博山风景名胜区实际,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博
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行政执法岗位职责及执法责任》并编印成册,使我局的执法
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程序化,有章可循。积极组织人员对各景区内的现有建筑进
行了摸底调查并登记造册,按照《风景名胜区条例》要求,严格落实景区建设项
目选址审批制度。对于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进行项目论证和审查定点,严格
报批程序,针对某些景区对外承包现象进行了监督检查,进一步规范了景区内的
各种建设行为,坚决杜绝了各种破坏景区资源的现象发生,景区资源得到了更加
有效的保护。

【景区绿化】 2009年累计完成植树17万株、苗木投入300万元,其中:源泉景区
完成植树3.5万株、苗木投入70万元,樵岭前景区完成植树1.8万株、苗木投入36
万元,原山景区完成植树3.5万株、苗木投入55.2万元,鲁山景区完成植树3.7万
株、 苗木投入65.2万元,白石洞景区完成植树1万株、苗木投入17.6万元,石马
景区完成植树1万株、苗木投入16万元,金牛山景区完成植树1.5万株、苗木投入
24万元,石门景区完成植树1万株、苗木投入16万元。

【景区安全】安全生产工作是风景名胜区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我局连续下发和
转发了各级、各部门关于景区安全管理的相关文件,组织人员开展风景名胜区安
全大检查。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认真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责任到人,限期
整改。在景区的各种水面等危险地段设置了醒目的安全警示牌,防患于未然。景
区安全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景区宣传】2009年是建国60周年,党中央、国务院组织了国庆阅兵、建国60周
年成就展、大型舞蹈史诗《复兴之路》等三项重要大活动。其中,建国60周年成
就展于2009年9月20日在北京展览馆举行。 我局按照建设部和省建设厅的要求,
深入景区搜集图片、文字等展览素材,积极参加了此项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博山
风景名胜区的知名度。

【迎接检查】 2009年7月份,省厅景区执法检查组对博山风景名胜区景区执法情
况和景区相关管理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重点检查验收博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详细规划的编制情况和执行情况;管理体制是否合理,管理机构的状况;风景名
胜区管理与景区范围内村庄、土地、林地等方面的管理是如何协调的;是否划定
了一、二、三、四级保护区并进行了标界立桩,明确了各级保护区的相关规定;
风景名胜区建设项目审批和管理情况;风景名胜区违章建筑查处情况;资源保护
措施及落实情况;基础设施及规范化管理情况;风景名胜区的旅游收入情况,资
源保护投入情况;风景名胜区的设立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等。通过检查,
省厅考核组认为,博山风景名胜区在景区执法和景区相关管理工作方面做了大量
