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产品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3&A=1&rec=175&run=13

主要琉璃工艺品

花球。花球生产已有近80年的历史。1907年初秋,北京鸿兴永料货庄将一只
瑞士产花球带来博山,由制鼻烟壶坯的工匠张积远与其子张敬荣仿制成功,送北
京试销,销路很好。于是,其他工匠也模仿制造。这是一种预先排好平面花纹再
行做成的花球,取名"万花球",是博山花球的第一代产品。1934年,北京同兴隆
料货庄拿来一只波兰产西香莲花球。此球圆形,带座,重约一市斤,花为紫红色,
呈开放状,无花心。艺人赵继福仿制成功,并由此创造了“扎瓣”工艺,由平面
花发展到立体花,成为博山花球的第二代产品。不久,孙凝春仿制外国产草鱼石
花球成功,又以石膏预制动物形态,创造了鸟石、猫石、蝴蝶石等花色,外形有
鼓墩、四方、六方等样式。以后,随着生产的发展和工艺的改进,花球便从圆炉
杂货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门类。1957年,琉璃工艺生产合作社又创扎瓣
无心菊花球,后改进为有心,并创造了荷花青蛙、芍药、牡丹等新品种。博山花
球的第三代产品是1963年创制的变形鸟兽花球。1973年以后,又创制了各种花插,
如燕鱼花插、滴水燕鱼瓶等新产品。
花球的生产,在1956年以前一直是用土圆炉,以后改用重油炉并用隧道式退
温炉代替灰锅退温。
制做花球所用工具有铁线、大钳、葫芦钳、尖钳、搓板、搓石、镊子、剪刀、
扎花针、夹坯砣、药碗、铁托盘等。
花球的制做方法有两种:一是制做排花花球,将预制好的各式花梃裁成小段,
排在铁托盘内使成各种图案备用,成型时以铁线顶端粘一团底料趁尚熔化放在铁
托盘上将花梃嵌入,用搓板将花梃挤匀,外套以熔化的水晶料在药碗中滚动使之
圆正,再入炉加热“见光”,后用葫芦钳将花球和铁线分离,最后退温。一是制
作扎瓣花球,在铁线顶端熔化的底料上粘一块色料入火熔化铺匀,用铁片、铁丝
制成花瓣或草叶的形状,按花、叶的生长规律扎入底料内,用葫芦钳将其根部收
拢,打去多余之料,再将底料从铁线上卸下,倒转,粘住花、叶的根部,外罩以
熔化的水晶料,用药碗成型,卸下退温。
内画。内画产品,最早的是内画鼻烟壶,后来又有内画瓶、内画香水瓶等。
博山的内画艺术也有八九十年的历史。清光绪年间,商人王凤诰在北京的周
乐元家见到内画用的竹笔,回到博山研习内画技术。后来,经过毕荣九等人苦心
钻研,采用以铁砂和沙浆涮磨壶坯内壁的工艺,改进执壶方法,由原来的壶口向
里为壶口向外,薛京万等人又绑制专用毛笔代替竹笔,用陶瓷颜料作画烤花克服
了墨彩画怕水怕潮的弱点,为博山内画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合作社成立以后,
培养了许多内画新手。自1971年以来,青年内画艺人创作了许多中、高档内画壶。
如多年来关于《梁山一百单八将》内画壶的传说,成为现实;《洛阳兴殿图》的
内画创作,画面精细蕴藉,三百多个动态各异的人物栩栩如生。还有《八十七神
仙图》、《群仙祝寿》、《十八学士登瀛州》、《禊饮图》、《百予图》、《洛
