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 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3&A=15&rec=82&run=13

【概况】 2007年博山区农办、农业局(2002年6月撤销区农委,成立博山区农
业办公室; 2004年6月农业办公室与农业局合署办公,对外统称农办、农业局)
机构设置:办公室、财务科、生产业务科、农村政策调研科(简称调研科)、区
划办公室(副科级)、农村经营指导管理站(副科级)、农业广播学校(副科级)、
蔬菜办公室(2005年5月撤销蔬菜局, 改称蔬菜办公室归属农办)、农技推广中
心(副科级) 、种子站,共十个中层科室。2008年3月13日区编委批复《关于成
立中共博山区委农村工作委员会的通知》,至此,对外一块牌子,内设三套机构,
领导班子成员担任相应的党内职务和行政职务(如庞继斌任区委农工委书记,农
业办公室党委书记、 主任; 农业局党组书记、局长)。2008年7月4日,区编委
(博机编办发2008年8号文) 《关于对农业局内部机构调整的批复》规定:农业
局内设办公室、财务科、生产指导与政策法规科、农村合作经济管理指导站(副
科级)、蔬菜办公室、科技教育科、发展计划科、生态农业科。农业办公室内设
机构:区划办公室、政策调研科。2008年底,农办、农业局共有干部职工46人,
其中公务员13人,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7人。
2007年以来博山区农办、农业局按照区委、区政府总体工作要求,以发展现
代农业建设为根本,统筹城乡发展;以农村富裕、农民增收为核心,发挥部门综
合协调职能,使农口工作取得一定成效:林业绿化围绕“三沿两环一高”及“因
景植绿” 工程,统一规划荒山造林完成3.1万亩。直播造林完成6000亩。义务植
树完成300万株。道路绿化完成68.3公里,孝妇河两侧河道绿化完成6.7公里,栽
植柳树等树种5000株。2008年在池上、源泉、南博山建立了三处标准化果品生产
基地, 面积1.5万亩;水利建设方面完成河道(孝妇河、岳阳河等)治理、城乡
供水村村通安全饮用自来水、淄河上游生态修复和小流域治理、平堵沟三期蓄水
工程和谢家店蓄水及石马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 全区农机总动力达到19.07万千
瓦,拖拉机保有量1017台,排灌动力机械2629台,农用运输车辆2038台,联合收
割机4台, 机动喷雾机249台,田园管理机663台,全年实现机耕作业面积5.25千
公顷,机播面积5.96千公顷,机收面积3.92千公顷,农机经营总收入达5078万元,
推广保护性耕作2100亩, 完成工商注册农机服务组织13处; 畜牧兽医方面以
“11267工程”为依托,全区共建养殖小区10个,规模化养殖场166家,标准化规
范化养殖场5家。新建标准化养殖场14个,改造标准化养殖场8个。总畜禽养殖量
为猪5.88万头,比2007年增长14%;牛0.18万头,比2007年增长5%;羊 3.21万头,
比2007年增长2%; 家禽79.08万只,比2007年增长4%。近两年重点建立健全动物
疫情诊断测报体系、重大动物疫病应急体系,加强消毒灭源和疫情监测,按标准
按时充实应急物资储备库,畜牧禽疫病防治工作收到良好效果。
农办、农业局的各项重点工作:研究拟定农业产业规划,指导农业产业结构
合理调整,农业资源优化配置和产品品质的改善;完善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和帮扶
政策,贯彻农业可持续发展,组织协调全区科教兴农和有机生态农业建设,全面
实施“53122” 工程,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提升了农业生产贡献率;开发农村
生态能源,搞好农村千户沼气池建设;严格落实农村各项优惠政策,切实减轻了
农民负担;认真清理整顿违法经营土地行为,做好换证补发承包经营权证书工作,
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加大新型农民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农民劳动技能,促
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搞好区域农业资源经济信息网点运行检测工作,获取有效数
据信息指导农业科学发展;搞好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农民增收途径、建设殷实小
康工程等调研工作, 为领导决策指导提供服务。2008年全区实现农业总收入9.6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280元,分别比2007年增长7%和10%;粮田耕种面积9.1万
亩,粮食总产实现4393.5万公斤,粮食新品种基地试验获得成功。

【新农村建设】 2006年3月区委、区政府成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领导小组”,
下设临时机构“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办公地点与人员组成由农办、农业局安排
解决。先后编制出台了《博山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施方案》和机关企业挂包
示范村、整治村、重点整治村的文件,搞好督察和协调,定期编发《建设新农村
简报》。2007年的工作重心是“实施城乡清洁工程 建设农村饮食小康”。2008
年的新农村建设围绕镇村规划、农民增收、城乡清洁、农村绿化、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民生、农村和谐等七大工程开展工作。一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积极探索适
合博山区新农村建设的新模式。池上镇三位一体 “幸福家园” 模式成为探索山
区新农村建设的成功路子,受到上级部门肯定,淄博日报等多家媒体进行了宣传
报道。二是重点做好新农村建设城乡综合整治工作。2008年组织召开两次新农村
建设城乡综合整治现场点评会,对全区各镇中心村进行了逐一点评,针对存在的
问题进行逐一整改,农村“脏、乱、差”的现象得到明显改观。三是积极开展新
农村建设工作调研。分别对城乡综合整治和发展现代农业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为全面做好博山区新农村建设工作奠定了基础。

