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埠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2&A=2&rec=139&run=13

【综述】 中埠镇是张店区东北部最边缘的乡镇,东西长约5.33公里,南北宽约
4公里,总面积为20.47平方公里。全镇12个自然村呈半圆状分布在黑铁山东麓。
1997年总人口为22437人, 比1988年的21199人增加了1238人。 其中农业人口
13548人, 非农业人口8889人。 耕地面积为14524亩。镇北有石铁公路,镇南靠
309国道, 境内有济青高速公路穿越,交通十分方便。该镇富产石灰石、磁铁矿
石、铝土等,矿藏资源丰富,种类多,有较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山东金岭铁矿是
辖区内较大的国有企业。
中埠镇人民政府机关坐落在中埠村南首,1988年共有机关工作人员84名,其
中国家干部21名, 合同制干部34名,合同制工人5名,亦工亦农24名。1993年10
月机构改革,通过"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精减了32名富余人员,并对村级管理
人员进行了精简调整,实现了人员的最佳组合,节约了行政开支,提高了工作效
率。此时,镇机关设1办5委,即党政办公室、农委、经贸委、社会事务委、教科
文卫委、城乡建委,共有干部职工79人。1995年底至1996年6月,先是通过"三定"
职位分类、人员过渡和人员分流等机关机构改革措施,使国家公务员制度初步入
轨。然后在实施轮岗、回避、辞职、辞退、诫勉、公开录考等法规上加大力度,
使公务员管理更加法制化、规范化。1997年,镇机关设1办5委,即党政办公室、
农委、经贸委、社会事务委、教科文卫委和城乡建委,共有工作人员89名,其中
国家干部19名, 合同制干部(区人事部门承认的)37名,合同制工人3名,亦工
亦农30名。
10年来,中埠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深化改革,全镇经济和社会各
项事业都有了较快的发展。1997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84亿元,比1988年增
长5倍;第三产业10年总投入达3126万元,实现总收入3850万元,年均增长15%;
1997年财政收入实现131.3万元,比1988年的52.6万元增长149.6%;农民人均纯
收入2508元,比1988年增加1727元。

【农业】 中埠镇始终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实行科学种田,毫不放松地
抓好粮食生产,实现乡镇农业的新突破。1997年农业总产值3077万元,比1988年
增长757%, 年均增长8%;粮食总产6921吨,单产达到839公斤,分别比1988年
增长8%和288公斤。
特色种植发展迅速。1995年投资80万元,建成了"千亩观光果园"。1997年全
镇果园面积3900亩, 总产达到130万公斤。主要树种有苹果、梨、桃、葡萄、山
楂等。主要品种:苹果有富士、新红星、玫瑰红、金帅等;梨有长十郎、香水、
晚洁等;桃有春蕾、玉露水密、仲秋蟠桃等;葡萄有巨峰、藤稔;山楂有大金星、
锦球。果品质量逐年提高,"长十郎"梨于1989、1990年两次被评为全省优质果品;
铁冶园艺场的"富士"、"玫瑰红"苹果被评为市优产品,另7个果品为区优质果品。
铁冶园艺一场、 二场和大王果园、 中埠果园被评为省级样板园。大王村果园于
1989年被省林业厅评为省级优质果园,继之评为省级苹果、梨成龄果园。大王园
艺场出产的各种水蜜桃,以果大、香甜、色艳、离核小有名气,供不应求,经济
效益高,已在全区首家注册了"铁山王"牌商标。在林果发展上取得如此成绩,是
和他们重视种植科技分不开的。10年间,各村、各企业都建有科协分支机构,配
备了科技副职,镇建有"淄博铁山林果研究所",为全镇的种植进行新技术咨询服
务。1988至1997年建蔬菜大棚143个,年产蔬菜1499万公斤;新建花卉大棚3个,
