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3&A=16&rec=3&run=13

博山,古称颜神,今系淄博市辖区。位于鲁中腹地,市区南部。南与沂源县
为邻, 西南接莱芜市,西北与章丘市接壤,北、东北毗连淄川区。总面积682平
方公里。2008年,全区辖白塔、域城、夏家庄、山头、八陡、崮山、源泉、池上、
南博山、北博山、石马11个镇,城东、城西2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
共有209个行政村,12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总人口46.26万人。
博山,历史源远流长,新石器时代晚期已有人聚居。春秋战国时期,博山名
弇中。周末得名颜神,宋初已成重镇。金称之为颜神店,元谓之曰颜神镇。清雍
正12年(1734年)始建县制,取名博山。博山,多山。鲁山、原山、岳阳山、鹿
角山四大山系由东南西三面环绕,有名山头百余,形成地势南高北低簸箕状。淄
河、孝妇河两大河流源于境内,横穿区境北向流去。博山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
季风性,四季分明,年均降水量达694.1毫米。博山人文、自然景观和谐、恢宏,
富有地方特色。
博山水土养育了博山人民,博山人民用勤劳智慧铸造着博山的辉煌。博山解
放6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博山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风
雨兼程,经过艰辛探索、成功实践、科学发展结出了累累硕果。今天的博山,是
国务院批准的山东半岛沿海开放城市、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是“中国泵业名城”、
“中国陶瓷琉璃之乡”和新材料基地;荣膺全国科技先进区、全国文化工作先进
区、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区的名誉称号,被评为精神文明建设省级先进区、平安山
东建设先进区。2008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5.65亿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
7.38亿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9.2亿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78.72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02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357元,出口创汇3.99
美元。
回顾60年的历史,勤劳智慧的博山人民在曲折中奋斗、求索、发展,特别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30年来所经历的大事要事,我们清晰地看到
了各届中共博山区委、区政府领导人民推动博山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发展的轨
迹,深刻地领略了博山人民团结实干、改革创新的精神风貌。

博山是老工矿区,地下资源丰富。煤炭、陶瓷、琉璃、机械等传统工业极具
辉煌。五六十年代,乃至七八十年代,博山对全市、全省及全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都曾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但是,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1979年以前,
年工业总产值不足2亿元。 改革开放以后,工业生产力焕发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
活力。进入90年代后,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工业发展逐步突破了瓶颈阶段,
及时出台了关于企业体制改革的举措,确定了“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以
企业破产和改制为主要手段, 对工业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和公司制度改造 ”
为总体思路和“以科学进步为先导,突出抓工业重点工程和技术改造项目,促进
工业发展” 的实践方略。1990年,全区工业总产值即达11.14亿元。1992年全区
推行企业股份合作制,1994年取得显著成效,区属以下3762家工业企业,完成产
值达74.6亿元,地区工业产值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传统工业中的机电泵类、陶
瓷、建材等稳固发展,新兴的高科技含量的工业门类,诸如功能陶瓷、化纤、精
细化工、电子等亦形成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博山工业上了一个新台阶。1997年,
区委、区政府又出台了《关于企业改制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支持和促进个
体私营经济发展意见》,号召全区人民“解放思想、统一认识、把握大局、再接
再励、同心同德、开拓前进,为建设经济强区而努力奋斗”,开展“异军突起”
