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工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2&A=2&rec=36&run=13

【综述】 中共张店区委组织部的主要职能是:负责全区基层党组织建设,老党
员管理,党员发展,党员教育管理,党的制度建设,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知
识分子、后备干部、企事业干部管理,干部审查,干部档案管理,老干部工作,
干部统计,干部工资福利待遇,参照试行国家公务员制度等方面的工作。
1988年,组织部设有办公室、干部科、基层组织科、中共张店区委组织员办
公室(与组织部合署、正科级单位)、知识分子工作科、调研科、干教科、秘书
科、干部下派办公室、干审科等10个科室,共有18人。1994年全区机构改革时,
区委组织员办公室和干部下派办公室撤销,工作职能移交区委组织部,科室合并
为3个: 办公室、 干部科、组织科。1995年8月,成立张店区党员电化教育中心
(隶属区委组织部、 副科级行政单位)。1996年3月成立调研科。1997年设有办
公室、 干部科、组织科、党员电化教育中心、调研科等5个科室,编制23个,实
有23人。

【领导班子建设】 10年间,本着明确导向、理顺关系、突出重点、注重实绩、
调动方方面面积极性的原则,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1988年共向区委常委会提交干部13次, 共193人,涉及53个部门和单位。其
中新提拔干部96人,调整交流干部61人;因安排转业、机构变更等原因,提交干
部36人。 在新提拔的干部中,具有大中专或相当文化程度的占83.33%,平均年
龄38.57岁。
1991年对11个乡镇、4个办事处、70多个区直部门的领导班子和496名副科级
以上领导干部及804名区直部门中层干部进行了考察,与720名干部进行了谈话,
撰写了639份考察材料。对33个企业领导班子及159名领导成员进行了考察。从考
察情况看,好的和较好的班子占87%。重点调整了5个领导班子,调整干部89名。
1992年先后对15处乡镇、办事处党政领导班子,区直部分领导班子副科级以
上领导干部进行了考察, 对57个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充实,调整干部261名,
新提拔干部127名。其中妇女干部16名,非党干部9名。
1993年配合区人大、政协等单位,成功地组织召开了张店区第十二届人民代
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和政协张店区第七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区
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区法院、区检察院领导班子。同时,指导乡镇、办事处
党委、政府进行了班子换届,提拔干部382人次。
1994年机构改革中, 共调整领导干部211人,班子调整面达80%;精减机构
72个,交流、分流干部408人。
1995年区委换届。 选举期间共印发、核对各种名单200余册,组织选举近20
场次, 设计各种报告单30余种,撰写各种材料达5万余字。换届选举中没有出现
任何失误和问题。同时,注重调整和充实了全区镇、办事处女领导干部,使每个
镇、办事处均有女干部。
1996年全区镇、办事处领导班子换届。为确保换届选举工作圆满成功,制定
了《关于镇、街道办事处党委换届工作的意见》、《镇、街道办事处党委换届工
作主要程序》和《关于镇人大、政府换届选举工作中几个具体问题的说明》,并
通过以会代训等形式培训了工作骨干, 成立了9个指导组,靠到各镇、街道办事
处帮助指导工作,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从而使区委提名的170名候选人全部顺利
当选。全年共考察干部337名,撰写考察材料236份,提报研究干部10批,涉及干
部255名。
1997年共提报研究干部12批, 涉及干部194名,考察干部209名,谈话687人
次,撰写考察材料194份。

