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辑 “双拥”活动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3&A=14&rec=24&run=13

为了加强军民团结,促进国家和军队的稳定与发展,认真抓好拥军优属工作
的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不断巩固和发展已有的成果,努力把拥军优属和拥政爱
民活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国家民政部和总政治部于
1991年1月在福州召开了全国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会议。
中共博山区委、博山区人民政府,根据全国和省、市“双拥”工作会议精神,
于1991年10月成立了博山区双拥领导小组,抽调得力人员建立了双拥领导小组办
公室,在全区全面展开了双拥工作,层层明确了工作职责。

拥军优属

博山区是一革命老区,在战争年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大人民群众
踊跃参军参战,全区有1300余名优秀儿女为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为国捐躯,博山
广大人民群众有着军民鱼水相依的光荣传统,为国做出了重大贡献。
建国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区双拥工作就象抓经济建设那样
抓。中共博山区委、区政府和驻军领导机关,始终从讲政治的高度,把做好新时
期双拥工作作为“固长城、促发展、保稳定”的一项重要政治性任务和长期的战
略任务来抓,区、镇(办)都建立了由党政军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双拥工作领导小组,
下设双拥办公室,配备了得力的工作人员;每年都召开23次双拥工作专题会议,
研究部署全区双拥工作;在全区、镇(街办)普遍建立了“四个一”双拥服务网络,
即拥军优属指导站、优抚对象医疗服务中心、扶贫储金会和退伍军人劳务介绍所。
其它驻军单位也都成立了各种不同形式的群众性双拥活动组织,如拥军优属或拥
政爱民工作协调小组, 学雷锋送温暖活动小组等。全区各类双拥组织860多个,
双拥共建对子80多对。为推进双拥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区委、区政府认
真贯彻省、市双拥创城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强化“抓基础、抓基层、抓基地和加
强领导”的“三基一加强”的双拥工作指导原则。先后制定了《博山区优抚对象
抚恤优待办法》、《博山区拥军优属若干规定》,出台了《博山区优抚对象优待
金统筹管理办法》,全区实现了军地无任何历史遗留问题,军政军民军警无任何
现实纠纷。
全区象支前那样支援部队建设。博山区委、区政府把支援新时期部队建设作为
义不容辞的责任,始终贯彻双拥共建、地方率先的原则,打破常规、特事特办的原
则,全社会参与、全方位拥军的原则,始终把“办子弟兵最关心的事,解子弟兵最
牵挂的忧”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富有成效的拥军活
动,不断推动双拥工作向经常化、高层次发展,并郑重承诺,只要部队急需,地方
一定尽最大努力解决。某部队军史馆建设资金困难,博山区在财政很困难的情况下,
拿出20万元无偿支援军史馆建设;1970年,某集团军因战备需要,以野营拉练的形
式来到博山驻扎。当时,来不及搞营建,只接受了友军移交的很少一部分营房。由
于营房缺乏,部队遇到了极大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全区人民像战争年代那样,
全力支持部队安家。许多单位不讲条件,无私奉献,成片地让出自己的住房,有的
甚至搭起临时工棚,自己住在里面,把好房让给子弟兵。当战士们住进整洁、舒适
的营房时,刚刚踏上第二故乡的土地,他们已真切地感受到了“家”的温暖。部队
吃菜困难,寸土寸金是农民的命根子。划出良田给部队种菜,供应部队的电力、燃
料、粮油、副食品,经营单位全部实行高买低卖。1985年“八一”建军节期间,博