工程。 一时间,私营经济就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到750多家,年创产值达11亿
元。东佳、珑山集团、博山水泵等一批大集团公司发展成为博山的龙头骨干企业。
进入21世纪,博山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逐步形成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先进
制造业为支撑, 传统产业改造 提升发展的新格局。机电泵类、陶琉、新材料三
大产业集群形成规模并迅速崛起。 到2008年底,全区规模工业企业达456家,工
业总产值达341.76亿元,利税40.73亿元。其中,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规模
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达291.59亿元, 利税40.83亿元。民营企业3125家,注册
资本19.22亿元。博山的中国驰名商标数量达到3件,山东省著名商标达到21件。
博山区农业发展的道路可以说举步维艰。客观原因主要是地少人多,且土壤
瘠薄,水源奇缺,多山旱田,加之自然灾害频发。建国前,农业生产比较落后。
建国后,党和政府领导人民进行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逐步激发了农民的劳动
积极性,农业有了较大发展。1957年,全区农业总产值达2232万元。比1949年增
长134.95%。 1958年大刮“共产风”,加之三年自然灾害,农业生产受到严重损
失,粮食减产,人民缺粮。1962年,国家对农业政策进行调整,实行三级所有,
队为基础,以生产队为核算单位的一系列措施,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1964年,
博山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亿斤大关。在左的思想影响下,农村始终没有摆脱贫困。
可是,博山人民发展新型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心不动摇、信心不减退,
区委、区政府也一向高度重视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十分关注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首先,制定实施有利于农业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在1983年逐步推行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至1994年的10年间,相继出台了《关于在农村推广“两田
制”,进一步稳定完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见》,实施“五步棋、一篇
文章”的发展战略和“农业科技入户下乡”工程等。由于这些政策的出台和措施
的实施,推动了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
体制牢固树立,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经过精耕细作,推广科学技术,
使用农业机械,改良种子,施用化肥、农药,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1983年,
全区粮食总产达14442万斤,比高产的1964年增长42%以上。土地经营制度亦因此
得到落实和完善。其次,因地制宜,科学种田,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1989年开
始,在封山造林,增加森林覆盖率,进行小流域治理,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
的同时,大力推行喷灌技术。南庄村的山旱田喷灌网,域城镇的双千亩喷灌工程
和集喷水、喷药、喷肥的综合微灌工程,以及北博山镇近110公顷的喷灌工程等,
都有效地解决了旱田缺水的问题。第三,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建立主体经
济作物和粮食并重的生产模式,发展规模、特色、效益型农业。1990年,区内进
行了10万亩山区玉米高产技术、5万亩林果基地开发建设。南博山镇的251公顷玉
米, 平均亩产达523.8公斤。1997年,源泉镇建起蒜苗窖1616个,面积达10万多
平方米,成为鲁中南最大蒜苗生产基地。2000年,组织实施农业科技示范工程,
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工程,品种产业化工程。增加蔬菜和其他经济作物生产面积
而减少粮食生产面积, 使黄烟、 桔梗、 中药材、越夏蔬菜分别达到800公顷、
1533公顷、3333公顷、2733公顷,粮经比例达到了3∶7。2002年,全区耕地面积
0.87万公顷,粮食总产3.07万吨,肉蛋奶总产3.6万吨,蔬菜总产12.15万吨,畜
禽存栏量10.61万头(只) ,农业总产值5.6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81元。农
村奔小康的步伐不断加快。 1991年1月,市委、市政府根据国家和省颁发的农村
小康标准, 进行严格监测、考核和验收,博山区已有9个镇中的59个村进入小康
行列,占全区254个行政村的23.2%。2008年,粮食总产4.3935万吨,肉蛋奶总产
2.03万吨, 蔬菜总产20.83万吨, 畜禽存栏量88.89万头(只) , 农业总产值
