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技术协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2&A=2&rec=65&run=13

【综述】 张店区经济技术协作委员会的前身为“挂网联”办公室,后改为经济
协作办公室。 1988年6月改为区经济技术协作联合办公室,设综合科、行政科、
物资科、 财务科,共有员工9名。1989年10月又更名为经济技术协作委员会,至
1993年共有6科1室,员工30名。
截至1997年,科室及下属单位有:办公室、计财科、区支援乙烯办公室、经
协委接待中心、区石油公司、张店机电物资供应处、张店物资协作公司、张店经
协实业公司。共有工作人员36名。
【“挂网联”成效显著】 张店区自1986年在全省率先实施“挂网联”战略以来,
始终抓住“两个背靠”(背靠驻地大企业、背靠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搞城乡
经济大合唱,走出了一条“城乡一体化、工农一体化”的新路子。全区“坚持以
城市为重点、 以农村为基础、繁荣城市、富裕农村”的发展道路,至1993年的7
年间,全区乡镇企业增加了320多个,163个村与驻地大企业、大专院校、科研单
位,实现了村企、村校、村所共建。“挂网联”活动从初始阶段的“联资金、联
物资、联项目”,过渡到“联人才、联技术、联管理”,并且联合组建了一批企
业集团,创办了一批规范化的股份制企业,推动了一批规范化的股份制企业,推
动了整个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至1993年8月底,全区工业企业已发展到2503家,
实现产值264538万元,利税10631万元,出口创汇突破了1亿元。
全区推动经济发展的“挂网联”形式:一是傅山村、后南定村与山东新华制
药厂、淄博轴承厂等单位联合上的无水酒精和亿粒钢球厂为代表的“厂村联合、
工农共建”;二是以沣水陶瓷厂与张店陶瓷厂、向阳化工厂与山东农药厂的联合
为典型的“大厂联小厂”、到“‘老大’带‘老乡’”;三是厂校、厂所联技术、
联人才、联管理。本区与清华大学、天津南开大学、北京建材研究院等全国70多
个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紧密型的合作关系。
以上3种形式的“挂网联” ,突出表现出三个特点:一是联结纽带紧密。每
个项目双方都投入了资金,彼此之间不再是单纯的辅助和帮助关系,而是真正意
义的联合与合作,做到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二是充分利用了双方优势。既利
用了地方上的土地、厂房、劳动力的优势,又利用了大企业原材料供应及其自身
对产品的消化优势, 实现了乡镇企业机制灵活与大企业技术雄厚、 管理先进的
“杂交”。三是合作领域和形式广泛多样。在已办成的“挂网联”项目中,既有
工业加工型项目,又有农副产品及流通领域的项目;在地域上,不只局限于与驻
地企业的联合,还成功尝试了与外地企业及大专院校的联合。

【技术协作】 全区的经济技术协作工作以坚持服务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为宗旨,
立足张店实际,注重发挥区内大企业、科研院所、丰富资源和区位优势,背靠驻
地大企业、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从大力开展城乡经济“挂网联”到坚持走两个
一体化(城乡一体、工农一体)的路子,从“三挂”扶贫奔小康到实施大企业带
动战略,不断强化城乡经济协作,在各个方面均取得较大的成绩。10年来累计签
订经济技术合作项目726项,可增加产值36.96亿元、利税6.61亿元。其中“挂网
联” 项目318项、可增加产值19.76亿元、利税 3.28亿元。自90年代以来,先后
与中科院、 清华大学、西安科技大学、山东工程学院等全国130多家大专院校、
科技机构建立联系, 与70多家单位保持紧密的协作关系。1990年3月16日,张店
区与山东工程学院联合召开经济技术协作会议,会上双方签订“经济协作意向书”,
使山东工程学院成为张店区第一个科技人才后备基地,为张店区科技引进、人才
培训建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参加淄博市组织的“经济技术洽谈会”、“陶琉节”
等活动,为本区引进各类技术项目500余项、技改项目687项,开发新产品463个,
引进各类人才9702人,培训各类人员20多万人次,有力地提高了张店区乡镇、地
方工业的整体素质和科技水平。10年来,张店的乡镇工业迅猛发展,从1987年的
600个, 猛增到现在的1900多个,且有一大批企业从小到大,有的发展成为企业
集团,逐步成为本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骨干企业,为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尚恒兴 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