种植杜鹃、仙客来等10多个品种共2万株(盆),年产值达15万元。全面实现"八
五"绿化及荒山绿化达标目标,共植树25万株,647亩荒山全部绿化;植树19万株,
全镇13公里农田道路实现林网化。
该镇在发展畜牧业方面建有"淄博正大畜牧研究所",对全镇饲养业提供技术
和信息服务。 至1997年,全镇有规模养猪场43处、养牛场2处、养鸡场31处、养
兔场1处, 并涌现出一批养蓝狐、美国落地王鸽、乌苏里貂、鹌鹑、乌鸡等特色
养殖户,逐步提高了全镇农业的综合经济效益。截至1997年底,全镇大牲畜存栏
由1988年的724头发展到2560头; 生猪存栏由1988年的2715头发展到4280头;家
禽由1988年的5.1万只发展到14.2万只;羊由1988年的445只发展到2310只;肉牛
出口由1989年的900头发展到3200头。 个体饲养大户迅速发展,已有百头养猪户
10户,千只养鸡户近20户。
为确保农业的持续发展,中埠镇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在水利建设方面采取了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中埠镇的地下水属于淄博盆地的一个独立水系,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第
四系水源,一部分为奥陶系石灰岩水源。这两部分在70年代以前为互补型水源。
近年来,由于天气持续干旱和厂矿的地下取水,水位下降严重,第四系水源由第
一层下降到第二层, 奥陶系石灰岩水下降到负110米,致使地下水量越来越少。
为了保护好和利用好地下水资源,该镇根据《水资源管理法》,对地下水源实行
统一规划、 统一开发、统一观测,修建蓄水池6.3万立方米和防渗渠10万余米,
容蓄地上客水,使地上水源得到充分利用。1988年以来,镇党委、政府,本着投
资少、见效快的精神,制定了一套"修好一条渠,带动五结合"的水利建设规划,
即修好太河水库四分干支渠与4条支架, 带动深井与浅井结合,地水客水及蓄水
池与提取地下水结合,地上防渗渠与地下防渗渠结合,山上的废水与山下的净水
结合,防渗渠与喷灌工程结合。10年来,共投资2885万元,修建四分干支渠工程
3100米,4条支渠3400米;修建张家蓄水池1.3万立方米的1个、0.5万立方米的1个
和1.5万立方米的边辛蓄水池1个、3万立方米的大王蓄水池1个;修建中埠村和郭
家村扬水站工程2处、 防渗渠道118900米;铁冶村和大王村共修建果园滴灌面积
450亩; 1996年完成了3800亩的喷灌工程以及张家村70亩全市试点的果树脉冲式
微喷工程。 自1989年以来,连年被区、市评为水利建设先进单位。
中埠镇农民收入及生活消费结构变化情况表
┏━━━━━━━━━━━━━━━┯━━━━━━┯━━━━━┯━━━━━┯━━━━━┓
┃项目 年份│ 1988 │ 1995 │ 1996 │ 1997 ┃
┠───────────────┼──────┼─────┼─────┼─────┨
┃ 人 均 纯 收 入(元)│ 725 │ 1711 │ 2051 │ 2300 ┃
┠───────────────┼──────┼─────┼─────┼─────┨
┃ 人 均 生活费支出(元)│ 541 │ 1080 │ 1537 │ 2100 ┃
┠───────┬───────┼──────┼─────┼─────┼─────┨
┃ 其 │食 品(元)│ 192 │ 477 │ 498 │ 520 ┃
┃ 中 ├───────┼──────┼─────┼─────┼─────┨
┃ │衣 着(元)│ 65 │ 167 │ 186 │ 205 ┃
┠───────┼───────┼──────┼─────┼─────┼─────┨
┃ │居 住(元)│ 109 │ 124 │ 124 │ 150 ┃
┠───────┴───────┼──────┼─────┼─────┼─────┨
┃人均文化生活消费服务支出(元)│ 60 │ 81 │ 250 │ 320 ┃
┠───────────────┼──────┼─────┼─────┼─────┨