神》、《多子葫芦》、《八大医学家》、《蒙娜丽莎》、《百美图》、《百狮图》、
《百虎图》、《百骏图》、《百鹿图》、《百鹤图》、《百蝶图》等。这些作品,
用笔之工细,技巧之娴熟,艺术之精湛都超越了前人,不仅驰名国内,外国的收
藏鉴赏家们也为之赞叹。因这些作品体现了博山内画工艺的特点,与北京、衡水
的内画艺术相区别,外国人称之为“山东画派”。
琉璃雕刻品。琉璃雕刻艺术分两种。
一种是阴纹刻花(俗称“割花”),就是在透明器物(一般为小体)的底部或反
面或表面用各种轮头磨出花、鸟、鱼、虫等花纹,从另一面看去略具立体感。这
种工艺在清同治九年前后由北京传来博山。后来,经过艺人们的探讨改进,创造
了率直粗犷的博山风格。20世纪20年代中期,阴纹刻花艺人李公平创造了仿条、
墨盒、笔山等割花文具,由上海的仁昶永和北京的德兴永两家商号包销,供不应
求。1958年以后,这种工艺一度中断,近来又恢复少量生产。刻花的设备是用轮
工所用的“架子”(见本节四),但轮头极小巧且式样较多。弧形的可磨出鸟身、
梅花瓣等;带楞的角可磨出鸟喙、鸟翅;稍钝的可磨花木的枝干;另有一种用铁
片制成薄似刀刃的可以刻松针、花蕊、叶筋之形。所用磨料最初为当地产的笨砂,
后改用北京的“玉泉砂”。
另一种是套色雕刻,又称套料雕刻。是以两种不同颜色的琉璃里外相套。吹
制成瓶、碗、鼻烟壶等器物,再在外层雕琢各种装饰花纹的工艺。这种工艺始自
清康熙年间。雍正、乾隆两朝,宫廷造办处生产白地外套红、蓝诸色的大型瓶、
碗、渣斗等,供皇帝赏赐王公官僚之用。清亡后,套色吹制生产的中心移到博山,
生产的套色器皿由京庄收购,交玉器匠加工琢磨。1957年,国家外贸部门要求博
山琉璃工艺生产合作社提供套色雕刻产品以扩大出口贸易,遂开始生产。1964年,
所产品种有各种瓶、碗、盘、鼻烟壶、台灯、笔筒、茶筒、烟缸等。雕刻纹样以
花鸟图案为主,人物、吉祥纹样为副。色彩以白地子套红、绿、蓝诸色为正宗,
后来增加了蓝里套白、水晶套红、柳黄套冒绿、柠檬黄套红绿、白玛瑙套淡茶晶、
黑地金星、蓝地金星等,在工艺技术上引进空气压缩机喷沙和用麻根轮抛光,大
大提高了工效和产品质量。"文化大革命"中,套色雕刻产品被视为"四旧",曾一
度停产。20世纪70年代初恢复生产,但因成品率低、成本高等原因,1982年基本
停产。

一般琉璃品

这部分产品包括水响货、料条、器皿、杂货、哨哨镯、平板玻璃、珐琅、烟
嘴、擀珠、米珠和机制珠。
水响货。此系麸缸、琉璃水烟袋、糖水瓶等水货和鼓哨、喇叭、抽筒等响货
的统称, 用.大炉生产,在博山有200余年的历史。20世纪30年代以来,各炉户
还生产十滴水瓶、小药瓶、瓜子瓶、浆糊瓶之类。建国前后生产的各式各样的光
荣灯也属水响货类。
水响货都是用琉璃管吹制的。这种管叫作"母杆"。吹制水响货的其他工具还
有剪刀、铁钳、棍头等。其操作工艺,以吹制鼓哨为例:工人一手执剪刀,一手
执母杆,以棍头入炉取料缠于母杆一端,由另一端吹气,第一口气吹出杆子,第
二口气吹出头部,在木板上坐出平底,再在火门处烘烤,并含母杆先吸后吹,检
验其底部是否能够震响,然后用剪刀接触母杆与鼓哨相连处,因冷激鼓哨便自行
离杆。
料条。这是由大炉生产,供圆炉和米珠炉使用的半成品原料,始产于清代中
期。清末,博山有料条炉户30家,有炉40余座,所产料条以当地自用为主,也曾