山区组织慰问团,携带慰问品到长岛慰问部队,并与部队签订定点挂钩、责任承包、
开展军地共育义务活动协议书。淄博驻军赴滇作战后,“战士们在我心中”活动在
全区各行各业、各条战线广泛深入地开展起来。博山人民闻风而动。学校里,女学
生们飞针走线,带着崇敬的心情,给前方将士绣刺了一面面带有红心的锦旗;工厂
里,工人们自动集资,给前方将士买来毛巾、背心和汗衫,印上鲜红的大字一“献
给新一代最可爱的人”;乡村里,农民兄弟双手捧出将士们爱吃的栗子、红枣和柿
饼;街道上,老大娘、老大嫂、青年姑娘们象战争年代那样精心裁、密密缝、细心
绣, 给前方将士纳制鞋垫。不到1个月的时间,全区人民给“老山前线”指战员寄
去慰问信3000多封、锦旗50多面,寄送粟子、红枣、花生米、柿饼1万多斤,毛巾、
背心、汗衫、鞋垫等慰问品72400多件。博山制药厂得知老山前线气候炎热、多雨、
潮湿, 有些战士引起脚裂,立即寄去该厂生产的高效新药愈裂霜300盒、防治蚊虫
咬的洁美护肤霜300盒、防暑降温用的VC可乐冲剂400盒。1985年10月11日,博山电
机厂接到前线某部一封“十万火急”的求援信,急需两台微型直流伺服电机,厂领
导当即安排生产车间迅速备货。仅用一天一夜时间,就保质保量地组装好电机,并
将3种安置方式所需配件一并寄出。 1986年6月8日,参加对越自卫反击作战的六十
七集团军机关和首长于凌晨2点到博山, 市委、市政府在柳杭组织了隆重的欢迎仪
式。 区五大班子领导和区直机关及人民群众上万人参加。同年6月12日,区委、区
政府在博山宾馆举行热烈欢迎老山前线将士凯旋座谈会,六十七集团军军长张志坚、
政委姜福堂等首长和荣立战功的官兵代表共58人出席欢迎会,区五大班子领导及区
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 1991年6月,博山驻军因迁址要处理房地产的消
息不径而走。区属及区属以上数十家企事业单位争相与部队联系购买,并要求“优
惠价”。若满足这些要求,部队将无力再购置新的房地产;部队首长十分为难,这
事被区长贺连春知道了,他当机立断,提出为部队筹集建房资金的一揽子应急计划。
提出了驻军房地产处理三原则,抽调专门力量,指定一名副区长靠上协助处理房地
产问题。先后三次到现场勘察、测量,了解情况,终于摸清了底数,提出了方案。
涉及100多亩地、 数万平方米建筑物、上千万元价值的房地产交易,在40天内军地
双方达成了协议,为部队及时提供资金,顺利迁址赢得了时间。同年春节前夕,区
委领导等一行数人,到区武警中队慰问官兵,得知训练场和交通工具问题,缺乏资
金一时很难解决时,他们回到区里召集有关部门负责人研究,筹措资金,有关部门
很快为中队修起了操场, 将一辆崭新的摩托车送到部队。1996年6月,对城镇义务
兵优待率先实行了全区统筹,实行了“三统一”即:统一筹集资金、统一兑现标准、
统一兑现时间的优待办法,全市民政系统在博山召开了经验交流座谈会。
2002年6月12日,中共博山区委、区政府按照省、市部署下发了[2002]19号
关于开展第五次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的实施意见。在全区上下掀起了新一轮双拥
创城高潮,突出抓了“科技拥军、法律拥军、政策拥军、社区拥军”,“八一”
前夕,为驻军4个团级单位,4个武警中队购买了“奔腾4型”微机17台、VCD7台,
送科技图书近3000册,为部队建起了图书室、微机室,为武警二中队配备篮球架
l副,乒乓球台1架等体育器材,给广大官兵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丰富了
业余文化生活。同时,区委、区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在全区开展向优抚对象
“献爱心”活动的通知》,在全社会叫响了“助功臣办实事,献爱心动真情”、
“送温暖”“一帮一”活动。共帮扶“三老”优抚对象款物59.5万元,解决住房
难72户,解决医疗难188户,解决生活难188户。基本解决了优抚对象的各种困难,
全区已结对帮扶403对,403户“三老优抚对象的“三难”基本解决,共投资73.2
万元。重点优抚对象可持区民政局发放的《优抚医疗保障手册》到优抚中心卫生
院就诊, 享受“三优先”、“五减免”政策。1996年至2000年5年累计解决二等
乙级以上伤残军人医疗费89.9万元。贯彻《退伍义务兵安置条例》等法规和政策,
