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杂志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3&A=11&rec=123&run=13

鲁山局驻博山简况

1944年7月, 为加强鲁山区的领导,由鲁山区党委决定,报山东分局批准,
将沂源、博山、益都划为鲁山区成立五地委,驻沂源县。11月30日,鲁山战时邮
局在沂源北营正式成立,党支部书记、局长黎光,副局长孙仲鲁,隶属鲁中局领
导。 12月,博山县战时邮局成立,隶属鲁山战时邮局领导。1945年9月,随着抗
战形势的好转,鲁山局进驻博山接收“博山中华邮局”。10月,鲁中战时邮务管
理局鲁中专区邮局撤销,成立淄博特区邮局,局长黎光。

邮电民兵连

1962年,为加强战备工作,全市邮电部门相继组建邮电通信民兵组织,1969
年底,邮电分设后,电信局成立民兵连。为做好战备工作,电信局成立治安保卫
小组,并在仓库等处储备了被复线,便携式交换机和话机、手电筒,蓬布、防火
用品等大批战备器材。开展了以民兵为主对职工进行战备训练,局职工每天早晨
集合由人武部人员带领跑步做操,对职工进行防空、消防知识教育。按照上级的
布置, 在“七0一”工程中,集中值班人员在电信大院吃、住,随时抢修通信线
路。多次参加区里组织的驱云防雹通信工作。
1971年3月31日至4月4日, 电信局职工参加全国有线电路调度演习和无线电
路指挥网演习,并进行了长、市、农话电路调度演习。
1984年,在企业整顿中,对博山局民兵组织进行调整。

灾害

1966年3月5日至6日, 雨雪变冷,风雪阻挡汽车运邮,博山局组织人员顶风
冒雪,往返下庄运送邮件,保证邮件及时交接。
1966年7月23日, 鲁山一带发生特大洪水,淄河沿岸通信线路全部阻断,经
奋力抢修,三日后恢复通信。
1993年8月21日晚, 承包博山区局服务公司装修工程焦庄镇刁虎村室内装修
队拉临时电源照明, 下班时没有熄灯,引起二楼火灾,凌晨4点40分发现火情,
报警后迅速将火熄灭,造成经济损失7219元。
1995年9月3日,博山区普降暴雨,部分地区造成洪涝灾害,其中源泉、池上、
李家三处尤为严重,冲毁源泉至池上中继杆路3公里,光缆3条公里,市话电缆15
皮长公里,(10对—300对) 池上至李家中继杆路6.7杆公里,中继电缆6.7皮长公
里,池上至赵庄驻地杆路6.4公里,市话电缆6.4皮长公里,池上至小峰驻地杆路
5.5杆公里,市话电缆6.5皮长公里,同时冲毁分线设备56只,通信中断,经济损
失计95万元。博山区局当即组织抢险队,与支局所职工配合排除险情,经奋力抢
修,使通信迅速恢复正常。
1996年7月2日下午15点左右,博山区部分乡镇遭受龙卷风袭击,八陡至源泉
杆路在岳庄和崮山附近遭到袭击,八陡至沂源光缆在涤纶厂附近遭到破坏,池上、
福山等地的杆路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龙卷风袭击共造成断杆21根,倒杆113
根,损坏200对电缆6.7公里,龙卷风经过的地区所有用户电缆和皮线全部阻断,
阻断通信近200余户,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65000元。龙卷风过后,区局组织紧急
抢修,恢复了正常通信。
为帮助救灾,市局、区委负责人曾到现场进行指导,省农话局、市局拨专款
和部分通信物资。

淄博市邮电局博山玻璃器材厂

淄博市邮电局博山玻璃器材厂,前身为博山邮电分局笛簧玻璃管试制小组。
1976年6月, 分局接受邮电部工业部和山东邮电管理局工业局委托试制准电子交
换机笛簧玻璃管的任务,由副局长刘世忠和三名老技工组成“笛簧玻璃管试制小
组” ,在博山美术琉璃厂的支援协助下,克服种种困难于同年9月、10月分别试
制成功蓝、 白两种笛簧管。1977年4月下旬,由试制小组扩建为玻璃器材厂,下
设供销、 熔化、烧结、机修四个小组。是年9月又升格为“淄博市邮电局博山玻
璃器材厂(分局级)。11月,邮电部为该厂下拨15万元建设新厂房,翌年12月在小
乔村小西山建成二层计2500平方米的厂房,厂址由郑家峪邮电器材仓库院内迁入
新厂址。 1978年,该厂生产出笛簧玻璃管2743公斤,玻壳玻璃器件48800件,晶
件和热敏电阻用玻壳及芯柱也在上年试制的基础上开始试生产。但自1979年以来,
邮电工业开始调整, 至1982年该厂产品渐无消路,独立经营难以维持,1982年9
月8日, 经省、市局批准将博山玻璃器材厂撤销,人财物并入博山邮电分局。撤
销前该厂拥有固定资产85448元; 正式职工29名,退休补差工20名,计划外临时
工16名。

附: 关于博山玻璃器材厂与博山邮电分局合并的通知
(82)党字第35号

各支部:
根据调整的方针,为了提高通信效能和经济效益,经局党委研究,并请示省
局同意,自一九八二年九月八日起撤消博山玻璃器材厂。将该厂与博山邮电分局
合并,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合并后,原玻璃器材厂党支部成员作为博山邮电分局党支部委员,原厂
级干部为博山邮电分局负责人,(具体职务等呈报省局批准后公布)一般干部由博
山分局党支部另行安排适当工作。
二、原玻璃器材厂的固定职工登记造册后,由博山分局根据实际情况,分配
工作。原该厂雇用的临时工、合同工、补差工一律辞退。
三、原玻璃器材厂财务(包括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债权、债务等)要逐项
登记造册,认真向博山分局移交。正常财务开支截止到九月底,从十月份改由博
山分局列支。原玻璃器材厂银行帐号,只限于收进外单位欠款和支付债款使用,
其余一律不再使用。

一九八二年九月二十二日

博山区概况

博山县建于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古称颜神,因煤、陶、琉璃业兴盛,地
扼齐鲁要冲,故称“鲁中重镇”。
建国以后,由于大工业发展迅速,加之近年旅游业兴起,博山引起中外关注,
被誉为“齐鲁名城”。

