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事业单位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3&A=1&rec=515&run=13

博山区卫生防疫站。 1957年7月始建,站址在猪市街,内设工业卫生、食品
卫生、学校卫生、传染病、地方病等科室,1961年增设化验室,有显微镜、烤箱
等设备。 1968年该站撤销,人员参加“五七”干校劳动。1970年9月建博山区卫
生防治站,1976年迁人民路赵家后门,先后增添了冰箱、恒温箱、烘干箱、进口
高倍显微镜、分析天平等设备。1976年,内设工业、细菌两个检验室,1975年增
设食品卫生、布氏菌病防治、地方病防治、食品卫生监督等办公室及食品卫生监
督检验所,配备防疫救护车一部、低温冰箱一台。1985年,该站共有工作人员47
名,其中医师以上职称的9名,医士或相当医士的30名。
博山区结核病防治站。1959年成立青龙山结核病疗养院,设病床30张,1962
年改称博城人民公社结核病防治站, 病床增至70张,于1969年5月撤销。同年11
月单独恢复门诊,共13人。1971年建博山区结核病防治站,工作人员26名至今。
博山区妇幼保健站。1953年,淄博市在峨嵋新村成立妇幼保健站,工作人员
7名。 1958年,该站并入博山区卫生科。1976年,在县前街建立博山区妇幼保健
站。1985年内设妇科门诊、产房、计划生育门诊、儿保门诊、手术室、爱克斯光
室、化验室、药房等,有工作人员18名,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1名(大专程度的6名、
中专程度的5名)。
博山区麻风病院。1959年4月在下庄乡尚家峪成立,先后收治麻风病患者141
例, 其中:博山的127例,邻县的14例。1977年绝大多数患者病愈出院。至此,
全区麻风患病率降至0.93/10万,低于国家规定患病率1/10万的基本消灭标准,
遂撤销该院。
淄博市结核病防治院。 1950年6月建院, 1954年11月由北域城迁至赵庄,
1955年改称淄博市疗养院, 1958年8月改称淄博市结核病防治所,1968年12月撤
销,1970年4月恢复门诊,1981年12月改称现名至今。
淄博市卫生防疫站。 1953年12月在白虎山建立淄博工矿特区卫生防疫站,
1955年7月改称淄博市卫生防疫站,1969年7月撤销,1971年恢复后迁张店。
淄博市传染病院。 1954年1月在白虎山建立淄博工矿特区传染病医院,有工
作人员80名, 设床位50张。1955年7月改称淄博市称淄博市传染病医院,1968年
12月撤销,1974年9月恢复,同时迁张店。
博山区医院。1948年建立博山县诊疗所,3人组成。1950年改为博山县医院,
有工作人员11名, 设病床6张。 1951年更名为博山县人民医院, 设病床15张。
1958年称博山区第二人民医院, 病床逐步增至100张。1969年改称博山区人民卫
生院,1976年称博山区医院,院址在源泉镇。院内设内科、外科、小儿科、妇产
科、 五官科、手术室、急症科、检验科、放射科、药剂科、B超室、心电图室、
中风预报室、 胃镜室、财务科、总务科、保卫科,有病床100张,1985年底有职
工113人。
博山区医院白塔分院。1958年由二处联合诊所合并成立饮马乡医院,10月并
入昆仑人民公社卫生院。1962年,原饮马乡医院全部人员由昆仑人民公社卫生院
分出成立海眼人民公社卫生院,5月迁国家庄,有职工27人。1972年9月转建为博
山区人民卫生院海眼分院,1979年迁白塔新建门诊楼,面积1796平方米,1982年
改称博山区医院白塔分院。院内设内、外、妇产、儿、中医等临床科室和透视、
心电图、理疗、化验、药剂等医技科室,有职工52人,病床45张。1982年开设精
神病科门诊,建立精神病房,设床位20张。1984年增设心理咨询门诊,1985年底,
该院已发展成为博山区精神病防治中心,成为以防治精神病为主的综合性地段医
院。
博山区医院北博山分院。1956年设北博山、南崮山两处卫生所,1958年合并
成立郭庄人民公社卫生院,有房屋10间,职工20人。1970年9月迁北博山村新址,
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改建为博山区北博山地段医院,职工增至55人,设病床50
张。1971年11月改称博山区人民卫生院北博山分院,后又改称博山区医院北博山
分院,职工增至73人,病床增至5l张。1985年设有内、外、妇产、中医、五官、
防疫等临床科室和放射、检验、手术、药房等医技科室。
博山区医院石门分院。 1956年由联合诊所改建为石门乡医院,有房屋3间,
人员12名。 1957年,淄博市第一医院医疗队4人下放该院。1961年改称龙门人民
