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辑 传统产品套五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3&A=10&rec=19&run=13

套五盆俗称套五花盆, 系白釉彩陶,一套5个,它是以当地陶土作原料,盆
里加挂一层“化妆土”(碱药)经施釉、彩绘烧制而成的,具有经济,美观、适用
的优点。
套五盆乃山头杨瑞符所创,自1938年开始生产,迄今已有四十七年的生产历
史,仍方兴未艾。套五盆1956年在全国陶瓷评比展览会上被列为76种优秀产品之
一,1978年、1981年先后被评为省优质产品,年产量在一百万套左右,约是解放
前的33倍。套五盆1957年曾向朝鲜和蒙古出口,在国内行销二十多个省市和自治
区,是陶瓷采购批发部门多年包销的主要产品。

一、建国前,套五盆的研制、试销及生产推广

过去,淄博生产的各种盆类多为黑釉陶器,质地比较粗糙,一般作炊具用。
“七·七事变”前,搪瓷面盆货源奇缺,价格昂贵。1936年山头私营“双合窑”
杨瑞符,当时受福山套二兰前盆的启发,仿搪瓷盆式样,开始试制白釉彩陶套二
盆(大皮相当于现在套五盆2号大) 。用传统生产工艺,打泥团手轮陶模制坯,当
地成型工每人日产10套,从福山请来的匠人日产量高,每人日产15套,画盆颜料
用大火红、绿、蓝三色。最早画盆工是山头的徐五和博山的张文堂。盆内画工精
细复杂,画有边花、腰花、中心花,每套售价二角。以后为了增加窑炉套装容量,
由套三、套四改为套五,最后以套五定型。套五盆从1986年试制至1988年定型,
先后经过两年多的时间。
套五盆试成以后,最初在当地试销,继而销售青岛、济南、天津等地。当时
套五盆每套四角钱,天津生产的搪瓷面盆一个九角钱,相比之下套五盆物美价廉,
很受顾客欢迎,各地客户前来争相抢购,一时套五盆成了热门货。尔后,山头的
王忠吉、周惠田等人也开始做,从此套五盆生产很快在山头推广,到1948年年产
量达3万套。

二、建国后,本厂套五盆技术改造及生产发展

建国初,为了满足市场的需要,本厂迅速恢复套五盆生产,1953年已产26万
套,1954年将套五盆的盆沿由窄边改宽边,盒模由陶模改石膏模,试制压盆手摇
轮,1956年套五盆成型设备由手轮改电动机轮,成型效率成倍增长,由每人日产
12套增至30套,当年套五盆年产量达50万套。
1959年试验套五盆大火色釉上贴花,花纸是本厂印制,印有深红、浅红、绿
色,据当年统计,贴花套五盆年产36.24万套,占套五盆总产量的87.08%。人日
贴花80套,贴花效率虽高,但画面粗糙单调,不如手彩具有艺术特色。以后停止
贴花,恢复手彩。对其画面进行了改造,减化了过去边花和中心花的笔划,去掉
了腰花,改成腰线,由人日画盆16套很快增至40套,适应了生产发展的需要。
从1961年至1964年,厂里为了使套五盆由粗变细,减少套五盆施釉前盆里挂
碱药这道工序, 在三车间25号盆屋试产精陶套五盆,日产112套。同时试验套五
盆喷花,用白铁板制作红、绿、深绿三色喷花套,喷后用蓝色介边线和腰线,后
因画面死板, 颜料粉尘浓度大, 危害人体健康而未推广, 1965年套五盆产量
122.59万套,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1977年至1978年经上级批准在山头红旗焦场以西建套五盆车间(四车间),划
拨土地57.08亩。1978年3月套五盆改造工程开始,耗资180万元,建隧道窑一条,
成型厂房6240平方米,安装本厂研制的热压套五盆成型机进行试产,热压套五盆
成型因坯体应力不均, 造成变型而失败。1980年1月热压试验设备全部拆除,改
用单刀成型。l979年4月,烧制套五盆的隧道窑试产,1980年7月正式投产。从此,
一条隧道窑代替了22座旧式圆窑的生产量,节约了煤耗,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改
善了职工的劳动条件,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1979年增加了细陶套五盆,1982年
又增加了棕红釉套五盆,1983年因卫生器上马压缩了套五盆计划,由上年85万套
降为27万套,1984年全部改细陶套五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