博山是淄博市的一个区,位于鲁中山区北部,淄博市的南端,地处北纬36°
16′—36°35′,东经117°43′—118°12′,南与沂源县接壤,西与莱芜市、
章丘市交界,东部和北部与淄川区毗邻,东西长55公里,南北宽25公里,总面积
682平方公里。博山距济南国际飞机场70公里,区内有新泰、张八铁路穿行而过,
境内有火车站10个, 新泰线经源泉、北博山、南博山3镇至泰安市,张八铁路入
境白塔、域城、山头、八陡4镇穿过。205国道、湖南路、仲临路、省道干线公路
分别从区境西部、中部和东部穿过。国道、省道纵横交错,区境内阻山带河,水、
陆交通要冲,是淄博市东南部的咽喉重地。
1997年底,全区共辖12个镇,2个办事处,254个行政村,76个居民委员会。
有汉、回、蒙、苗等9个民族。计476264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0.2%。
博山历史源远流长,新石器时代晚期已有人聚居。龙山文化遗迹犹存。
春秋战国时期,博山名弁中。周未得名颜神,宋初已成重镇。全称之为“颜
神店”,元称之为颜神镇。1734年(清雍正12年)始建县制,取名博山。
博山,多山。鲁山、原山、岳阳山、鹿角山四大山系由东、南、西三面环绕,
大小山头1300多个,拱簇押立,层岩叠嶂。地势南高北低,簸箕状,淄、孝二水
横穿区境,逶迤北流。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侯的博山区,四季分明,温度适中。
年均降水量达694.1毫米。适于自然生物繁衍生长。
博山城是博山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为博山区政府驻地,城区人文、
自然景观和谐、恢宏,富有地方特色。1988年,对孝妇河城区综合治理后,更呈
现一种高层次山城文化气势。


博山人民有着革命斗争的光荣传统,群英会萃,人才辈出。可谓钟灵毓秀,
地灵人杰。
1420年(明永乐十八年),山东蒲台巾帼英雄唐赛儿在岳阳寨率众起义,杀贪
官、济贫困,震撼朝延。1552年,矿工王堂率矿工起义,转战莱芜、新泰、兖洲
等地,屡败官军,给明王朝的封建统治以重创。
鸦片战争以后,博山人民前赴后继,英勇投入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民主斗争。
1919年5月, 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博山第一高等小学师生罢课,联合各界
千余人上街游行,抵制日货,产生深远影响。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共一大代表
王尽美,中国劳动组合书记北方书记部主任罗章龙来博山考察矿业工人生活状况,
宣传马列主义, 播下革命火种。1926年11月,中共博山小组成立。1927年4月,
中共博山支部成立。在共产党领导下,博山工人运动迭起,在推倒“三座大山”
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显示了工人阶级的强大力量。1936年,博山的进步知
识分子建立了中国民主解放先锋队博山地方队部,宣传群众,组织群众,为全民
抗战奠定了群众基础。1937年6月1日,中共山东省委决定,建立中共博山特别支
部委员会。“七·七”事变发生后,博山地区的共产党员和爱国人士,在中共山
东省委统一部署下, 在中共博山县工作委员会领导下, 相继成立了山东人民抗
151救国第五军,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一总队等抗日武装。1938年6月,根据中
共山东省委指示,中共博山县委建立,由此组织领导全县人民拥军支前,开展斗
争,组织武装积极配合八路军主力部队抗击日本侵略者,打击汉奸,建立开拓革
命根据地,形成全民抗战的局面。
解放战争期间,博山人民参军参战,支援前线。仅1947年,博山县支前民工
即达843100人次。新中国成立后,博山人民发扬革命传统,为保卫祖国边疆和社
会主义建设,适令青年参军服役。在历次革命斗争和保卫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中,
博山有1363名优秀儿女为民族和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的英名
永垂史册。光照千秋。
博山人民勇于斗争,勤于开拓,不乏杰出人才,创造了辉煌的业绩。
明、清著名医学家岳含珍的《经穴解》遗泽后世,三部尚书内秘书院大学士
孙延铨曾为一代帝师,现实主义诗人赵执信的论著《谈龙录》蜚声文坛。近代资
产阶级民主革命先驱之一蒋衍升,中共博山县委第一任书记张敬焘,县委书记的
好榜样、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都诞生在博山这块平凡而富有的土地上。
建国以后,党和人民政府重视知识,重视人才培养。现工作在博山各条战线
上的科技工作者中许多具有高、中级技术职称职务。


博山、山多林密,生物、矿产资源丰富。林木药材,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
已查明的有933种。 煤、铁、铜、铝、重晶石、石英、紫石、陶土等20余种矿产
储藏量大,分布面广,这为博山工业的发展奠定了物资基础。
博山工业,早期以煤炭、陶瓷、琉璃三种手工行业为主。煤炭开采,始于唐
代,陶瓷生产(亦称窑业)宋代兴起,元末明初琉璃业(亦称炉业)已初具规模。清
代,煤、陶、琉璃业有了新的发展,开始形成博山的三大支柱工业。至民国初年,
博山有着大小煤矿区35个,窑业40多家,遍布北岭、五龙、山头、窑广、福山等
地。琉璃业集中在西冶街一带。博山的“瓷城”“琉璃乡”之称即源于此。随着
采煤、窑炉等工业的发展,机械、化工工业亦开始萌芽,博盛驿等四家铁工厂,
此时已能生产用于采矿设备的汽泵和锅炉。
1937年“七·七”事变后的lO多年,由于战乱频繁,各业萧条,刚刚兴起的
民族工业相继萎缩凋敝。
建国后,国家积极扶持私营工商业的振兴和发展,同时,有计划有步骤地大
力建设国营企业。1956年,对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改变生产
关系, 发展了生产力, 壮大了社会主义经济力量,工业生产有了大幅度提高。
1957年, 工业总产值达1791万元,比1949年增长6倍。1958年,工业生产由于受
“大跃进”、“大炼钢铁”的干扰,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生产受挫严重。1961
年,贯彻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压缩基本建设投资,精
减下放人员,关停并转企业,使国民经济关系趋于平衡和协解,至1965年,全区
工业生产总值达2767万元,比1962年增长17.5%。“文化大革命”十年破坏,又
延缓了博山工业的发展速度。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改革开放政策,象春风化雨,促使工业迅速
发展,传统工业陶瓷,琉璃展现新的面貌。冶金、机械、电机电器、建材、耐火
材料、化工、制药、电子、仪表、食品饮料、纺织等工业也得到大力发展。为适
应新形势的需要,对工业发展更快。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企业内部逐步引
入竞争机制,给企业注人了活力,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博山工业门类齐全,工艺先进,设备精良,产品质量在稳定中提高。陶瓷、
琉璃、电机、水泵产品,除支援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外,分别销往亚洲、非洲、欧
洲、拉丁美洲的50多个国家和地区。博山电机厂、博山真空设备厂所产部分填补
国家空白的尖端产品,曾分别受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国防科委和原机械工业部
的表彰奖励。
博山山多地少,土壤瘠薄,建国前,农业生产比较落后。建国后,党和政府
领导人民进行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逐步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农业有了
较大发展。 1957年,全区农业总产值达2232万元,比1949年,增长134.95%。
1958年,大刮“共产风”,加之三年自然灾害,农业生产受到严重损失,粮食减
产,人民缺粮。1962年,国家对农业政策进行调整,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
以生产队为核算单位的一系列措施,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1964年,博山粮食
总产量首次突破亿斤大关,但在左的思想影响下,农村始终没有摆脱贫困。特别
在“文化大革命”中,视多种经营和副业生产为“资本主义尾巴”,造成农民收
入低微。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政策,在农村首先得到贯彻
执行。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经过精耕细作,推广种
子技术,使用农业机械,改良种子,施用化肥、农药,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1981年,中共博山区委、区政府针对博山山林丘陵多的特点,制定了以林为主,
工粮牧商多种经营的农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林业。以林带农,多种经营,使农
业经济呈现出繁荣兴旺的局面。
博山商业兴起较早,清末已很发达。建国后,国营商业,供销合作社发展很
快。国营、集体商业和粮油供应店所、基层供销社、物资供应公司等经营机构分
布全区,集市贸易发达兴旺。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城市建设、交通邮电、教育、文化、卫生、
体育等均有长足进步。
建国后,新建改造了旧城区道路、街巷,开发、新建了居民住房,并兴建颜
山宾馆,邮电大楼等一批大型公用设施,尤其沿河路拓宽,西过境公路,开通后,
不仅改变博山自古南北一条道路拥挤状况,且使城区面貌焕然一新。
博山的教育事业,经过发展,各级各类全日制学校遍设全区,1978年全区青
少年非文盲为95%,达到了市政府规定的脱盲标准。
博山城区有文化馆、图书馆、书店、剧场和电影院、工人俱乐部多处,名镇
普遍有文化站、广播电视站。卫生事业也发展较快,对预防疾病,提高人民的健
康水平起了保障作用。
博山体育事业以武术见长,拳种流派较多,武术豪杰辈出。1914年,博山即
成立武术训练点。1983年,成立颜山武术馆。科技事业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
科研项目多次获奖。
随着国民经济及各项事业的发展,人民的物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住房条件
不断改善,人口平均寿命延长。


