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区域变迁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3&A=14&rec=11&run=13

博山,位于山东省中部,淄博市南端,地处鲁中山区至山东北部平原的过渡
地带。属淄博属地的南部边缘,东、西、南三面环山。南与沂源县、莱芜县为邻;
西与莱芜县、章丘县相连;东、北与淄川县毗邻。东西宽20公里,南北长49.4公
里,总面积为682平方公里。地理座标东经117°43′-118°13′,北纬36°14′
-36°31′。
1912年(民国元年)至1949年,博山县域东至县界45公里的北冶岭,西至莱芜
界15公里的原山;南至莱芜界的白洋河,北至淄川界的石沟河,东南至蒙阴界的
松仙岭,西南至莱芜界的樵岭前,东北至益都界的马鹿庄之北,西北至淄川界的
大峪岭。
1910年(清宣统二年),博山全县辖7区、42社、217个村庄。1936年,全县辖
7区、41乡(镇) 、227个村,居民12871户、234016口人,其中:男123877人,女
110139人。
1948年3月13日博山最后一次解放。1950年,全县区划调整辖9个区,人口总
数为242381人。
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博山区总人口为443514人,总户数为117367户,
其中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数的39.87%。除回族677人,蒙族80人,维吾尔族1人,
朝鲜族17人,苗族、壮族、瑶族备2人外,其它均为汉族。
1985年,博山全区共辖10乡、10镇、4个城区街道办事处,280个村民委员会,
89个居民委员会,45个职工家属委员会。全区居民共有126410户、452533人。
2005年全区共辖11个镇,2个城区街道办事处和1个经济开发区。
博山建县始于1734年(清雍正十二年),县治曾名颜神、颜神店、颜神镇。
博山历史悠久,早在三千年前,已经有人在这里聚居。唐代(618907年),即
归淄川县管辖。
1265年(元二年),颜神店更名为颜神镇,设巡检司;1495年(明弘治八年),
建行台;1510年(正德五年),设兵备佥事;1517年(正德十二年)设捕盗、通判;
1559年(嘉靖三十八年),建石城。
1734年(清雍正十二年)清廷下令以益都、颜神之孝妇、怀德二乡,北割淄川
县的17个村, 西南割莱芜县的7个村, 新置博山县。县置后,全县共分4路37社
202庄。
1932年(民国21年),县设乡、镇。乡、镇设乡、镇长,归区辖。
1934年(民国23年),取消区长制,乡、镇长仍旧,归县直辖管理。
1935年(民国24年),全县136个乡、镇,改划为22个镇、22个乡,共44个乡、
镇。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博山地区为鲁中抗日根据地之一,因形势变化,
区划和建制常有变动。
为抗击日军侵略者,建立抗日民主政权,根据中共山东分局的决定,1939年
3月,莱芜6区、蒙阴8区划归博山县,成立了博(山) 、莱(芜)、蒙(阴)三县联防
办事处,代行行政职权。
1939年9月16日,博山县抗日民主政府在五区的李家庄(今池上镇李家村) 正
式成立。根据地内和边沿地区也相继建立起了区、乡抗日民主政府和村公所的组
织。 博山县归“七县边区联合办事处” 领导。1940年博山县划归泰山区领导。
1941年博山县的二区划归淄川县。1941年7月,博山县的五区(淄河区)、七区(岳
阳区)、划归益(都)、临(朐)、淄(川)、博(山)四县联合办事处。1942年4月,博
山县抗日民主政府和莱芜县合并为博莱县。 1944年7月,“四县联合办事处”和
“博莱县” 同时撤销。同年8月,博山县在峨庄区土屋村召开参议会,恢复了博
山县原县建制。 博山县辖池冯、峨庄、淄河、口头、崮山、洪山6个区,归鲁山
专员公署领导。
1945年8月15日, 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
