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种植与农村经济管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2&A=2&rec=69&run=13

【综述】 张店区农业局为正局级单位,1988年初称张店区农牧业局。下设人秘
股、生产科、经管站、种子站、农技站、植保站、畜牧兽医工作站、农业广播学
校、良种繁育场、蔬菜办公室。1988年3月成立蔬菜局(兼并蔬菜办公室) 。1990
年11月成立畜牧局(兼并畜牧兽医工作站)。1989年成立张店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
中心(副局级),下设农技站、植保站、土肥站、环保站,农业广播学校也升为副
局级。1992年成立张店区减轻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办公室。1994年机构改革时张店
区农业局改称张店区农业管理服务中心, 至1995年7月又恢复为张店区农业局。
1995年成立张店区良种繁育中心, 为正股级事业单位,编制6人,隶属农业局。
1997年良种繁育场被淄博市农业工程学校兼并。至1997年底,张店区农业局下设:
办公室、调研科、生产信息科、行政科、财务科、农经站、减负办、种子站、农
技推广中心(副局级) 下设:农技站、土肥站、环保站、植保站)、良种繁育中心
(正股级) 、农广校(副局级)等9个单位,编制47人,暂定政府序列事业单位。截
止1997年底,全局实有职工54人,其中副局级以上6人,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
15人。区农业局主要职能:一是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农业法律和方针、政策;二是
主管本行政区域农作物种子工作,包括制定并组织实施种子发展建设规划,负责
计划、生产、经营和种子的管理,签发和管理《种子生产许可证》、《种子经营
许可证》、《种子质量合格证》,会同有关部门查处违法生产、经营种子的单位
和个人,培训种子技术和管理人员,三是主管全区农业技术的示范推广和农业技
术开发及农业教育工作,指导农业劳动者搞好农业生产,鼓励农民应用先进的农
业技术,支持农民举办各种农业科技组织;四是主管本地区进出境植物的检疫工
作,负责执行国家的植物检疫任务;五是主管本行政区内的农民负担监督管理,
农村集体资产和农村财务监督管理及审计工作;六是负责全区农村承包合同的管
理和农村经济情况统计及农村合作基金会的监督管理工作。

【农业自然环境】 张店区地处鲁中山地丘陵和鲁北平原结合地带,属暖温带季
风型半干燥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区,四季明显,雨量集中,气候温和,境内常年平
均气温13℃,地面平均温度15℃。主要土壤类型有褐土、褐土性土、潮褐土、砂
姜黑土。 土壤有机质含量比较平衡,其中土壤含全氮量72ppm,平均供氮强度为
8.3%, 有效磷含量平均为16ppm,速效钾平均为127ppm。全区土壤酸碱度在7.1
-7.9之间, 属中性至微碱性范围,适应一般作物生长。全区农作物主要是小麦
和玉米, 其它农作物有棉花、大豆、花生、地瓜,近年 来蔬菜 种植 面积逐渐
扩大, 粮经 结构约为6:4。1988年初全区实有耕地面积26.48万亩,每农业人口
平均占有耕地1.16亩, 1997年末实有耕地面积16.24万亩,每农业人口平均占有
耕地0.9亩。

【主要自然灾害】 全区农业主要自然灾害有旱灾、水灾、风灾、雹灾和霜灾。
十年来,虽然遇有多次的暴风雨灾害,但是对全区农业生产影响不大,未造成大
的危害。旱灾是区内主要的灾害之一,发生频繁,当地有"十年九旱"的说法,危
害最重的是1997年,是十年来秋粮生产损失最大的年份。是年六、七、八月份连
续干旱少雨, 卫固、中埠、湖田、沣水等镇2万余亩玉米严重受旱,其中有8000
亩缺苗50%以上; 8月19日又突遇暴风雨的袭击,使长势稍好的玉米造成严重倒
伏, 导致30000余亩玉米茎断,全区受害面积达到90%,减产15-65%不等,给农
业生产造成了很大危害。

