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博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3&A=15&rec=7&run=13

博山区统计局
(2008年3月)

2007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委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
紧紧围绕建设新型工业城市、文化旅游城市、生态园林城市的总体思路,扎实工
作,奋发进取,全区经济社会保持健康协调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综合

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家宏观调控的新形势,按照又好又快的原
则指导经济建设,抢抓机遇,狠抓落实,全区经济和社会事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
态势,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初步测算,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7.84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 同比增长12.8%。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增加值5.82
亿元、 120.43亿元和61.59亿元,可比价分别增长8.3%、10.6%和17.8%。人均生
产总值40502元,现价同比增长11.88%。
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产业比例日趋合理。全区坚持巩固优化一产,提升做
强二产, 拓宽搞活三产,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三次产业的构成比由上年的2.87:
65.62:31.51调整为3.1:64.11:32.79。二产的比重有所下降,三产比重稳步提
高,符合我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服务业快速增长是全区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
全区第三产业发展速度加快, 增速比二产高7.2个百分点, 所占比重同比提高
1.28个百分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迈出新步伐。
当前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产业结
构不尽合理,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占比相对较低;大企业支撑拉动能力不强,
产业集群发展水平还不高;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够,招商引资规模相对较小;
区域发展不平衡,南部山区镇的财政困难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节能降耗任务依然
繁重;社会保障、结构性就业和再就业的压力依然较大;城市功能还不够完善。

二、农业

全面启动了农村产业布局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的编制,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集中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推动了全区新农村建设进程。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
开垦整理土地2300亩,全年完成荒山造林1.5万亩,封山育林8万亩,中药材、越
夏菜、黄烟种植面积扩大,完成无公害蔬菜基地认证2.3万亩,粮经比例达到3:
7。农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全年总产3970万公斤,同比增加491
万公斤, 同比增长14.1%,其中夏粮总产1421.2万公斤,同比减少2.05%,秋粮总
产2548.8万公斤,同比增长25.66%。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09971万元,现价同比
增长21.64%。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2007年 同比±%
粮食 39700吨 14.1
其中:夏粮 14212吨 -2.05
秋粮 25488吨 25.66
油料 451吨 -11.05
蔬菜 144361吨 -11.3
水果 23746吨 28.6

林业生产继续发展。 完成荒山造林1.5万亩,巩固了原有的绿化成果,森林
覆盖率达到46%以上。
畜牧结构有所调整。 年末猪、 羊、家禽存栏量分别为33320头、30936只、
688517只。 全年肉类产量20461吨,同比增长19.39%;禽蛋产量7221吨,同比增
长34.17%; 奶类产量1698吨,同比增长0.89%。水产品养殖稳定发展,全区年末
水产品养殖面积191公顷,水产品产量达1017吨。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建设农村公路33.5公里。
完成了村村通自来水工程, 受益人口4.42万人;对2座小型水库进行除险加固;
建成农村沼气池1000个。全区水浇地面积达2300公顷,化肥施用量(折纯)3610
吨;农村用电量36748万千瓦时;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316吨。

三、 工业

全区继续贯彻落实“工业强区,工业立区”的指导思想,围绕大上工业、上
大工业、上好工业,加强支柱产业扶持力度等工作措施,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日趋
合理,机电、陶琉、新材料三大产业对经济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全区工业经济得
到进一步发展和壮大。
工业生产稳步增长, 全年全部工业累计完成总产值335.12亿元, 同比增长
18.17%; 实现工业增加值113.5亿元,同比增长12.8%,占GDP比重达60.43%。
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9家,总数达到371家,实现工业总产值284.12亿元,
同比增长30.64%, 其中地方区属及以下工业总产值完成264.93亿元, 同比增长
32.47%;实现增加值83.98亿元,同比增长14.1%。从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
股经济实现总产值11.46亿元, 同比增长6.90%;集体经济实现34.78亿元,同比
增长46.66%;股份合作企业实现4.12亿元,同比增长47.35%;有限责任公司实现
58.5亿元,同比增长5.99%;股份有限公司实现13.13亿元,同比增长11.94%;私
营企业实现130.23亿元, 同比增长54.3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31.37
亿元, 同比增长10.06%。从轻重工业看,轻工业总产值实现98.79亿元,同比增
长13.22%;重工业总产值实现185.34亿元,同比增长42.31%。工业产销衔接基本
良好,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达95.96%,同比提高0.03个百分点。
在全区重点行业、企业经济效益提升的带动下,工业经济整体效益良好。全
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5.70亿元, 同比增长22.51%;实现利
润11.98亿元,同比增长58.15%;实现利税25.95亿元,同比增长41.72%;企业亏
损面为8%,同比缩小0.81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60.51%。其中地方规模
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利润、利税分别为236.94亿元、12.01亿元和
24.84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3.94%、64.8%和45.26%。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2007年 同比±%
原煤 116.83万吨 14.77
酱油 2184吨 -0.23
布 27209万米 -40.94
服装 343万件 9.83
水泥 99.54万吨 -11.73
日用玻璃制品 10.71万吨 5.94
日用陶瓷 37909万件 -5.21
耐火材料制品 49.14万吨 27.92
泵 11.68万台 13.04
减速机 3.92万台 3.00
交流电动机 22.82万千瓦 22.69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全区按照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要求,调整优化投资结构,认真做好在建项目
清理工作,从严控制新开工项目,成效显著,在保持投资适度规模和增幅的基础
上,投资与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市场取向渐趋一致。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完成59.31亿元,同比增长21.67%,新增固定资产44.53亿元。全年共有规模以上
投资项目611个,比上年增加120个,其中新开工项目566个,完成投资43.66亿元,
同比增长44.89%, 其中:第一产业完成0.35亿元,第二产业完成31.83亿元,占
总投资的55.53%, 第三产业完成25.13亿元,占总投资的43.86%。房地产行业房
屋竣工面积达2.16万平方米,销售面积12.84万平方米。
由于财富大厦、高速路立交桥等大型工程的相继竣工,几家外地大型建筑企
业陆续撤离,导致建筑业发展有所回落。全区有资质等级三级以上的建筑企业29
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6.66亿元,房屋施工面积77.42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6.12
万平方米,竣工产值达3.93亿元。年末建筑业工程结算收入达5.38亿元。

