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辑 人民军队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3&A=1&rec=447&run=13

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1937年底,有张敬焘、蒋方宇分两批带领部分
党员和民先队员从博城撤出到达七区口头村后,初步组成一支游击队,通过小学
教员张子升(党员)做通了“黄沙会”道首吴鼎章的工作,与吴的“黄沙会”共同
建立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以下简称五军),成为博山第一支人民武装力
量。吴鼎章任司令,王继武任参谋长,蒋方宇任政治部主任,张敬焘任政治部副
主任, 下设3个中队,共计100多人,司令部驻李家庄。1938年2月,发展到千余
人,共编6个中队。1938年4月,吴鼎章率部在郭庄投靠国民党。
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六军。 1938年2月,中共博山党组织派张敬焘与博山
县联庄会徐化鲁和曾在东北抗日义勇军的回乡军官郑汉卿联合,在莱芜先驻常庄,
后到响水湾小学建立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六军,徐化鲁任司令,郑汉卿任参谋
长,谭克平任政治部主任,张敬焘任政治部副主任,下辖3个中队,约400余人。
1938年5月改编为八路军四支队,转战各地。
博蒙联合抗日自卫团博山第一团。 1938年2月,日本侵略军火烧池上后,王
子虹、吕云卿、赵志顺等人公开打出“堂天道”的旗号,总坛设在池上大庙里,
坛下设营、连、排、班,号召各阶层青壮年加入“堂天道”,抗日保家。不到半
年时间发展到5000人, 涉于博山的四区、五区、蒙阴县的八区等地。1938年8月
初,八路军四支队将博山县境内的堂天道组织改编为博山人民抗日自卫第一团,
下设5个营。王寿卿任团长,张瑞征任政委,韩其梁任副团长。团部设在郝峪村,
直接接受八路军四支队驻博办事处的领导。 1938年8月底,中共博山县委对该部
进行了整顿,派魏行之任政治处主任,并在该团组织了70多人的脱产警卫连。彭
祖德任该连指导员,有步枪百枝左右。该连后编入博山县大队。
博莱边区抗日自卫独立团。 1938年5月,淄博特委派陈相周、王玉臣、陈兰
会、王重举等4人打入“罡风道”开展工作。7月,八路军四支队司令员廖容标、
政委林浩与“罡风道”道长李星七(号北辰)面谈协商,将“罡风道”改编为博莱
边区抗日自卫独立团,下设7个中队,约800人。团部驻莱芜县常庄南峪村,李星
七任团长。 9月,经中共博山县委和四支队党委批准,将该部的一、二、五中队
和团部部分骨干编入四支队后防二营。不久,将三、四、六、七中队整编为泰山
区第五区队,归中共博山县委领导。该区队于1938年12月编入八路军蒙南支队。
博山独立团。 1939年7月,日本侵略军在鲁南疯狂进行第一次大扫荡。各道
会门的处境极为困难。山东纵队派周次温前往博山整编道会门武装。1939年8月,
中共博山县委在池上小峰村召开堂天道、罡风道、善道会、无极道、青山道、天
门会、顺天道等各道会门头头骨干会议。会上统一整编了各道会的脱产武装,成
立了博山独立团, 近千人,下设3个营。推选李星七任团长,王寿卿任副团长,
张敬焘任政委,徐杰三任参谋长,周次温任政治处主任。经过整编,其中大部分
正式编入八路军四支队,余下的80余人成立了博山县大队。
博山县大队 (又称独立营) 。 该队建于1939年9月,张敬焘任大队长,孙黎
(1942年叛变)任教导员,曹富贵任副大队长,徐杰三任参谋长,辖池上、石马、
峨庄、 下庄4个中队,约350余人。1942年改称为县独立营。 1945年9月4日,县
独立营编入主力部队。博山县又组建了新的县大队,辖3个中队,约400余人。
抗日先遣大队。1938年11月,徐化鲁、蒋方宇各带一个30余人的警卫排,在
池上一带建立了抗日先遣大队。到1939年5月,该队发展到1500多人,编为3个营,
14个中队,以后编为四支队特务团。
在战争年代,活动在博山地区的主力部队有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四支队。建国
后,中国人民解放军4788部队、54862部队、55534部队、55509部队、55541部队、
第九O医院都驻过博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