博山,山奇洞幽,泉旺林茂,四时景色秀丽,古遗址,古建筑依山就势,点
缀其间,金碧相映,闪耀着古代文化的灿烂光辉,是博山悠久历史文明昌盛的见
证。1985年,博山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坐落于凤凰山(又名小顶)的颜山公园,留有历代名胜古迹十多处,主要有颜
文姜祠,齐长城遗址,碧霞元君行宫,玉皇宫等。这些组群式古建筑,红墙黄瓦,
精巧剔透,风格各异。樵岭前风景区,以朝阳溶洞为中心,王母池、淋漓湖,景
景相连,流泉飞瀑,清水倒影,倾倒中外游客。
雄峙区境南部的鲁山,山高林密,百鸟鸣转,温度、湿度均与江西庐山相似,
是旅游避暑胜地。
晴岗叠翠的五阳山,有“泉石仙境”之称的泉河头,都以各自的自然优势,
使游客留连忘返,似屏障般兀立区境西部的自石洞风景区,冬夏松柏苍翠,晚秋
枫叶如丹。与白石洞一山之隔的禹王山下,就是集林、泉、石古建筑之美于一体
的博山风景之最柿岩。
博山园林闻名齐鲁,古有因园、怡园,今有憩园、澄园,园园独立,各显风
格。尤其孝妇河城区段综合治理后,新修和整修十三座桥梁,蔚为壮观。桥名皆
由全国著名书法家书丹,更增添山城风采。
博山古遗址颇多,齐长城亮兵台,刘德培起义屯兵处,遗迹犹存。博山又是
老革命根据地,一处处革命纪念地保存完好,“禹王山战斗”纪念地禹王山挺拔
矗立;焦裕禄纪念馆修葺一新。前往登临,拜谒、瞻仰、游览,可发幽古之思,
缅怀先烈之情,陶冶情操,激人奋进。博山,是齐鲁大地上一颗多采、美丽、光
辉、灿烂的明珠,鉴古知今,继往开来。
在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在改革开放取得辉煌成就的大好形势下,
勤劳、智慧、勇敢、富有开拓革命精神的博山人民一定会担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
深化改革,奋发前进。发挥地区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沿
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光明大道,把博山建设的更加绚丽多姿,更加繁荣昌
盛!