【农业技术推广】 1988-1997年十年间,全区广大农技干部按照"试验、示范、
培训、 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的要求,根据全区农业生产的特点,积极推广和普及
良种繁育、平衡施肥、病虫害防治、作物高产栽培等农业实用技术,做好农业生
产产前、产中、产后过程的常规技术指导和服务。并利用示范、培训等各种有效
途径,向农民传播农业增产新技术、新成果,以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
农业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技术含量。一是抓住农业生产主要环节如春季麦田管理、
夏玉米套种、秋收秋种、冬季麦田管理等,通过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进行苗情
调查、病虫测报、土壤肥力、墒情监测等,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同技术意见,制定
技术管理方案,指导农民科学种田,做到突出重点、分类管理。并及时组织农业
技术培训,按照"区(县)级培训乡(镇)级,乡镇级培训村级"的原则,层层举办
培训班,向农技干部、农民技术员、农民科技带头户进行农业增产新技术和实用
技术培训,同时编发各类农业技术明白纸,指导农民科学管理农田,合理施肥浇
水,科学进行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确保农业生产丰产丰收。据统计,十年间区
镇两级共印发各类技术指导意见6万份, 举办培训班700余期,培训农民技术员6
万人次, 编发各类技术明白纸38万份。 二是积极开展农业科技推广年活动。在
1990年的全国"农业科技推广年"活动中,在积极做好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的基础
上重点加强了农业推广体系和农业科技队伍建设, 按照"提高区级,完善乡级,
发展村级"的要求,全区11处乡镇、3个办事处全部建立了农技站、种子站、经管
站,乡镇、村也分别配备了科技乡镇长、科技村长,招聘了农业合同制干部14名,
亦工亦农农技员21名,聘请了农民技术员245名,落实了农村科技带头户860户。
农业推广体系的完善和科技队伍的相对稳定,进一步推动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和普
及。同时在全区范围内积极开展了大积大造有机肥活动,全年积造土杂肥8万吨,
配方施肥面积达10万亩,并大面积推广了小麦高留茬和玉米秸秆还田技术。1997
年的全国"农业科技推广年"活动,主要是通过培训、高产攻关等各种有效形式,
大力推广农业增产新技术、新成果,以提高农民群众的科技素质和科学种田水平,
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三是积极引进、推广农业新肥料、新农药等新制剂。
十年中引进推广各类农药、 微肥、抗旱剂和种衣剂等100多种。四是积极推广农
业科技项目。十年中利用各种途径,引进多项农业科技项目,经过试验示范、样
板攻关, 然后在大田中推广开来。通过典型带动、推动整体发展,十年共引进推
广各类农业科技项目152项, 不但创造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同时带来了很好的社
会效果。 1988年全区粮食平均亩产量571公斤, 1997年增至886公斤,增幅达到
55.2%。1988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是942元,1997年达到3006元,十年中增加了
2.18倍。

【植物保护和检疫】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积极做好病虫害测报
和植物检疫。1989年区站成立了植物医院,投资2.2万元建起了植物检疫室,1990
年全区麦田发生病虫害大流行。 为此区站在全区布点了3处病虫害情况测报点,
并对小麦病虫害如麦叶蜂、小麦白粉病、小麦全蚀病、小麦锈病、小麦根腐病、
麦蚜等进行了详细调查测报,并针对性地制定了详细的防治措施,有效控制了病
虫面积的发生。1988-1997年十年间,全区主要农作物病虫草鼠发生、防治面积
及挽回损失情况如下表:

