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辑 水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3&A=10&rec=55&run=13

一、水源

岳阳河上游因煤矿开采排水已变成矾水河。山头两岸峡谷地段地下水源水质
很差,解放前山头镇虽有几十眼水井,但只能供陶瓷生产和生活洗刷用水,不能
饮用。这里居民祖祖辈辈吃水困难,要翻过山头西岭到神头汲水,往返六、七里。
略近一点的马家沟也只有雨水季节才有少量泉水,解决吃水问题已成山头人民的
世代众愿。1942年山头集资铺设了第一条自神头至山头的自来水管道,在山头镇
西北角(现九车间处) 筑一方形水塔,水楼座北朝南,一条水管并排8个水笼头,
从而解决了山头居民的吃水问题,居民为此兴高采烈在石戏台唱戏祝贺。当时因
水量有限,只能供生活用水,而陶瓷生产用水仍用井水。
1957年,本厂开始逐步增设自来水管道和供水点,当时除牛拉石泥碾和烧窑
拌煤用井水外,其它均用上了自来水。1964年周家台煤矿迁走,将新博西岭泵房
和地下管道移交给本厂,厂里对管道进行了改造,回填了厂内水井,才全部用上
自来水。
以后随着博山地区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多,用水量逐年增加,致使
神头水源水位下降,供水矛盾日渐突出。1975年后,博山自来水公司开始对用水
单位实行计划供应,每逢干旱季节供水计划很难保证,常闹水荒.影响生产和生
活用水。 为此, 厂里决心自找水源,从1978年至1980年先后打了四眼机井。在
1978年由省地质厅勘探队施工,在山头铁路南侧厂原洗料场打了第一眼机井,因
没水而报废。当年又在二车间仍由省地质厅勘探队施工,打了第二眼机井,第一
次井深3000米没水, 继而山头公社打井队在原井第二次加深200米才有水,但水
源不足,每次吸半小时就干枯了,并且水质差,以后停用。自1979年至1980年先
后由博山区打井队和山头公社打井队施工,在四车间南墙内和西大门处打了两眼
机井,都获得成功。水为企业注入了生命,这里水源丰富,水质(67度)比神头水
还好,从此厂里有了自己的水源,这不仅为厂里解决了用水问题,也为整个山头
地区其它单位用水提供了方便。几年来,本厂在水源井发和供水方面的投资约80
万元。

二、供水

全厂现有大蓄水池四个:四车间一个300立方米,万松山一个250立方米,周
家台一个250立方米, 北坡一个2000立方米,其中北坡这个因无管道没用。另外
还有两个各200立方米的大养鱼池, 一个在科研所大院,一个在九车间大门内。
全厂水泵48台,最小的每台5.5瓩,最大的每台75瓩,计816瓩。大小管道1.13万
公尺, 有铸铁承查管,铸铁法兰管、无缝钢管三种。水管主管道直径6时,支管
道有4吋、1吋两种。车间、工段安水表25只,山头河南七座宿舍楼安水表300只,
民用和外单位供水点安水表52只。
供水能力, 在厂没打机井前,神头每月供水9万吨左右,打机井后,每眼机
井每小时供水80吨, 每月有20天开两眼机井,10天开一眼机井,神头每月按5.1
万吨的计划供水。据1983年统计,全年自备井供水74.5万吨,每吨水交淄博市水
资源办公室水资源费0.04元,自来水公司供水62.1万吨,每吨水费0.15元,年总
用水量136.6万吨, 其中生产用水占64.68%, 生活用水占5.28%,外供用水占
10.78%, 无表用水占4.87%,基建用水占7.97%,其它用水占2.46%,合理损
失占9.21%。
山头民用供水点27个,外单位供水点25个,均由山东博山陶瓷厂供水,并负
责收水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