工作,景区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

【条例宣传】国务院《风景名胜区条例》已于2006年12月1日颁布实施,《条例》
是我们行业的基本法,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好《风景名胜区条例》是一项长期
的任务。为了使《风景名胜区条例》更加深入人心,引起全社会的关心、重视和
支持,营造保护风景名胜资源的浓厚社会氛围和良好舆论环境,使资源保护变为
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我局利用各种媒体
和方式进一步加大了对《条例》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力度。积极组织各个景区开
展了《条例》宣传月活动和有奖知识竞赛活动,在各景区的显要位置安装设置了
《条例》宣传牌等。(庞飞)

附:博山风景名胜区介绍

博山风景名胜区主要由鲁山景区、原山景区、源泉景区、樵岭前景区、五阳
山景区、金牛山景区、白石洞景区、石门景区等八大景区组成。景区规划面积73
平方公里,占全区面积的11.7%。博山区历史悠久、文化积淀雄厚,自然景观和
人文景观种类丰富、独特,山、水、林、泉、洞风光各异,素有鲁中山水画廊和
千里鲁中一明珠之美誉,也是著名的华夏孝乡和陶瓷琉璃名城,众多景观有较高
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观赏价值。
鲁山景区 鲁山景区位于博山东南部,总面积42平方公里。景区以其优美的
森林环境,奇特的自然风光,丰富的人文景观,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鲁中独具
特色的森林旅游区。主峰—观云峰海拔1108.3米,是山东省第四高山,鲁中地区
最高峰。公园现规划为六大景区,一百四十多处景点,集山、水、林、泉、石、
洞为一体。其中云海日出、四雄竞秀、月上听涛、夏日鸟会、万石迷宫、驼禅寺、
鬼市、一线天、云梯仙境、枣树峪与登天沟瀑布、鸣石山奇石、道沟森林浴场、
北坪江南水乡等景观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宋代诗人梅尧臣曾游鲁山,写了《鲁山
山行》,“适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静独行迷。霜落熊升树,
树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鲁山历史悠久,是建国后的第一批
国营林场, 生态环境得到了完整的保护,公园森林覆盖率达97%以上,自然生态
资源十分丰富, 有植物种类1300余种,动物751种,仅国家级保护动物就达39个
品种, 动植物种类、数量居省内前列,被称为“鲁中动植物王国”。 鲁山属暖
温带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丰富(年平均降水量700毫米),是淄、汶、
弥、沂四河的发源地。年平均气温12.4℃, 年均最高气温17.8℃,自古就有“步
入鲁山景色幽,六月炎夏顿成秋”的说法,是无暑无尘的清凉净地,是您远离喧
嚣城市,回归自然,休闲度假的胜地。
原山景区 原山景区坐落于博山城区, 面积1702公顷,涵括120多个山峰,
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山东省十大新景点、山东省十佳森林公园,它分为凤凰山、
禹王山、望鲁山、薛家顶、夹谷台五大景区。其中凤凰山(又名小顶山)因山似
凤凰而得名,景区内山势险峻,地貌奇特,森林茂密,环境优美,文物景观、自