┏━┯━━━━┯━━━━┯━━━┯━━━━┓
┃年│发生面积│防治面积│挽回损│实际损失┃
┃份│(万亩次│(万亩次)│失 │ (吨)┃
┃ │) │ │(吨)│ ┃
┠─┼────┼────┼───┼────┨
┃19│ 196.86│ 37.22│3857.8│53492.45┃
┃88│ │ │ │ ┃
┠─┼────┼────┼───┼────┨
┃19│ 94.76│ 40.52│9970.3│11772.71┃
┃89│ │ │2 │ ┃
┠─┼────┼────┼───┼────┨
┃19│ 81.1│ 52.89│15699.│16791.35┃
┃90│ │ │95 │ ┃
┠─┼────┼────┼───┼────┨
┃19│ 97.18│ 36.39│6127.3│ 22326.4┃
┃91│ │ │3 │ ┃
┠─┼────┼────┼───┼────┨
┃19│ 111.44│ 36.29│9637.2│18569.39┃
┃92│ │ │1 │ ┃
┠─┼────┼────┼───┼────┨
┃19│ 135│ 49.53│3734.9│12055.04┃
┃93│ │ │3 │ ┃
┠─┼────┼────┼───┼────┨
┃19│ 126.76│ 72.15│9680.9│ 13506.5┃
┃94│ │ │ │ ┃
┠─┼────┼────┼───┼────┨
┃19│ 84.64│ 59.22│12715.│ 6803.98┃
┃95│ │ │13 │ ┃
┠─┼────┼────┼───┼────┨
┃19│ 82.99│ 62.78│8123.9│ 3492.24┃
┃96│ │ │3 │ ┃
┠─┼────┼────┼───┼────┨
┃19│ 88.35│ 76.21│17062.│ 4414.55┃
┃97│ │ │29 │ ┃
┗━┷━━━━┷━━━━┷━━━┷━━━━┛
1988-1997年全区粮食生产统计
┏━━┯━━━━┯━━━┯━━━━┯━━━━━━━┯━━━━━━━━━━┯━━━━━━━━━┓
┃年份│播种面积│粮食作│经济作物│ 粮食作物播种 │ 粮食总产量(吨) │ 粮食单产量(公斤) ┃
┃ │ (亩) │物 │ (亩) │ 面积(亩) │ │ ┃
┃ │ │ │ ├───┬───┼───┬───┬──┼───┬──┬──┨
┃ │ │ │ │ 小麦 │ 玉米 │总产量│ 小麦 │玉米│粮食亩│小麦│玉米┃
┃ │ │ │ │ │ │ │ │ │产量 │ │ ┃
┠──┼────┼───┼────┼───┼───┼───┼───┼──┼───┼──┼──┨
┃1988│ 445771 │396565│ 4958 │186825│178834│119990│54803 │5970│ 571 │293 │334 ┃
┃ │ │ │ │ │ │ │ │0 │ │ │ ┃
┠──┼────┼───┼────┼───┼───┼───┼───┼──┼───┼──┼──┨
┃1989│ 430890 │387176│ 4123 │183305│177618│118395│58014 │5804│ 578 │316 │327 ┃
┃ │ │ │ │ │ │ │ │8 │ │ │ ┃
┠──┼────┼───┼────┼───┼───┼───┼───┼──┼───┼──┼──┨
┃1990│ 418569 │376565│ 4295 │176155│175267│156883│66345 │8536│ 777 │377 │488 ┃
┃ │ │ │ │ │ │ │ │7 │ │ │ ┃
┠──┼────┼───┼────┼───┼───┼───┼───┼──┼───┼──┼──┨
┃1991│ 417079 │373944│ 6724 │179098│177546│173689│74223 │9399│ 888 │414 │529 ┃
┃ │ │ │ │ │ │ │ │2 │ │ │ ┃
┠──┼────┼───┼────┼───┼───┼───┼───┼──┼───┼──┼──┨
┃1992│ 332291 │275879│ 6358 │136603│128884│175542│77086 │9146│ 934 │435 │555 ┃
┃ │ │ │ │ │ │ │ │6 │ │ │ ┃
┠──┼────┼───┼────┼───┼───┼───┼───┼──┼───┼──┼──┨
┃1993│ 311637 │246600│ 3551 │122137│112578│118901│53532 │6228│ 936 │438 │553 ┃
┃ │ │ │ │ │ │ │ │5 │ │ │ ┃
┠──┼────┼───┼────┼───┼───┼───┼───┼──┼───┼──┼──┨
┃1994│ 317455 │233559│ 6513 │118058│108620│111539│52292 │5719│ 942 │443 │527 ┃
┃ │ │ │ │ │ │ │ │0 │ │ │ ┃
┠──┼────┼───┼────┼───┼───┼───┼───┼──┼───┼──┼──┨
┃1995│ 311701 │226237│ 3950 │114970│105805│108352│51698 │5467│ 947 │450 │517 ┃
┃ │ │ │ │ │ │ │ │7 │ │ │ ┃
┠──┼────┼───┼────┼───┼───┼───┼───┼──┼───┼──┼──┨
┃1996│ 315188 │220645│ 2149 │110103│105885│106841│49973 │5545│ 955 │454 │524 ┃
┃ │ │ │ │ │ │ │ │6 │ │ │ ┃
┠──┼────┼───┼────┼───┼───┼───┼───┼──┼───┼──┼──┨
┃1997│ 315580 │218629│ 2213 │109034│105520│97839 │50716 │4621│ 886 │465 │438 ┃
┃ │ │ │ │ │ │ │ │5 │ │ │ ┃
┗━━┷━━━━┷━━━┷━━━━┷━━━┷━━━┷━━━┷━━━┷━━┷━━━┷━━┷━━┛

