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体制改革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2&A=2&rec=88&run=13

【综述】 张店区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简称"区体改委")是区政府主管经济体制
改革工作的综合职能部门。其主要职责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体制
改革的方针、政策,结合本区实际情况,拟定全区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规划,设
计实施方案,总结并推广交流改革经验,监督检查指导全区经济体制改革工作,
评介有关部门的改革成果,开展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调查研究、舆论宣传等。
为加强全区的经济体制改革工作,强化经济体制管理机构,更好地发挥经济
体制改革机构的作用,1989年10月,区委、区政府决定将张店区经济体制改革办
公室更名为"张店区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改革后的体改委为正局级事业单位,
编制7人, 内部设有办公室、企业科、农村科和流通科。1994年机构改革,体改
委又改为体改办,隶属区政府办公室。

【新一轮企业承包工作富有成效】 全区第一轮企业承包后,第二轮企业承包工
作于1990年在工业、商业、物资、供销、外贸等行业全面展开,根据行业和企业
的不同特点,其承包期限从1991年起定为3-5年。
为确保承包工作的顺利进行,区政府成立了新一轮企业承包工作领导小组,
下设办公室,挂靠区体改委,并采取分工落实的办法,由经委、财委等经济综合
管理部门和企业主管部门逐级设立得力的工作班子,明确责任,分工负责,限期
完成。 在认真总结第一轮承包工作经验、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本着"兴利除
弊, 规范完善"的原则,区政府制定了《张店区人民政府关于新一轮企业承包工
作意见》,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文件,统一了承包合同文本,规范了承包工作实施
办法,并且重点在6个方面进行完善。一是推出了"分档分级,企业自选,发包方
审定"和基数测算的办法,在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职工三者利益关系的前提下,
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企业的效益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了承包制的透明度,避免了"
一对一"谈判, 加快了承包进度,较好地解决了"鞭打快牛"问题,调动了企业在
困难条件下奋发向上的积极性。该《办法》规定,全民所有制企业,按照省、市
级先进企业资金利税标准及未达先进标准企业的具体情况划分为5个档次; 集体
所有制企业按照利润超收幅度分为4个档次, 并使基数档次、上缴比例、超收分
成、技改归贷、工效挂钩、经营者奖惩相联系,企业自报档次越高政策越优惠,
形成了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激励机制。二是完善承包内容,实行"三包一挂":
包实现利润、包上缴利润(集体企业为计税利润)、包技改归贷,工资总额同经
济效益挂钩。指标体系中突出了经济效益指标、发展后劲指标和企业管理指标,
强化了企业目标的引导和约束作用,增强了企业的积累机制和发展后劲,在一定
程度上抑制了短期行为,并清理、防止了指标"乱搭车"现象。三是规范了发包主
体,加重了发包方的责任。国营企业由企业主管部门和财政局发包,集体企业由
主管部门和税务局发包,实现了发包主体明晰化。四是在坚持厂长负责制的前提
下,提倡一人挑头,集体承包。此办法既保证厂长作为企业法人代表的生产经营
指挥权,又体现了党组织在企业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和职工代表大会的民主管理与
监督作用,优化了承包经营主体。五是完善对承包经营者的考核奖惩机制,实行
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根据企业承包档次和效益等级,鼓励多创效益、科
技进步和出口创汇,严格按照经营效果和贡献大小确定经营者收入和奖惩。六是
强化了企业约束机制,界定了企业留利及各项基金的分配比例,以保证企业持续
发展。建立并完善了企业风险基金、职工风险抵押制度,以增强企业负亏能力。
健全了审计制度,有效地发挥了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
在整个承包过程中,由于准备充分,政策办法对头,工作进展顺利,成绩显
著。 从1990年9月初开始测算承包基数,到11月中旬,10家工业企业和49户流通
企业全部签订了合同,占应承包企业总数的95.2%;34户外贸企业进行了承包,
确定的各项承包指数基本达到了预定要求;10家区属工业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平均
递增18.15%,实现利润平均递增10%。三年内归贷738万元,计划技改项目5个,
计划新开发产品5个; 43家区 属商业、 供销 企业 实现 利润比上轮平均 递增
10.6%,归贷142万元;商业销售总额比上轮增长9.4%。新一轮企业承包为全区"
八五"期间经济持续、 稳定协调发展奠定了基础。由于张店区的承包办法对面上
具有指导意义,《企业管理》、《经济管理》、《体改信息》、《改革之声》等
报刊先后对其进行了报道,国家体改委和省市体改委给予了肯定。