【农业结构调整】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科技为依托、发挥比较优
势、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抓好区域布局,加速优势产业的培育,形成各
具特色的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加快以池上桔梗为主的中药材、北博山越夏菜、
崮山双孢菇、南部山区果品、烟草、北部近郊畜牧业等农业生产基地建设步伐,
农业生产逐步向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生产方向发展。一是根据2007、2008年
确定的工作目标,全面完成农业结构调整“53122”工程。共建设完成5万亩标准
化蔬菜基地、3万亩优质中药材基地、1万亩黄烟基地、2000亩茶叶与猕猴桃基地、
200亩食用菌生产基地(香菇10万平方米,平菇3万平方米)。二是制定了全区农
业结构调整工作实施方案。按照“宜林则林、宜菜则菜、宜果则果”的原则,沿
仲临路、博沂路、石和路两侧发展特色种植业。三是沿线50米范围内调整土地面
积8325亩,可视范围内(50米外)调整土地面积2524亩。已经栽种苗木面积5100
亩, 完成作物种植面积任务的61%。为种植业结构从适应性调整向战略性调整的
转化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农业生产】 一是2008年粮食总产4393.5万公斤,夏粮单产230公斤,比2007
年增加3公斤, 夏粮总产1892.9万公斤, 比2007年增加17.9万公斤。 秋粮单产
297.4公斤,增产5.4公斤, 秋粮总产1933.1万公斤,比2007 年增加34万公斤。二
是组织农产品质量安全及农资检查26次, 出动人员120人次,车辆30车次,查获
非法经营农用物资三宗,确保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依法保护了农民的合法利益;
三是完成越夏菜面积4万亩, 新增中药材面积1200亩,对5000亩白菜生产基地进
行了勘验、 检测和绿色证书申报,对2万亩香椿标准化基地和3000亩韭菜标准化
基地进行了认证,新增无公害蔬菜基地2.3万亩。建成一家蔬菜配送站和5家超市
无公害蔬菜专卖店。 四是对100家种子经营单位或个人进行了调查摸底,引进玉
米和小麦良种10个。

【农业产业化】 重点对社会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实行规范化指
导,依托全区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扩大农产品深加工规模,增强龙头企业的集
聚、辐射和流通功能。推行“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链模式,龙头企业
生产原料80%以上来自生产基地, 实现了企业带动基地,基地辐射拉动农户的共
赢格局。整合池上山珍园等企业申报一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山东颜春食品有限
公司及淄博清梅居食品有限公司两家企业申报市级龙头企业。 全区5家市级农业
龙头企业共带动周边9500多家农户从事农业生产深加工, 实现务工农户年增收
2000多元。全区已完成桔梗、花椒、长茄、猕猴桃、地瓜等绿色食品、无公害农
产品品牌认证7个。区级龙头企业12家、拟申报市级龙头企业3家,拟申报省级龙
头企业1家。申报保鲜桔梗、生态绿色韭菜等淄博特色农产品8个。大白菜、韭菜、
桔梗、长茄被评为淄博市名优蔬菜。成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合作组织达
145家, 组织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参加了农民创业培训,进一步促进了农
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

【农产品认证与污染源调查】 通过积极发展高效、规模、标准化农业,博山首
家国家级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品牌认证得到通过,其中,绿色食品是盆泉大白菜,
无公害产品是下瓦泉3000亩韭菜。2008年源泉猕猴桃、石马香菇、淄井花椒、郭
庄长茄、五福峪地瓜、盆泉黑土豆,六个品牌已申报国家绿色品牌认证。全区建
立农业标准化蔬菜生产示范园3个,认证市级无公害农产品18个,共6.5万亩。
农村污染源普查工作顺利完成。 对11个乡镇和开发区的706户农民进行了污
染调查,普查数据录入及审核工作全部完成。全面掌握了农业污染源及污染物排
放情况,主要污染物种类及其排放量。完善了农业环境统计体系,实现了污染源
信息共享。