运销北京等地,以后,料条生产渐趋衰颓,到抗日战争期间,只余料条炉户7家。
1951年恢复生产后,料条的年生产量比1936年提高了50%,除供当地自用以外,
还少量销往上海等地的钮扣厂。
生产料条用的工具有拔条棍、铁钳、长条形铁板(宽约15厘米,长达10米)。
拔条棍一端有圆形泥球叫做“棍头”。料熟拔条时,工人双手握拔条棍,将棍头
伸入坩埚内取料约重7市斤左右, 再一手执铁钳托住棍头处至铁板一端,用铁钳
夹住料液,拉出料头循铁板向前拔,料便流在铁板上,形成料条,待稍冷却,用
钳按1.2米的长度分段成捆。
器皿。这类产品有瓶、碗、盘、坛等,因其品类大体与陶瓷产品相类似,所
以早年曾称生产琉璃器皿的大炉为“窑货炉”。博山所产琉璃器皿因受原料和配
方的局限,往往不耐高热,只能做水果盘、洗手碗(少数民族吃饭时用)装饰品之
用。其中套色瓶、碗等专做套色雕刻的坯子用。
博山制做琉璃器具大约自清乾隆年间由北京传来铁制吹筒开始。铁制吹筒、
滚药石、铁钳、剪刀、模具是制做器皿的主要工具。吹制一般分三道工序:先用
吹筒入炉取料,吹出小泡,在滚药石上滚匀,使之呈蛋圆形;再次入炉取料,边
吹边滚,成鸭梨形;三次取料,滚。成产品雏形,入模成型,出模卸货,并做退
温处理。套色产品,至少要取料4~5次。
杂货。杂货有大炉杂货和圆炉杂货之分。
大炉杂货产品包括鸦片烟灯罩、煤油灯罩、灯壶、灯盖(灯伞)、马灯罩、汽
灯罩等灯器以及墨水瓶、雪花膏瓶等包装瓶类。清道光以后,鸦片烟灯罩等一度
成为大宗产品,欧战以后至建国初期,产品以煤油灯罩、灯壶为大宗。据1952年
统计,大炉生产的器皿和杂货有文具、日用品类、花瓶、帽筒、灯器、化妆品瓶
等,共87个品种。近年,博山玻璃厂等小型企业还生产各种美术灯具。
圆炉杂货产品包括除烟嘴、擀珠外的所有产品,如镯、料兽、烟壶坯、扣子、
弹子、圆棋子、兽眼、神眼、料花、宝石、宫壁、簪、别子、耳坠、戒指、戒面、
搬指、花果、筷子、叉子、取火珠、光纸球等。镯是圆炉杂货中的主要产品,其
横截面呈圆形,颜色式样花纹可任意变化,可以做出充玉仿翠的效果,多销于四
川、云南、湘、皖、苏、赣诸省。
哨哨镯。这是一种在大炉上直接成型横截面为半圆形的琉璃镯,因生产时需
用敲刀将镯敲下,发出哨哨声响而得名。是儿童和姑娘们戴在手腕上的饰物。南
方采茶姑娘在劳动时戴上镯可防蜈蚣沿手臂钻入衣袖。这种产品始于清代,1937
年后一度断产,1953年始又生产。
哨哨镯的颜色单一,一种色料只能做成一种颜色的镯。其规格以每百只的重
量来表示。有1.5斤、4斤、8斤、12斤数种。生产工具有筒子、药杖和铁制敲刀。
筒子是在1米长的铁杆前端装一个10厘米长直径8厘米的铁筒,上蘸一厚层白干土。
药杖长约一米,前端有一用白干土做成的疙瘩。制做方法:工人一手执筒子,一
手执药杖取料,在筒子的头部缠成镯形,再用敲刀敲打筒子杆部,使镯脱
落,置于炉台上退温。
珐琅。这是一种用于景泰蓝、烧蓝首饰、奖章、徽章、搪瓷等的釉料。明朝
景泰年间,西冶街就有一座炉生产,后来渐多。
珐琅又称“蓝”,生产珐琅的炉又叫“蓝货炉”。产品主要有银质珐琅 (银
蓝)和铜质珐琅(铜蓝)两种。银蓝性软(熔点低),有蓝(顶大蓝、大蓝)、绿(顶深
绿、深中绿、中绿、深湖绿、浅湖绿、松绿、黄绿) 、紫、黄、白、黑、红七种
颜色,主要用来涂饰银质器物。铜蓝性硬,有铜大蓝、铜大黄、铜杏黄、深松黄、