然景观丰富,游乐健身场所众多,是陶冶情操、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之胜地。历
史上曾是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也是春秋战国兵家争战之地。宋代玉皇宫、明代
红门和泰山行宫、清代吕祖庙等文物古迹掩映于密林之中,中华五千年的历史画
卷一岩画,展现于悬崖峭壁。战国齐长城贯穿于景区东西,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
即出于此。喀斯特地貌形成的石海为北国奇观,历史上文人墨客留下了丰厚的文
化积淀。凤凰山景区森林资源丰富,有木本植物120余种,草本植物600余种,是
一座天然植物园。
颜文姜祠 古称灵泉庙,又称顺德夫人祠,位于博山城郊西南境内凤凰山下,
是一座历史悠久且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古典建筑群。相传齐地孝妇颜文姜,孝侍
公婆,远汲山泉水,不间寒暑,感动神明,泉出于室内汇流成河。文姜殁,在其
草庙为神,后人在此建庙,即颜文姜祠。据史料记载,该祠始建于北周(公元557
年) 。更建于唐天宝五年 (746年) 。宋熙宁八年(1075年) 扩建,清康熙十一年
(1672年)增建。共有四进院落,该祠占地面积3660余平方米,由山门、香亭、正
殿、寝殿、土地祠、火神祠、三公祠、王爷殿、公婆殿、爷娘殿、郭公祠、百子
殿、 东西配庑,左右配院共四个院落,八十三间房屋组成,建筑面积1368.34平
方米,为淄博市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颜文姜祠座北朝南,山门南向,面阔
三间,十一米。单檐歇山顶,上覆琉璃瓦,前后均为五踩斗拱结构,建筑风格庄
重朴实。山门两侧各蹲石狮一个,狮身一米多高,雕刻精细,是不可多得的石刻
艺术品。门楣上悬 颜文姜祠 鎏金匾额,为当代著名书法家舒同所书。步入山门,
两边是两尊高达四米的木雕彩绘门神,左边是银盔素甲手持方天画戟的平辽王薛
仁贵; 右边是金盔金甲高举十三节豹尾钢鞭的鄂国公尉迟敬德。山门内迎面便是
香亭,高八米余,东西长四米,南北宽三点六米,重檐八角,各缀风铃,斗拱承
顶,细石镶边,青砖辅壁,门为朱色,木雕隔扇,玲拢剔透,与正殿之雄伟壮丽
形成强烈对比。亭内重塑颜文姜木雕金身坐像一躯,端庄静穆,令人起敬。亭檐
下悬“顺德夫人”匾额一方,系宋代熙宁八年(1075)年,宋神宗敇封颜文姜号。
香亭两侧各立古碑两通,高三米多,龙额龟跌,字迹漶沥。因陈壁《咏孝泉》诗
有“松持唐时月, 苔封宋代碑”之句,可知此碑为宋代遗物。 过香亭便见名闻
遐迩被咏为“孝水澄清遗妇泽”的灵泉,位于正殿前院中心,石为池,呈七米半
正方形,深三米,四周雕栏环抱,柱头狮、兽、莲等石雕颇精。汛期,泉水自正
殿殿基下涵洞涌出,甘例清冷,荇藻郁茂,是孝妇河之源。池北正殿台基中嵌一
碑碣,刻有汝南熊荣七绝一首,诗云“孝妇河名自古今,源头一派更弘深,何当
汲去为霖雨,洗尽人间不孝心。”道出了博山一带自古以来敬老爱幼的朴厚民风。
举首仰视泉北台基上正殿,是颜文姜祠的主体建筑,俗称“无梁大殿”,以杠杆
原理起建于台基之上,纯系木结构,原为四面木雕隔扇门,清初,内秘书院大学
士,本邑耋宿孙廷铨恐年久侵损,遂以砖石围筑东、西、后三面,致有今日之规
制。并独具匠心,增建殿前卷廊。出檐深远,四角风铃,碧瓦朱橼,歇山转角,
五脊六兽,系一座飞槽斗拱两翘三昂十一踩的唐代风格建筑。殿高15米,宽13米,
长17米。殿内塑有高达三米的颜文姜木雕金身坐像,端庄慈祥。卷廊前柱上悬挂
着清初现实主义诗人赵执信于康熙年间撰文并书丹的抱柱楹联一副:“惊天地感
社稷莫大于孝,配江河揭日月至城如神。”。整个建筑物规矩严谨,金玉交辉,