【阳光培训与沼气建设】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是2008年区政府为民办
十二件好事之一。 自2007年以来经过各培训基地的共同努力, 全区共完成培训
2038人, 转移安置2023人,安置就业单位18个,就业率达99.2%。着力开展了新
型农民培训工作,在全区11个镇、开发区,240个行政村中,培训农民辅导员247
人,带动科技示范户5000余户。
依照生态家园、 商品池等模式实施“一十百千”工程,组建了1个沼气综合
开发服务中心, 建立了10支长期稳定的沼气建设服务队伍,培养了100名农村沼
气技术员,建设完成1000个强回流式农村户用沼气池。在南博山、崮山镇召开了
全区农村户用沼气建设现场会,组织百名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沼气技术培训。

【土地延包与流转】 2007年在进行第二轮土地延包工作时,除有25个村因无地
或土地面积太少不再进行二轮土地延包外, 有229个村有延包任务。全区实际完
成第二轮土地延包工作的村为217个,占应延包村数的95%;2008实际签订土地承
包合同69456份,发放土地证书68510份,鉴证率100%。做到了证书、合同、面积、
地块“四到户”,有力地维护了农民的土地权益。
为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行为,维护流转双方当事人合法权益,
及时转发了农业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在稳定农村土地承包
关系的基础上,按照“平等协商、自愿有偿”的原则,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进
行规范化引导。不存在利用职权非法变更、解除土地承包合同、强迫承包方流转
承包经营权问题。2008年共流转农村耕地面积7991亩。

【政策扶贫】 按照市委办公厅厅发(2005)52号和淄办发(2006)27号文件,
先后两期采取对口帮扶,第一期有7个村、第二期有11个村被市直部门挂包帮扶。
如淄博市妇联对池上镇的紫峪村先后帮扶物资和资金合计18万元。再如,淄博市
职业学院对南博山镇的南邢村帮扶物资和资金合计16万元。这18个村在上级部门
的大力帮扶下村容村貌和村集体经济、村民收入都不同程度地发生了改变。截止
到2008年12月,博山区的18处贫困村被市直部门帮钱帮物合计总价值156万余元。
同时区新农办按照市委办公厅《关于开展联手共建新农村活动意见》的通知要求,
结合博山区贫困镇贫困村的实际情况, 确定了50个贫困村与大企业对接, 实行
“一对一”帮扶。目前,帮扶企业已按照淄办发[2008] 4号文件,对博山区28个
村进行了财物帮扶,折合资金87万元。

【农民减负】 一、全面落实减轻农民负担 “四项制度”。认真落实涉农税收、
价格和收费公示制;严格执行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收费“一费制”;实行村级订
阅报刊费用限额制;严格执行涉农负担案(事)件责任追究制。二、针对淄博市
政府减负检查中查出的计划生育、结婚登记等有关问题认真整改,通过了市级验
收。三、组织收看并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加强农民负担监管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电视
会议精神。 组成两个检查组,在2007年12月和2008年6月对全区农民负担工作进
行年末、年中检查,共抽查42个村、8处中学、8处小学,走访农户56户,共查处
村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不到位、 个别部门乱收费、白条入帐等问题6类61条,对
查出的问题认真梳理,及时向有关单位进行了反馈,并制定了具体整改措施,指
导有关单位进行整改。 四、2008年7月市减负办对博山区减轻农民负担工作进行
了检查。抽查了石马、白塔两个镇,将检查情况和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并认
真整改。

【社会化服务与种子管理】 2008年全区各类服务组织达546个,其中区级36个,
镇级21个。区级主要是农业部门和供销生资流通部门,围绕农村产前、产中、产
后服务,建立农业技术推广、水利建设、林果生产、畜牧生产、农业生产资料供
应、农业机械服务等组织。镇级主要是农业各站建立的农业服务组织和镇供销流
通部门,承担村级无力承担的服务项目。村级主要以村经济合作组织建立的村综
合服务站,同时也存有少量的个体营销单位的服务体系。
博山区种子站自2007以来共推广优良玉米品种7个:浚单20号、榆玉4号、郑
单958、龙大108、聊玉19、五岳97-1、津北288;小麦优良品种3个:山农45、石
家庄8号、 鲁米23号。每年承担省种子站试验两个,区域试验16个。2007~2008
年共推广良种6万公斤,其中玉米品种5万公斤,同时依据种子法对全区种子市场
履行依法管理职能,共查处假冒伪劣种子1500公斤,保护了农民合法权益。

【农产品质量专项治理】 一是从2007年起组织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
工作领导小组, 下设四个专项治理工作队,一把手带队进行检查。二是达到4个
100%工作要求。完成了收缴农药100%销毁,无公害及标准化生产基地农药抽检率
达到100%,阳性药品的追溯结案率达到100%,政府所在地和建制镇以上批发市场
100%纳入农业部门监测范围的4个100%工作目标。三是集中开展了专项整治活动。
对111家农资供应点进行了三次拉网式检查,收缴高毒农药90瓶,假冒过期农药5
种210瓶。 帮助经营业户建立了经营台帐,对44家经营业户进行了停业整顿。四
是成立了全区农产品质检中心,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和不合格产品报
告制度。
(徐宏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