浅松黄、铜瓷白、铜大白、高黑、铜粉红、铜大红、蓝地绿、铜大紫、深丹青、
浅丹青诸色,用来涂饰铜质器物和作搪瓷釉料。还有一种熔点极低的“瓷蓝”,
可作陶瓷彩绘的颜料或作低温釉料用。
生产珐琅的炉也是一炉一缸的土大炉。生产工具有火棒、挖勺、小铁锨、铁
板、铁锅。制作时,将原料投入坩埚,经12小时熔炼成熟,用长柄铁勺取出倒于
铁板上摊作饼状,凉至八成收入铁锅中存放。工匠们还把红色珐琅料掺入玻璃制
仿玛瑙。
明、清时代,所产珐琅多销于北京、汉口、常德、潍县等地,后来还由北京
出口西欧各国。
1922年后,博山珐琅炉户逐渐去北京建炉设号生产经营。
烟嘴。
清朝初,旱烟行时,博山琉璃工匠开始制做烟袋嘴投放市场,到咸丰年间兴
盛起来,于是烟袋嘴便成为博山琉璃行业的主要产品之一,行销于苏州、山西、
北京、东北以至朝鲜等地。烟袋嘴品类繁多,大类分:苏帽、厚头、平帽三类;
精细程度分:京细、二细、行货三等;从长度分:二至四寸为“大中”,寸二、
寸四、寸六为“小中”;形体粗细分:重苗、轻苗、加重;花色分:充江石、东
北花、雪花翠、红玛瑙、小石堵膛、卷黄印花、老山玉、四喜、八方;按制做工
艺分有轴子嘴、杖子嘴、高丽嘴、莲子嘴、方身堵膛等。
本世纪20年代初,英美等国生产的纸烟大量输入中国,俗称“洋烟”,其中
尤以英国产“爱国牌”香烟最为畅销。炉行工匠制出一种长30公分专吸纸烟用的
烟嘴,取名叫"爱国牌洋烟嘴"。试销对路,不仅广销国内,还经北京料货庄大量
出口,后来洋烟嘴形体变小,一般长10公分左右,以体圆的“和平牌”和体方的
“长城牌” 最为流行。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后,交通阻隔,洋烟嘴
的销路停滞。
制做烟嘴是在圆炉上进行的,从工艺操作上分为两种:一是轴子嘴,用铁线、
铁钳、搓板、搓石、扎眼针等工具经过粘坯、卷剂、扎眼、捏死头、拉筒、擀身、
卸货倒头、印顶等工序成型,再经轮工磨制;二是杖子嘴,在杖子 (用12~14号
钢丝制成) 上用泥浆做成内芯,将料条入炉熔化缠在内芯上,在搓石上用搓板擀
成一端粗一端细的半成品,再交印顶匠印顶为成品,后改用模槽擀制,一次成为
成品。
擀珠。擀珠是在圆炉上生产的珠,是博山最早的琉璃产品之一,民国初年最
兴盛。
产品种类从形状上可分为圆珠、算式珠(形似算盘珠) 、心式珠、算珠(剖面
为菱形的白珠,作日本式算盘珠用)、麦珠和莲子、扁莲子、石榴子、瓜楞形等。
规格有的以每百粒串的重量表示,如圆珠有五钱、一两至十六两(一市斤);有的
以珠的直径表示,如心式珠从一分到一寸。在质量上分为细货、行货两种。粒度
最大的和最小的都属细货,凡木红、玛瑙、凤眼、蘸花无论大小都属细货,其它
都属行货。
做擀珠的工具主要有杖子、模槽、叉子、搓板、搓石、铁钳等。生产之前先
要“灌杖子”,就是在杖子的前端长约30公分处挂上一层泥浆,晾干后烧一遍。
生产时,操作者一手执料条入炉熔化后缠到另一只手握的杖子上,
使之形成珠粒,做满一杖子约十数粒,即用特制的钢丝叉夹住每粒珠的两头逐个
在特制的石模槽中滚动一个来回,使珠粒圆正后埋入灰锅退温。所用叉子和模槽
由工匠自己根据产品规格、形状制做得十分精细。
米珠。元末明初颜神就大宗生产米珠,以后从未中断。
生产米珠的炉叫做“米珠炉”。
制做米珠要先擀杖子和灌杖子,就是将18~20号钢丝截成段,每根长50公分