充分展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建筑技艺。穿过大殿,在后院,你就
会欣赏到在公婆殿、寝殿、爷娘殿和王爷殿四个殿内新增设的集声、光、电、动
功能塑制的《颜文姜的传说》十组群像。颜文姜词的东北角钟亭内有“灵泉钟”。
自后院往东去,穿过圆弧门,便见金代壁画墓。金代壁画墓整体搬迁保存在我省
尚属首例。该墓系于一九九0年底由博山神头北端(旧称奶奶林) 整体迁至本院保
护。整个祠内古代碑刻甚多,计有北宋以来的碑刻79块,多嵌于殿、庑墙壁间,
其中北宋《牒文石碣》、《敕女石碣》、清孙廷铨撰文《新置灵泉庙香火房田记》,
赵执信撰文并书丹的《重修顺德夫人坟院记》等都保存完好。清道光六年博山知
县杨春喈之妻吴静君所画“风雨竹”刻石,为其中饺饺者,历来为人们所珍爱。
樵岭前景区 樵岭前景区位于博山区西南6公里处的群山绿水之间。整个景
区以樵岭前村为中心,方圆5公里。景区内峰秀岩峭,茅舍错落,小桥流水,一
派山野风光。山奇、水碧、林幽、景秀是其独有特色,居博山八大景区之首,被
誉为“鲁中山水画廊”。整个风景区由博山溶洞、王母池、天星湖、齐长城遗址、
淋漓湖、山东公路第一高架桥等构成,尤以博山溶洞、王母池、天星景区为人所
称道。博山溶洞位于樵岭前村东寨峪顶山,初步勘探主洞全长约5000余米,历经
数年开发,主洞现已开发、开放1600余米,有待开发景区达4000余米,且整个主
洞周围支洞交错,洞中有洞,曲折幽邃,结构十分奇特,洞内遍布钟乳石、石笋、
石柱、石花、犬牙交错,玲珑剔透,在北方地区十分罕见,洞内一般宽10米左右,
最宽处20余米,最窄处仅容一人侧身方行。高一般30米左右,最高处达50余米,
最低处须匍匐方可通过,被誉为鬼斧神工的地下艺术宫殿。洞口位于寨峪顶山山
腰,整个山势拔地而起,气势雄伟。寨峪顶带具有典型的喀斯特(熔岩)地貌特
征。因洞口曲折向东,故又称为“朝阳洞”。洞内空气清新,常年流水,冬暖夏
凉。整个溶洞是华北地区罕见的大型石灰岩洞穴系统。,千奇百怪,五颜六色,
形状万千,令人惊叹叫绝。王母池位于樵岭前村南,两山相交形成一峡谷口处,
飞流叠瀑,流光溢彩。在瀑布的右上方七块巨石叠立、高达10余米,恰似一娴淑
的仙女在俯首凝思, 人称“王母石” 。沿王母池拾级顺河而上,“王母庙”、
“黑龙潭”等景点,尽收眼底,边行边赏,毫不惬意。天星湖由天星峪而得名,
与淋漓湖一山之隔,遥相呼应。大坝高悬,湖面平整如镜,风光旖旎,令人目不
暇接。沿天星湖西行,可谓“十里长溪”。在绿树掩映下,谷底怪石嶙峋;溪流
淙淙,实为人们消夏避暑、返朴归真的“世外桃源”。
源泉景区 源泉景区坐落于博山区东南部绵延不绝的山麓之间,距城区25公
里,主要景点有开元洞、泉河公园、青龙山、二郎山、淄博第一索道,天然游泳
场等。景区以其山高、谷深、林茂、滩浅、石怪、泉清、洞幽、水美而独具特色,
被誉为“江北小桂林”。开元溶洞因洞内有唐朝开元年间的摩崖石刻而得名。洞
口上方“开元洞”三个字,是宋代理学家朱熹第 25 世孙、现故宫博物院研究员
朱家缙先生所书。开元洞开放前,国内权威的岩溶地质专家曾对开元洞进行过考
察论证,一致认为,开元洞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在长江以北是罕见的布局,设
计的精巧在山东省内独一无二。 因此, 国内著名的岩溶专家赵俊芬亲笔题写了
“山东第一洞”。开元溶洞是廊道厅堂式洞穴,长1100于米,分六个大厅,洞厅
大而高,钟乳石、石幔、石笋、石旗、石葡萄等自然景物富多彩,形象逼真,令
人目不暇接。洞内出土有新石器时期、唐宋等各时期摩崖石刻和西汉、北魏、隋
唐时期的陶片、铁器、兵器等文物,给开元洞内的人文景观又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泉河,由上龙湾和下龙湾两大泉群组成,这里内泉眼密布,喷珠吐玉,长年不竭,