公社卫生院,职工增至28人。1971年改称博山区人民卫生院龙门分院。1973年新
建门诊病房楼, 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后改称博山区医院石门分院。1985年底有
职工30人。
博山区医院池上分院。1956年建立博山县第八区(池冯区)联合诊所,有房屋
3间, 人员12名,1958年改称池冯人民公社卫生院,1963年改称池上人民公社卫
生院,人员增加到21名。1971年11月改称为博山区人民卫生院池上分院,后改称
博山区医院池上分院。1985年底,该院设有临床科室5个,医技科室6个,病床20
张,有职工30名。
博山区中医院。 1952年1月,博城的十家个体开业医生和药房组成淄博市西
医第一联合诊所。1956年该所与博山牙科联合诊所、博山区联合妇幼保健站、博
山区西冶街中医部、博山西冶第二中医联合诊所、博山区针灸联合诊所合并,建
立西冶、城里二处人民公社卫生院。1959年,二处卫生院合并,成立博城人民公
社卫生院, 驻北门里街,职工108人,1961年设病床20张。1976年11月迁镇东村
北新建的门诊病房楼,建筑面积4422余平方米。1982年8月2 9日转建为博山区中
医院,设内科、骨伤科、妇科、儿科、西内科、西外科、西妇产科、眼科、口腔
科、耳鼻喉科、放射科、检验科、药房、心电图室、门诊处置室、急症室、针灸
理疗科、手术室等临床和医技科室及城里、大街、西冶街三处卫生所。1985年底,
全院共设病床150张,有职工180人。
博山区机关卫生所。1956年11月,淄博市第一卫生所改称为博山区第一卫生
所,有职工10余名,1960年改称现名,1985年有职工14名。
博山区源泉镇中心卫生院。1960年由三处联合诊所合并建成,职工20余名,
驻源泉村里,下设麻庄、高庄、皮峪三个卫生所,于1969年撤销。1970年底恢复,
1976年建门诊楼850平方米。1985年底,该院有职工31人,病床20张。
乡镇卫生院(见下页附表)
┏━━━━━━━┯━━━━━━━━━━━━━━━━━━━━━━━━━┯━━━━━━━━━━━━━┓
┃ │ │ 1985年简况 ┃
┃ │ ├────┬──┬──┬──┨
┃ 名 称 │ 沿 革 │建筑面积│科室│职工│病床┃
┃ │ │(平方米)│个数│人数│张数┃
┠───────┼─────────────────────────┼────┼──┼──┼──┨
┃夏家庄镇卫生院│1958年5月建夏家庄乡卫生院,1962年9月改称五龙人民公│ 2166│ 20│ 49 │ 30 ┃
┃(驻夏家庄) │社卫生院,1982年12月改称现名。 │ │ │ │ ┃
┠───────┼─────────────────────────┼────┼──┼──┼──┨
┃八陡镇卫生院 │ │ │ │ │ ┃
┃(驻八陡虎头崖 │1958年建黑山人民公社卫生院,1982年改称现名。 │ 1700│ 20│ 60 │ 30 ┃
┃西园) │ │ │ │ │ ┃
┠───────┼─────────────────────────┼────┼──┼──┼──┨
┃ 山头镇卫生院 │1959年由山头手工业社联合保健站改建为山头人民公社卫│ 1076│ 17│ 55 │ 30 ┃
┃(驻山头河南西)│生院,1982年改称现名。 │ │ │ │ ┃
┠───────┼─────────────────────────┼────┼──┼──┼──┨
┃福山镇卫生院 │1958年由福山联合诊所改建为黑山公社福山卫生所,1960│ 713 │ 17│ 32 │ 20 ┃
┃(驻福山) │年转建为福山人民公社卫生院,1982年12月改称现名。 │ │ │ │ ┃
┠───────┼─────────────────────────┼────┼──┼──┼──┨
┃域城镇卫生院 │1958年由5个联合诊所组成域城人民公社卫生院,1982年 │ 2000│ 18│ 55 │ 35 ┃
┃(驻北域城南) │改称现名。 │ │ │ │ ┃
┠───────┼─────────────────────────┼────┼──┼──┼──┨
┃岳庄乡卫生院 │1958年为黑山公社卫生院岳庄卫生所,1970年5月改建岳 │ 1200│ 12│ 29 │ 40 ┃
┃(驻岳庄) │庄人民公社卫生院,1982年改称现名。 │ │ │ │ ┃
┠───────┼─────────────────────────┼────┼──┼──┼──┨
┃蕉庄镇卫生院 │1962年由蕉庄卫生所改建为蕉庄人民公社卫生院,1982年│ 1070│ 8│ 17 │ 20 ┃
┃(驻蕉庄北) │改称现名。 │ │ │ │ ┃
┠───────┼─────────────────────────┼────┼──┼──┼──┨