12.90亿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7357元。2008年以来的工作重点放在了发展现代农
业,推进全区新农村建设上。通过实施农业结构调整,发展效益特色农业,建成
了18处农业科技示范园;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实施品牌
认证,认证绿色农产品8个,有力地推动了我区有机农业的蓬勃发展。
“以城带乡,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博山区城乡建
设的基本思路。 建国后,城区新建、改建道路67条,改造小街巷129条。新建公
房住宅总面积17.3万平方米。并兴建颜山宾馆、邮电大楼一批大型公用设施,尤
其沿河路拓宽,西过境公路开通后,不仅改变博山自古南北一条道的交通拥挤状
况, 且使城区面貌焕然一新。1981年7月,博山区完成了改革开放以来首个城市
整体规划编制。1986年,按照淄博市总体规划编制完成了博山区风貌规划,东城
区和西城区旧城改造详细规划。1995年,完成了全区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出台
了“安居工程” 实施方案。 1996年5月, 在全区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又提出了
“把博山建成‘城在园林中,园林在城中’的园林式、开放型、多功能、有特色
的现代化中等规模新山城”的建设目标。以扩城拓路工程,带动乡村小城镇建设。
城区相继打通了中心路、因园路、新建改造了西过境路、沿河东西路、人民路、
水河路;拓宽改造了叠阳路、羊栏河路、英雄路北段、新博南路、新建一路、白
虎山路北段。各镇也对辖区内的主干道取直拓宽,加快道路建设步伐。1988年,
博矾公路建成通车, 结束了博山东北部山区不通汽车的历史。同年9月,西过境
公路一期工程竣工,结束了博山自古南北一条路的历史。1992年10月,全区20处
乡镇279个行政村全部实现“两化” (通讯程控化,道路沥青化),成为山东省
24处深山区区县中首家完成农村“两化”工程的区。2002年,全区形成“五纵四
横” 的交通网络,公路通车里程增加到441.5公里。2007年,对城区小街巷进行
改造建设,先后完成了东门里路、大街兴颜宾馆后街、峨眉山西路南一街、镇东
北街、公平庄小区路、青龙山路西街、北岭社区前后街路、福门街、东山街、新
坦前街西段、凤凰山路凤凰园段和李家窑段等的改造任务,改造面积达2.23万平
方米。在建路扩路的同时,城乡基础设施也相应改善提高。1996年,引水入博工
程竣工通水,使城区自来水入户率达100%。赵执信纪念馆、因园、憩园、澄园、
青龙园、世纪广场、文姜广场等游园的建成和博山公园升级改造免费开放,新增
园林绿地42.6万平方米,凤凰园、阳光花园等居民小区和邮电大厦、农行大厦、
银座等服务设施的建成,热电联产一、二期工程的竣工,西气东输工程管道入博,
以及1988、1999年两次对孝妇河实施综合治理,尤其是环境保护措施有力和监测
水平的提高,2002年城区环境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总悬浮颗粒指标均
达到二类区标准,噪声功能达标区15平方公里,烟尘控制区29.9平方公里。2008
年,实施碧水蓝天行动计划,实施直接燃煤炉窑清洁能源改造,取缔城市建成区
内直接燃煤茶水炉, 关停污染重的“土小”企业100余家。完成城市清污、雨潜
心分流管网建设改造15.5公里, 新建孝妇河排污干道2.3公里,博山污水处理厂
升级改造,白塔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这些措施的实施和设施的建成投入使用,
既保障了居民的身体健康,改善了居住环境,方便了群众的工作和生活,又美化
净化了城市环境,提升了城市形象。
博山商业兴起较早,清末已很发达。建国后,博山商业迅速恢复,蓬勃发展。
国营商业公司、商店和供销合作社逐步建立、壮大起来,成为社会主义商业的主
导力量。私营商号、店铺也日渐复兴繁荣。1952年1月,开展“三反” 、“五反”
运动,揭露和打击不法资本家的不法行为,巩固和加强了社会主义商业的领导地
位。1953年,实行粮食统购统销,粮食、食油开始由国家粮食部门专营。1956年
初,在社会主义改造高潮中全部经营商号积极申请实行全行业合营,一部分实行
公私合营,以后逐步纳入国营,一部分实行合作,成为集体经营商业企业。改革
开放以来,全区商贸服务业不断引入新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先后对商业、粮食
供销系统进行改制,形成形式多样化和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局
面。1989年起,相继建成陶琉大观园、兴隆商场、颜山商城等较大规模的商业区
和市场,全区商贸服务业更加兴旺。2002年,全区商业网点发展至7193个,其中
个体工商业户7094个,占98.6%,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35.17亿元。“十五”以来,
区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服务业在全区经济中的比重进
一步提高,服务业发展体系渐趋完善,已经成为支撑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2008年, 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完成74.45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32.99%,规模以