五、运输邮电业

交通运输能力不断提高,公路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交通运输行业增长较快。
全年公路货运量1430万吨, 同比增长42.86%;货运周转量95904万吨公里,同比
增长63.78%; 公路客运量3832万人,同比增长8.16%,客运周转量达131210万人
公里,同比增长52.08%。公路营运条件不断改善,年末全区公路通车里程722.46
公里,全区公路密度达105.9公里/百平方公里。
邮电通信业发展迅速。 全年邮政业务总量4088万元, 实现邮政业务总收入
2563万元,同比增长8.36%。全年特快专递达到13.31万件,同比增长13.76%,邮
政储蓄年末余额为9.17亿元。 邮路总长度为180公里,邮政所处数达到20处。固
定电话、移动电话在城镇基本普及,在农村普及率达到50%以上。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平稳发展。坚持建商场、抓市场、引名店,加快推进流通现代化。
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服务业发展的新亮点,银座商城、盛尔达商厦投入使用,
天隆广场即将完工,中国泵都综合商贸广场、陶琉大观园国际商贸城等大型专业
市场建设进展顺利。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博山孝乡美食节,弘扬了地方饮食文化。
开展了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促进了放心市场建设。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64.03亿元, 同比增长18.36%。其中占份额最大
的零售业完成40.07亿元,同比增长21.44%;其次是餐饮业完成13.16亿元,同比
增长12.76%;批发业完成8.39亿元,同比增长17.84%;住宿业最少,完成0.42亿
元,同比增长28.1%。从经济成分看,个体私营经济零售额完成41.51亿元,占全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4.83%。

七、对外经贸和旅游

对外经贸增势强劲。坚持全方位扩大开放,外向型经济发展良好,全区外资
企业达到72家, 进出口总额实现38953万美元, 同比增长10.5%,实际利用外资
1253万美元,同比增长18%。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全力抓好外贸出口工作亮点,
新增自营进出口企业20家,新增有出口实绩企业18家,16家重点外贸出口企业实
现出口2.6亿美元,增长13.26%,全区外贸出口队伍进一步壮大。
旅游业稳步发展。立足区域优势,发挥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优势,挖掘文化
旅游资源,主打孝文化品牌,孝园、琉璃馆、古窑村等一批新景点投入使用,成
功举办了首届“中国(淄博)孝文化旅游节”。搞好景区环境整治工作,顺利通
过了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考核验收。 全年接待游客395万人次,旅游综
合收入7.1亿元,分别增长21%和39%。

八、财政、金融

财政税收状况开始好转。通过加强税收征管,积极加大对上争取力度,调整
我区财政体制,缓解了财政压力,增强了区域经济的调控能力。地方财政收入完
成61768万元, 同比增长20.37%;实现税收120183万元,同比增长24.39%。其中
国税部门完成税收91470万元, 同比增长27.7%;地税部门完成税收28713万元,
同比增长14.9%。优化支出结构,科学合理调度,全年财政支出75147万元,同比
增长19.74%。
金融部门积极贯彻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按照中央宏观调控政策,不断加大
信贷结构调整力度,金融秩序稳定。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10.03亿元,
比年初增加8.37亿元, 其中:储蓄存款余额77.62亿元,比年初增加6.27亿元;
年末各项贷款余额85.48亿元,比年初增加3.23亿元;现金总收入305.2亿元,现
金总支出328.6亿元,现金净投放23.4亿元。