【农业技术开发研究】 立体高效农业。1988年承担省市“立体农业技术综合
开发”项目,通过试验探索,推广适合全区种植的立体模式有:小麦(大蒜)‖
生姜; 小麦/花生‖玉米(大豆或辣椒);小麦/玉米‖地瓜(或大豆);小麦
/越冬菜‖玉米/秋菜等6种类型、 11种模式。截止1990年,立体农业开发面积
累计达14.7万亩,三年累计产值8874万元,经济效益6426万元,纯增效益2120万
元。同年又承担了市立体农业"三、二、一"工程(一年三作、亩产二千公斤、亩
产值一千元) 2000亩,到1991年平均亩产1058公斤,产值920元。特别是在1992
年全区科技效益年活动中,区农技推广站在大张乡成功创出了六作六收的高产高
效立体种植模式。在全区开展了"双千镇"建设活动,截至1992年底,已有石桥、
房镇、大张、马尚、傅家、南定6个乡镇达到了"双千"乡镇,全区126个村达到了"
双千村"。
小麦高产开发。 1989-1990年参加了全市36处乡镇小麦亩产400公斤高产开
发,全区有6处乡镇共10.4万亩,经市级测产评比,全市前3名均在张店区:石桥
乡小麦平均亩产452公斤,列全市第一;房镇乡小麦平均亩产451公斤,列全市第
二;大张乡小麦平均亩产449公斤,列全市第三。同时通过采取"吨粮田"技术措
施,使每年小麦产量大增,1990年全区17.54万亩小麦平均亩产377公斤,创全区
小麦生产历史最高水平,列全市第二名,受到了国务院的表彰,成为全国表彰的
150个县(区)中唯一的一个区。1991年又突破414公斤,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
表彰。
山旱田开发。1992年进行了"万亩地瓜优质高产技术开发"项目,在四宝山、
卫固、湖田等乡镇开发面积1.32万亩。到1993年,经市、区科委测产验收,平均
亩产达到3018公斤,比1992年亩产1997公斤,亩增1021公斤,增长51.5%,亩增
效益150余元, 总增效益198万元。 按照山东省农委、科委、农业厅联合下发的
《关于在全省推广普及脱毒甘薯种苗的通知》 要求,全区在1996年进行了"万亩
脱毒甘薯示范与推广"项目,截止1997年,累计推广脱毒甘薯10000亩,平均亩产
3359公斤,较相同条件下未脱毒的甘薯亩增873公斤,增产35%,增收甘薯1222.2
万公斤,增加经济效益515.68万元。同时在做好地瓜高产技术开发的基础上,进
一步试验和探索了地瓜间作其它作物、地瓜病害的有效防治等经验。1997年秋种
承担了省农业厅"旱作节水农业开发"项目,争取了配套资产10万元,当年在张店
东部各镇推广地膜覆盖小麦等技术2000亩。
土地规模经营研究。 1988-1990年承担了省科委下达的"农村新型生产方式
示范试验"研究课题,安排在南定镇的漫泗河村。截止1990年底,已实现了耕播、
收脱、还田、喷灌、除草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水平由65%提高到94%,务农人员由
107人减少到60人, 人均负担耕地由11.3亩提高到23.3亩,仅农田作业转移到企
业的劳动力,三年累计创产值118万元。粮食单产由每亩628公斤提高到989.27公
斤, 劳力生产粮食由7378公斤提高到18137公斤,全村农牧总收入由37万元提高
到106.2万元,每个务农劳力年纯收入由1810元提高到4432元。
吨粮田技术。1988年承担了省市下达的"万亩吨粮田综合技术开发"项目,全
区落实在沣水、 南定、 傅家3个乡镇共1万亩,到1990年三年平均亩产量分别是
888.4公斤、 968.4公斤、1028公斤,三年累计增产粮食771.1万公斤,增加产值
677.69万元, 纯增效益338.8万元,并于1990年通过了省级鉴定。按照区委、区
政府[1989] 1号文件要求,从1989-1991年,利用三年时间在全区进行7万亩吨粮
田综合技术开发, 落实面积7.67万亩。当年经测产,小麦平均亩产410.8公斤,
玉米平均亩产为446.8公斤,全年平均亩产857.8公斤,1991年通过市、区两级鉴
定, 7.67万亩粮田平均单产达到1029.8公斤。同时在全区开展了"吨粮村"和"十
佳户"竞赛活动,经验收,全区共涌现出72个吨粮村,面积超过8.4万亩,增加粮
食产量5878.2万公斤,增加产值4702万元。产量最高的村是大张乡刘东村,全年
粮食平均亩产1080公斤, 产量最高的户是石桥乡南石村孙德义,7亩粮田平均亩
产达1218公斤。 1997年按照区委、区政府要求,在全区范围内进行8万亩吨粮田
技术开发,在秋种时已落实了全部措施。
千斤玉米开发。1989年承担市"千斤玉米乡开发"项目,结合"吨粮田"综合开
发和国家亿亩玉米"丰收计划", 落实玉米种植面积6.1万亩。经测产,平均亩产
548.8公斤,比未开发田亩增221.8公斤,总产增加1.23万吨,增加产值980.35万
元,纯增效益686万元。