上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1.71亿元,占全区总投资的47.84%,社会消费品零
售额完成78.72亿元。市场建设有新突破。全区先后建成为生产服务的专业市场4
处,即博山旧机动车交易市场、博山钢材交易市场、中国泵都综合商贸广场、博
山陶琉大观园国际商贸城(在建)。2008年,全区有农贸市场33处,其中城郊市
场8处, 农村集市25处。商贸中心建设日趋完善。2002年以来,建设了上海盛世
购物城、 盛尔达商厦、福门广场、财富大厦、天隆广场等6处商贸中心,引进了
新一佳、淄博商厦、银座商城、新星、政通等一批大型知名服务业企业入驻博山,
与特信、久久等区内大型流通企业,基本构成博山中心商贸圈。2008年,全区各
类餐饮企业近2000家,其中规模以上42家。自2001年以来连续成功举办了八届中
国博山美食节。2006年,荣膺“中国鲁菜名城”称号,成为被中国饭店协会命名
的全国3家区县级美食城(乡)之一,连续4届组织参加省市名小吃评选认定复评,
全区复评认定淄博名小吃56个,山东名小吃47个,清梅居风干牛肉、博山新科食
品厂烤鸡蛋获山东名小吃银奖,为全市唯一获奖区县。供销系统经过多年改革,
形成了以有限责任公司、基层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等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机制灵活的经营体制, 2008年,有限责任公司3家,股份
合作制企业3家,基层供销社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5个,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9个,村级综合服务站263处。“放心市场”建设力度加大。实施“三绿工程”即
提倡绿色消费、培育绿色市场、开辟绿色通道,努力确保食品安全。
对外贸易有了较大发展。1980年前,全区无直接经营业务,主要任务是发展
生产,培植货源。从1980年始,开展自营业务,经营品种有农副土特产品、部分
区属工业产品。 1986年, 全区外贸出口仅以农副产品为主,年出口额为人民币
492万元。2002年,出口产品已扩展到10大类,年出口总值达0.8亿美元。随着改
革开放的深入,近年全区坚持全方位扩大开放、招商引资,外向型经济发展良好,
2008年达到3.99万美元。区内外商企业从无到有,已达12家,世界500强纳西姆、
荏原、三井物产等跨国大公司也来博山落户。
博山,山奇洞幽,泉旺林茂,四季景色秀丽。古遗址、古建筑依山就势,点
缀其间,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从1985年开始重视旅游资源的利用,2002年,博山
区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经过二十几年的开发、建设、整合,
截止2008年, 全区共有景点200余处, 总面积73平方公里, 占全区地域面积的
10.7%, 其中有鲁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原山国家森林公园两处国家AAAA级景区,樵
岭前景区和开元溶洞两处国家AAA级景区; 拥有万杰国际大酒店、原山旅游宾馆
等五家星级宾馆,颜山旅行社、环球旅行社等八家国内旅行社。2008年,策划论
证中华(博山)陶琉文化城,中国森林博物馆、莲花山森林公园先后建成开放,
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孝文化旅游节,鲁山国家森林公园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山头镇樵岭前村、源泉镇东高村被评为山东省旅游特色村。陶琉工业园被山东省
旅游局命名为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 2008年全区共接待游客476万人次,综合收
入达到20.1亿元。
改革开放,推动着博山区各项社会事业健康、迅速、全面地发展。经济发展
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博山区委、区政府一向把教育工作摆在议事的重要位
置。1995年召开全区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实施 的意见》等教育体制改革方案,将教育改革推向快车道,促进了教育工作蓬
勃发展。 1986年,全区有幼儿园167所,小学200所,初级中学51所,高中3所,
职业中专(职业高中)3所,成人中等专业学校1所,大学1所。1989年至1995年6
年间,对全区中小学进行“五达标”(规模、校舍、课桌凳、操场、环境)改造。
1996年,被国家教委公布为全国第二批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
年文盲区。2000年,被省政府命名为“教育强区”。2002年,全区小学适龄儿童
入学率和巩固率达到100%, 初中入学率100%,巩固率达99.5%,高中段教育普及
率达到95%。 在校生数6.8万人。升入大学人数由80年代初期的不足100人,增至
千人以上(仅本科生)。2008年,深入开展“学校基础管理年”和“教师素质提
升工程”,理顺农村教育管理体制,农村教育资源布局调整基本完成,万杰医学
院成为全省第一所民办医学本科院校。 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学校168处,其中幼
儿园97处, 普通小学37处, 普通中学29处, 特殊教育学校2处,中等职业学校
(职业高中、普通中专)3处。共有在校学生62777人,教职工5523人,幼儿园在
园儿童7781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