┃人 均 消 费 粮 食(公斤)│ 240 │ 215 │ 200 │ 200 ┃
┠───────────────┼──────┼─────┼─────┼─────┨
┃人均动物食品消费 (公斤)│ 19 │ 35 │ 35 │ 38 ┃
┠───────────────┼──────┼─────┼─────┼─────┨
┃年末人均住房价值 (元)│ 1594 │ 4509 │ 4715 │ 4950 ┃
┠───────────────┼──────┼─────┼─────┼─────┨
┃每百户拥有电视机 (台)│ 50 │ 107 │ 110 │ 115 ┃
┗━━━━━━━━━━━━━━━┷━━━━━━┷━━━━━┷━━━━━┷━━━━━┛

中埠镇畜牧业发展情况表
┏━━━┯━━━━┯━━━┯━━━━┯━━┯━━━┯━━━━┯━━━━┯━━━━━┯━━━━┓
┃ 年度 │ 牛 │ 马 │ 驴 │ 骡 │ 羊 │ 猪 │ 兔 │ 禽 │ 出口 ┃
┠───┼────┼───┼────┼──┼───┼────┼────┼─────┤ ┃
┃ 1988 │ 442 │ │ 282 │ │ 445 │ 2715 │ 930 │ 51000 │ ┃
┠───┼────┼───┼────┼──┼───┼────┼────┼─────┼────┨
┃ 1989 │ 515 │ 90 │ 81 │ 69 │ 711 │ 2575 │ 878 │ 63995 │ 900 ┃
┠───┼────┼───┼────┼──┼───┼────┼────┼─────┼────┨
┃ 1990 │ 720 │ 126 │ 130 │ 68 │ 605 │ 2841 │ 2120 │ 74660 │ 900 ┃
┠───┼────┼───┼────┼──┼───┼────┼────┼─────┼────┨
┃ 1991 │ 1011 │ 172 │ 172 │ 88 │ 1013 │ 3369 │ 2290 │ 121500 │ 1000 ┃
┠───┼────┼───┼────┼──┼───┼────┼────┼─────┼────┨
┃ 1992 │ 1150 │ 170 │ 176 │ 86 │ 851 │ 3661 │ 31200 │ 110000 │ 1100 ┃
┠───┼────┼───┼────┼──┼───┼────┼────┼─────┼────┨
┃ 1993 │ 1081 │ 137 │ 200 │ 73 │ 792 │ 3140 │ 18300 │ 118300 │ 1200 ┃
┠───┼────┼───┼────┼──┼───┼────┼────┼─────┼────┨
┃ 1994 │ 1117 │ 100 │ 207 │ 58 │ 1250 │ 3400 │ 39890 │ 127550 │ 3000 ┃
┠───┼────┼───┼────┼──┼───┼────┼────┼─────┼────┨
┃ 1995 │ 2281 │ 85 │ 165 │ 48 │ 2275 │ 4194 │ 42000 │ 139000 │ 3200 ┃
┠───┼────┼───┼────┼──┼───┼────┼────┼─────┼────┨
┃ 1996 │ 2283 │ 81 │ 152 │ 81 │ 2281 │ 4196 │ 43800 │ 142000 │ 3200 ┃
┠───┼────┼───┼────┼──┼───┼────┼────┼─────┼────┨
┃ 1997 │ 2290 │ 80 │ 160 │ 30 │ 2310 │ 4280 │ 55000 │ 142000 │ 3200 ┃
┗━━━┷━━━━┷━━━┷━━━━┷━━┷━━━┷━━━━┷━━━━┷━━━━━┷━━━━┛
【工业】 10年来,中埠镇坚持以"稳定、发展、创新、增效"的工作方针,以"三
个有利于"为标准加大工业投入, 充分发挥当地资源和驻地大中型国有企业的优
势,强化管理,使全镇工业逐步形成了以化工工业为龙头,以采矿业为基础,以
选矿和能源开发利用为主体的格局,并走上了建设、规模、效益同步发展的轨道。
全镇共有工业项目12个, 工业固定资产达到1385万元,其中镇办工业企业6个,
