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文明建设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2&A=2&rec=27&run=13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1988年-1997年10年间,全区人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
中心,两个文明一起抓,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不断深化改革,注
重解决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 着力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
益,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1997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
完成86.1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88年的16.65亿元增长4.18倍,年均增长
20.03%; 工农业总产值完成81.35亿元,比1988的10.4亿元增长6.82倍,年均增
长25.68%; 财政收入完成2.877亿元,比1988年的1.7亿元增长69.2%,年均增
长6.02%,连续14年保持收支平衡。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
配收入5937元,比1988年人均实际收入的1317元增长3.5倍,年均增长18.21%;
农民人均纯收入3006元, 比1988年的942元增长2.2倍,年均增长13.76%。城乡
居民储蓄1997年底存款余额为35.11亿元。其中城镇居民20.27亿元,人均5316元;
农村居民14.84亿元, 人均8643元。城乡居民的住房条件进一步改善,城镇人均
居住面积为9.20平方米,农村人均居住面积为35.39平方米。
城郊型特色农业之路越走越宽。10年中,坚持以提高农民收入和农产品产量
及商品率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围绕"服务城市,富裕农村",不断加大投入,
大力发展以特色种植、养殖为主要内容的特色农业,使农业和农村工作不断跃上
新台阶, 农村经济得到全面发展。1997年全区农业总产值完成3.8亿元,比1988
年的1.6亿元增长1.38倍, 年均增长10.09%。1997年粮食生产在克服了各种困难
的情况下,单产达到886公斤,比1988年的571公斤增长55%;粮食总产在耕地面
积逐年减少的情况下,基本保持稳定。畜牧生产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涌现出
一大批养殖专业户、专业村、专业镇,畜牧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88年的
22.7%上升为40.3%。自1995年实施千亩观光果园、千亩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千亩
无公害蔬菜开发等"三个一千"工程以来,农业内部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 全区的
特色农业呈现向"四化"发展的趋向: 一是产业化。全区9镇初步形成各自的支柱
产业。如房镇镇的蔬菜,南定镇的特色园区,马尚镇的特色养殖业等。二是专业
化。 全区各类专业村达50余个,专业户200余户。三是规模化。全区百头以上的
养猪场达28个,万只以上的养鸡场35处,花卉大棚50个,建成了10公里的高标准
银杏林带,绍兴鸭、蝎子、獭免、梅花鹿、肉食狗等养殖均已初具规模。四是投
资主体多样化。经济强村、个体业户加大对特色农业的投入。市、区、镇办企业
开始进军特色农业。淄博市五金交电站、淄博商厦、北方汽车修理厂等也开始向
特色农业靠拢。
工业生产,围绕两个根本性转变,大力实施"搞好工商企业,建设经济强区"
发展战略,从调整优化产业、产品结构入手,加大投入,积极探索,深化改革,
实现了规模与效益同步增长。截至1997年,全区初步形成了建材、化工、机电、
轻纺、 煤炭等门类齐全、结构比较合理、主导行业突出的工业体系。 1997年全
区完成工业总产值77.55亿元, 比1988年的8.16亿元, 增长了8.5倍,年均增长
28.43%。 其中镇办以上企业完成21.12亿元,比1988年的3.1亿元增长5.85倍,
年均增长23.76%。 全区九个镇的工业产值均已过亿元。其中南定、沣水两个镇
分别达到26.4亿元和19.7亿元。 产值过亿元的村已有14个, 其中田家村最高,
超过7亿元。 1997年全区镇及镇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84亿元, 比
1988年的0.3334亿元增长4.52倍, 年均增长20.90%。特别是近几年引进了一批
具有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设备,进一步装备了本区工业。硅
橡胶绝缘子、压电水晶谐振器、电缆故障测矩仪、高档骨质瓷、釉面砖、PU革、