博山战邮及军邮的回忆

张成效

一、战时邮局成立前的通信组织情况
1937年我八路军成立博山县抗日民主政府,抽几个人负责通信任务。不久县
委成立交通班,由县委组织部负责领导,它以党内通信为主,叫政治交通,也叫
“密交”。当时的通信是处在初级阶段,是从无到有,逐渐发展起来的。
1938年的古历八月,我参加了革命被分配到博山县委组织部当交通员。负责
领导的是组织干事李鹏万同志,收发员有房心田、李汉三同志,交通员有张成亮、
李志喜、窦朝利、苏文广、张纪中、张成效等十二人。当时县委住博山五区霍峪,
后移到四区中瓦泉村。
1941年日寇疯狂扫荡我根据地。为了进行反扫荡,县直机关经常疏散各地,
县委指示我们要在瓦泉村做为坚持通信工作的根据地。
同年10月,博山县委成立了交通股,股长赵芳庭同志,还有发行股,股长郑
文炳同志,由他二人负责领导。交通班的主要任务是跑县直机关(分散住在各村)
和各区委,并负责搜集情报、张贴传单、护送干部等。并同临县组织成一个通信
网点。我们执行任务时,由李汉三、房心田负责分配,都是单独交待,谁跑那里,
互不知道。
二、在战时邮局的工作情况
1942年春,日寇重点扫荡我根据地,我们处在敌伪顽匪的四面包围之中,大
部分地区沦为敌占区, 根据地成了游击区,1942年4月,奉上级指示博山县政府
撤销,与莱东行署合并成立博莱县。这时博莱县战时邮局也已成立,局长陈旭东、
谢共和同志,当时住前坡、老鸹峪、陈家庄子等地。我那时任博莱县分销处副主
任,主任是栾尚枯同志(住北古德范村)。
1942年7月, 我原博山县大队长兼教导员孙黎投敌叛变,把地下关系破坏,
很多同志被捕,敌占区党的地下工作者无法联系,给通信工作造成极大困难。
当年12月,泰山区战时邮局交通科长刘恒先同志带我见到了地委书记刘来夫
同志,经组织分配我到益临淄博四县联合办事处战时邮局任副局长,局长孙仲鲁、
会计王建华、干事赵立民、李伯华。四县联办分为崮山、口头、峨庄、淄河、洪
山、蟠龙、寥河、仰天等八个区,都处在被敌四面包围之中,百分之八十五是敌
占区,百分之十五是根据地。敌碉堡林立,一道道“防共壕”“防共墙”纵横交
错,在这种情况下,我交通员都是夜间活动,克服种种困难,完成通信任务,同
志们毫无怨言。有的同志如李成尧、郑金弟同志在环境恶化,给养经常供不上的
情况下就想法从家里背粮吃,千方百计完成党交给的任务。
1943年麦季,我们处在最困难时期已经几个月与上级失掉联系,工委决定要
想尽一切办法和泰山区一地委联系,取得上级党的领导和指示。工委书记张敬焘
同志召开部务会议研究派人打通去一地委的路线,找到地委刘来夫书记请示领导
帮助。于是决定派战邮局长孙仲鲁同志去。孙出发途中因病又返回。第二次决定
派我去,一定要想方设法找到地委刘来夫书记。组织部长赵西林交给我刘书记的
亲收信,特别嘱咐一定要做到人在文件在,只有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可以销毁
文件,口头向刘书记汇报。
出发前,我对敌情先摸了底,要经过十一道封锁线、五道“防共墙”、七道
“防共壕”。临走时,王建华为我送行,我对他说,有几件衣服和几元北海币,
暂替我保存,如果我牺牲了,衣服你穿,钱交给组织做为党费。天渐渐黑下来,
我随上坡干活的农民一齐顺利地通过了第一道封锁线。在过第五道“防共墙”时,
敌人岗哨林立把守太严,实在无法通过。我回到原来的老房东陈大爷家,商议如
何通过岗哨的办法。最后决定,我身穿孝衣,挑上食盒,把文件放到供品里,陈
大娘在前哭着,我跟在后面。走到岗哨,敌兵对我全身搜查,又打开食盒检查,
幸好文件未查出,就这样过了敌岗哨。我和大娘分手后,乘夜淌过雪野河,赶到
土屋找到老房东打听地委的住地,但地委已转移到章邱境内。由于几天的奔波,
日伏夜行,我得了疟疾,我拖着病体赶到章邱,结果又扑了空。当我打听到了泰
山区战时邮局的住址,又赶到莱芜七区花峪村,请他们派人送我到章邱边界的刘
家白杨村,但也没找到刘书记,我只好重返土屋村。恰巧碰到了地委交通科长刘
恒先同志,他告诉我再返章邱阴思独卢一带,如果找不到时再去刘家白杨村。在
一个晚上我在山上终于找到了地委刘来夫书记,把信交给他。刘书记马上写回信,
叫我抓紧返回四县边联。由于敌人在公路上又增修了不少炮楼碉堡,不能从原路
回去,我只好绕道走,白天观察地形,晚上行动。有天晚上突然下了大雨,伸手
不见五指,我迷失了方向,在两个山头上转了大半夜,没走出五里路。这时已放
亮,我只好躲起来。就这样经过二十天的艰辛里程,每天约走一百几十里,返回
到工委,找到工委书记张敬焘同志把地委刘书记的亲笔信交给了他,并汇报了完
成任务的经过。张敬焘书记和组织部长赵西林同志当面表扬了我。
1944年古历七月,我参加了战邮总局开办的训练班,记得是培训县局长一级
的干部。地点在滨海区莒南县十字路北甘霖村。在这之前已办了几期,记不清我
是第几期。学习的内容主要是整风,除整风学习外,还学习“开放民主大门”即
发扬民主。学习时间为一年多。我记得分三个班,每班1314人左右,总共50人左
右。一班班长王方明,二班班长艾云楷,三班班长李浩然。训练班领导人兼教师
是王一民同志(后在东北牺牲)在50余名学员中我记得有以下同志:常树桐、张公
才、孙欣普、王书义、李清万、亓民、牟乃渠、李善民、姜子明、李子久、米岱
云、侯京营、刘云亭、马范、聂某、袁某、张福德等同志,其他记不得了。1945
年5月学习结业后被分配到博山战时邮局任局长。……
1944年博莱县分设,成立了鲁山区。鲁山区战时邮局局长是黎光同志,博山
战邮局划归鲁山区局领导。局长是孙仲鲁同志,孙调战邮总局学习后由张致辰代
理局长, 我1945年5月任局长。1947年张冠杰任局长。博山县局的机构记得是,
县局设交通股,股长先是尹兴华,后是李成尧,收发股长李子骏,收发员有侯可
臣、尹长孝、郑志功等人;交通股设三个交通班;发行股发行员周揆一,发行会
计王玉令;管理股长李祖勤,他负责后勤供应等。各区设邮务所,都住在区公所。
三、接管中华邮政
1945年“8·15” 日本投降后,博山战时邮局奉命与县机关进驻博山城,并
负责接管中华邮政局。我持县政府、公安局的介绍信前去博山中华邮政局接管。
当时的局长叫李传勋(现住淄博市洪山),他讲你们战时邮局不能接收中华国际性
邮政局。我把抗日民主政府的布告给他们学习,并要他召集所有邮局人员开会,
他只好照办。会上由他介绍了我的身份,我宣布了我党的接管政策,记得有以下
的内容:
1、 邮政局要统一归战时邮局领导,工作仍由原局长负责,但要听从战邮的
领导指挥。
2、 中华邮政在未宣布撤销前,原有的制度仍照旧不变,工作照常进行,营
业不能停止,大家要坚守岗位。
3、 局里一切物资、档案要保存好,不许毁坏东西转移等待接管,若破坏者
以纪律惩处。
4、有事要向我们反映,有困难可以帮助解决,等等。
不久,泰山区专局和鲁中战时邮局也相应进入博山城。
这时淄博成立特区邮局,局长由原鲁山专区局黎光同志担任。博山邮局又回
到五区西高庄。 1946年5月,我被上级分派到淄川县大昆仑接管中华邮政局。当
时我找到大昆仑邮政局时,见门已锁了。我找到一个邮局的职工家属,她告诉我,
邮局的人员都跑光了。
同年6月, 张店第一次解放,上级又让我接管张店中华邮政局。当时中华邮
政局长叫王品贤,他带着四名邮政人员到我铁路局临时战时邮局 (当时铁路、邮
政合为一个单位) ,由负责人仲星范(负责铁路方面)亓汉三(战邮局长)接见了他
们,同时向他们宣布了我党政策。时间只待了二、三个月,由于蒋介石破坏停战
协定,挑起了全面内战,我们又撤到沂源县的南营。我这时调到鲁中邮政办事处
任巡视员。

