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基本工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3&A=1&rec=154&run=13

烧制陶瓷的工艺流程仅以日用陶瓷举一例:
山东博山陶瓷厂陶器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
原料粉碎→配料→碾泥→陈腐→真空练泥→成型→修青坯→烘干→施碱→施
釉→修白坯→烘干→装饰→装窑→烧成→出窑→验收→捆包出厂
山东博山陶瓷厂瓷器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
洗料→拣选分级→破碎→大碾斗配料→球磨→一次过筛除铁→二次过筛除铁
→滤泥→泥饼烘干→一次真空练泥→陈腐→二次真空练泥→陈腐→三次真空练泥
→成型→坯模烘干→脱模→粗坯烘干→修坯→精坯烘干→施釉→装窑→烧成→出
窑→白瓷检验→装饰→烤花→彩瓷检验→包装出厂
在工艺流程申泥釉料生产(原料加工)、成型、烧成、烤花工艺发展简况如下:
泥釉料生产。建国前,博山各陶瓷业户加工陶泥使用牛拉泥碾。一盘大泥碾
需三、四头牛拉,日产泥料1000公斤。碾细的陶泥顺碾槽流入泥池,经过沉浮去
水取出,再用人工踩泥、摁泥才成。山头的各窑业户自明末起采用淄川昆仑加工
的白釉。碱药(化装土)亦是用石碾将烧熟的焦宝石碾细加工而成。建国后,陶瓷
工业经过改造和发展,逐步用雷蒙磨粉机代替了牛拉泥碾,用搅泥机、真空捏练
机代替了人工踩泥、摁泥。
成型。 博山窑业碗坯成型的传统方法是石轮手拉坯, 一天人均生产900~
1000个碗坯。1954年,淄博窑厂由石轮改电轮。每人每日手拉碗坯1200~1300个。
1953年,淄博专区实业公司窑业总厂北岭分厂生产细瓷汤、平盘使用刀压成型。:
1956年后,山东博山陶瓷厂生产出口瓷单杯、碟全部使用刀压成型;1976年以后,
碗、盘、杯类逐步使用滚压成型机代替刀压成型;1985年,餐具中的沙拉斗与六
角盘试验阳压成功。
烧成。博山陶瓷历来用间歇式圆窑烧成。在山头地区使用这种窑炉大约有九
百多年的历史。这种窑体呈圆筒形,球冠形窑顶,中间留一“天字眼”,窑前设
一窑门,窑后设两条烟囱,两烟囱间的窑顶处留一“锥窗”。窑内前为火膛 (下
为底哨) ,后为窑台(前高后低)。窑台装坯容量以装大盆(匣钵)的行(横)柱(竖)
数计算,有两行四柱、三行六柱、四行八柱、五行十柱、六行十二柱、七行十四
柱不等。圆窑烧成凭经验操作,分小火、中火、大火三个阶段。烧成时间因窑内
容量和煤质而定。大窑一般烧5~6天(最多7天) ,中窑一般烧3~4天,小窑一般
烧2天。窑温可达1300℃左右。窑内温差很大,一般在200℃左右,适合烧制耐火
度不同的陶制品。建国后,陶瓷业飞速发展,要求生产高档次高质量的陶瓷器,
这种圆窑越来越不适应。1963年,山东博山陶瓷厂建成第一条简易煤烧日用陶瓷
隧道窑投产。以后新建隧道窑逐步增多,到1985年,圆窑烧成已全部为隧道窑所
代替。
烤花。1934~1936年,山头的“希新昌窑厂”最早试验独柱烤花成功,但未
推广。当时的烤花炉用耐火砖砌成.炉心用三、四个大盆(匣钵) 垒成一柱(内放
产品) ,炉壁与炉心之间放燃料,初用木炭,后用焦炭。1943年后,山头的烤花
户始有发展,烤花炉由原来的一柱改为三柱,燃料也由焦炭改为块煤(或煤坯)。
建国后,各窑厂、社烤花已很普遍。1961~1963年,山东博山陶瓷厂建烧煤铁筒
烤花炉烤花,主要烤制细瓷贴花和手彩木瓜壶、腰鼓杯、五寸半碗及盘类产品。
1963年建烧煤单洞铁笼滚珠烤花窑,彩烤开始生产连续化。1965年建烧煤单洞铁
笼轨道烤花窑。1968年建烧煤双洞铁笼轨道烤花窑。1970年贴花产品由胶贴平印
花纸改为平印薄膜花纸。 1973年建烧油锦窑, 它适合烤制大件盘、壶类产品。
1976年建烧油辊道窑,它比锦窑通风好,烤花周期短,适合烤制平面和小件产品。
1977年建双层辊道窑。同年贴花产品除用平印薄膜花纸外又增加了丝网薄膜花纸。
'由于烤花工艺不断改进,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