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辑 职业(技工)学校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3&A=10&rec=99&run=13

本厂自1958年以来,曾先后三次办职业(技工)学校,为本省陶瓷系统输送了
大批技术工人,本厂历年留用部分,有的提干,有的成为生产中的骨干,职工文
化,技术素质相应提高,适应了生产发展的需要。

一、职业(技工)学校(1958年—1960年)

(一)学校的由来及办学过程
1958年7月份, 博山区召开各企业负责人会议,部署有关厂矿企业办职业学
校的任务。 8月份,经区教育局批准,本厂和博山耐火材料合作工厂,分别拟定
招生简章,筹办职业中学。当时,招生对象面向本省农村高小毕业生,报考的学
生主要是来自日照、寿光、招远、莱芜、周村、邹平、泰安、章邱、潍坊、桓台、
莒县、惠民、沂水等地。学制当时暂定两年,学校性质为半工半读,以培养陶瓷
技工为目的。 本厂办的职业中学为北校,招收四个班210学生,博山耐火材料合
作工厂办的职业中学为南校,招收两个班102名学生。
1958年9月份两处学校先后开学。1959年8月,博山耐火材料合作工厂并入山
头陶瓷厂, 南校改为山头陶瓷厂办。1960年5月山头陶瓷厂并入本厂,南、北两
校同时合并称为山东博山陶瓷厂技工学校,校址在山头西头园。
合校前两校学生有6人参军, 5人调公安局工作,2人退学,合校后在校学生
299名。 1960年8月8日学生毕业,当月21日由淄博市轻工业局下达分配方案,分
配以下单位:淄博工专10名,淄博电瓷30名,淄博卫生瓷厂(现淄博瓷厂)60名,
淄博硅酸盐研究所10名, 其余留本厂。这年生产救灾开始,8月份学校接到山东
省劳动厅、 教育厅的紧急停办通知,当时已招考的200名新生未办入学手续,学
校就撤较了。
(二)校舍布局
北校校址原在山头窑神庙东首原二车间和“三合窑”(现厂俱乐部西首)两处。
1959年8月迁山头西头园, 有教室四口12间,办公室1间,食堂3间,学生宿舍多
是旧厂房,分散在厂内多处。实习地点原在二、三车间,1959年下半年在钱窑胡
同附近,有固定实习厂房450平方米。
南校校址以窑广东台窑为主, 有二层东楼一座,上下6间设两口教室。其它
是平房,有办公室2间,医务室1间,伙房4间,学生宿舍17间(其中,男生宿舍四
处12间,女生宿舍两处5间) 。南校学生实习地点原在山头河南瓦窑(北屋6间),
合校后改在山头黄崖根。
(三)课程设置及专业实习
课程设置:文化课使用普通中学初中课本,设有语文、数学、物理、化学、
音乐、体育(北校增设历史课,美术课),专业课设陶瓷工艺学。每日五节课,每
节课4 5分, 每学期学生学习与实习时间各半,按周轮换进行,期中期未两次考
试记分。课外开展文体活动,每学期都组织歌咏比赛,运动会,演讲会等。
(四)学生生活待遇及教育经费
在校学生生活待遇,每人每月发生活费10元(当时发菜票、饭票),毕业后分
配参加工作在一年内享受所在厂一级工人工资,一年后再定级。
教育经费全部由厂承担,实报实销。
(五)学校隶属关系及主要负责人
两校合校前后教学业务均属博山区教育局文教科管,1959年后,淄博市劳动
局培训科同时代管。党政工作一直由办学厂负责。
合校前,北校校长王峰山(厂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李敬民,南校校长孙启
光(厂长兼),1959年改为袁福猷(厂党支部委员兼)。合校后,保留北校领导班子。

二、职业学饺(1964年—1988年)