左右,退火、用搓板擀直,上挂一层用粘土和筛细的炉灰加水调成的浆,晾干备
用。做珠时,工人一手持料条伸入炉中熔化,一手取一杖子横置于炉口上,将熔
化的料条搭上杖子,拉出丝头,同时捻动杖子,一般一至二捻成珠一粒,将料条
稍稍收回“卸丝”,再做第二粒,继续重复操作,直至做满杖子,这种操作方法
叫“拱丝头”,做成的珠粒两头带茬,属中、低档产品。另一种操作方法叫“回
丝头”,一般需三至四捻做成一粒,第一捻铺地子,第二捻基本成型,最后一捻
卸丝,产品圆正均匀,两头无茬,属高档。
米珠产品大致可分为四大类。
圆珠是米珠的基本门类,按规格和形状分六种:(一)小米珠,粒度细小如粟
粒,又叫“麻线珠”,以往多销于新疆一带,少数民族用来装饰帽子;(二)二六
珠, 又叫一两二百六,每串260粒,重一两,其实每串重仅八钱左右,有时每百
串仅重五斤;(三)五钱珠,每串百粒,重五钱,实际每百串仅重一斤六两左右;
(四)豆型珠,创制于1964年,形似绿豆,是“回丝头”的特细产品;(五)帘子珠,
较五钱珠稍大而圆正,是穿制珠帘的专用珠,1964年创制;(六)建珠,在50年代
中期按外地提供的样品仿制成功,珠粒两端为平面,呈砘形,属特细类,粒度大
于小米珠而小于二六,多销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莲子珠形状如枣核,有每串重五钱、一两、二两,有每百串重一斤、二斤、
三斤等规格。它有一个变种叫扁莲子珠。
项链珠用来穿制项链,分七种:(一)宝塔珠,粒度依次递增,由小到大复由
大到小穿成一穿项链,形似宝塔,串长有八寸,一尺二,二二尺四等规格;(二)
蛋圆珠,较莲子珠稍圆而两头丰满呈鸡卵形,分大、小两个规格,成串时大小相
隔,每串百粒,跟建珠隔粒相同,80粒成一串,加扣即为蛋圆项链;(三)藕形珠,
略似莲子珠而两头不尖;(四)石榴子珠,以瓷白色做小珠为石榴核,外裹以淡红
色,压扁使成石榴子状,有大小两种规格,大小相间,60粒成串;(五)坠形珠,
一头似莲子,一头象蛋圆;(六)瓷瓶珠,形似高压电瓷瓶;(七)狮子头珠,这是
由蓝白二色做成的大珠,上有五个疙瘩。
瑶珠是我国西南瑶族等少数民族装饰衣帽的特需商品,形如长螺栓,在元末
明初就有生产,历代畅销不衰,规格往往由买方提出,有一寸至五寸,一寸至八
寸等。
此外还有条珠、汗珠、五十数、花串、烫珠、佛珠、花瓣等品种。
机制珠。近年来,玻璃珠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畅销。珠绣产品需要质量极高
的小米珠,采用传统工艺是难以生产的。1960年,博山玻璃工艺生产合作社曾试
制过,但没成功。1968年,淄博美术琉璃厂建造了电熔拔梃炉,安装了裁梃机,
成型机,1969年试制出机制小米珠,但因质量较差,不久停产。1970年,该厂又
试制机制建珠, 帘子珠和研磨油漆原料的玻璃微珠取得成功, 而且销路很好。
1978年,复用原设备,又增加了抛光机、分圆机、球磨机、镀银机、镀彩机持续
试制小米珠,质量大有提高,1980年11月20日经省二轻厅组织有关人员鉴定,认
为其中某些花色品种达到和接近国外产品的水平,填补了我国机制小米珠生产的
空白, 以后又经过研究改进工艺,到1985年第4季度,生产杂色和镀膜小米珠21
种,月产量3吨.