【基层组织建设】 1988-1997年,按照"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
工作思路,不断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对基层党组织实施了任期目标责任制和
年度目标责任制,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了其带领干部群众
发展经济,共同致富的实际工作能力。1994年,制定了全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
三年规划,对农村党支部(党委、总支)创造性地实施了位次管理,激发了农村
党支部班子的位次意识、进取意识、竞争意识,增强了紧迫感和危机感,激活了
农村党支部工作的活力。1994年10月至1997年10月,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要求,
以"五好"进村为总目标,以"位次管理"为总抓手,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开展了集中
整顿转化工作。工作中,采取了"三包一带一倾斜"(区领导、区直部门、下派干
部包村,强村或强企业与后进村建立联合党委或总支带动,政策倾斜),成立农
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督查组,组成后进村转化工作组(14个),为每
个后进村投入3万元转化启动资金, 制订驻村蹲点制度等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后
进村的转化升级。 29名副县级以上区领导干部共落实了52个农村联系点,3年间
共整顿转化后进镇1个、后进村32个。同时,开展了争创"五好村"活动。1997年4
月,区委、区政府首批命名了84个"五好村",占全区行政村总数的60%。1995年
开展了争创"全省农村党建工作先进区(县)活动"。1996年下发了《关于进一步
加强乡镇党委建设的意见》,确定湖田镇为抓乡镇党委建设的示范点、南定镇为
抓乡镇企业党建工作的示范点、沣水镇为抓后进村转化的示范点。1996年,对街
居管理体制进行了大胆改革, 把4个街道办事处划分为6个,把101个城市居委会
合并为37个。 从区直机关、事业单位中选拔了30名优秀中青年干部到6个街道办
事处的30个居委会中担任了居民区党支部书记, 并经选举担任了居委会主任。
1997年,制定了《关于加强居委会党的建设工作规范化管理规定(试行)》,对
居委会党的建设工作落实了"六七八一"工作制度 (落实六种目标责任书、七种工
作记录簿、八种工作制度、一处党员活动室) 。对机关党建、企业党建工作开展
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为结合形势需要开展党建工作奠定了基础。截至1997年
底, 全区共有直属党委31个、党总支7个、党支部1个;共有村级党委9个、基层
党总支35个、基层党支部692个;全区党员总数达到14750名。

【巩固农村基层组织整顿成果】 一、继续对后进村实行动态化管理,每年按照
10%比例确定一批新的后进村,实施强村强企带动。至1997年,建立联村党委5个,
联村、村企联合党总支11个,实现了组织联合、经济帮扶的目标。建立为农服务
示范基地, 确定湖田镇为示范乡镇,在4个落后乡镇建立为农服务基地,实行典
型引路。二、年内选派全区第12批下派包村干部,组成14支驻村工作组驻村帮扶。
强化包村部门任务职责, 规定3年包村期间所包后进村要达到所在包村乡镇平均
发展水平,否则不能脱钩。三、进一步制定、完善了《驻村蹲点六簿三制三不准
工作制度》,由区委常委挂帅,定期和不定期查人员、查工作、查不足,帮助解
决问题。四、全区实施财务、经济承包合同管理、宅基地管理、计划生育管理、
先进评选五公开。

【党员队伍建设】 10年间,各级党组织不断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始终坚持不懈
地抓好党员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一
是加强党员教育培训。10年来,各级党组织按照新时期党员教育的基本要求,积
极开展了各项健康向上的政治思想教育活动。每年"七一"都举行庆祝活动,并在
广大党员中开展了"双学"、 "三讲"、 "我为党旗添光彩"等活动。在农村,全区
141个行政村都建立了党员活动室, 形成了以区委党校为龙头,以乡镇党校为主
体,以党员活动室为基础的三级党员教育阵地网络,对党员进行教育培训,受教
育面达到100%。 二是建章立制,搞好党员管理。在党员管理中,先后建立健全
了三会一课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廉洁勤政制度、党员
学习活动日制度、 党员年度目标管理制度、党员联系户制度、党员请假制度等8
项制度,并悬挂上墙,加强了对党员的管理,规范了党员的行为。三是各级党组
织按照《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细则(试行) 》的要求和"坚持标准、保证质量、
改善结构、 慎重发展"的工作方针,本着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严格发展程
序,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工作,保证了发展党员的质量。在工作中,每年年初都制
订《关于发展党员的工作意见》,明确发展党员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和主要工
作措施。自1994年开始加大了党员发展力度,把培养壮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放在
战略的高度上来抓,把发展重点放在吸收农村和生产一线的青年农民、工人、妇
女和知识分子入党上,提高了党员队伍的素质,改善了党员的结构。