(一)学校由来及办学过程
1964年10月份,淄博市教育局在南定热电厂招待所召开教育工作会议,由本
市教育部门和有关厂矿企业宣传教育部门参加。在会上,市领导传达刘少奇主席
关于全日制和半工半读两种教育制度的指示精神,同时布署本市有关厂矿办半工
半读学校的任务。
会后,本厂经省计委、经委,劳动局,教育厅、轻工厅、财政厅等厅局批准
办一所职业学校,由厂负责拟定招生简章,组织招生考试工作。该校定名为山东
博山陶瓷厂职业学校,属于半工半读性质。招生对象为本市城市人口的高小毕业
生,开办烧成、成型、彩绘三个专业,学制为三年。11月份学生报名考试,博山
区教育局出题,本厂阅卷。当时报名1680人,录取四个班200名学生。
这批学生1965年2月23日开学, 同年暑假学校又招考第二批学生,有1850名
学生报名, 录取四个班200名学生。 9月初开学。这时在校学生两个年级八个班
400各学生。 1966年中央“五·一六”通知以后,学生停课闹“革命”,搞大批
判。同年10月,学生走出学校到全国搞大串联,11月后陆续回校,在教师和学生
中成立了若干战斗队和红卫兵组织。l967年虽然中央一再要求“复课闹革命”,
但是由于该校派性原因,一直未能复课,至1968年12月,一、二级学生同时毕业
分配。 山东省一轻厅统一分配方案如下:本厂200名、临沂陶瓷厂80名、枣庄陶
瓷厂20名、新汶陶瓷厂20名,福山陶瓷厂30名、淄博电瓷厂20名、淄博硅酸盐研
究所15名、淄博陶瓷机械厂15名。此时学校撤销。教师分配到本厂四车间、二车
间、彩烤车间等单位劳动。
(二)校舍布局
校址设在淄博陶土矿矿部东首,全部借用该矿房子,学校分上下院,上院将
原职工餐厅改建成四口教室,教室前有食堂3间,下院分三处,一处在上院以南,
将操场南边的废仓库改造成两口教室,另一处在上院以东,利用原职工宿舍改成
办公室和宿舍, 其中校党政办公室1 间, 教务、总务办公室2间,学生宿舍9间
(男生5间,女生4间),再.一处在办公室以北不远处,设两口教室。全校共有房
子39间。
(三)课程设置及专业实习
该校在校生两个年级,每个年级四个班 (一个烧成班、两个成型班、一个彩
绘班) 。课程设置除彩绘班有美术课外、其他课相同,设政治、语文、代数、物
理、陶瓷工艺、体育、音乐。
学生生产实习按周轮换,一周学习,一周实习,实习地点烧成在五车间,成
型在七车间和细瓷车间,彩绘在细瓷车间彩绘工段,这些车间均有工人师傅代管
学生,1965年下半年,在六车间设成型实习房6间,厂里派3名工人指导学生生产。
(四)学生生活待遇及教育经费
在校学生原定生活费第一年每月10.50元,第二年每月为11.50元,第三年每
月为12.50元。毕业后第一年为一级工,第二年再定级。学校教育经费由厂支付,
实报实销。
(五)学校组织机构
开始校长是崔永顺(厂长兼) ,学校党政工作由董可禄负责,设兼职(后为专
职)团支部书记。1966年6月陈英任党支部书记兼校长,杨同林任副校长。学校设
教务处,总务处、教研组及班委会。

三、技工学校(1980年—1985年9月)

(一)学校的筹建及发展
1980年5、 6月份,本厂技工学校开始筹办,8月上旬经山东省一轻厅批准建
校, 9月份开始招生,全部招收本厂职工子弟中学的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10
月23日正式开学,设两个专业班(烧成、成型),80名学生。当年全校教职工13名,
其中教师10名均由本厂子弟中学调来, 校工3名均由车间调来。师资力量簿弱,
在教师中只有本科生1人,中专生2人。1982午全校教职工22名,在教师中进行了
职称评定工作, 经山东省一轻厅审批,评定讲师1名,经厂审批,评定助理工程
师8名,技术员1名,会计师1名,师资力量有所加强。
1981年开始外招生,1983年暑假招生由原内招学生占总招生数的80%,改为
内招生增加照顾分40分。1984年招收一个技工班,一个高中职业班,其中高中职
业班降低考分标准,全部招收本厂职工子弟中学的初中毕业生,录取57名学生,
学制为两年。
1985年全校教职工增至26人(其中教师19人,管理和校工7人) ,当年收招两
个技工班,在校学生六个班(其中五个技工班,一个高中职业班),计269名学生。
(二)校址校舍
1980年10月学校建校时在山头东坡道(原本厂职工子弟小学分校)有房子14间。
1981年3月学校迁至山头河南新校(现本厂职工业校),院内有房子19间。
1981年学校在山头河南本厂职工子弟小学西边建一座二层教学楼,10月迁入。
学校院内总占地面积约四市亩,建筑面积594平方米。其中楼房18间,平房3间。
1982年上半年,厂将学校西边的21间房子划归该校。
学生宿舍:1981年该校在山头万松山宿舍楼区设男生宿舍1间,女生宿舍1间。
1982年在山头河南新校校门外路东处增加女生宿舍6间, 在山头河南瓦窑增加男
宿舍3间。1983在山头东坡道 (原本厂职工子弟小学分校) 又增加男生宿舍3间。
1985年9月原来的几处女生宿舍撤走,迁入原六车间办公室院内。
(三)组织机构:
1.教学组织:校长分管行政业务领导,下设教务处、总务处和两个教研组,
各班设班主任.
2.党、团组织:1982年2月设党支部(无委员会),党员4人,1985年党员2人。
1981年初建团支部,1984年10月,经厂团委批准,学校团支部改建为团总支,总
支副书记1人,委员6人,下设7个团支部(其中6个班团支部,1个教师团支部) 团
员175人(其中学生团员167人,教师团员8人)。
3.学生会组织:1981年初成立学生会,设主席1人,副主席1人,由7人组成
委员会,由学校团支部直接领导。
(四)课程设置及生产实习
技工班1980年至1984年9月设烧成与成型两个专业, 从84级新生开始全改为
陶瓷工艺专业,所设课程与前两个专业相同,文化基础课设政治、语文、数学、
物理、化学、体育,专业理论课设陶瓷工艺、陶瓷热工、电工与电子基础、机械
制图、美术。自1985年起增设企业管理课。学制三年,学生在校期间总的授课时
数为4350课时,其中文化课与专业课为2100课时,其余学时用于生产实习和毕业
鉴定,学生生产实习全部到车间进行。学生毕业包分配。
高中职业班学制两年,课程设置与技工班基本相同,生产实习时间占一学期,
学生毕业原规定不包分配。
(五)教学设备
课桌凳140套, 教学仪器价值10084.89元,学校图书2799册,杂志63种,报
纸41份。1985年9月底统计学校固定资产32083.67元。
(六)学校经费开支
学校自建校以来,一切经费均由厂里拨款,除建修校舍和教具修理经费开支
外,仅日常教育经费开支(包括公务费、医疗费、购置费,助学金、劳动护品),
1980年6月至1981年底支出47196.51元, 1982年支出46621.63元, 1983年支出
61424.89元,1984年支出6281.9元。
技工班学生助学金每人每月19元(包括生活费15.5元,奖学金2.5元,补助费
1元)医疗费每生每月0.8元,劳动护品每生每年9元,而学生生产实习所享受的待
遇如粉尘,高温、夜班费和教职工工资奖金均由厂发放,不在教育经费之内。高
中职业班学生,在校期间不发生活费,生产实习福利待遇与技工班相同,如被评
为三好学生发奖金5—10元。