署投降书, 抗日战争胜利。8月23日,博山城第一次解放。博山县抗日民主政府
移驻博山城。原归给淄川县的博山二区划回博山县建制,博山县归淄博特区领导。
同年9月,博山县的城区、黑山、原山、西河4个区成立了博山市,市政府驻博山
城。 博山县建制辖石马、郭庄、源泉、池上、太河5个区,县政府移驻郭庄。不
日,博山市、博山县合并归泰山专区所辖。
1946年1月12日, 博山城第三次解放,博山又恢复了市、县建制,淄博特区
亦恢复建制, 博山市、博山县重归淄博特区领导。同年4月,博山市、博山县再
次合并为博山县,博山县政府移驻博山城。
1947年2月23日,博山城第四次解放,黑山区、崮山区并入岳阳区,西河区、
口头区并入岳阴区。
1948年3月13日,博山最后一次解放,同年8月,博山城关区和博山的黑山区、
原山区3个区划为淄博工矿特区直辖区。
1949年10月,博山城关、黑山、原山三直辖区撤销,改建博山市,市辖4区、
5镇,归淄博工矿特区领导。
1950年5月,博山市撤销,并入博山县,县辖9个区,隶属淄博专署领导。
1951年3月, 博山县的一、二、三、四区划出,成立淄博市,市政府驻博山
城里,市共辖4个区、6个镇、21个乡、126个村,共有居民31262户,40361口人。
博山县政府驻源泉,辖5个区、30个乡(镇)、205个村庄,32341户、123726口人。
淄博市、博山县均归淄博工矿特区所辖。
1955年3月, 淄博工矿特区撤销,成立淄博市,原淄博市撤销,改建为博山
区,黑山区。博山区辖原淄博市的原一区全区 (8个乡、66个自然村、30条街村)
和二区的域城、平堵沟、尖古堆等共11个乡、30条街村。区政府驻博山城里。原
淄博市的三区,划为黑山区,区政府驻黑山。博山县六区的东石马、中石马、西
石马桥西、蛟龙、响泉乡(响泉乡1955年3月划归莱芜县,同年8月又划回黑山区)。
黑山区, 全区共13个乡。原淄博市二区的西流泉、桃花泉、樵岭前3个乡,划归
泰安专区的莱芜县第六区。原淄博市第四区划归昆仑区。
同年8月,博山区设立西冶街、大街、城里、赵家后门、神头5个城区街道办
事处。1955年12月,撤销五龙乡、夏家庄乡,成立五龙办事处。
黑山区设黑山、石炭坞、山头3个街道办事处。
1956年2月, 黑山、昆仑区撤销,黑山区的黑山、石炭坞、山头办事处,昆
仑区的福山办事处并入博山区。
1958年“人民公社” 化后,实行政、社合一体制,全区划为7个公社,即乐
疃公社、黑山郊区公社、山头郊区公社、石马公社、钢铁(域城)公社、西冶城市
公社、城里城市公社。
各公社下设生产大队,大队下为生产队。
同年11月, 博山县撤销,原博山县的南博山、郭庄、源泉、池上4个公社划
归博山区。 到1961年,博山区已成为拥有13处“人民公社”,260个生产大队的
县级区。1963年冬,全区扩大为18处公社、2个办事处、281个生产大队、73个居
民委员会的城市区。
“文化大革命”中,区、公社、生产大队的行政建制,均以“革命委员会”
所取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面结束了“文革”的浩劫,1981年12月,经
省政府批准,撤销八陡、福山人民公社,恢复八陡、福山镇建制。
1982年12月,撤销山头、五龙公社,恢复山头镇,成立夏家庄镇。同时撤销
博城“人民公社”,恢复大街、城里、西冶街、税务街4个街道办事处。
1983年10月,撤销白塔公社、成立白塔乡。
1984年2月27日,经省政府批准,博山区的17处公社(镇)改建为20个乡(镇),
即白塔镇、域城镇、夏家庄镇、山头镇、福山镇、八陡镇、源泉镇、南博山镇和
下庄乡、郭庄乡、北博山乡、李家乡、池上乡、崮山乡、岳庄乡、石马乡、乐疃
乡、 岭西乡、石门乡、蕉庄乡。1984年3月,全区进行了农村基层体制改革,进
行了社改乡、 队改村,全区建立了280个村民委员会。到1985年底,全区共辖10
个乡、10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280个村民委员会、89个居民委员会、45个职工
家属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