【制度建设】 为了做到在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更好地提高工作质量和
效率,明确工作思路和程序,进一步为全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10年来,根据工
作实际,本着"高、严、快、细、实"的工作原则,制定了一系列制度规定。
一、 制定了《关于发展党员工作程序》 、《民主评议党员程序》、《党委
(总支)民主生活会程序》、《基层党组织设置审批程序》、《基层党委(总支)
换届选举工作基本程序》、《区党员代表大会选举程序》,使全区组织工作走上
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二、制定了《区委换届改选程序》、《关于干部考察工作的意见》、《关于
干部任免工作的程序》、《关于实行干部交流轮换制度的规定》、《关于进一步
加强企业干部任免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干部档案查阅、借用及转移投递制
度》、《关于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规定》、《关于企业领导干部工作考核的
实施方案》、《干部调配规定》、《干部谈话规定》、《妇女干部工作规定》、
《政绩考核工作程序》、《干部离退休工作规定》、《对因公出国(境)人员进
行政审问题的规定》。坚持党的"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坚持干部"四化"方针和
德才兼备的干部标准,按照民主、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多渠道、多视角、
多层次地选拔、任用干部。
三、制定了《关于实行承诺服务的规定》、《关于文书处理的有关制度》、
《重大问题请示制度》、《学习制度》、《会议制度》、《行文制度》、《请假
制度》、《行政管理制度》、《调研、信息工作制度》、《处理来信、来访制度》、
《保密制度》、《集体活动制度》。提高了部门全员素质及为基层服务、为两个
文明服务的工作水平和能力。

【干部培训工作】 干部培训工作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1989年10月至1992年4月。 这期间主要是对全区党员领导干部进行了党的宗
旨及政治理论培训。北京发生政治风波之后,为澄清模糊认识,使干部队伍在思
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每年10月份都在区委党校分期分批组织全
区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学习传达党中央的一系列文件指示精神,学习《毛泽东选
集》、《邓小平文选》中的有关党的建设、民主与法制建设等方面的论述,进行
党的宗旨教育,提高理论修养,增强党性锻炼,使其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毫不动
摇地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更加自觉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全
区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1992年5月至1994年10月。 这期间主要是对全区党员领导干部进行经济理论
培训。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张店区经济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发展势头。为
适应这一新形势的需要,干部培训工作在不放松政治理论培训的同时,加强了经
济理论的培训。聘请山东大学、中央党校、海关商检局、经贸委等部门的专家教
授重点讲授外经外贸、股份制、外语等方面的知识。培训的对象逐步由副科级以
上领导干部延伸到区属企业、镇办企业、村办企业的领导干部,基本满足了经营
管理者对有关经济知识的需求。
1994年10月至1997年10月。这期间随着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迅速发展,各
类人才断层、匮乏的局面逐步显现出来。为此,区委放眼21世纪,认真分析了建
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各类人才需求的变化,围绕建设一支能担当跨世纪历
史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总目标,提出了实施"1125"人才工程。其主要内容是:
要在3年内培养选拔900名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强烈竞争意识,有宏观调控能力,
有丰富的市场经济和现代管理知识,团结奉献、开拓进取、廉洁务实的优秀中青
年干部。其中,在党政机关副科级以上干部中,选拔培养锻炼100名政治素质强,
理论水平高,具有宏观协调能力,懂经济、会管理,能通揽全局的优秀领导人才;
在区属企事业干部中, 选拔培养锻炼100名具有现代科技知识和管理经验,精通
营销,熟悉市场,适应开放型经济发展需要的优秀生产经营管理人才;在一般干
部中, 选拔培养锻炼200名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较大发展潜力,有现代化的行政
管理和经济管理经验,具有宏观协调能力的开拓型领导人才;在镇办企业及村、
居干部中, 选拔培养锻炼500名具有较高政治、业务素质,具有较强的领导协调
能力和现代化管理意识的人才。 工程实施3年来,共培训各级各类优秀中青年干
部1366名。 其中,科级干部134名,企业领导干部129名,机关一般干部241名,
农村青年干部862名。 广大中青年干部通过参加系统的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转
换了脑筋,开阔了眼界,学到了知识,增长了才干,提高了能力,在各行各业中
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干部下派】 为培养锻炼干部,给两个文明建设储备大量的复合型人才,按照
按需所派、 选派结合的原则,从1988年至1997年共选派了11批504名中青年干部
下派锻炼。 其中1992年3月奔小康工作队108人,1993年6月扶助弱村(居)工作
队26人。 1996年5月以来分两批选派了11名副科级干部到乡镇挂职锻炼,使其强
化了群众观念,转变了工作作风,提高了工作水平和业务技长。为加速培养跨世
纪"复合型"人才, 自1994年8月起,分两批从区直机关抽调了17名中青年干部到
区属企业挂实职锻炼, 帮助企业改变经济落后局面。按照"服务、沟通、联合、
创业"的基本思路,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最大程度地发展自我,1994年起先后4批
选送30名副科级干部到市直有关部门挂职锻炼。通过此项工作的开展,使干部素
质有了一个新的飞跃,眼界更宽了,思维更活了,加快了成长速度。针对农村经
济体制变革后人才匮乏、现有干部思想观念还有待更新、农村干部培训渠道不能
满足需要等现状,1994年起先后选拔3批241名农村优秀中青年干部到乡镇企业挂
职锻炼, 同时接收了高青县15名、 沂源县7名农村后备干部来我区挂职锻炼。
1995年以来为了学习先进的管理工作经验,多层次、多角度地培养锻炼干部,本
着"相互沟通、加强联系、增进感情、取长补短"的原则,接收了天津南开区两批
7名同志来本区挂职锻炼, 并于1996年9月选派了4名干部赴天津市南开区异地交
流挂职锻炼。
随着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1996年12月以下派干部为主组
成了14个转化工作组, 由副科级领导任工作组组长,赴14个后进村帮助工作。3
年中, 他们共帮助基层筹措、协调投入资金 782.8万元,其中区政府为启动后
进村经济发展拨出专款42万元,有力地促进了后进村经济的启动与发展。此外,
先后帮助14个后进村打机井11眼, 修复水渠1050米、水井3眼,修建水塔一座;
新建蔬菜大棚62个, 修建道路19020平方米,更新农灌电缆9400余米,新建养猪
场25处,养猪880头;举办培训班35期,培训企业管理人员、技术骨干2000多人,
现场指导培训技术人员1750余人次; 本着"治穷先治愚"的原则,帮助2个村新上
了有线电视;成立了机械化施工队、水电安装队、石料场等。