丁苯吡胶乳等一大批新产品相继问世,给全区工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增强了发展
后劲。1997年,南定、沣水、傅家3镇,田家、后南定、南沣、 昌城、崔军、潘
庄、马庄等8村及天宝、宝沣、万沣、淄博工业搪瓷厂、淄博化工设备厂、 张店
酒厂等6家企业先后荣登淄博市"三强"榜。 1997年全区企业集团已发展到27个,
其中国家级10个, 省级3个,市级14个。企业通过开展"质量效益年"、 "六好进
厂"、"创星级企业"及学邯钢,实行成本模拟核算活动,经济运行质量大大提高,
1997年全区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32.51%。
市场繁荣活跃, 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1997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
37.51亿元, 是1988年6.0755亿元的6.17倍,年均增长22.41%。全区城乡集贸市
场达49处,城乡集贸市场交易额达5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
重由1988年的21.1%提高到 43.6%。 淄博商厦、泰星大酒店、建屋材料城、九
洲商场、新华商城、美食街等一批大体量、高档次的商贸设施相继建成开业,唐
家温泉度假村一期工程、威尼斯乐园、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馆等游乐、文化
设施投入使用,促进了市场的繁荣活跃。
坚持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外经外贸工作不断向深层次、宽领域健康发展。截
至1997年底,全区"三资"企业发展到121家,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已达7家,
出口商品达38种,全年完成出口创汇6519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28万美元。
(焦振军)

【精神文明建设】 十年间,全区精神文明建设,始终坚持以中共中央一系列指
示为指针,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以创建省、市级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
区为目标,着眼于培育"四有"新人,充分发挥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载体优
势,大力提高全区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使全区的精神文明建设
工作得到长足发展。1987年始,连续9年获得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区荣誉称号;
1991年、 1993年、1995年、1997年连续四届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精神文明建
设工作先进区"、 先后荣获并保持了全国计划生育先进区、全国体育先进区、全
国社会文化先进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全国
特殊教育先进区、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卫生城市等一系列高层次荣誉称号。
强有力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健康发展。
全区已建成省级文明单位15个,市级文明单位60个,区级文明单位110个。
开展"温暖的第一店"活动。1988年4月,根据市文明委关于开展"满意在淄博"
活动的部署,全区广泛开展了"温暖的第一店"活动。这次活动以树职业理想、讲
职业道德、尽职业责任、守职业纪律、订职业规范、学职业技能的"六职"教育和
社会公德教育为内容,以实现服务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和社会风气、
社会秩序进一步好转为基本要求,通过一系列教育和各项措施的落实,使人们感
受到张店满腔热忱的服务态度,诚实无欺的经营作风,乐于助人的社会风尚,安
定团结的社会环境,在张店感到处处满意。
为把"温暖的第一店"活动进一步落到实处,1988年8月,在全区开展了"八抓
八带"活动, 即抓一班带一(厂)企业;抓一村带一镇;抓一柜台带一商店;抓
一班带一学校;抓一营房带一部队;抓一科室带一部门;抓一业户带一片网点;
抓一车带一站。通过以小带大、以点带面,把"温暖的第一店"活动推向全区各个
角落。
1991年6月, 在全区继续开展"学雷锋,讲奉献,创三优"活动(三优:优良
秩序、 优美环境、优质服务)的同时,又一次组织开展了"满意在淄博,温暖在
张店"的活动。 这次活动的重点放在了文明路、文明站、文明车、文明店、文明
岗、文明医院的建设上,收到明显效果。
开展义务奉献系列活动。 1989年度,全区开展了"我为张店多奉献"、"奉献
杯"竞赛、"廉洁勤政、奉献务实"等活动。由于各级各单位领导重视,措施得力,
"多奉献"活动气氛浓、声势大、效果好,对进一步引导人们树立文明高尚的道德
情操和正确的价值观,激励广大群众为建设张店多奉献的热情起到积极作用。