鲁山区战邮情况的回顾
黎光

一、鲁中战时邮务管理局的基本情况
一九四二年四月,我调大众日报社任发行科长。当时,战邮总局与大众日报
的发行工作是分开的。战邮系统属省战邮叫局领导;发行工作属大众日报社领导。
邮发之间联系密切,报刊的运输传递要靠战邮的交通人员去完成。因此我们的行
动大都在一起,行军转移、驻防办公,常常在一个村庄或相距不远的邻近村庄里。
为适应战争的需要,上级决定“邮交发”合并。一九四二年九月,鲁中区战
邮管理局建立。郭克刚任局长,贾侗任副局长。机关设有:发行科、会计科、交
通科、收发科、秘书科。我任发行科长,王勇任会计科长,董圃任收发科长,吕
品任秘书科长。鲁中区管局所属的沂蒙、泰山、泰南、沂山、鲁山和淄博特区等
战邮局相继建立,全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邮务信网点,管辖二十五个县邮局和通
往鲁南、渤海、胶东各区和鲁西的交通干线。
一九四六年二月,上级决定邮、交、发分开,报刊的发行工作和党内交通工
作归其各自系统。 鲁中区战时邮务管理局于1946年5月更名为鲁中邮政办事处。
发行工作分出后,建立了鲁中发行处,我任发行处主任,贾侗同志任鲁中邮政办
事处主任。同年十月,邮、交、发再次合并,合并后机构名称仍称鲁中邮政办事
处,贾侗任主任,亓汉三任副主任。办事处设有:秘书科、发行科、业务科、邮
运科和鲁中前线邮局。秘书科科长由亓汉三兼任,我任发行科长,业务科副科长
张冠杰,邮运科科长张伟华,张级三任鲁中前线邮局长。
邮、交、发第一次合并,鲁中区战时邮务工作进入一个建设发展的新时期。
“邮、交、发”三位一体,认识比较统一,组织机构健全,人员素质较好,各项
工作发展相当快,取得了党政军机关的信任。沂蒙、泰山、泰南三个地区相互通
邮,交通十分畅通。这时《大众日报》的发行量高达四、五千份,在全省占首位。
除《大众日报》外,还有发行量达数千份的地方小报,如《沂蒙导报》、《泰山
时报》和后来的《鲁中日报》等。在根据地内达到村村有报。敌占区的报纸发行
工作也十分活跃。这一时期,特别重视敌占区的报刊发行工作,地方党委把报纸
的发行工作视为党的宣传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敌占区,通过报纸教育、争取
和团结了相当数量的中间力量和不坚定分子,在广大群众中,有一个共同的信念,
只要能看到《大众日报》,就相信共产党还在,八路军还在,人民民主政权还在,
相信日本鬼子和汉奸总有一天会消灭。敌人的反动宣传,人们全然不信。就连一
些地主和商贾们也因此而不敢死心踏地的投靠日寇和汉奸,对我们的游击队和地
下工作人员都给予接待、应酬,大大有利于我们工作的开展。通过各种渠道,我
们把报纸、宣传品送到敌占区,送到伪军的据点里,有的送到日寇兵营和他们的
长官手中。一次,我到沂东县去开展工作,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当地县委、区
委和领导同志和基层党支部,都十分关心报刊在敌区的发行工作情况。他们把发
行《大众日报》作为自己的任务,把它作为向敌人进攻的武器,向人民进行抗日
宣传的工具。对我们到敌占区帮助工作的人员也十分关心和照顾,给我们介绍情
况,包括敌情、社会情形、工作环境和工作特点;介绍对敌斗争的经验,并协助
我们推销报纸,保证我们的安全,使我们的工作进行得十分顺利,很好地完成了
敌区发行工作的任务。回忆当时情景,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二、鲁山区局和淄博特区局的成立经过
一九四四年五月间,我军取得了讨吴(化文)战役的伟大胜利,消灭国民党吴
化文部近万人,迫使其残部逃往津浦铁路以西的山东鲁西地段,鲁山地区全部解
放。吴化文在此制造的“无人区”的残局急需抢救,各项工作急待开展。省里及
时作出决定,建立鲁山地区的党政群各级领导机关,统一领导这一新区工作的开
展。当时的驻军政治委员李伯秋担任中共鲁山地委书记,张敬焘任副书记。同年
十一月,建立了鲁山区战时邮局,鲁中管理局派我担任区局长,并即着手组建区
邮局。当时区局机关驻小营村(北小营),距悦庄有三、四里地,以沂源县邮局为
基础,区局机构逐步建立起来,设有发行科、交通科、邮务科。张志辰任发行科
长,张庆云任交通科长,邮务和交通站由沂源县邮局统一管理。鲁山地区所属县
有:沂源、临朐、益都、淄川。沂源县局长李春元,临朐县局长刘玉华,益都县
局长孙仲鲁,淄川县局长马芳清。
区局建立后,我们着重抓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迅速建立健全县以下各级邮
政组织,使全区交通邮递畅通无阻;二是大力开展新区的报刊发行工作,配合党
政军群工作的开展,建立各种组织,向人民群众广泛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团结
各方面的力量,组织人民重建家园,生产自救;三是向敌占区进军,益都、淄川
县的广大地区是我们的工作重点。每天都有几百份《大众日报》送到敌占区和各
区的各界人士手中,不少地方名流、绅士们主动向我们要《大众日报》, (大众
日报》成了他们分析时局、估计敌我力量的变化,从而确定他们的趋向的主要依
据。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寇宣布无条件投降,九月二日,日本政府正式在
投降书上签字,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了完全的胜利。在庆祝胜利的同时,各
地积极地准备接受日本的投降。八月底,上级决定我鲁山区邮局进驻博山,负责
淄博特区范围内的邮政接管工作。约在九月初,区局机关进驻博山城,这时除济
南、青岛及其外围地区外,胶济铁路沿线全部被我军控制,被解放的广大地区的
工作急需开展。益都、淄川县邮局分别进驻青州和张店,鲁山区邮局改名为淄博
特区邮局。区局领导和机关全班人马没有大变化,只是机构稍加调整和加强。发
行科长由孙仲鲁担任,交通科还是张庆云任科长,孙华亭任邮务科长,张志辰任
秘书科长。管辖区为博山、淄川和益都,接管博山、张店、辛店、洪山、周村等
邮政机构。一九四五年九月至一九四六年二月这段时间里,我们的主要精力放在
了改造旧邮政、建立新邮局上。经过较短时间的恢复工作,全区邮路畅通,保证
了党政军机关的通信,保证了恢复生产的各工矿企业的公文、函件和报刊的邮运
和传递。在恢复过程中,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1) 接管中华邮政。淄博特区全部是刚从敌人手中夺过来的新区,整个工作
百废待兴。在博山、淄川、益都县境内有若干个中华邮政的机构要接管,如张店、
洪山、辛店、周村等,特别是博山局的接管工作任务很重,时间又紧,教育、改
造中华邮政人员的工作十分紧迫。当时采取的政策是“教育、改造、利用,”做
法是:分别对待,局长以上人员脱职教育,一般人员在职教育,使用他们继续工