博山区专业技术人才荟萃,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建国初期,博山区科技人才
相当贫乏, 至1966年工业系统万名职工中只有1名工程师。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管
理工作在60年代已经开始。1965年底,全区57项科研成果获奖。1980年前,对科
研成果只评定受奖项目,不分等级。从1981年始,不仅评定受奖项目,而且评定
级别。 至1984年共完成科研项目101项,全部获奖。1986年全区有科技人员2547
人, 取得科研成果41项,填补国内空白3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13项。1990年,
区委、区政府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方针,实施“科技兴博”战
略,不断优化科技进步环境,增强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1993年,获全
国科技先进县(区)称号;1996年,首批跨入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县(区)行列。
2002年底, 全区科研机构有56个,专业技术人员达17785人。省级以上高新技术
企业10家, 民营科技企业28家。取得科技成果150项,申请专利86件,获市级以
上科技进步奖161项。 2008年,全区各类科技服务研发机构83家,其中省级工程
技术研究中心12家,省级技术中心3家。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6家,被国家科技部
命名为国家火炬计划泵类产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完成产值83.3亿元,占规模以
上工业企业产值的比重由2006年的16.56%提高到25.85%,增速列全市第一位。实
施市级以上科技技术17项,争取无偿资金550万元。申请专利614件,并被市评为
“全市知识产权工作先进单位”。
博山文化底蕴丰厚。元宵灯会、博山锣鼓、博山文石名闻遐迩。颜文姜祠被
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赵执信纪念馆等被确定为省级重点保护单
位。 孝妇河系列壁画长5华里,被称为世界之最大壁画,中央电视台曾以“一部
进行爱国主义的教材”为题在黄金时段播出。1991年开始,对文化建设的投入逐
渐加大。先后投入近千万元建设改造了电影院、图书馆、文化馆。投资2500万元,
对赵执信纪念馆、文姜广场、陶瓷琉璃博物馆以及区、镇、村三级文化设施进行
改造升级。文联系统各协会活动异彩纷呈,送戏送书画下厂下乡,活跃群众文化
生活受到赞扬。文化市场健康发展,文化产业正在兴起。1995年,博山区被国家
文化部授予“全国社会文化先进县(区)”称号。2008年,深入开展文化下乡活
动,建成农村文化大院30个。颜文姜祠扩建、陶瓷博物馆、琉璃博物馆等项目竣
工投入使用,孟姜女传说被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年末,共有各类文化机构21
处, 其中文化馆、公共图书馆各一处,文化站14处,博物馆3处,广播电视混合
覆盖率达100%。区档案馆晋升为国家二级档案馆。
博山卫生事业的改革不断深入和完善。自1950年建立工人医院开始,陆续建
起了市、 区级卫生医疗事业单位12个。1951年,个体开业的医生发展到300人,
自1952年1月成立淄博市西冶街第一个西医联合诊所起, 至1958年共组成联合诊
所、卫生所34个,后转建成人民公社卫生院,继而发展为乡镇卫生院、博山区医
院分院。村办医疗事业亦随之发展,至1970年,全区各大队普遍建立了卫生室,
并有ll处公社实行了社队两级合作医疗。 1986年,博山有医疗机构128个,医疗
床位813张,卫生技术人员940人。1996年,区委、区政府出台《关于深化卫生改
革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在全区推行农村合作医疗保健制度的实施意见》。两个
“意见”的贯彻实施,民办医疗机构兴起,村级卫生室管理规范。由于积极推进
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城乡人民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全区一直没有出
现传染病暴发流行。 2002年,全区各级卫生医疗机构达459处,其中区属卫生医
疗机构29处, 市属(含厂矿)12处,农村卫生室298处,个体医疗站12处。医疗
床位1964张, 卫生技术人员1397人。 2008年,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
99.85%,居全市第一位。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7.43万人,基本实现城
镇居民社区卫生服务全覆盖。扎实开展“医院管理服务年”活动,加快镇卫生院
和农村卫生室规范化改造,创建为“全国社区红十字服务示范区”。年末全区拥
有各类卫生机构343个, 拥有病床床位1213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953人,农村
卫生室165个,乡村卫生技术人员348人。
博山的体育事业以武术见长,历史悠久。1914年,博山即成立武术训练点。
1983年成立颜山武术馆。1984年对博山地区古老的武术流派和技艺进行了抢救性
的整理和挖掘。群众体育活动坚持普及和提高相结合。1986年,八陡镇举办老年