【十、百、千、万工程】 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开展"科技送温暖"活动,
是市委、市政府1995年为全市人民办的八件实事之一。"十"即推广十种农业增产
技术;"百"即转化百项农业科技成果;"千"即组织千名农技人员下乡为农业和农
民服务;"万"即培训万名"绿色证书"农民,使其成为农业战线科技带头人。结合
全区实际,重点推广了九大农业增产技术(小麦、玉米新品种推广应用技术,吨
粮田开发技术,旱作节水农业开发技术,配方施肥与化肥深施技术,病虫害监测
预报及综合防治技术,农田化学除草技术,保护地高产栽培技术、种子包衣技术)。
转化了12项科技成果(10万亩鲁玉10号玉米新品种推广, 0.35万亩西玉3号玉米
新品种推广, 莱农13号玉米新品种实验示范,5万亩小麦中后期防病保叶增粒示
范推广,4万亩种衣剂推广,8万亩玉米化肥深施技术和2万亩中低产田综合开发,
"FA旱地龙"抗旱剂和万亩堆肥"301"催腐剂推广,4万亩小麦除草剂推广,2.5万
亩玉米除草剂推广),全区组织了由农、林、牧等部门80名技术人员参加的科技
下乡队伍,分组包片,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指导农业生产。全年共培训"绿色证书"
农民1500人, 发放"绿证"700个。通过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农作物优良
品种普及率达到了95%,农业的科技增长因素达到58%。