作。以局为单位,由我方主要负责同志亲自出面进行教育,用正面灌输和自我反
省相结合,使他们认清形势,了解党的政策,跟着共产党走,做对人民有益的工
作。这样教育对多数下层人员是有效的,他们是信服的,表现也是好的,逐步恢
复了他们的工作。但也有个别人虽经教育口服心不服,对时局没有一个正确的认
识,不愿接受我党的政策,走向逃跑道路。博山一等局的局长李传勋就是这样的
一个。他在我军解放博山时,不知为什么,他没有跟着蒋伪政府人员一起逃走,
留在博山局。博山中华邮政局由特区邮局直接负责接管,我多次对李传勋进行谈
话教育,还曾至他家做客,以多种形式进行说服引导,李表面上敷衍,心中想的
是另回事,不久就携带家口不辞而别,逃到济南去了。对一般邮政员工接受过来
后,继续使用,通过使用教育、改造、挽救他们,发挥他们的作用为人民服务。
我们进驻博山接管邮局时,位于火车站的博山邮局大楼全部破坏,楼内设备
全部捣毁、抢光,连楼板也被挖掉,整个楼成了个空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
得不在距火车站很远的库房区里开始办公,条件很差。而我们全体干部职工发扬
艰苦奋斗的精神,夜以继日地进行清理工作。虽然进了城,但我们的生活方式、
工作方式,仍然是战时的、军事化的。
(2) 处理战乱时中华邮政积压下来的大量邮件。将解放区和敌占区的邮件进
行分理,已解放地区的邮件,通过我们战邮系统递送到主户手中;对敌人仍然占
领的地区的邮件,先妥为保管。处理这些积压邮件,用了大量人力和时间。
(3) 建立新的邮政组织。按照城市和工矿区的特点,注意到旧邮局的设置位
置,适应群众的习惯,建立了张店、洪山、辛店、周村邮局,保持了博山、淄川
和益都县邮局的机构。一九四六年七、八月间,蒋日伪合流进犯解放区,我们暂
撤出博山城,很快转入战争状态,适应了战争的需要。
(4) 大力开展新区的报刊发行工作。淄博特区过去的工作基础比较好,整个
抗日战争时期工人阶级始终斗争,特别是矿工,组织起抗日武装,建立了工人支
队,在共产党的直接领导下打了不少仗,沉重地打击了敌人。解放后,工人群众
很快发动起来,我们的报刊发行工作也得以顺利开展,很快实现了村村有报,工
矿、店铺有报,名流士绅自愿订购报纸。在短短的几个月里,报纸发行量达千份
之多。
(5) 沟通了与泰山区、沂蒙区、沂山区和渤海地区的交通联络。一九四六年
三月,鲁中区战邮管理局移驻博山后,鲁中地区的交通中心枢纽移到博山。
(6) 支援前线。当时的口号是:军队打到哪里,邮路通到哪里。鲁中前线设
有邮局。我们同军邮保持着密切联系。解放军所到之处,向人民群众赠送报纸,
用报纸向人民作宣传,宣传我党政策,宣传我军的胜利,揭露蒋日伪合流的阴谋,
揭露蒋介石企图独吞抗日战争胜利果实的阴谋,教育人民,团结斗争,消灭敌人。
随着整个邮政机构的变动,特区邮局于一九四六年三月撤销。
三、鲁中区报刊发行工作的回顾
一九四二年九月以前,发行科是大众日报社的一个组成部分。鲁中区战时邮
务管理局建立后,邮交发合并,发行科成为管理局的一个科,负责全区报刊的发
行、订阅、推销工作。
(一)各种报刊的发行情况
《大众日报》在全鲁中区的发行量:1943年初,3700余份。随着工作的开展,
地区的扩大,发行量逐年上升,到1945年底为5800份左右。另外通过党委的城工
部、 军队的敌工部门对敌区进行赠阅发行,每期约发行300份。各县邮局也通过
各种关系向敌占区赠送报纸。据我仔细回顾,鲁中所辖各专区的报纸发行数分别
列下:
泰山区:43年初800份45年8、9月间2000份左右。
泰南区:43年初600份45年8、9月间1000份左右。
沂蒙区:43年初1000份45年8,9月间1300份左右。
沂山区:43年初500份45年8、9月问800份左右。
鲁山区,三次讨吴(化文)战役胜利后,一九四四年十月成立区邮局,这年冬
季发行500份。
鲁中区机关、部队、学校、工厂,一九四三年初发行400份左右,四五年八、
九月间发行600余份,主要是部队增多。
淄博特区一九四六年初发行800份左右。
《鲁中日报》发行对象主要是县、团以下单位,赠阅和交换的数目比较多。
全区共发行:1943年下半年约3200份,到1945年8月15日以后,发展到8300多份。
各专区的发行份数如下:
泰山区:1943年下半年
500份
1945年8月15日
1500份左右
泰南区:1943年下半年
400份
1945年8月15日
1300份左右
沂蒙区:1943年下半年
800份
1945年8月15日
1700份左右
沂山区:1943年下半年
300份
1945年8月15日
1200份左右
鲁山区:讨吴胜利后
300份
1945年8月15日
800份左右
鲁中机关、部队、学校、工厂:600份
敌区赠阅:400份
《鲁中大众》三日报,发行对象是以农村干部为主。开始全区共发行1500份,
到一九四六年发到4000多份。发行量较大的是沂蒙区,而其它专区较少。
《前卫报》是鲁中军区的报纸,主要发行对象是连队,由我们负责分发到各
个军分区和直属团、机关各部门。
书、画报、党刊,1944年发的数量最大,种类最多。成立书店后,书刊我们
不发了,党刊在我们驻博山城时也不发了。
(二)鲁中发行科人员发展变化情况
一九四二年四月,我调任大众日报社发行科长。一九四二年九月,成立鲁中
区战时邮务管理局,邮发合并,我带发行科归属管理局,成为管理局的一个科。
当时我继任科长,发行员有李明智、张公才、张忠臣和侯××等同志。发行账目
由会计科承担。
一九四四年春天,沂蒙专区局成立,驻沂南县牛王庙,鲁中发行科和沂蒙区
局发行科合署办公。科内分发行股和会计股,发行股有李明智、张忠臣、侯××、
田星五、张建刚、刘贵福等;会计股有亓敬林、于洪亮、刘学信等。沂蒙区局发
行科,方刚任科长,发行员有李存厚、宋怀义和薛云兰等。
一九四四年十月,我调任鲁山区局长,一段时间发行科没有科长。解放沂水
城后,鲁中区管理局发行科与沂蒙区局发行科分开,随管理局行动。当时发行方
面的日常工作由李明智负责,会计方面的日常工作由亓敬林负责,大事直接请示
贾侗局长。
八·一五大进军前后,鲁中发行科由王勇任科长。发行股有李明智、张建刚、
刘桂馥、张忠臣、刘明、亓爱鲁、王新田、王心一等。会计股有亓敬林、于洪亮、
刘学信等。这时发行科人员很分散,刘明等三人到临沂去发大众日报,李明智等
四人随鲁中印刷厂行动,负责发行该厂印刷的报刊。
一九四六年二月邮交发分开,报刊发行工作和党内交通恢复其各自系统,发
行科更名为鲁中发行处,我调任鲁中发行处主任。鲁中发行处下设发行、会计两
个部门。
一九四六年十月,邮交发再次合并,鲁中邮政办事处更名为鲁中区邮政管理
分局,鲁中发行得归属管理局,仍为科的建制,我任发行科长。发行科下设发行
股和会计股,发行股长李明智,副股长姓田,发行员有王心一、张琪、韩继顺、
刘桂馥、亓爱鲁、王新田、王直敏等;会计股长亓敬林,会计员于洪亮、刘学信
等四人,全科共有十七人。
撤出博山城后,驻沂源县悦庄。
(“鲁中区报刊发行工作的回顾” 这份材料是黎光、李明智、张公才三位同
志共同回忆的,李明智提供了十分详细的数字)。