较好地完成了退伍义务兵、转业士官、军转干部军休干部的接收安置任务,达到
了本人、单位和家属“三满意”,下岗军嫂得到了妥善安置,退伍军人接收安置
率达99%,军地两用人才开发使用率达99%。为了让军休干部老有所养,老有所
乐,区及时解决他们的“两费”和政治生活待遇,筹集30万元解决了他们的供暖、
供电、供水问题,建起了活动室、会议室、阅览室、门球场等,为军队离、退休
干部娱乐、学习、生活创造了有利条件。1990、1991年,被省民政厅评为达标单
位, 2001年7月,被省民政厅评为先进军休所和文明军休所。在军队离退休干部
中, 有1人被评为全国和省、市、区军队先进退休干部,并荣获“全国老有所为
精英奖” 。全省优秀校外辅导员、“全市模范老人”称号,有5人被评为全区先
进离退休干部, 二次荣获博山地区老年门球赛第一名。在全所工作人员中,有1
人被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局、省老干部局评为“全省老干部工作先进个人”,记
三等功, 有1人被省民政厅评为“全省军休干部工作先进个人”。区军干所成了
一处中学的校外德育教育基地, 有3人被聘为校外辅导员, 充分发挥老干部的
“四大优势”,即政治优势、经验优势、传统优势、作风优势,为社会做奉献。
十几年来,军于所先后成立了“老战士报告团”、“学雷锋报告团”,为中、小
学师生、机关干部、企业职工,驻军官兵作报告500多场,直接受教育者100多万
人次,在有关部门的大力协助配合下,举办“爱国主义”、“国防教育”、“学
雷锋事迹”等大型图片展lO余次,在区内外巡回展出,参展人数达40余万人次。
每年的“八一”和“新年春节”区里都要专门组织慰问团深入部队基层单位进行
慰问,向部队官兵赠送慰问品,每逢“八一”“春节”,区委、区政府都要召开
拥军优属座谈会。部队驻地单位也开展多种形式的军警民联欢会等。拥政爱民
博山驻军把驻地当故乡,自觉做到“爱博山无私奉献,建博山勇挑重担”。
博山区在开拓沿河东路工程中,遇到一座500多米长、10米高的“青龙山”挡道。
驻军某部闻讯主动要求承担重任。 一年苦战,部队助资1.6万元,出动机械车辆
3800台次, 搬运土方30万立方, 耗用炸药上百吨,终于拿下这一卡脖子工程。
1991年某集团军军部奉命搬迁;时问紧、任务重,当他们得知博山城区过境路拓
宽工程上马后,军首长主动到博山区委、区政府要求承担土方任务。区领导考虑
到他们搬迁的实际问题,婉言谢绝,他们硬是把艰巨任务争到了手。仅1986年以
来, 部队先后出动800多名官兵参加了博山的孝妇河治理、颜山公园、西过境公
路、 引水入博、中心路拓宽等重点工程的建设,共投入劳动工日2万多个,各种
车辆600多台次。1988年盛夏,在西过境公路建设的关键时刻,驻军100多名官兵
顶烈日、冒酷暑,同筑路大军一起,奋战一个月,使这项投资2800万元的工程按
时竣工。 1989年5月,孝妇河治理工程因缺少机械拖了工期。驻军及时派出十几
部工程车辆和百名官兵, 昼夜奋战,终于使工程抢在汛期前完工。1990年6月,
引水入博工程遇到了淤泥塌方等困难, 部队副政委何法祥带领200多名官兵主动
请战,承担了最艰苦的400米长、5米深的挖沟槽任务。他们宿帐篷、吃干粮,艰
苦奋战,硬是啃下了这块硬骨头。同年冬季,博山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掀起高潮,
但由于缺少炸药,十几万个炮眼没法放炮,如果一遇雨雪,这些炮眼都将报废。
关键时刻,集团军首长亲自帮助联系货源,无偿支援炸药50吨。武警消防支队博
山二中队代理副队长、共产党员汪达军,为抢救落水群众壮烈牺牲,被公安部授
予“爱民模范” 称号,颁发“二级英模奖章”一枚。驻军九0医院坚持长年到偏
远山区义务为群众治病, 寒往暑来20多个春秋,从不间断,下乡巡回医疗达300
多次,被山区人民称为“人民健康的保护神”。1988年冬天,为博山区进行国有
土地清查,从河南执行任务刚刚收测归营的某部测绘队,未来得及休息,一听说
博山区有任务,一下拥来了30多个小伙子。博山区山丘多,地形复杂,测绘工作
难度大。提供的航空像片是70年代的旧资料,20多年过去了,地物、地貌发生了
很大变化,像片与实地对比差距太大,难以判读。宋福舟技术员带领他的测绘小
分队,爬山越岭,精心调绘,就这样,在682多平方公里的博山区,他们苦战了3
个多月,测绘出了一幅幅崭新的图,当时,这项任务按正常标准需用20多万元,
但部队仅收取了部分费用。 七二三五三部队,1986年-2002年部队官兵共义务为