【良种繁育】 1989年3月13日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管理条例》,
1991年6月24日农业部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条例实施细则》 ,同年10月
20日,山东省政府又颁发了《山东省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通过认真宣传,组
织实施,使全区种子管理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管理轨道。一是区种子站加强
自身建设,充实了技术队伍和执法队伍,设立了种子化验室,并自筹资金50余万
元, 维修和扩建种子仓库2400平方米,种子晒场3100平方米,年可贮种500万公
斤,并购置了2台种子精选机、1台种子发芽机,大大提高了为农业服务、为农民
服务的能力。1988-1997年区种子站平均每年可向社会供应优良作物良种50万公
斤。 二是加强种子市场管理, 对辖区内所有种子经营单位全部实行"三证一照"
(种子经营许可证、种子质量合格证、种子检疫证和营业执照)制度,每年组织
2-3次种子市场执法大检查,及时查处非法经营种子事件,要求所有种子经营单
位,必须按照中央省、市、区有关文件精神合法经营,否则坚决取缔,从而净化
了种子经营市场,杜绝了坑农害农事件发生,让农民用上了"放心种"。
良种繁育。按照"引进、试验、繁育、推广"的原则,1988-1997年先后引进、
积累小麦原始材料700多份, 上百个品种,玉米杂交品种30多个,并选育小麦新
品系4个。1993年成立了张店区农作物良种繁育中心,筹集资金200万元,在大张
镇西部建起了农作物育种实验研究基地 (占地面积50余亩) 和小麦良种繁育基地
(占地3000余亩),使全区作物良种繁育推广工作得到长足发展。农民育种专家王
德民同志选育的小麦新品系鲁淄9351和鲁淄921(5),已分别参加了省级区域试验,
并获得较好的名次。特别是鲁淄921 (5) ,经示范种植,每亩产量高达647
公斤,已批准在全省示范推广,截止1997年该品种已在省内多个地区推广,面积
达450万亩以上。良种繁育主要以良种繁育基地为中心,吸收周围3000多亩农田,
进行小麦良种连片繁育,年可繁育小麦良种150万公斤,同时又增加了当地农民的
收入。到1997年,全区相继出现了一批种子生产专业镇、专业村,推动了全区良
种产业化进程。 特别是狠抓了小麦繁育供种"1.2.5"工程建设,使全区小麦良种
生产基本实现了统一规划、统一加工精选、统一标准质量、统一标牌销售,做到
了农民种地不留种,到1997年全区玉米统一供种达到100%,小麦统一供种达到85
%以上,全区每年可自繁小麦良种300万公斤,年可代繁玉米良种50万公斤。
良种更新。 十年间, 全区主要作物种子的更新替代是:小麦品种,1988─
1990年主要以高水肥田的鲁麦7号、鲁麦5号、鲁麦8号、鲁麦12号为主,中水肥田
以运83-2、 晋麦21号为主;1990-1992年高水肥田以215953、鲁麦12号为主,
中水肥田以鲁麦15号为主,旱田以鲁麦13号为主;1993-1994年高水肥田以淄农
033、鲁麦12号为主,中水肥田以鲁麦14号、淄农006为主;1995-1997年高水肥
田以鲁麦23号、鲁麦22号、鲁淄92-1为主,中水肥田以鲁麦21号、中麦9号为主。
玉米品种,1988-1989年以掖单2号、掖单4号为主,搭配烟单14号;1989-1992
年以掖单4号为主,搭配掖单2号、鲁玉10号;1993-1997年以鲁玉10号为主,搭
配西玉3号、鲁玉16号。其它作物品种:地瓜主要有鲁薯8号、鲁薯7号、鲁薯3号
等;大豆主要有鲁豆11号、鲁豆12号等;棉花主要有鲁棉14号、中棉所19号、中
棉所16号等;花生主要有鲁花14号、鲁花11号、鲁花10号、鲁花12号等。全区主
要蔬菜:大白菜主要有鲁白8号、鲁白9号、小杂56、鲁白6号、晋菜3号、天津绿
等;萝卜主要有鲁萝卜1号、鲁萝卜5号、淄博青等;甘兰有中甘8号、鲁甘兰2号、
中甘11号、 8398等;花椰菜(菜花)有日本雪山、白峰;黄瓜品种主要有津春4
号、 津春3号、津杂2号;番茄(西红柿)主要有西粉3号、毛粉802、苏粉1号、
L402等; 茄子主要有济丰3号、济南长茄、徐州长茄;辣椒品种主要有益都羊角
椒、 美国西元椒等;大葱品种主要是章丘梧桐葱;韭菜有791雪韭;芹菜有玻璃
脆、津南实芹;生菜有结球生菜、玻璃生菜等;油菜主要有四月慢;西葫芦有早
青一代;空心菜主要有大叶空心菜、泰国空心菜。

【减轻农民负担】 张店区始终把减轻农民负担工作作为农村工作的重点抓紧抓
好不放松。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通过强化减负措施,走出了一条增收减负
之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减负工作,实行了一把手负总责和减负工作一票否决制
度,层层落实了减负工作目标责任制,并纳入政绩考核内容,层层落实,一级抓
一级。历年来全区农民负担的"三提五统"款项均未超过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的
5%, 基本没有出台违反中央、省、市规定的加重农民负担的文件和项目,未有
平调、挪用上调集体资金现象,未发生农民负担问题引发的严重事件和恶性案件。
自1988年以来,张店区就非常重视农民负担问题,努力做到及时调查、查处
制止涉及农民负担的各种乱收费、乱集资、乱罚款、乱摊派等问题。特别是1991
年国务院和山东省分别出台了《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条例》、《山东省农民
负担管理条例》(简称两个条例),为全面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
和保证,经过多年的努力,全区减轻农民负担工作走上了制度化、法制化、规范
化管理道路。整个工作主要有三个内容:一是广泛宣传《两个条例》。从1993年
开始, 规定每年3月份为减轻农民负担宣传月,利用广播电视、讲座、培训、黑
板报、宣传栏、张贴标语等多种接近群众的形式,广泛宣传《两个条例》及有关
政策,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让农民群众明白那些是合理承担义务,哪些是
不合理负担,教育农民树立自觉履行义务和依法保护切身利益的意识;二是建章
立制,强化管理。1992年张店区成立了减轻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小组,办公室设在
区农业局经管站,各镇也分别成立了相应机构,并相继制定落实了农民负担预决
算审批制度,农民负担查治审计制度,农民负担卡制度,定期执法检查制度,社
会监督公开制度,使用负担专用发票制度,特困村和特困户减免缓制度等,从根
本上防止了加重农民负担现象的发生;三是完善制度,规范管理。通过不断总结"
减负"经验, 完善各项制度建设,使减轻农民负担工作走上了规范管理的路子,
特别是1996年12月中央[1996]13号文《关于切实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决定》
下发后,在认真学习广泛宣传的基础上,区政府专门组织了镇、村干部学习培训
班, 培训人员达450人,进一步提高了全区各级干部对减负工作的认识。全区干
部群众通过深入贯彻中央[1996]13号文件精神,促进全区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又上
了一个新台阶。从1997年开始推行了农民负担"乡改村"制度。所谓"乡改村"就是
把作为"三提五统"提取依据的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 由原来的"以乡镇农民人均
纯收入"改为"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为计提单位,体现了"高收入多负担,低收入
少负担"的原则, 解决了"收入不均负担相同"的问题。"减免缓"就是经核实对确
有困难的村和收入水平在本村平均收入以下的困难户、四属五保户,实行缓收、
减收和免收政策,体现了党的温暖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截止1997年,全区
141个村、 17.4万农业人口中有46个村,5.36万人不直接交纳"三提五统"费款,
占村总数的32%,占农村人口总数的30%;有87个村、8.9万人不直接交纳村提留,
占村总数的60%,农村人口的51%,1997年减免户数896户,减免资金24.9万元。