村办工业企业22个, 民营企业47个。1997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11809万元,比
1988年增长4倍;镇办工业企业实现利税208万元,其中实现利润20万元,分别比
1988年增长3.5倍、3倍。
该镇的中埠化工研究所承担着了解全国工生产发展动向, 指导本镇化工产品
的更新换代的任务。1995年底组建淄博永盛化工集团公司,其规模效益居全镇之
首。该公司的核心企业中埠化工厂是国内生产锆盐类产品的专业企业,其生产的
二氧化锆、氧氯化锆、碳酸锆等产品畅销国内十几个省市,并大量销往美国、日
本、 澳大利亚等国家。1991年建成的淄博铁矿是镇办集体企业,固定资产360万
元,年产值600万元,利税40万元,其中利润20万元。该矿自开展"学邯钢、创六
好"活动以来, 特别注重在企业管理上下功夫,铁矿石产量逐年增长,1997年达
到6万吨,比建矿初期翻了一番。
以铁冶村为代表的村办工业有了迅速发展。以化工、陶瓷、机械加工、建材
等行业门类为主体的村办工业,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民营企业呈现良好
发展势头。尤其自市委提出发展工业"四个不论"和对个体民营企业的"五个不限"
后,民营企业日趋活跃,截至1997年,全镇民营企业已发展到47家,比1988年增
加40家。此外,依靠铁山矿藏的优势,个体铁矿石筛选业开始形成,铁精粉的产
量连年增长,品位稳定,并从一些废弃的矿石渣中筛选出铜、钴、镍等稀有金属
物质。 外向型经济有了较快发展,至1997年已有三资企业1家,外资到位率达到
41%, 年产值达到1999万元。主要出口产品有:氧氯化锆、二氧化锆等,年出
口值1625万美元,出口创汇228万美元。

【文教、体育、卫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开始由过
去的"小文化"向"大文化"转变。中埠镇党委十分关注全镇的文化建设,在历次党
代会和人代会上都专项提出关于文化工作的设想和要求,并把建立镇文化中心当
做几年中所办好事之一,列入全镇发展规划和对党政主要领导任期责任考核指标。
至1997年,全镇12个自然村有10个村建立文化大院,其中一类文化大院有铁治、
中埠、大王等3个村;二类文化大院有边辛、大寨、孟家等3个村;三类文化大院
有于家、 黄金、张家、郭家等4个村。1992年投资18万元,建起了镇广播电视文
化中心, 设有图书阅览室、舞厅、游艺室、广播录像室,建筑面积490平方米,
院落面积800平方米。 投资25万元,购置了音响设备。镇文化站充分利用这块阵
地,每年元旦举办中埠地区"文明杯"美术书法、摄影艺术比赛,组织庆"三八"、"
五四"、 "六一"、"七一"、国庆等各种形式的文化娱乐活动。为培养各种专业人
材,举办了幼儿教师舞蹈学习班、果农果树培养学习班和各类成人教育学习班。
通过科教放映,向广大农民传授农作物栽培技术和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技术等。
1993年,镇党委成立了教科文卫委员会,统一领导与协调全镇的教育、科协、
体育、电影、文化、广播、卫生等部门的工作。党的十五大后,为加强农村文化
工作的力度,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镇党委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为主任,
镇长和分管文化工作的副镇长为副主任,由团委、妇联、宣传、民兵、教育等部
门组成的文化工作委员会。在全镇"奔小康"工作中,镇党委明确指出,凡是没有
建立文化大院的村,都不能成为小康村。这对全镇的文化建设是个极大的促进。
在文化建设中,中埠镇形成了一支坚持常年活动的文艺宣传队,每年春节到
各村巡回演出,重大节日组织专场演出,并多次在淄博电视台和张店电视台播放。
1995年春节期间, 省广播电台录制播放了宣传队的部分春节文艺节目。1997年7
月,宣传队在区文化广场参加了庆香港回归"邻里情"演出,受到群众好评。在文