群众修农机具1000多台套,家用电器4000多件,钟表2000多块,对地方医疗咨询
4万余人次,为驻地培训医务人员140余名,抢救危重病人1200余人次。12年绿化
荒山达66.66余公顷,栽树10万余株。1989年驻地小铁矿发生塌方事故,数名矿
工被埋在井下, 其中2名重伤,官兵冒着再次塌方的危险连续奋战10个多小时,
将遇险矿工全部救出;1995年9月,南博山镇北邢村由于土崖滑坡将4名农民埋在
土里, 在机械无法施工的情况下官兵仅凭双手奋战7个多小时,救出了埋在地下
的农民。七二四八三部队,视驻地为故乡,视人民为父母,这是部队党委多年来
形成的共识,坚持把“双拥”工作纳入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双拥工作
领导小组”,并制定了短期目标和长期规划,使“双拥”工作推向了一个新的发
展水平。多年来,部队在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下,在完成训练任务的同时,每
年都抽出一定人员到驻地厂矿、企业、学校、敬老院开展便民服务活动。帮助支
持地方经济建设,参加地方抢险救灾活动,支持地方修建公路1600余米,埋设地
下管道200余米,清淤泥300余立方米,植树1000余株,协助地方救火20余起,支
持地方经济建设达10万余元, 为群众义务巡诊2000余人次,与驻地6所学校建立
了校外辅导站, 有30余人担任了校外辅导员,先后有1万余学生接受军训,累计
上国防课80余节。涌现出了十年如一日的义务照顾一位孤寡老人的助理员陈文德,
他的事迹多次在中央省、市电台报道,在部队驻地传为佳话。
全区在深入开展双拥工作中,同时突出狠抓了“爱心献功臣”和“解三难”
行动及军嫂安置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爱心献功臣”行动层层落实了责任制。
从区委书记、区长到各乡、镇、办事处责任到人,分片包干,负责到底,区委书
记、区长和区委常委、区人大常委会、区政协负责人分别承包了各有关部门和乡、
镇、 办事处的“爱心献功臣”行动。在全区优抚对象中,困难户125户,到1999
年8月1日前, 已基本上全部帮助解决了困难,医疗困难户188户,也基本上全部
帮助解决了困难;住房有困难的72户,帮助解决了57户,继续帮助的15户;孤老
烈属、 残废复员军人25人,安排进敬老院的16人;下岗军嫂4人,全部重新安置
上岗。
在新形势下,全区双拥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一年一个新台阶。全区涌现出
了一批双拥先进模范单位和先进模范人物。
1991年12月, 博山区被中共山东省委、 山东省人民政府、山东省军区评为
“双拥模范区”,城西街道办事处、石马镇被评为“双拥模范单位”,1993年、
1995年、2000年博山区被中共淄博市委、市政府、淄博军分区评为“拥军优属先
进单位”和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先进单位。
1999年12月,博山区被山东省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省民政厅评为全省“爱心
献功臣”行动先进单位。
1997年,在全区组织的“迎香港回归”纪念建军70周年“国防知识竞赛”中
博山区被省国防教育委员会评为“先进单位”。
1998年5月, 在全国《国防法》知识竞赛中,博山区被省国防教育委员会评
为“先进单位”。
1999年,博山区被山东省政府、山东省军区评为“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博
山区籍军人和驻博部队中也涌现出了一批先进模范人物。
博山区域城镇现役军人孙兆群被济南军区评为“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好干部”;
军队退休干部田升俊,先后被民政部、总政治部评为“全国先进军队退休干
部”,被全国老龄委评为“老有所为精英奖”;
博山驻军军医于文高被总政治部评为全军“拥政爱民先进个人”,受到了总
书记江泽民的接见,参加了国庆观礼;
博山助剂厂厂长、退伍军人李华平被共青团中央、国家科委评为“全国农村
青年星火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