【农村财务管理】 区、镇两级政府高度重视农村财务管理工作。1988-1990年
相继制定了《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制度》、《农村财务审计制度》、《会计定期培
训制度》、《会计聘任制度》等七项制度,规范了村级会计、保管、出纳的岗位
职责,为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管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保证。通过坚持岗位
培训、持会计证上岗、会计聘任手段,稳定了农村经济会计队伍,提高了会计的
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调动了农村会计的工作积极性。针对改革开放以来普遍存
在的农村集体资产不清,财务管理不善,债权、债务不明,帐目不公开等突出问
题,1988─1997年十年间,全区进行了两次规模较大的农村集体经济清理整顿。
第一次是1991年3─12月对全区村级集体经济进行了清财工作。据清理统计,
全区固定资产帐面余额为26395万元,实际清点为25603万元,报废损失792万元;
债权总额为6909万元,清理收回758万元;债务总额7725万元,清理1万多元;库
存产品物资帐面存额210万元, 实际清点180万元;现金帐面余额999.5万元,其
中白条顶帐262万元(单位借款118万元,个人借款115万元,干部借款17万元) 。
结合清财工作,1991年11月对全区农村财务进行审计,审计总额16254万元。
第二次清财工作是1995年1月至1996年5月。经查实:全区村级固定资产总额
为34036.89万元, 盘盈273万元, 盘 亏386万元,收 回各 种借款 等外欠资金
2176.73万元,归还各种欠款2833.97万元;全区实有村级管理人员2331人,其中
村干部834人,每村平均6人,人均年报酬为3773元。最终把清理结果张榜公布。
通过先后两次清理整顿,澄清了集体家底,理顺了财务关系,规范了各项管
理制度,消除了干部群众之间的隔阂,维护了农村稳定,推动了农村集体经济的
发展。1994年第一季度重点进行了新会计制度的转轨任务,通过宣传培训,结束
旧帐,建立新帐,实现了全区农村集体经济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与国际会计制度接
轨,全区农村会计财务顺利完成了过渡,通过检查验收,达到新会计制度统一会
计科目,统一帐票的要求。并进一步规范会计证制度和聘任制度,要求农村会计
必须持会计证和由镇政府发放的聘任书方可上岗,保证了会计队伍的稳定性和延
续性。 1997年又在全区农村进行了"村帐镇管"试点工作,重点在农村推行了"民
主理财、 财务公开"制度,全区农村分别成立了3-5人的民主理财小组,共同参
与本村财务的收支意见,保证了财务收支的合理、公正、合法,村村设立了财务
公开栏,定期公布村级财务收支情况,增强了群众和社会监督的力度,受到农村
干部群众普便欢迎。