【优化企业组织结构】 由于全区采取各种措施,积极推进兼并,大力发展企业
集团,进而使企业组织结构更加优化,生产能力日益扩大,市场竞争日渐增强。
企业兼并采取两种方式进行:一是全民企业之间的兼并,其产权无偿划转;
二是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的兼并,在资产处理上则分别记帐,按比例增值。需出
资兼并的,采用股份办法进行兼并。如张店水泥厂、淄博科技器材大楼,以兼并、
合并方式,分别对张店纸箱厂、张店热工研究所实施了优化组合,被优化企业的
固定资产得到了合理流动,职工得到了重新安置,土地和厂房得到有效利用。区
属企业的成功兼并,为乡镇企业提供了范例。如湖田镇办企业淄博华信化工股份
有限公司和张店湖岭水泥厂,分别兼并了湖田运输车队、张店中兴钻探公司、张
店宝岭实业公司、张店金钢石磨料公司,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组建企业集团,采取形式主要有控股、承包、兼并、"六统一"(人、财、物、
产、供、销统一管理)。从1992年至1997年,全区共组建企业集团46家,其中国
家级22家、省级28家、市级10家。淄博沣水实业集团公司和淄博昌盛集团公司是
国家级企业集团, 工业产值分别超过20亿元。淄博宝沣股份公司等5家企业集团
取得了进出口自营权。其中宝沣公司1995年进出口业务赢利1200万元。在组建集
团工作中,坚持政府引导和企业自愿的原则,坚持骨干龙头企业膨胀壮大和兼并、
联合相结合,打破地域、所有制和隶属关系的界线,突出资产纽带联结作用,有
计划改组现有企业资产结构,提高集聚能力,增强融资功能、科研功能和贸易功
能, 从而形成了销售额20亿元,利税近1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在具体操作中分
三个层次:一是以各镇办事处行政单位成立区域型集团总公司;二是以村为单位
成立单位集团总公司;三是以龙头企业为主组建集团公司。如淄博食品厂、淄博
酿造厂和淄博冷钦厂, 产品相同,互相竞争,难以形成规模。1995年3家联合成
立"淄博晶宝食品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人、财、物、技术、市场等生产要素
优化组合,充分发挥了集团优势,产值、销售收入、利润都提高较大。

【股份有限公司的组建与规范】 股份有限公司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最高层次
的组织形式。组建设立形式分两种:一是募集式,二是发起式。无论那种改制形
式, 张店区均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的前列。截至1993年8月份,募集设立的股份
有限公司共改造了21家, 其总股本为3.1亿元,筹集资金1.73亿元。发起设立的
股份有限公司的改造, 自1997年2月份始在全区规模大、效益好的企业中广泛进
行了推广,至年底已有7家企业正在改制之中。这7家企业改制成功后,预计总股
本为3.226亿元,可募集资金1.12亿元。其中崔军集团公司、工业搪瓷集团公司、
傅山集团公司和科汇公司,已陆续接到省体改委的筹建批文。
一、张店区股份有限公司的改造大致经历的3个阶段
第一是论证、 调查、研究阶段。自1990年下半年至1992年2月,体改委对股
份制的属性、特点、意义、作用,进行了认真广泛的研究、讨论,统一了认识,
从而为改制工作打下了理论基础。
第二是具体实施阶段。 自1992年2月至1993年10月,经过近两年的摸索,进
入了实施性操作阶段。为确保这一新生事物的诞生,体改委从考察的众多企业中,
首先筛选出新华、 银华、华信、公园城信4家企业作为试点并一次改制成功。在
1992年5月12日全市首批公布的9家股份制试点企业中, 张店区这4家均在其中。
在以后的一年里,宝沣、南百、科技器材大楼、张店水泥、鲁中房地产、物资总
公司、公园商场、板纸、兽药、东方化学、第二水泥、铝型材、田家、金海、百
货一店、中心路信用社等企业相继改制成功,使全区股份制改造达到了高潮。
第三是规范阶段。 从1993年10月至1997年3月,在完成股份制企业财务会计
对接工作的基础上,首先各企业按照《公司法》及有关法规文件,对公司《章程》
和其它材料进行了修改和修订,并对部份企业的股本结构进行调整,使股本结构
更趋合理。之后又对各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进行了规范整顿,使股东会、董事会、
监事会的职责、权限进一步明确,从而使各企业真正转入股份制的轨道。1996年
下半年国务院授权各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按照《公司法》对募集设立的股
份制企业进行整顿、规范。张店区有15家企业取得了山东省人民政府的股份制企
业确认书,并顺利地在省工商局办理了重新注册登记的手续。
二、张店区股份制改造所展示的特点是:起步早,涉及面广,规范化程度较

