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3&A=1&rec=1&run=13

中共博山区委书记 邹大民

《博山区志》付梓出版,这是全区人民的一件大事,博山文化史上的一座丰
碑。对此,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
博山历史悠久,文化昌盛,自然资源、地下宝藏丰富,经济基础厚实。陶瓷、
琉璃两大工业宋、元即已兴起,誉满中外,故素有“陶城”、“琉璃之乡”之称。
博山人民勤劳、朴实,又有着革命斗争的光荣传统。唐赛儿起义声震华夏;
矿工王堂起义波及数省;中共博山地方党组织执行中央统一战线政策,联合“九
道”共同抗日的事迹名垂史册。
解放以后,博山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卓越
贡献,尤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区人民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
励精图治,奋力开拓,调整工业结构,稳定巩固农业,发展商品经济,两个文明
建设均取得显著成绩。博山,以它崭新的面貌展现于80年代的今天。
博山自1734年(清雍正十二年) 建县至今256年,历史坎坷,成绩壮观,有事
可述,有业可志,有功可彰,完全应该也能够写出一部巨著,以真实、客观地记
载历史的步伐。
古人云:盛世修志。这是经验之谈,也说明一个问题,一部志书能否得以问
世,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没有繁荣发达的经济基础,则是不可能的。
建国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修志工作。1958年,毛泽东同志就倡议编修地方
志,周恩来同志也曾强调:“我国是一个文化悠久的大国,各县都编有县志,县
志中就保存了不少各地经济建设的有关资料。我们除编印全国方志目录外,还要
有系统地整理县志中及其他书籍中有关科学技术资料,做到古为今用。”
博山修志历史源远流长,自1665年 (清康熙四年) 孙廷铨著博山第一部志书
《颜山杂记》起,到1935年王荫桂督修《续修博山县志》,迄今又越50余载。博
山在300年中,修志6次,记博山山川河流,人情风俗,自然社会,历史规律,虽
有偏颇狭隘之处,剔除陈陋,亦可供参考借鉴。
1982年,区委、区政府响应党中央、国务院把兴办地方志事业作为重要的文
化建设来抓的号召,对编纂博山区志非常重视,建立常设机构,并不断充实力量,
组织发动,广征资料,七度春秋,八易其稿,终于总纂成书。
新编《博山区志》,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经济
建设为中心,重点记述建国后各条战线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突出记述了党的十一
届三中全会以来博山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化。在体例上有所创新。陶瓷、琉璃、名
胜独立成编,具有地方特点;地方志、园林专设章节,开创体例先河。
这部志书,卷帙浩繁,资料丰富翔实。农、工、商、政各界人士,作为纵观
历史,饱览古今,运筹谋划,执政决策,有着可靠的参照系和切实的指导性;作
为振奋民族精神,陶冶性情,淳化民风,发展经济,繁荣社会,有着宝贵的价值
和深远的意义。因而说,新编《博山区志》足可称之为具有“资政、存史、教化”
作用的“一方之百科全书”。一册在手,全局在胸,幸莫大焉!
勇敢、智慧的博山人民用勤劳的双手书写下可歌可泣的篇章,修志工作者用
心血和汗水记载了真实的不可磨灭的历史。
我谨代表中共博山区委、博山区政府对上级领导部门和在博山工作过、战斗
过的老同志以及全区46万人民对《博山区志》出版的关怀、指导和支持表示衷心
的感谢;对编写区志作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表示诚挚的敬意!
文短涵浅,言意未尽,情之所至。谨以此为序。

一九八九年十二月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