化艺术创作方面,该镇培养了一批人才,取得较好成绩,边崇顺、赵崇荣创作的
《计划生育好》、《这就是我们的祖国》、《残疾人心向党》、《六姐妹把厂赞》
以及笛子独奏《八月桂花遍地开》、《绣金匾》、《计划生育要记心》等,参加
了市区会演并获奖。1996年创作的《心声》获区会演一等奖、市二等奖、省器乐
二等奖。边崇顺的国画《四季如春》在第二届"珠峰杯"海内外书画大展中获优秀
作品奖,并编入精品册出版。《庭院小景》在海南省"椰子杯"书画展中获优秀作
品奖。《晨曲》在河南省"黄河杯"书画展中获铜牌奖。《东风第一枝,春色满人
间》获庆祝全国工会成立70周年全国书画摄影艺术大展一等奖。边崇森的国画作
品《蕉荫》在省农村大众报上发表。1996年,少儿边玉玺获市绘画小能手称号,
镇少儿艺术团编演的舞蹈《沐浴》、《赶海的小姑娘》、《采茶舞》、《草帽舞》、
《挤奶舞》等,获得区创作奖和演出奖。
10年来,镇文化站多次受到市区文化部门的表彰,站长边崇顺连年被评为先
进工作者。1996年中埠镇被命名为市级特色文化书画镇,1997年被市委、市政府
命名为社会文化先进乡镇。
中埠镇现有中学1处、 小学7处,教职工140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91人。
全镇中小学九年义务教育于1992年通过了市政府验收,1994年通过了复评验收。
经过教育改革,在工资、使用、调整等方面打破了"教好教坏一个样"的旧观念,
对广大教职员工实行优胜劣汰一年一聘制,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1996年,
镇党委为40户教师建造宿舍楼一幢,占地1100平方米,每户面积为83平方米。这
对稳定教师队伍,全面提高九年义务教育的质量起到积极作用。1997年全镇初中
毕业生升中专的69名,升入重点高中(五中)的16名,升入普通中学的61名,升
入职业高中的59名,升入职业中专的21名,升入技校的47名,升学率为71%。
全镇有幼儿园10处,幼儿教师18名,家长学校10处。每年"六一",镇党政主
要领导都进行重点走访慰问,了解各幼儿园的办园情况。镇妇联经常组织幼师、
幼儿开展书画展、文艺汇演、运动会、智力竞赛、讲故事等各种比赛活动,锻炼
了幼儿的体魄, 提高了幼儿智力。铁冶、中埠、大王3个村被评为市级幼教工作
先进单位,妇联干部耿秀清被省妇联命名为家教先进工作者。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开展创建文明
单位、文明户、五好家庭及"八不一要一带头"等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全镇辖区内有市级文明单位2个、区级文明单位8个。通过精神文明工作的开展,
使中埠镇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中埠镇卫生院改貌是从1987年开始,并被称为全镇所办六件实事之一。为了
改变卫生院的旧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区政府投资30万元,镇政府投资10万元,
职工集资20万元, 修建了门诊楼521平方米,职工住宅楼8户648平方米,增加了
尿液分析仪、 B超检查,完成了改原门诊楼为病房楼的改造工程。1988年至1992
年2月, 医院实行分级承包,内部设医疗一组、医疗二组、妇幼组、防疫组、牙
科、综合门诊部、财务。1992年3月至1994年,设内科、妇产科、牙科、放射科、
防疫科、综合门诊部、化验室、护理,药库、药房、财务、收款处。1994-1997
年,设内科、外科、妇产科、痔瘘科、防疫科、中医、综合门诊部、护理、抢救
室、 接种门诊、化验室、B超室、药房、药库、财务、收款处。1992年增设救护
车1辆、雾化吸入器1台。1993年增设恒温箱1个、砷灯2台。1994年增设激光仪器
1台。 1995年增添了光固化机,更新了电动吸引器、立式牙椅、救护车。1996年
投资16万元,对门诊一楼进行了整修,新建了锅炉房,安装了锅炉和全套取暖设
施,大大改善了群众的就医条件。卫生事业的改革正在深化,农村合作医疗的试
点已在张家、于家等村展开。