且水温常年保持5℃左右,水中饲养引进的虹鳟鱼,可令游客一饱口福。 从下龙
湾沿青龙山山路盘旋而上,可见一组古建筑镶嵌于悬崖峭壁之间,掩映在绿树繁
花之中。头一座便是旧时人们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龙王庙”。再拾级东
攀,至山门,一座砖砌单檐三门牌楼,高宽约6米,凌空矗立,上书“清音万古”。
进牌楼,迎面是座规模宏大的殿宇——“三宫殿”。据殿前“透龙碑”记载,此
殿系明万历十二年修建,距今已有400余年。这“透龙碑”浮雕石龙,光滑如镜,
晚霞夕映,碑端能照见高耸的“无影山”。绕过三官殿,穿过石砌洞道,来到这
组古建筑的中心凉亭。该亭四角八柱,半空飞檐,雄踞山腰,石柱上刻有“炎天
无暑气,清夜有泉声”的诗联。离亭西去,有全用石料镶砌成的“泰山行宫”,
石门石窗,无梁无柱,造型奇异。从凉亭上攀,则是一依山傍崖的双层阁楼,上
层是“白倚阁”,底层过一拱门便是“青龙洞”,这洞外阔内窄,深邃曲折,怪
石嶙峋,白倚阁东侧,也是一双层建筑,圆柱飞檐,上为“观音殿”,下为道房,
其间亦有洞口通后山,这组古建筑依势构造,错落有致,布局精巧,具有浓郁的
明清建筑特色。源泉索道坐落于淄河之滨的二郎山,挺拔峻峭,山水相映,松柏
葱茏, 犹如桂林之独秀峰,山顶有长约重170米的索道与青龙山相通,沿索道悠
悠而去,泉河景区山山水水尽收眼底,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五阳山景区 五阳山因五峰簇拥向阳而得名,位于博山西南部。由五阳山、
五凤山、凤顶山、石马水库等景点组成。山崖险峻,古建筑临壑构造,以“石”
为特色的天然与人工并造之景观: 跨涧东西的“担山” 石桥,“惠恰邻里”,
“道统三三”等摩崖石刻,以及石阁石殿、醉酒台、雾云洞,皆浑然天成。五阳
山向南即碧波荡漾的石马水库,向东即殿阁参差的五凤山、凤顶山。景区古建筑
皆保存完好,庭内壁画依然清晰可见。正是:“石洞云封自古无人开密窍,天门
雾锁从今有钥透玄关”。
金牛山景区 金牛山景区位于博山区南部,由辰巳山及金牛山组成。“博山”
由来,“山多”为一解,然众山之中,确有名“博山”者,这便是位于北博山镇
南面的高山,现名辰巳山。辰巳山前,淄河水三支交汇,田园丰润,西行数里,
淄河北岸一山形似金牛藏于数峰之间,即为金牛山。山上亭台楼阁,多在峭壁悬
崖,苍松翠柏中隐见。拾级而上白云洞、凌霄洞,洞洞相连。登摩崖云路至“唤
龙门”前,击拍回音,声声如磬。山顶有五花石壁,壁下有一深潭,夏雨过后,
潭内喷云吐雾,飘散于林路之间,此潭即有美名“喷云潭”。潭内何以生云?就
象金牛山何以藏匿这么多的美一样,有待人们去寻觅答案。
石门景区 石门景区由龙门天池、小黄山、夹谷台等组成。山众而多奇,水
丰而多秀,是石门风景区的主要特色。石门的山,绝壁突兀而立,村庄房舍随山
势而建,错落相间。“十八盘”上,石壁石柱如林,就象黄山西海一般。由此北
望,山顶平坦之地,曰夹谷台,史传春秋战国时,鲁定公和齐侯在此举行过“齐
鲁会盟”。龙门天池,水自众泉相聚,波平如镜,游人至此,荡舟之趣,尽在蜿
蜒数里清波之中。
白石洞 景区白石洞景区位于博山西郊。这里山榆、流苏、黄栌、乌桕,树
树交错,把头上的蓝天遮个严严实实。暮秋时节,鹅黄、橘黄、绛紫,万木霜天
沐金风。白石洞,洞在半山,晶莹白石镶嵌洞口;悬崖欲坠,细水涓涓流出石缝。
龙神祠、团圆殿、玉皇阁,建筑独特,小巧玲珑。柿岩,因“柿林千树,高下扶
疏”而得名。迤峦突翠,峰崖屹立,“山从屋上风烟合,水抱村流涧相闻”,实
为“天然摄影棚”。(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