【政绩考核】 政绩考核工作起步于1987年,经过10年多实施,形成了良好的发
展趋势:指导思想明确,重点突出,导向性、激励性强,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密切
结合,同步进行,为两个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0年的政绩考核工作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987-1993年。这一期间主要是目标考核,年终对各单位的年度
工作目标进行全面考评,评选部门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并予以表彰。
政绩考核和奖惩工作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促进发展经济的总目标,把
考核工作的立足点和着眼点放在发展经济上,放在如何为本区经济发展的总目标
相配套上,详细制定政策、目标、措施,使考核奖惩工作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
第二阶段为1994-1997年。这一期间主要以《国家公务员暂行规定》为依据,
通过对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及各单位年度目标完成情况的检查考核,
做出阶段性评价,评选 出优秀、称职及不称职3个等次。等次的产生严格按照公
务员考核细则进行,以达到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充分调动机关工作人员积
极性,促进机关工作为目的。
经济和精神文明一起考,突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在考核中,坚持两个文明
一起抓,两个成果都要考,统一目标,统一程序,统一标准,分类实施。实行目
标管理"双百制"考核制度,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总分各为100分,再按物质文明
占70%,精神文明占30%的比例折算分数,作为最终考核结果。各镇、街道办事
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指标进行了量化,同时增加了城市管理方面的考核内容,
使考核工作进一步完善、合理。

【因公出国审查工作】 1994年3月,中央及省、市委组织部调整了因公出国审
查、审批权限,将因公出国审查、审批权限下放到区县。张店区委组织部为确保
因公出国审查、审批工作的严肃性,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下发了《张店区因公出
国(境)人员审批工作细则》。《细则》将因公出国人员的条件、审查的标准、
工作的程序细化,为本区各级党组织对因公出国人员实行审查、监督创造了良好
的条件, 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工作的透明度。工作中采取了3条措施:一是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严格依法办事;二是严把审查关,保证审查工作的严肃性;
三是增强服务意识, 提高审查工作的效率和质量。3年来,张店区共审批因公出
国人员109批269名。 其中经贸考察、洽谈的180人次,占66.9%;非经贸活动的
89人次,占33.1%。