交通员俘顽军被记功一次

据《邮政周报》1946年10月28日报道:“博山八陡四等局刘同慎、焦其顺两
同志于十五日俘顽军一名,缴步枪一支,子弹二百一十发,经局里同志评定,各
记功一次。

益临淄博四县联合办事处
战时邮政局的创立和发展
(摘录)王建华

一、战时邮政局的创立
益临淄博四县联合办事处,地处我省胶济铁路中段南侧和张博铁路以东及淄
河流域的东南地段,高山峻岭绵连纵横,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铁矿煤矿陶瓷玻璃,
是抗日战争的前沿阵地,又是渤海鲁中胶东三大战略区的交通枢扭,敌人曾密设
据点,重兵把守步步为营,是敌我必争之地。为坚持游击战争,巩固抗日政权,
联系大后方,为了有利地打击敌人,经上级决定建立益临淄博四县联合办事处战
时邮政局(简称四联办战邮局)。
它是一九四二年十月份在杨集村(益都县,编者注)成立的。战时邮政局行政
上是四联办的一个组成部门,又是党委的一个政治交通组织,业务上受鲁中分局
和泰山区局领导。局长孙中鲁,交通干事李伯华,付局长张成效兼发行工作,会
计兼收发王建华,交通员有赵文斌、潘有年,常庚之共七人组成,这是抗日政权
中的首创邮政工作的开始。常驻杨集、大岭、邱家峪、墨水峪、朝阳洞、倒沟村、
莪庄、王泉等村。我们处于敌伪顽夹击地带,环境恶劣,生活困难,任务艰巨。
爬山头、卧山沟,夜宿山洞。坚决按照党委和政府的要求,依靠群众坚持阵地进
行工作,是密切联系党政军民的不可少的可靠组织,又是对敌开展政治斗争的主
要力量,人员均配有长短枪枝自卫。一方面与敌人开展游击战争,一方面搞邮
政交通工作。当时的主要任务有三项:
(一)傅送党内外文件和书籍报刊宣传材料。
(二)侦察敌情传送情报。
(三)护送干部,当响导带路。
党内机要文件一折叠三角,小型。
一、有政治交通员单独匿藏身间,密秘传送。党委组织部长赵西林同志亲自
掌握。
邮局内部有局长孙中鲁同志重点分管,单线领导,下设政治交通员若干人,
都是绝密的,有孟子珠、赵立民联系,各区均设单联系点,配备一至二人,如西
崖头村有张效廉、张有民、解永才,千峪村有王金永、车子平等,他们负责与部
队和区委工作人员的密切配合行动。对大宗的宣传品和学习材料如大众日报、泰
山时报、鲁中时报、渤海日报,则有各区邮各交通员传送分发,配合区委开展对
敌宣传工作。
二、干线支线的设置和通邮情况
冲破铁路的封锁,通过敌伪顽占区;坚持鲁中渤海胶东济铁路交通要道,又
是鲁中前沿阵地,是和渤海胶东三大战略区的交通枢扭。抗战文件繁重,来往干
部较多,本局设置干线有三条,是抗战时期的大动脉,都是化装和夜间行动,工
作十分艰巨。
(一)通往泰山区一地委的干线叫博莱干线——从县局杨集一带往南行,山峰
纵横, 据点密集,约有150华里经过口头区的桑村李祖清、魏守本、李伯华到崮
山区的麻庄(口头区、崮山区均为当时博山县境内,编者注),李成尧、邓金弟、
杨长福、宋作政(后牺牲)等负责与莱芜县联系。另外还建立一条特别机要直达线,
通往泰山一地委。是由县局经西崖头、双宿庄、车家庄、孝妇河、麻庄、茶叶口
一带(泰山地委)密秘交通员刘胜会。
(二)通鲁中三地委区局的干线,听沂山干线从县局杨集一带往东行,爬四个
大山头, 约长100华里,经临朐县的伪四师吴化文地区制造的无人区的二郎庙蒋
峪马牧池岸堤(鲁中军区),由我们的交通员杨洪法、王吉然、赵景廷三同志负责
联系。
(三)通往铁路北与渤海区的叫渤海干线从县局杨集一带往西北行,都是据点
林立岗哨密集, 封锁线、防共壕纵横交错的敌伪顽站区,迂回行走约150华里。
经过蓼河区的西崖头村张效廉、张有民、解永才到盘龙区的千峪村与王金永 (后
牺牲) 、车子平同志接头,再经过张赵村赵立氏再与铁路北洪沟村许春生联系,
即到达渤海区接头。
注:王金永原名陈树棣,许春生化名陈益东。
另外,通往各区的叫支线,是各区的交通员相互传送,各区均设有二至三人
的交通员,据不完全记忆有:
1、四联办战邮局的交通员姓名,(1942年至1944年)。
(1)龙区交通员车子平、王金永、赵立民、陈益东。
(2)洪山区交通员刘胜会、崔玉珍。
(3)蓼河区交通员张有民、解永才、张效廉、徐成庚、牟××。
(4)淄河区交通员王士忠、李敦远、张成仁、赵彦江。
(5)口头区交通员李玉瑛、魏守本、李祖清、李伯华(兼)。
(6)崮山区交通员宋作政、李成尧、郑金弟。
(7)莪庄区交通员,韩品三。
(8)仰天区交通员,赵忠贤。
(9)仁河区交通员,王金忠。
县直单位的文件, 由县局负责亲送。1944年6月,为适应新势的发展,接受
新任务,开展敌区工作,我抗日根据地逐渐扩大,根据上级指示,决定撤销四县
联合办事处战时邮政局分别成立和划归各县局。
(1)益都县战时邮政局,是在四联办邮局撤销后的基础上,于1944年6月成立
的(先归鲁山地委领导后归沂山地委),局长李伯华。
(2)博山县战时邮政局局长孙中鲁(后调淄博特区局)。
(3)临朐县战时邮政局局长刘玉华。
(4)淄川县战时邮政局局长张志臣,付局长张松山。
2、原益都县战时邮政局的交通员姓名(1944年至1948年):
(1)仁河区交通员:王有庆、王金忠、董恒才。
(2)马庄区交通员:赵忠贤、景光士、杨在德。
(3)张庄区交通员:高维松、纪致先、李作法。
(4)龙山区交通员:宋先俊、张子良、宋云福。
(5)嵩右区交通员:孙洪文、杨攻吉。
(6)方山区交通员:王延范。
(7)弥河区交通员:刘茂荣、李文成。
(8)城关区交通员:李新政、冯连春。
三、四、五(略)
六、历次战邮局机构组成和驻地情况
(一)四联办战邮局,机构人员和驻地(1942年10月至1944年6月):
(1)局长孙中鲁,副局长张成效兼发行干事。
交通干事,李伯华,收发兼会计王建华。
交通员:赵文斌、潘有年、常庚之。
(2)常驻:杨集、大岭、邱家峪、朝阳洞、倒沟村、莪庄、土泉一带。
以下略

中共淄博市委批转市邮电局党委
“关于人民公社办邮电几个具体问题
补充意见的请示报告”

各区委、公社党委、市邮电局党委:
市委同意市邮电局党委“关于人民公社办邮电几个具体问题补充意见的请示
报告” 。关于人民公社办邮电的问题,市委于今年2月20日对市邮电局党委“关
于改进我市农村邮电管理制度的请示报告”曾有批示。人民公社办邮电是具体贯
彻以农业为基础,加速农村建设和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措施。各级党委应重视并
加强这一工作的领导,现将该局党委的报告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如文附后

1960年8月22日

中共淄博市邮电局委员会
关于人民公社办邮电几个具体问题补充意见的
请示报告

市委:
关于人民公社办邮电的问题, 市委曾于今年2月20日批转了我局“关于改进
我市农村邮电管理制度的请示报告”。现根据省委批转省邮电局党组“关于贯彻
执行中央批转邮电部党组,关于人民公社办邮电问题的报告”的意见,和省委批
转省邮电局党组“关于县内电话建设费用“以电养电”的问题的报告”的指示精
神,对其中几项具体问题的处理提出以下补充意见:

一、公社邮电机构的设置及其领导关系问题:

