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救灾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3&A=1&rec=413&run=13

1935年,黄河泛滥成灾,十多个县受害,灾民达50万人之多,国民党省政府
分期分批向各临县安置灾民,同年8月6日,博山接受灾民1055名;26日,又接受
灾民2317名; 9月14日,接受灾民1665名。三批共接受5037名灾民。来博者多为
老弱妇孺。县长王荫桂组织成立了博山县黄河水灾救济委员会,在全县设立35处
灾民救济委员会和收容所,并成立了教育灾民委员会,拟定了《灾民教育暂行实
施办法》,对灾民进行教育。灾民的疾、寒、死、丧都有所恤。此次救灾,山东
省政府于是年8月拨款7000元,9月拨收容所开办费650元,10月拨办公费150元,
12月拨款9000元,翌年1月拨款8600元,2月拨款9000元,前后6次共拨款34400元。
1953年多种自然灾害相继发生。 3月初大风,二区受灾严重,大风刮坏房屋
1508间, 全部揭顶342间。大风时,平堵沟村发生火灾,烧毁11户的房屋57间及
房中全部财物。出现断粮250多户。4月小麦黄疸、红蜘蛛等多种虫害发生,三区
受灾4000亩, 断粮450余户。 7月全市普遭雨灾, 受灾面积33842亩,冲垮地堰
17732条。 入秋后,先后发生雨涝、风雹、虫害等。受灾面积:涝地1091亩,雨
雹毁庄稼524亩, 虫害2668亩,秋季粮食减产165385斤。灾害发生后,政府立即
组织生产救灾工作组,组织群众抗灾防灾生产自救。拨救灾款37522万元(旧人民
币) ,扶持小生产127户,316人;救济6025户,14311人;同时组织灾民843人以
工贷赈。当年政府减免灾区农业税1326户,占农业户的4.2%;减免土地税9142亩,
占耕地面积的8.5%。
1959年夏, 50余天无雨,粮食减产1665.05万斤。1960年,先旱后涝,秋季
又发生虫灾, 全区成灾面积7668亩,粮食减产111万斤。1961年,冬无雪,春无
雨,连续3次霜冻和冰雹,麦田成灾面积15946亩,减产50%以上及绝产的7782亩。
同年5月份,全区水肿病患者190682人,其中重病者102人,小儿营养不良和妇女
闭经者2498人。博山区成立生产救灾指挥部,各公社、生产队分别成立了生产救
灾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生产救灾运动。各级党委、政府都把安排群众生活摆
到工作首位,深入基层,走访群众,安排好生活,以保安全度荒。对社员口粮,
采取按照人口年龄大小、体力强弱和农活忙闲情况,分等定量,落实到户,提倡
计划用粮,节约用粮。同时发动群众,收积饲草、烧柴、树叶等,做好长期度荒
的物资储备。 1960年,社员复收粮食19.7万斤,采集能吃的草种子4.3万斤,野
菜494万斤。 全区125个单位,募捐衣物21920件。1961年发动群众大种瓜菜,收
获5000多万斤,采集各种代食品804万斤。同时,积极开展了运输、建筑、采石、
烧石灰及工业加工等工副业项目。仅1959年,全区拨款15000元扶持82个生产队,
104个厂组的69个生产项目,全年纯收入106万元。
1974年和1982年两年中先后发生雹灾8次,外加旱、涝、虫灾害。受灾范围7
个公社,占农村公社50%以上,而且是主要产粮区。两年总计粮食减产3184万斤,
经济作物损失严重,给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困难。博山区成立了生产救灾领导
小组, 采取拨发救济粮款,自筹资金,互助互济等措施救灾。仅1982年5个公社
即自筹资金91000元, 为社员购粮41万斤,安排了200个生产队46341户,158271
人的口粮。
建国以来,博山区还按照山东省人民委员会的指示,开展了两次支援外地灾
区的救灾捐献运动。 1957年9月6日至月底,全区有186个厂矿、企事业单位,66
个街道居民委员会,共捐款42177元,衣物5622件。
1958年1月18日至2月10日,全区共捐献干菜7405斤,超额完成5.8%。同时代
收淄川、洪山两区捐献干菜16914斤。共装筐打包590件,24319斤。

博山区1965~1985年拨发救灾款统计表
┏━━┯━━━━━━━━━┯━━━┯━━┯━━━━━━━━━┯━━━┓
┃年度│ 款数 │ 备考│年度│ 款数 │ 备考┃
┠──┼─────────┼───┼──┼─────────┼───┨
┃1965│ 19376 │ │1976│ 救灾款在社会 │ ┃
┃ │ │ │ │ 救济款内。 │ ┃
┠──┼─────────┼───┼──┼─────────┼───┨
┃1966│ 76698 │ │1977│ 救灾款在社会 │ ┃
┃ │ │ │ │ 救济款内。 │ ┃
┠──┼─────────┼───┼──┼─────────┼───┨
┃1967│ 94715 │ │1978│ 130000 │ ┃
┠──┼─────────┼───┼──┼─────────┼───┨
┃1968│ 救灾款包括 │ │1979│ 105000 │ ┃
┃ │ 在社会救济款内 │ │ │ │ ┃
┠──┼─────────┼───┼──┼─────────┼───┨
┃1969│ 救灾款在社会 │ │1980│ 24000 │ ┃
┃ │ 救济款内 │ │ │ │ ┃
┠──┼─────────┼───┼──┼─────────┼───┨
┃1970│ 救灾款在社会 │ │1981│ 67000 │ ┃
┃ │ 救济款内 │ │ │ │ ┃
┠──┼─────────┼───┼──┼─────────┼───┨
┃1971│ 50000 │ │1982│ 495000 │ ┃
┠──┼─────────┼───┼──┼─────────┼───┨
┃1972│ 45000 │ │1983│ 225000 │ ┃
┠──┼─────────┼───┼──┼─────────┼───┨
┃1973│ 145000 │ │1984│ 230000 │ ┃
┠──┼─────────┼───┼──┼─────────┼───┨
┃1974│ 14684 │ │1985│ 560000 │ ┃
┠──┼─────────┼───┼──┼─────────┼───┨
┃1975│ 70000 │ │合计│ 235147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