【调研工作】 1996年5月,召开了全区组织系统调研信息宣传工作会议,制定
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组织系统调研、信息、宣传工作的意见》,调整充实调
研力量,使调研、信息、宣传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调研方面,集中搞了几项大
的调研活动,形成了一批有价值的调研成果。对城市街居党建和全区居委会改革
以后运行情况进行了调研,撰写了题为《改革管理体制,增强"细胞"活力,为创
造性地做好街居党建工作奠定良好基础》的论文。这篇论文先后在全省城市街道
党建工作专题研讨会和全国城市街道党建理论研讨会上宣读交流,并在全省专题
研讨会上荣获一等奖,被省《组工通讯》、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简报》采用,
被市委组织部评为1996年度优秀调研成果第一名;开展了百人百企调查,拟定了
《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干部管理的意见》、《关于企业干部管理暂行规定》;对
全区后进镇、村转化工作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委自
身建设的意见》;对乡镇和乡镇企业选拔任用干部工作情况进行了重点调查。在
开展调研的基础上,全年上报了一大批调研文章,其中,省、市《组工通讯》分
别采用3篇和15篇, 在全市"金城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征文和全市领导班子思想
政治建设征文中, 有1篇论文获特等奖,2篇获一等奖,1篇获二等奖。在信息方
面,所写信息市委组织部采用28条,省《组工信息》采用2条,市委《今日信息》
采用5条。宣传报道方面,所写稿件被市级以上报刊、电台、电视台采用30余条;
在《组织人事报》上办了两期张店专版,系统地介绍了张店区党建工作、干部培
养教育管理、街居党建等方面的经验,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先后有10余个省市组
织部门到本区参观学习。
1997年,调研信息宣传工作进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集中开展《农村一线发
展党员情况调查》、《村干部待遇情况调查》、《居委会工作情况调查》等三大
调研活动,形成了一批调研成果。其中,两篇调研文章被《省组工通讯》采用,
两篇简讯被《淄博工作》采用,12篇调研文章被市《组工通讯》采用。信息方面,
上报市委组织部信息30条,采用18条;上报省委组织部信息6条,采用2条。宣传
报道方面,被市级以上新闻单位用稿30余条。其中,《张店区对村级党组织实行
位次管理》一文被《大众日报》采用,4篇稿件被《领导科学报》采用,7篇稿件
被《淄博日报》、《淄博晚报》采用,3篇稿件被《鲁中晨曲》节目采用。

【党员电化教育】 为贯彻中央、省市委关于加强党员电化教育工作的指示精神,
加强张店区党员电化教育工作的领导, 提高广大党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1995年8月, 成立张店区党员电化教育中心,为副科级行政单位,隶属区委组织
部领导。为了把党的建设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增强农民党员的科技意识,
提高致富的本领, 1996年12月开始在全区农村实施电教科技工程。1997年4月设
立张店区电教科技工程办公室。(与区党员电教中心合署办公),投资近万元添
置了电视机、放像机等电教设备。在加强区级电教机构的同时,对各镇、办事处
及区直有关部门进行了统一部署和要求,不断巩固和扩大了城乡党员电教站及电
教播放点,使全区党员电教建站率达到95%以上,农村建立播放点率达到90%以
上,形成了以区电教中心为龙头,电教站为骨干,播放点为补充的三级播放网。
电教中心坚持"立足实际、注重实效、强化措施、提高水平"的原则,狠抓了
电教片的制作工作。一是与区电视台联合开办了《在党旗下》、《身边的共产党
员》专栏,报道了在位次管理中居前十位的村党支部带领群众奔小康的精神风貌。
通过讲述全区农村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下由贫穷落后向富裕文明的转化的典型,大
力讴歌了党的富民政策和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为提高党员素质,全区农村
基层组织建设再上新台阶起到积极作用。 二是在1994年9月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
提出"用3年时间在全体党员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一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和党章的学习活动"的任务后, 为了配合"双学"活动的开展,在全市首家
举办了"双学双争"电视知识竞赛,把全区的"双学"活动推向了高潮。三是全面宣
传张店区的党建工作。 1996年10月和1997年4月,在市电视台《党建暸望》栏目
中, 拍摄制作了2期张店专版,全面介绍了张店区的党建工作。与此同时,摄制
了各类党员电教片30部。在这些片子中,既有先进党支部和优秀共产党员典型,
又有为配合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检查验收制作的专题汇报片,为各行各业提供了学
习的榜样,为张店区的组织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电教科技工程"实施以来,在农村涌现出了一批靠科技致富并形成特色的典
型。1997年经过严格的筛选,全区共确立电教科技示范村30个、电教科技致富示
范点20个、 电教科技示范户100户,统一制作发放了标志牌并配以简单的说明,
形象、生动、直观地进行了宣传,扩大了影响,使电教科技示范工程成为一项富
民工程。为方便党员学科技,为张店区城郊型特色农业服务,于1997年在全市首
家推出党员电教科技工程便民服务卡,在全区发放1000多份。在此基础上,与区
电大站、农委、畜牧、蔬菜、农业等部门联合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组织有关专
家和技术人员,深入各镇村巡回播放电教科技录像片,并现场解答群众的疑难问
题。活动开展以来,先后播放电教科技录像片10种,共播放30场次,收看人数达
500余人,受到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
张店区党员电教工作在1996年的全市党员电教工作检查评比中名列前茅,
1997年被省委组织部评为《山东党员电教》播放收看先进单位。