为了适应人民公社化和农村生产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更好地为党的中心工
作服务,分设在各人民公社所在地的邮电机构(支局、所),应当既是国家邮电企
业的基层单位,又是公社管理社内通信工作的部门。因此,改称为人民公社邮电
局。但鉴于我市工业和农业分布的特点,为了更好地为工农业服务,我们意见,
凡是主要服务于厂矿企业和城市的基层邮电机构 (洪山、南定、王村、尚庄、八
陡、源泉、昆仑等七个支局和寨里、罗村、龙口、焦庄、铁山、岭子、郭庄、乐
疃、西河、奎山、石炭坞、桃花峪、山头、博山新建路、博山车站、赵庄、周村
车站、周村钢铁厂、张店街里、张钢、南定沙轮厂、王村耐火材料厂、八三厂、
昆仑小车站等25个邮电所) ,仍然继续沿用原来的局、所名称,不改称为人民公
社邮电局,(但兼办人民公社邮电业务);其余凡属以服务于农业生产为主的基层
邮电机构 (南博山、池上、石马、口头、太河、边河、丰水、杨家寨、萌水、磁
村、湖田、贾黄、孟家埝,南阎、张坊,马尚、石桥、卫固等13个邮电所) ,分
改按人民公社驻地名称,一律改称为“×××人民公社邮电局”。尚无邮电机构
的公社,应与各区邮电分局主动联系,积极进行筹划,迅速建立人民公社邮电局。
公社邮电局在行政上,必须受市、区邮电局和公社管理委员会的双重领导。
公社邮电局党组织的领导关系,仍按省委批转省委交通工作部的规定执行 (即公
社邮电局党组织隶属于公社党委直接领导,并在工作上接受市、区邮电局党组织
的领导)。

二、公社内部邮电通信资费问题:

各个单位与人民群众使用邮政和公社驻地的电话,以及超出公社范围内的电
信,均按规定收费,作为国家收入;公社邮电局的全部支出也由国家担负。人民
公社自建的电信,仍应采取自建、自维、自用的办法,其所需设备维护和人员工
资等费用,可采取由邮电局收取电话月租费的办法解决(收费标准另定)。这样做
的好处是:(一)便于加强通信管理;(二)可以消除使用电信的浪费现象;(三)可
以用这笔收入来维护通信设备和开支社内邮电人员工资等,而不必再由公社、队
分摊此项费用。有的地方也可由生产队或公社自行解决。因此,在业务、技术管
理上,必须接受公社邮电局的统一管理,并担负党和国家交给的通信任务。根据
上级指示精神,应自6月1日起按资费标准规定执行。

三、社内邮电人员的配备和待遇:

1、 公社设递员应集中到公社邮电局统一管理。公社设递员的劳动保护,可
按国营邮电企业人员同工种待遇执行,福利按临时工待遇执行。
2、公社邮电局(以下可设支局、所) 应由人民公社或邮电局配备局、区邮电
局代管。其工资、劳保福利等待遇,可按照公社投递员规定执行。公社邮电局内
原系国营邮电企业的职工,其工资、劳保福利等待遇仍然不变。
以上意见,如市委认为可行,请批转各区、社党委执行。

中共淄博市邮电局委员会
1960年6月27日

博山区革命委员会文件
博革发(69)第271号

最高指示

认真搞好斗、批、改。
提高警惕,保卫祖国。要准备打仗。
备战、务荒、为人民。

博山区革命委员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 博山区人民武装
关于贯彻执行国务院、中央军委转发铁道部、
交通部、邮电部军管会、通信部
“关于邮电体制改革的意见”的意见

国务院、中央军委转发铁道部、交通部、邮电部、解放军通信兵部“关于邮
电体制改革的意见”。这是以毛主席为首、林副主席为副的党中央的英明决策;
是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措施;是斗、改的重大步骤;是为
了更好地保证以毛主席为首、林副主席为副的党中央的指挥,更好地保证国防和
社会主义建设,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需要。我们坚决拥护,坚决照办,
一定把电信、邮政系统办成红彤彤的毛泽东思想的大学校。
为坚贯彻执行国务院、中央军委对邮电体制改革的指示和认真执行市革委、
市人武部的决定,把交接工作做好,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为了统一全区电信网的建设和管理,有利于战备和保密,有利于邮件的
迅速传递。电信、邮政从区到基层都分开,凡属电信系统的人员和设备统归军队;
凡属邮政系统的人员和设备统归交通、邮政合并后的部门。
二、 根据市革委、 市人武部的决定意见,区邮电局撤销后,电信部份成立
“博山区电信分局”,归区人民武装部和区革委双重领导,以区人武部为主;邮
政部份成立邮政局,实行市、区革委和市邮政局的双重领导,以市为主。
机要交通组暂归区革委办公室领导。
邮电支局分设后,分别成立电信支局和邮政支局;邮电所分设后,电信部份
称“电话站”,邮政部份称邮政所。从方便群众出发,可以分开营业。
三、电话系统归军队领导后,其性质是军队领导下的事业、企业单位,实行
半军事化管理。为更好地用毛泽东思想统帅一切,进一步加强党对电信系统领导,
博山区电信分局建立党的支部,设政治教导员。
今后电信、邮政基本建设、财务、劳动工资、物资供应计划等从一九七。年
起纳入区革委有关部门的各项计划。
四、为了加强对邮电体制改革工作的领导,保证交接工作的顺利进行,经研
究成立领导小组:由陈效祥、王兆京、吴继亮、王建刚、方树亮五同志组成,并
由陈效祥同志任组长,王兆京同志任副组长。
电信、邮政分开的工作应本着积极可靠的原则进行,于一九六九年十二月一
日前完成。为保证工作不受影响,交接过程中,在领导小组领导下对电信、邮政
工作可指定专人负责,确保通信畅通。
对原邮电局的领导干部、政工干部和行政管理人员本着统筹兼顾,有利于战
备的原则,由领导小组提出安排意见,经区革委研究后,适当分配。
五、为保证邮电体制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提出以下要求:
1、 “大海航行靠舵手,干革命靠毛泽东思想。”在邮电体制改革和交接过
程中,广大革命干部和革命职工要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大力突出无产阶级
政治,充分认识邮电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端正态度,积极拥护、坚决执行党中
央的指示,以无产阶级党性做好改革工作。
2、 “要提倡顾全大局。”广大革命干部和革命职工,一切要从战备邮发,
顾大局,识大体,坚守岗位,严守纪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交接过程中,
保证电信、邮政工作畅通无阻。
3、 增强无产阶级党性,消灭资产阶级派性。在体制改革和交接过程中,要
坚决按照党的原则处理一切问题,要坚决克服本位主义、小团体主义和个人主义。
4、 “应该使一切政府丁作人员明白,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广大革
命干部和革命职工,要以主人翁的姿态爱护公物,保护国家资财,任何个人和单
位,不准乱用国家资财。
5、要提高革命警惕性,严防一小撮阶级敌人的破坏和捣乱。

一九六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抄报:市革委、市人武部、市邮电体制改革领导小组。
抄送:博山驻军,区革委各部、室、局、区支左小组、公安军管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