九、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功能和面貌明显改善。突出城建重点工程、环
境综合整治等重点,实施了新建一路、县前街、西关街等城区次干道升级改造工
程,完成背街小巷改造2.23万平方米,北山路、鲁山旅游路等道路建设竣工通车。
对城区主干道环境进行了综合整治,完成了中心路、沿河东、西路两侧建筑物立
面改造。实施了城市地下管网、弱电下地等改造工程。城区供热扩容新增面积40
万平方米,天然气入户1140户。完成了博山高速路口立交桥绿化,北山路景观大
道工程、 迎宾广场二期工程等重点绿化项目进展顺利,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50%
以上,市容市貌明显改观。
深入实施碧水蓝天行动计划,加大了水污染治理力度,工业废水处理率达到
了95%。 开展了燃煤工业炉窑专项整治,对56家企业66座燃煤工业炉窑进行了关
停改造,拆除了51条烟囱和27座高污染燃煤炉窑。城区“冒黑烟”问题得到较好
解决,有效地保护了城市环境,环境质量有了进一步改善。

十、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深入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建成市级技术研究中心5家、市级研究所2家,申报
实施市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27项, 申请专利456件,引进高层次人才38名。地方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53.01亿元, 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20.01%,同比
提高3.45个百分点。
各级各类教育快速发展,农村教育资源整合实现历史性突破,投资9000万元
完成了6处教育园区和中心校建设, 农村教育资源布局调整基本完成,全部免除
全区义务教育段学生杂费,素质教育质量明显提高。组织开展了教育创新年活动,
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全区高考创历史新高。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学校157处,
其中普通中学29处, 普通小学25处,幼儿园98处,共有在校学生60514人,教职
工5355人,幼儿园在园儿童7627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蓬勃发展。深入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建成农村文化大院30
个。成功举办了元宵灯会和民俗文化旅游节,颜文姜祠扩建、陶瓷博物馆、琉璃
博物馆等项目竣工投入使用,颜文姜祠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孟姜女传
说被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快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完成了播出系统改造,实
现了电视节目数字化播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春节系列文化艺术活动,丰富了人
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年末共有各类文化机构21处,其中文化馆、公共图书馆各一
处,文化站14处,博物馆3处,广播电视混合覆盖率达100%。
巩固发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果,参合群众16.4万余人,参合率达97.3%,
比上年提高7个百分点。 理顺了镇卫生院管理体制,规范改造农村卫生室,社区
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正式启动。完善了突发公共
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和疫情网络直报系统。人口保持稳定低速增长,人口自然
增长率控制在3.5‰以内。年末全区拥有各类卫生机构334个,拥有病床床位1100
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849人,其中:执业医师670人,助理医师178人,注册护
士468人, 药剂人员155人,检验人员72人。农村卫生室165个,乡村卫生技术人
员287人。
结合奥运主题,广泛开展了全民健身运动。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更加普及,
人民群众身体素质进一步提高,被评为全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竞技体育水平进
一步提高,被市政府授予“振兴淄博体育贡献奖”。等级裁判发展人数达到26人,
省级体育先进乡镇有7处。 全区举办2次运动会,参加各种运动会运动员1.2万人
次,获得市以上金牌45枚,银牌70枚,铜牌90枚。群众体育运动得到进一步发展,
全民健身活动越来越受到广大市民的关注和参与。

十一、物价与人民生活

城市居民收入继续增加,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据抽样调查,我区城镇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14416.94元, 同比增长16.19%;人均消费支出9020.71元,同比
增长4.52%; 农民人均纯收入6465元,同比增长14.03%;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4223.44元,同比增长7.57%。消费结构逐步优化,城乡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有所增加。年末每百户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
量如下:
城镇居民家庭(每百户)
家用电脑 33.33套
彩色电视机 113.33台
家用电冰箱 100台
洗衣机 70台
移动电话 153.33部
空调器 46.67台
微波炉 30台
加快小城镇建设和旧村改造,居民居住环境和居住面积不断改善,城镇居民
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0.48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1.47平方米,
住房质量也普遍提高。
年末全区在岗职工人数为43854人;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为86679万元,同比增
长15.51%;全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19615元,同比增长16.53%。
市场物价走势基本平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构成中食品类、居住类项目上升
明显,衣着类、交通通讯类价格较去年下降较多。原材料购进价格和工业品出厂
价格涨幅较大,但涨势较去年趋缓。
2007年各类价格指数(%)如下:
1、居民消费价格 104.3
其中:食品类 114.7
烟酒及用品 98.1
衣着类 97.3
家用设备及维修 102.0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102.2
交通和通讯 95.2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99.2
居住类 102.9
2、原材料购进价格 106.88
3、工业品出厂价格 103.93

十二、社会保障与人口

逐步建立健全各类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广开就业渠道,
新增就业再就业15120人, 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8961人,安置困难群体再就
业930人, 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58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进一
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了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险金及增资待遇的按时足
额发放,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100%。积极创新思路,努力对上争取,
企业医疗保险全面推开;低保制度进一步完善,城镇和农村低保率均达到100%,
实现了应保尽保。
人口增长继续得到有效控制。 年内人口出生率为7.7‰,死亡率7.06‰,人
口自然增长率0.64‰。年末全区总户数为162487户,总人口为463772人,同比减
少807人。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236533人。

注:1、本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快报数或初步统计数。
2、劳动工资数据为全区城镇单位和市属以上单位统计数。
3、人口数据为公安部门统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