冷加工产品

轮工加工品。很多琉璃产品如花球、烟呶烟壶、烟缸、国际象棋子、壁灯等
都需经过轮工加工才能成为成品。
轮工生产在合作社成立以前有作坊和单干两种形式,以后成为社、厂生产的
一个组成部分。
轮工工艺来自玉雕。20世纪50年代以前,使用的主要工具是“架子”,这是
1个带有两条腿的木案,两腿在木案一端,另一端架在1只废硝罐上。硝罐既做支
架,又做盛放和淘选磨料的容器。架子中间为一横梁,上安粗壮的立柱。立柱顶
部开十字形沟,纵沟安轮轴,横沟置一竹片,恰好咬住轴上的凹痕,起轴承作用。
轴前端用火漆粘一轮头,是琢磨琉璃的磨具。架子以中间横梁分为两部,一边呈
簸箕形,稍有倾斜,以利流水;另一边平置一块砖,上凿孔,立一竹片。轴的后
端从竹片上的圆孔穿过。轴上缠绕皮带。工人操作时用脚蹬皮带驱动轮轴作往复
转动,用手搭沙、泥于轮头上,持琉璃半成品反复琢磨。1954年,轮工用废滚珠
轴承代替竹片,很快推广。1957年,琉璃工艺生产合作社革新小组设计了用电动
机做动力的轮架,使轮工生产实现了半机械化。
轮头有铁制、木制两种,铁制的用以琢磨,木制的用以抛光。
磨料最初用当地山上的一种砂石碾细制成,硬度较低;近年改用工业炼结的
80#、100#、300#等各种规格的棕刚玉。
轮工的工艺操作一般有粗磨(动砂)、细磨(泥砂)、精磨(细货)、抛光(光货、
亮货) 等工序。特别精细的产品如高档烟壶配玉石盖等,要在木轮上包毛呢,用
氧化铁(红土)、氧化铈、氧化铬等高级磨料作最后亮货。
珠帘。最早的琉琉珠帘是明初内宫廷的内官监委员在博山监制的用蓝色条珠
穿成的“青帘”,是进奉朝廷的贡品。民国初年,米珠炉户刘在海家用自产米珠
穿制珠帘,以各色珠穿成带花边的图案。有“凤串牡丹”、“丹凤朝阳”、“高
岗独立”等字样。帘板用竹片制做,两头安挂钩,中间装折页,可以折叠,便于
包装、收藏和运输。琉璃合作社成立之初就用五钱米珠穿制珠帘,后改用专门生
产的帘子珠。1980年,博山美术琉璃厂采用电熔炉拔出的中空圆梃,裁成小段,
经滚筒滚磨,分冷、暖两种色调穿成各种图案的管珠帘。
铺丝。铺丝产品主要用玻璃丝制成。博山生产铺丝大约在清代前期,咸丰、
同治年间生产的铺丝品有插屏、桌屏、宫灯、四扇屏等。清末民初时,铺丝在琉
璃产品中占很大比例,多销于日本。抗日战争胜利后,这种产品大减。50年代,
博山琉璃工艺生产合作社曾一度生产铺丝,但因产品自身有怕潮、不耐久,着上
尘土难以清除等弱点,竞争能力大受局限,于1964年停产。
铺丝品的制作方法:先在案上刷清水,根据产品的大小铺上白纸条作为边柜,
在白纸条上抹浆糊,斜铺玻璃丝一层,将裁去空白的画片刷以清鳔水复上,再刷
以清鳔水铺第二层丝,与第一层呈交叉方向,四周再贴纸条,干后,裁切四周,
护以纸条,加框即成。
料景。70年代中,博山美术琉璃厂用废料丝、料块堆拼成山石木卉之状,用
小型料兽点缀其间,外罩以正方玻璃粘成的盒,作为玩物投放市场,取名“料景”。
珠绣。这是用细玻璃珠绣缀成各种图案的饰物,作装饰衣服之用。1980年,
博山美术琉璃厂开始试制此类产品,有发卡、发带、胸花、钱包、拖鞋和衣服等。
挂屏。这是一种观赏陈列品,用琉璃制成的花瓣、花叶、花枝在框内依画稿
用乳胶拼粘而成。近年博山美术琉璃厂制做了《百花齐放》、《牡丹》、《菊花》
等大型琉璃挂屏数个,专作陈列展览之用,投放市场的为较小型挂屏,产量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