1、 严格操作程序,力求规范。一是夯实基础。这包括审批手续的把关与完
备,资产评估的全面与公正,章程、组建方案、可行性报告、招股说明书等材料
的翔实与完善等。扎实大量的基础工作为改制的成功提供了有力保证。二是成功
地募集资金。全区申请改制的21家企业,除2家企业因特殊情况未能发行股票外,
其余19家全部按照规定,依托金融机构募股成功,没有一家失败。三是成功地召
开了公司创立大会。募股结束后,全区所有改制企业都相继召开了公司创立大会。
大会通过了公司创立报告、公司章程,选举产生了董事会,并按照程序选举出了
董事长、监事长,聘任了总经理、副总经理。总之,由于严格操作程序,力求改
制的最大规范化,保证了全区股份制改造顺利实施。
2、 法人治理结构健全。按照改制程序,各公司召开了股东大会,选举产生
了董、监事会,选举产生了董、监事长,由董事长聘任总经理、副总经理。股东
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的职权,董事长、监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的权限,也
都在公司章程中予以明确。另外,组织部、体改委、工会等部门,还经过多次讨
论,正确理顺了"新三会"与"老三会"的交叉关系,即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
与原企业的党委(支)会、职工代表大会、工会的关系。
3、 改制幅射面广,股票发行量大。张店区的股份制改造,按企业性质分,
有国营、集体、民营企业,而集体企业中乡镇企业居多;按行业分,有工业、流
通业、 金融业、 房地产开发业。各股份制企业发行股票的量也很大,最大的为
2000万股, 最小的也在200万股以上,而且 大部分 是溢价 发行,溢价额 最大
的为1.50元/股以上。 仅募集设立的公司所发行股票的总量就占全市股票发行量
的25%以上。
4、 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企业规模大、效益好。本区自1996年开始,以
发起设立方式改制的7家股份有限公司, 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是规模大、效益好,
且多数是产业产品结构合理的企业集团。其总资产大都在亿元以上,前一年的利
润总额都在800万元以上, 负债率一般在30%--50%之间。本次改制设置的股本总
额均在4000万股以上, 股票发行额度在800万--3000万股之间。以上优势,为这
些企业改制成功、规范运作、几年后上大市奠定了较稳定的基础。
三、股份制改造的新探索
本区股份制改造除了以上所展示的特点外,还对已改制的股份制企业在今后
如何运作方面做了进一步的探索。
1、 股票二级市场的建立。股票发行市场(一级市场)和交易市场(二级市
场)是密不可分的,它们存在着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没有股票的一级市场,
就不会有股票的二级市场;反之,股票二级市场的建立和活跃,会刺激和推动股
份制的改造。因此,股份制改造应两手抓,一手抓改制,一手抓交易。如同开拓
股票发行市场一样,张店区同样率先建立了股票的二级市场。早在1992年下半年
股份制改造的同时,本区即成立"张店基金咨询服务中心",负责全区已发行股票
的交易流通业务。当时"中心"筛选了"银华"、"新华"两支股票进行柜台交易试验。
在积极探索股票流通交易的同时,体改委还为淄博基金、淄博证券交易自动
报价系统、东方期货公司的创建做了大量工作。淄博基金创建的前期工作,完全
是本区与中国农村信托投资发展公司开展的;东方期货公司从创办到营业是本区
先与台湾三禾星公司、后与市工商局联办的。
2、 股票二次发行配股。股份有限公司的筹资功能并非一次性,可以靠自己
效益和实力的不断提高,利用股票二级市场发行新股来筹集资金,补充企业血液,
壮大企业规模。1993年底至1994年初,本区华信、银华、新华3家公司通过配股,
新募集了资金620万元。1996年3月经省市体改委批准,通过淄博证券交易自动报
价系统运作,用配股的方式为田家公司募集资金3570万元,为金海公司募集资金
2500万元, 仅这两家公司就占该年度全市配股总量的近50%。几年中,通过配送
股的形式, 为企业筹集资金1亿余元,大大促进了企业发展,壮大了全区经济实
力。