┃南博山镇卫生院│1958年10月建南博山公社卫生院,1982年改称现名。 │ 1145│ 8│ 27 │ 20 ┃
┃(驻南博山) │ │ │ │ │ ┃
┠───────┼─────────────────────────┼────┼──┼──┼──┨
┃乐疃镇卫生院 │1959年建乐疃人民公社卫生院,1982年改称现名。 │ 80l │ 11│ 19 │ 10 ┃
┃(驻乐疃) │ │ │ │ │ ┃
┠───────┼─────────────────────────┼────┼──┼──┼──┨
┃石马乡卫生院 │1958年由黑山区第四联合诊所改建为石马人民公社卫生 │ 806 │ 7│ 33 │ 15 ┃
┃(驻石马) │院,1982年改称现名。 │ │ │ │ ┃
┠───────┼─────────────────────────┼────┼──┼──┼──┨
┃李家乡卫生院 │1963年3月由池上人公社卫生院李家卫生所改建为李家公 │ 1500│ 6│ 18 │ 13 ┃
┃(驻李家) │社卫生院,1982年改称现名。 │ │ │ │ ┃
┠───────┼─────────────────────────┼────┼──┼──┼──┨
┃岭西乡卫生院 │1963年由乐疃人民公社桃花泉卫生所改建为桃花泉人民公│ 516 │ 4│ ll │ 5 ┃
┃(驻桃花泉) │社卫生院,1982年改称现名。 │ │ │ │ ┃
┗━━━━━━━┷━━━━━━━━━━━━━━━━━━━━━━━━━┷━━━━┷━━┷━━┷━━┛

淄博市第一医院。 1948年8月,华东军政委员会财经委员会山东工矿部建立
卫生所,属军队编制,设内、外、妇、牙4个临床科室,5个医技科室,病床75张,
驻地博山后峪村。1951年6月改为华东工矿部山东办事处工人医院,病床增至160
张,属地方编制,驻赵庄村。1954年2月7日与博山矿业医院合并,称淄博专区工
人医院,病床194张,驻地博城峨嵋新村。1955年10月27日,改为}甾博市第一医
院至今。该院经过多次扩建,共占地面积100亩,建筑面积33031平方米,门诊部
设在五层大楼内。
淄博市第一医院,现已形成机构完整、设备齐全的一所综合性医院,承担着
博山、淄川、莱芜、沂源等区、县近百万人口的医疗任务。行政科室设:院部办
公室、人事科、保卫科、医务科、门诊部、护理部、社会卫生科、总务科、财务
科、 膳食科。 临床科室设:内科,病床75张;内二科,病床30张;外科,病床
100张; 妇产科,病床40张;五官科,病床49张;小儿科,病床50张;肿瘤科,
病床40张;传染科,病床30张。还有中医科、急诊室、理疗科、麻醉科、营养室。
医技科室设:检验科、放射科、药械科、同位素室、病理血库、供应室、住院处。
主要设备有: 500毫安X线诊断机、远距离钴60治疗机、B型超声诊断仪、脑电图
机、双头彩色扫描仪。
全院1985年实际开放床位428张,利用率91.1%,日出院人数26.5人次,平均
日门诊1180人次。 职工总人数625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411人,副主任医师5
人,中西主治医师26人,护师14人,中西主管药师4人,主管检验师3人,放射主
治医师4人。 科学研究主要成果:眼科副主任医师魏铴文,从1963年始对TN中毒
性白内障发病机理的研究成果,于1978年获中央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大会科技成
果奖。
淄博市工人疗养院。1953年动工始建,1954年7月1日正式开放,接纳职工病
员疗养,设病床50张,1962年发展到80张,有医务、理疗、按摩人员和其他人员
33名,1969年撤销。1970年以原留守人员为基础,吸收淄博市传染病院部分人员,
建立淄博市职业病防治院,隶属淄博市卫生局。1979年恢复淄博市工人疗养院,
除接纳职工疗养外, 继续担负职业病防治业务。1982年4月,将担负职业病防治
的人员及其业务正式转出,该院即隶属淄博市总工会领导。1985年底,院内设有
理疗室(包括药物、按摩、放射、牵引等) 、化验室、供应室,职工72人(其中主
治医师1人,医师5人,放射、理疗师各1人,护士13人) 。医疗设备有X光机、脊
椎牵引治疗机、 中风预报仪、显微镜、电冰箱等大中型机械43台,实用床位140
张。
农村卫生室。1968年,全区278个大队中建立卫生室的占90%,到1970年10月
达到1000。 1978年后, 出现了集体、联办和个人办医的形式。1985年底,全区
274个行政村有卫生室308个, 其中村办150个,群众集体办38个,联合办20个,
乡镇卫生院派出5个,个体办80个,其他形式的1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