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辑 储存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3&A=1&rec=242&run=13

粮仓设置

博山建县后, 县衙在县前街东设。常平仓1座,在西河、八陡、山头、南博
山设社仓4座,在龙泉寺设农会仓1座,总储量30~50万斤。
20世纪50年代初期,博山城区内集中储粮的网点有西上堰粮库、赵家后门粮
库及火车站西货场等,共设简易仓库15处,固定露天垛25个,总容量926万斤。
自1954年起,国家投资在公路、铁路沿线重点建设正式粮食仓库。先在赵庄
建造了第一幢苏式粮仓,建筑面积2024平方米,容量为1000万斤。后在八陡、源
泉两地建造苏式仓两幢, 容量为120万斤。50年代末,全区共建造粮食仓房面积
6238平方米,容量为2000万斤;设立储粮网点22个,仓容量为3483万斤。1959年
末全区库存粮食1088万斤。
20世纪60年代,重点在农村粮所建仓,主要为了征购粮就地入库储存和便利
群众交纳公粮,共建仓4250平方米,仓容量为1000万斤。同时以国助队办方式建
造合用仓库, 容量250万斤。1963年翻修仓库29处。1969年末全区库存粮食3436
万斤。
20世纪70年代,着重在深山区分散建造仓库网点,以适应战备需要。共建粮
仓5822平方米,容量为1647万斤;设仓库网点28处,总容量为5000万斤。1974年
改建赵家后门原后仓库为二层楼式,面积为1051平方米。1979年末,全区库存粮
食2142万斤。
20世纪80年代以建造立体仓库为主。 1980年翻修超期简易仓3处。1983年在
白虎山机关粮店院内扩建1318平方米楼式仓库, 在博山面粉厂建成450平方米圆
筒仓一组, 总容量为600万斤。先后在11处粮所、店、站、库建造土圆仓24个,
容量为42万斤,但因质量不好,有的倒塌。

油罐建设

1954年建第一个大油罐,容量为300吨。
1959年, 在博山食油店修建土式油库3个,容量30万斤,1965年开始使用,
1968年发现漏油拆除。
1979年, 铺设从博山火车站西货场至油脂储油罐食油输送管道300米,时流
量3万公斤。
1982年, 在机关粮店建大油罐两个,容量500吨,建中型油罐3个,容量120
吨。 在八陡粮所建中型油罐1个,容量50吨。在源泉、南博山粮所和后峪粮点各
建小油罐两个。
1985年,全区共设有储油罐13个,总容量为1000吨。

仓库机械

自1958年起,博山区粮食系统积极进行储粮机械化建设。经过20多年的革新、
改造,到1985年,在搬倒上垛、装包、清理、修补、过磅等方面基本实现了机械
化。 计有12米输送机3台、10米输送机1台、6米输送机1台、交龙式输送机2台、
磁砖运输车1组、花生脱皮机1台、振动筛1台、麻袋缝补机4台、面袋缝补机7台,
还有长杆探粮器、长柄温度计、直角温度计和风动探粮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