【加快区域企业改革】 全区区属工商企业、乡镇企业改革,主要以产权制度改
革为核心。到1997年上半年,乡镇办以上企业已有281家进行了产权改革和重组,
占应改制总数的89.8%。其中改造为股份有限公司17家,股份合作制85家,有限
责任公司56家, 三资企业68家,兼并企业33家,出售15家,破产2家。组建企业
集团46家,其中国家级企业集团22家,省级企业集团28家,市级10家。向省体改
委申报、 发起设立股份有限公司7家。企业通过改制,明晰了产权关系,划清了
资产所有者与经营者的权力和责任,使国家、集体、企业、职工的利益有机结合
在一起,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生产经营活力明显增强。
本区企业改革有4个特点。 第一,以产权为核心,因地制宜,一企一策。一
是产权出售改制中,明确职工出资购股,有的是全部买断,有的是购买一部分或
大部分。这样产权人格化,利益更直接。二是兼并联合,坚持政府搭桥,企业自
愿,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把优势企业和优势企业联合起来,强强联合;
把优势企业的扩张需求和劣势企业的闲置资产结合起来,实现资产优化配置,组
建企业集团,发展规模经济。三是租赁经营,对一些小型、微利、亏损企业和小
型商贸企业,面向内部职工和社会招标租赁。第二,以资产重组为重点,盘活存
量资产。其间进行的资产重组主要是围绕股份公司展开。南定百货股份有限公司
和淄博商厦资产重组、鲁中房地产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与张店区建筑工程承包总公
司的资产重组合并,为全区资产重组树立了榜样,提供了成功的经验。通过兼并、
联合、参股、控股等形式盘活存量资产,减少国有、集体资产的损失,收到了事
半功倍的效果。全区兼并联合企业33家,盘活资产1.98亿元,消化亏损额3358万
元, 其中区属企业有3家企业联合,6家企业被兼并,9家困难企业盘活资产8286
万元,消化亏损额1360万元,安置职工2821人。第三,"三位一体",推进企业改
革。对部分规范化程度较高的优势企业,在企业制度创新、融资方式改革和股权
流通三个方面配套推进,通过规范运作和公司股票挂牌交易,推动企业在制度创
新和资本扩张上先行一步,形成了金海、天佳、鲁中房产等一批资产迅速增长,
利润大幅度提高的优势企业。
在县域企业改革中,中共张店区委下发了《关于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中心加快
县域企业改革的意见》,对在改制中的有关政策做了进一步明确和完善,保证了
全区企业改革有序、有据进行,实现了全区改制平稳推进。