附一:历年在校学生和毕业生人数统计表
(1980年—1985年)
┏━━━━┯━━━━━━━━━━━━━━━━━━━━━┯━━━━━━━┓
┃ │ 在 校 学 生 │ 历届毕业生 ┃
┃ ├────┬────┬───────────┼───┬───┨
┃时间(年)│ │ │ 其 中 │ │ ┃
┃ │ 班数 │ 人数 ├───┬───┬───┤ 班数 │ 人数 ┃
┃ │ │ │ 男 │ 女 │退 学│ │ ┃
┠────┼────┼────┼───┼───┼───┼───┼───┨
┃ 1980 │ 2 │ 80 │ 46 │ 34 │ │ │ ┃
┠────┼────┼────┼───┼───┼───┼───┼───┨
┃ 1981 │ 4 │ 153 │ 72 │ 80 │ 1 │ │ ┃
┠────┼────┼────┼───┼───┼───┼───┼───┨
┃ 1982 │ 6 │ 231 │ l17 │ 113 │ 1 │ │ ┃
┠────┼────┼────┼───┼───┼───┼───┼───┨
┃ 1983 │ 6 │ 229 │ 118 │ 111 │ │ 2 │ 79 ┃
┠────┼────┼────┼───┼───┼───┼───┼───┨
┃ 1984 │ 6 │ 266 │ │ │ │ 2 │ 76 ┃
┠────┼────┼────┼───┼───┼───┼───┼───┨
┃ 1985 │ 6 │ 269 │ │ │ │ 2 │ 77 ┃
┗━━━━┷━━━━┷━━━━┷━━━┷━━━┷━━━┷━━━┷━━━┛

附二:1985年教师文化程度和教龄统计表
┏━━━━━━┯━━━━━━┯━┯━━━━━━━┯━━━━━━━━┓
┃ 文化程度 │ 人 数 │ │ 教龄 │ 人 数 ┃
┠──────┼──────┤ ├───────┼────────┨
┃ 大 学 │ 5 │ │ 30年以上 │ 1 ┃
┠──────┼──────┼─┼───────┼────────┨
┃ 大 专 │ 6 │ │ 20年以上 │ 4 ┃
┠──────┼──────┼─┼───────┼────────┨
┃ 中 专 │ 5 │ │ 15年以上 │ 2 ┃
┠──────┼──────┼─┼───────┼────────┨
┃ 中专肄业 │ 1 │ │ 10年以上 │ 1 ┃
┠──────┼──────┼─┼───────┼────────┨
┃ 高 中 │ 1 │ │ 5年以上 │ 2 ┃
┠──────┼──────┼─┼───────┼────────┨
┃ 技 校 │ 1 │ │ 1年以上 │ 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