1993年6月,在全区深入开展了"讲文明、创三优、迎艺术节、争创国家卫生
城"的竞赛活动。 活动以讲文明、创"三优",争创国家级卫生城市为主要内容,
以提高服务质量为突破口,以促进全区"重工、强农、兴商、扩城"战略的实施为
目的,为93淄博国际陶瓷琉璃艺术节的召开和争创国家卫生城创造了一个良好的
社会环境。
开展"三爱三创一做"活动。 1994年3月,针对社会上存在的拜金主义、享乐
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腐败现象,全区上下深入开展了"三爱三创一做"活动,即
爱祖国、爱集体、爱社会主义,创优良秩序、优美环境、优质服务,做文明市民。
要求唱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旋律,奏好"创优良秩序、创优美环境、
创优质服务"三优曲,搞好"三德"教育,争做文明市民。
1995年2月, 全区农村深入开展了"创建文明家庭"活动。这次活动以邓小平
理论为指导,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为宗旨,以家庭建设为基础,以整顿农村秩序、
发展农村经济为目的,制定了详细的标准条件、具体的考核办法和实施方案。通
过广泛的宣传发动,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增强了全民参与意识,造成了浓厚的争创
气氛,加快了农村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1995年7月, 全区广泛开展了"八不一要一带头"活动(即不随地吐痰、不乱
扔垃圾、不损坏公物、不破坏绿化、不乱穿马路、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不说粗话
脏话、不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要见义勇为;带头讲普通话)。通过电视、报纸、
有线广播、宣传栏等多种形式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制定了详细具体的实
施方案,出台了"八不一要不带头"的法规条例,为争创国家级文明城市和第三届
省级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区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1996年6月, 全区开展了以"六联六建"为主要内容的"共建文明片区活动":
一是思想工作联做,共育"四有"新人;二是社会治安联防,共创安定环境;三是
公益事业联办,共建服务设施;四是科学文化联办,共同提高市民素质;五是环
境建设联建,共创优美环境;六是经济建设联抓,共图片区振兴。这一活动的开
展,最大限度地调动了条块两个积极性,齐抓共建精神文明。9月,开展了"为党
增光、 为国出力、为民造福"的"三为"系列活动:在乡镇以上党政群机关开展争
创"三为"集体,争当"三为"优秀干部活动;在广大企业中广泛开展以创"六好"为
主要内容的各种竞赛活动;在窗口服务行业开展"优质服务,为民造福"活动;在
广大农村开展争创"五好"村争当"十星户"活动;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做文明市民,
创文明单位, 建文明城市"活动。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向不文明行为告别"活动,
在各窗口单位设立了"文明伞"。开展了群众读书竞赛,开展了一栏(读报栏)、
一橱(家庭书橱)、一报(自订一份报纸)、一刊(自订一份刊物)进村入户活
动。
1997年4月, 全区广泛开展了"争做文明市民,共塑中心城区形象"活动。这
项活动的重点是实施三项工程,即社会主义素质教育工程、齐抓联带工程和典型
带动工程。 同年7月,开展了"讲文明,树新风,塑形象"活动。活动的着眼点在
于提高市民素质、创建文明城市,重点从文明言行、环境卫生、服务质量、交通
秩序4个方面向10项不文明行为进行了宣战。
(成宏伟)

年 鉴 的 功 能

资政作用 它以资治借鉴为前提,经过加工提炼,成为凝定、强化的综合
信息,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鉴戒作用 它是现实性很强的信息载体,记述上年度有关领域的功过、是
非、成败、得失和经验教训。它涉及面广,可靠性强,可为人们总结过去、分析
现状、瞻望未来提供有益的借鉴。
窗口作用 它为人们对内横向联合和对外开放提供大量信息。很多地方党
政领导,把本政区出版的年鉴,作为珍贵礼品,馈赠内外宾客,成为进行自我宣
传的一种手段。外国有些集团公司,为了深入了解情况,重视搜集购买有关的地
方年鉴。
教化作用 它所刊载的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资料,可作为生动教材,
激发人们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增强主人翁责
任感。
存史作用 它作为一种系统性、连续性史册,为编史修志和研究积累全面、
丰富、翔实的史料。
所以,人们把年鉴说成为“集万卷于一册,缩一年为一瞬”的“知识密集、
信息密集、人才密集的案头数据库”,是“刊中之王”,确实是不无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