【干部审查】 以党的基本路线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政
策为准绳,对干部的政治历史、重大历史时期表现及历史工作情况等认真进行审
查,并及时办理了部分干部更正参加工作时间、连续工龄、提高职级、离退休手
续等各项事宜。1995年,《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颁布实施后,
对选拔任用干部工作监督及对现职领导干部的审查监督成为干部审查工作的一项
新课题。 3年间,先后开展了干部个人收入申报、离任审计等工作,并就干部选
拔任用工作进行了检查,提高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水平。

【企事业干部工作】 为了进一步加强企事业干部队伍建设,本着管少管好的原
则,逐步下放了干部管理权限。尤其是1994年,在深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把中
(二)级以上企业的副职及小型企业干部全部下放给主管部门代管或管理,把教
育卫生系统下属事业单位副科级干部下放给主管部门代管,充分调动了主管部门
的积极性,促进了企事业干部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10年间,全区干部人事档案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轨道。
一是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强干部档案材料收集、归档工
作的通知》和《关于加强干部档案管理的意见》,对全区各单位的人事档案工作
提出了具体要求;各管档单位制定了收集补充、登记、管理、销毁等各项档案管
理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二是加大投入,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各单位先后拨出
专项经费,加强了库房建设,全部实现了铁橱管档,落实了"六房"措施。集中管
档单位还配备了空调机和去湿机,做到了三室分开。三是认真选配业务干部,选
配了党性强、作风正、文化程度较高、有一定工作能力的业务骨干从事档案管理
工作。 全区干部档案管理人员平均年龄32.6岁, 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16人,占
76.2%。 四是健全领导机构,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各管档单位成立了档案工作
领导小组,并把档案工作列入分管领导的年度岗位目标。五是提供及时、有效的
服务。10年来,充分利用干部人事档案资料为领导班子调整、换届选举、机构改
革、工资改革、更正工作时间、干部退(离)休等项工作服务。

【老党员管理】 为使老党员安享晚年,对老党员管理工作采取了强有力的工作
措施,使老党员管理工作不断得到加强。按照上级党组织的指示精神,根据本区
实际,自1990年起,了对农村老党员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抗日战争期间入党的
每人每月35元,解放战争期间入党的每人每月25元。随着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和
物价的上涨,从1994年起对抗日战争期间入党的由每人每月35元提高到45元,对
解放战争期间入党的由每人每月25元提高到35元。为解决农村老党员可能遇到的
突发性困难和自身无法解决的难题,各镇、街道办事处采取上级补贴一点,镇、
村自筹一点的办法,建立了数额不同的老党员管理基金。1997年对农村老党员生
活补助进行了重新审核,并统一制发了老党员生活补助证。截至1997年底,全区
共有农村老党员192人, 其中:抗日战争期间入党的34人,解放战争期间入党的
158人。 (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