【农村集体经济承包合同管理】 1988年全区农村集体经济承包合同管理工作已
正常运行,根据区委工作部署,先在石桥乡进行了土地承包合同管理试点,并很
快在全区推广开来。通过实践探索、调查研究,制定了《张店区农村土地承包合
同管理实施方案》,当年签定土地承包合同48798份,占全区应签合同数的97%。
1989年12月29日山东省出台了《农村集体经济承包合同管理条例》(简称《条例》)
后,在做好广泛宣传《条例》的基础上,于1990年成立了张店区农村集体经济承
包仲裁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区农业局。各乡镇、村分别成立了合同管理机构,制
定了承包合同管理职责,主要负责合同签订、鉴证履行、纠纷调解和仲裁工作,
完善了区、镇、村三级管理网络。相继制定了各项承包合同管理制度,建立了土
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其后几年中狠抓了承包合同的规范管理,一方面经常性
地对合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政策水平、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十年间共培训人员3670人次;一方面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统一规程,统一
格式,加强档案管理,做到合同有专柜,档案有专人负责,达到了合同格式、签
订、鉴证、调解仲裁、档案管理"五统一"。使全区农村集体经济承包合同管理达
到机构完善,制度健全,操作统一,管理规范,监督有效。十年来,全区农村没
有发生因承包合同纠纷而出现的恶性事件。截止1997年底,区、镇、村三级承包
合同管理人员共有367人,全区141个村新签定承包合同4703份。

【农业教育】 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张店区分校和中华会计函授学校张店分校,
是隶属区农业局领导的两所面向农村的开放型、远距离的成人学校,两所学校共
开设农学、畜牧、兽医、水产、蔬菜、林果、农经、乡镇企业管理、工业会计、
农村会计等10个专业。学校实行分级管理,经过不断努力,1988年初已成为全省
上下网络齐全、 体系完整、办学实力雄厚、 覆盖面在省内最广、规模最大的成
人学校,1989年农广校升为副局级事业单位,隶属农业局领导。十年中,两校始
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以面向农村、面向农民、面向基层,为农业生产服务,为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为农民科技致富服务,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宗旨,
通过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完善教学体系和管理体系,积累办学经验,在教学管理
中,通过采取学历教育和初农培训相结合、长短班结合与省属大中专院校相结合
等途径,学员不脱离工作岗位,且投资小,见效快,为全区农村各个行业输送了
一大批合格技术人才,为加快全区科教兴农步伐,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
了贡献。截止1997年底,两所学校共有大中专学历生1607人;举办各类农业实用
技术培训班60期, 培训农民2万人,培训"绿色证书"农民3500人。
(马念会、阎俊贤)

1988-1997年全区农民负担情况

┏━━┯━━━━┯━━━━━━┯━━━━━┯━━━━━━┯━━━━━┯━━━━━━━┓
┃年份│乡村户数│乡村劳动力数│人均纯收入│实际负担总额│农民人均负│占上年人均纯收┃
┃ │ │ │ (元) │ (万元)│担数(元)│入比例(%) ┃
┠──┼────┼──────┼─────┼──────┼─────┼───────┨
┃1988│ 66858 │ 114060 │ 942.00 │ │ │ ┃
┠──┼────┼──────┼─────┼──────┼─────┼───────┨
┃1989│ 68293 │ 114252 │ 1041.00 │ │ │ ┃
┠──┼────┼──────┼─────┼──────┼─────┼───────┨
┃1990│ 70441 │ 113839 │ 1131.70 │ │ │ ┃
┠──┼────┼──────┼─────┼──────┼─────┼───────┨
┃1991│ 72849 │ 114120 │ 1253.90 │ 679.46 │ 35.13 │ 3.40 ┃
┠──┼────┼──────┼─────┼──────┼─────┼───────┨
┃1992│ 72762 │ 114872 │ 1468.00 │ 942.78 │ 42.82 │ 3.42 ┃
┠──┼────┼──────┼─────┼──────┼─────┼───────┨
┃1993│ 58446 │ 91654 │ 1628.30 │ 948.36 │ 43.69 │ 2.99 ┃
┠──┼────┼──────┼─────┼──────┼─────┼───────┨
┃1994│ 58277 │ 90598 │ 1829.00 │ 393.48 │ 22.22 │ 1.36 ┃
┠──┼────┼──────┼─────┼──────┼─────┼───────┨
┃1995│ 57946 │ 89992 │ 2245.17 │ 506.31 │ 31.07 │ 1.61 ┃
┠──┼────┼──────┼─────┼──────┼─────┼───────┨
┃1996│ 57454 │ 89881 │ 2648.00 │ 851.30 │ 53.52 │ 2.38 ┃
┠──┼────┼──────┼─────┼──────┼─────┼───────┨
┃1997│ 56417 │ 90432 │ 3006.00 │ 747.86 │ 47.35 │ 1.7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