【推行股份合作制】 股份合作制是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探索出的一种新的
组织形式,它将股份制中资金联合和合作制的劳动力联合合二为一。它适应于乡
镇企业和中小型企业。 全区已有745家企业改造为股份合作制,占全区各类企业
总数的95%。其中工业、商贸流通713家,养殖、种植32家。股东总额4.8亿元,
其中集体股3.48亿元, 职工分配股8652万元,职工投资股8652万元,社会股666
万元,外资股2857万元,外资企业中职工风险抵押金化转2000万元,企业新筹集
资金9200万元。在全市股份合制工作中,张店区被市里评为推行股份合作制先进
区,多人次受到市政府表彰。
在这项工作中的主要作法:一是健全组织,加强领导。二是广泛宣传发动,
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三是明确分工,加强调度。四是典型引路,带动全区。五
是严格把关,确保改制质量。在改制过程中,依据企业具体情况,采取多种方式,
使股份合作制改造和组建企业集团相结合,折股量化到人和个人投资入股结合,
一举多保,节约了改革成本,取得了良好效果。
股份合作制改造促进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一是自负盈亏的产权管
理机制基本确立,董事会以法人资格自主从事经营活动。二是自主经营的决策运
行机制初步建立,决策权不同程度得到落实。股份合作制企业基本做到了按市场
需求,自主决策企业的生产经营、投资、劳动工资、产品定价、以及产品销售、
留用资金分配、 资产处置等。三是自我发展的积累机制形成。企业利润40%用于
扩大再生产,分红部分占税后利润的60%左右。四是企业自我约束、监督机制得
到完善。五是增强了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稳定了职工队伍。股份合作制企业的
职工,既是劳动者,又是资产所有者,企业经营的好坏,关系着职工的切身利益。
改制之后,职工更加关心企业,开会发言的多了,提合理化建议的多了,浪费现
象有人管了。六是促进企业的横向联合,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大中型企业的投资
入股,使乡镇企业和大中型企业成为以资金为纽带的紧密联合体,利益共享,风
险共担,使乡镇企业的管理水平都有了明显提高。
本区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造的成功经验,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高
度评价:"有发展、有突破、有创新"。国家体改委主任李铁映题写书名的《现代
企业制度操作指南》,将张店区公园办事处的鑫锴建安公司的改制做法作为唯一
的股份合作制样板向全国介绍。

【企业改革取得全面进展】 一是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改造稳步推进。截至1997
年, 全区组建股份有限公司19家,股本总额达5.4亿元,其中14家企业被省政府
批准为规范的股份有限公司, 8家场外交易企业通过证券市场融资2.97亿元;35
家企业进行了以"先出售后改制"为主要形式的股份合作制改造,吸纳社会闲散资
金11.2亿元;182家区、镇企业进行了规范化的公司制改造,占应改制数的58%。
二是企业资产重组步伐加快。对43家不景气的中小企业采取剥离分组分立、分块
搞活的方法,实行租赁经营;对11家小型、微利或亏损企业实行拍卖;对12家产
业相关联的企业实行兼并联合; 依法对2家企业实施破产。累计盘活资产1.98亿
元,消化亏损额3400万元。三是企业集团的规模和实力进一步壮大。发展市级以
上企业集团27家, 其中国家级企业集团10家,省级企业集团3家。27个集团连结
资产总额15.89亿元, 工业产值、营业收入和利税在全区经济总量中的份额均达
到60%以上。

【防止改制企业国有资产流失】 一是严格规范改制程序。聘请权威机构进行界
定,并由区国资局进行验证确认。企业与主管部门共同编制资产转移表,由公证
部门予以公证备案。二是完善改制具体政策。对出售的国有资产,按照"三公开"
原则向全社会竞价拍卖,买受人不能一次付清的,经批准可以按同期银行利息分
期付款,但首期付款不得低于50%,其余部分不超过2年或一次付清;对实行股份
合作制的企业,出售给职工所回笼的资金,一般可以继续留作企业用于技改、扩
大生产、弥补流动资金不足,使用1一3年,并按同期银行利率交纳资金占用费;
对实行租赁经营的国有资产,根据企业资产状况,预交一定比例的租赁费和风险
抵押金。三是妥善处理呆帐坏账。涉及国有改制企业的呆帐坏帐,由国有管理、
地税、体改部门共同确认,确定3年以内的全部保留,3一5年的核销30%,5一6年
的核销80%, 保留部分以经济、法律手段收回。四是确保国有资产使用收益。对
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企业, 认定国家股为优先股,具有优先分配权。
(袁义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