人登山比赛,参赛女性中年龄最大的83岁。1986年至2002年,博山运动员在参加
全国各类比赛中,获得金牌56枚。1992年,博山区被国家体委命名为“全国体育
先进区”。1996年,被国家体委命名为“全国武术之乡”。2008年,省级体育先
进乡镇有7处, 成功承办全省首届“全国武术之乡”武术比赛、武术太极拳锦标
赛和公路自行车比赛;举办全区运动会2次,参加各种运动会运动员1.3万人次,
获得市以上金牌38枚。群众体育运动得到进一步发展。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就业再就业工作深入推进。博山区自1986年建立社
会劳动保险处,在城镇合同制工人中开展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先后启动了失业保
险、农村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企业职工工伤保险、生
育保险、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初步形成了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
系框架。 至2008年底,全区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员达到83316人,工伤保险参保
人数达到44123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6970人,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人员
9695人,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88769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
到76747人, 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1017人,农村养老保险累计参保人数18310
人, 各项社会保险金实现按时足额发放。 2008年, 全年实现新增就业再就业
15100人, 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6810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输出2590人,安置
困难群体再就业104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5%以内,保持了就业局势的
基本稳定。
计划生育工作成绩出色。 1986年以来,博山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控制在9‰
以下。1986年就被国家计生委评为“全国计划生育先进区”。1993年,被省委、
省政府表彰为计划生育工作“三为主”先进区。2003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计
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2007年,被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评为全国计划生
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
电信业发展日新月异。1989年,全区首次安装程控电话4000门,2002年已发
展到村村镇镇通程控电话,市话用户6.8万户,农话用户6.4万户。城区有线电视
覆盖率达90%以上,农村覆盖率达70%以上,村村通光缆、电视。2008年,固定电
话、 移动电话达45.2万部,在城镇基本普及,在农村普及率达到75%以上,宽带
网用户达到3.33万户。
依法治区,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深入开展“平安博山”建设,扎实推
进“一村一警”工作,成效显著。博山区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平安山东’
建设先进区”。
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果。柳杭精神、焦裕禄精神、雷锋精神深入人心,
发扬光大,“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精神和孝文化,成为创建和谐博山的精神动
力。 1992年, 博山区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红旗区”。从
1994年起,连续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区”。

博山山川秀美,资源丰富,民风淳朴,地灵人杰。古有孙延铨、赵执信、蒋
洗凡、高秉坊等先贤志士,今有焦裕禄、孙玉芳、赵钦军、王勤利诸英雄模范,
博山人民为他们感到骄傲和自豪,也崇尚他们为学习的楷模。
博山人民将在中共博山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伟大旗帜,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奋
力拼搏,按照“一二三四五”的总体发展思路和要求,深入实施“一核二区三片”
城乡产业布局和“一城六镇二十个农村社区”城镇村布局规划,为将博山建设成
为新型工业城市、文化旅游城市、生态园林城市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