1988年以来,全镇12个自然村均设有卫生室,共19名医务人员。防疫、妇幼
卫生越来越受到广大群众的重视。1991年,进行了食品卫生达标,1992年初,进
行了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省级、国家级达标验收,1996年妇幼工作被市定为定点接
生单位。1997年该镇卫生院代表全市19家卫生院接受了省爱婴卫生院评估团的评
估,被省卫生厅命名为爱婴卫生院。
体育工作,该镇长年设有专人管理,各村建立了分支机构,定期组织篮球、
乒乓球、拔河等多项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比赛。1988年被评为山东省体育先进乡
镇。10年来为区、市、省输送运动员20余名,其中包括1名世界跳伞冠军郑红艳。

【电视、 通讯】 中埠镇建有广播电视站。1988年,全站仅有7名工作人员,固
定资产不足20万元。该镇由于受地下磁场和黑铁山屏障的影响,收看电视相当困
难。为了解决这一难题,1989年下半年,镇党委、政府领导全站人员,昼夜奋战
3个月, 立起了一座高达45米的电视转播塔,安装调试了电视差转机。1992年学
习广东佛山、湖北沙市经验,安装了全区第一个镇级卫星电视接收系统,建立了
全镇闭路电视中心,并集中精力着力于有线电视网的建设与管理。1995年10月,
由区广播电视局至乡镇广播电视站的有线电视网开通,全镇12个自然村全部安装
了有线电视,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为了管好有线电视网,保证信号畅
通,图像清晰,1996年底,镇自筹资金25万元,架设了以镇政府驻地为轴心,南
至孟家,北至边辛、郭家,西至驻地钢管厂、金岭铁矿的光缆传输网。截至1997
年10月,全镇农村有线电视用户达1800多户,全站工作人员增至20人。固定资产
达130多万元,比1988年增长5倍多。
电话通讯,1988年站内仅有1台50门的供电电话交换机,全镇电话不足40部。
随着对外开放,搞活经济新形势的发展,该镇筹措资金18万元,安装了1台400门
纵横自动交换机,开通了一条中埠至张店的专用通讯干线。为解决中埠地区电话
难打、无线通讯难的问题,1992年春,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劳动,在铁山顶部建
起了一座高20米的无线传输铁塔和机房, 并在市无委会的帮助下建立了一个
400MHZ的无线基地台,使闭塞的中埠地区的无线通讯工作开创了一个新局面。近
几年来邮电事业迅猛发展, 镇党委政府在中埠村开发小区,投资100万元建成设
计容量为1万门程控电话终局, 1993年开始运行。截至1997年已开通近2000门,
方便了群众,提高了办事效率,改善了全镇的通讯条件。

【村镇建设】 村镇建设坚持建管并重的原则,以规划的科学性、严肃性,努力
提高村镇建设的现代化水平,完善铁山路配套工程、绿化工程和光明工程。以郭
家村高层建筑为重点,加强村容村貌的整治,探索旧村改造的新路子。至1997年,
全镇有9个自然村实施了村民多层住宅建设,总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已有500户
村民搬进了楼房新居。种植草坪1210平方米,林木绿地3705亩,农田道路30公里,
实现沿路林网化。村村实现了社会化供水。
为改变城镇建设的落后局面,1995年成立了铁山路两侧开发领导小组,制定
了将铁山路(309国道-高速公路) 建成一条集商贸、市政办公、文化、娱乐、
居住为一体的综合性走廊建设规划。 整个工程从1995年开发5个小区(大王、铁
冶、 中埠、于家、黄金)、1个观光果园(铁冶观光果园)开始,逐步展开,总
开发面积4.546万平方米,总投资1795万元。这次开发实行了8项优惠政策。
1992年-1996年,两次投资共500万元,建成中埠镇第一条混凝土路-309国
道至济青高等公路, 总长度为5.3公里,大大改善了全镇的交通及环境条件,获
全区1996年"重点工程奖"。
为搞好村镇建设管理工作,1996年区镇两级政府先后发文,对规划建设管理、
土地总体规划管理、环境保护、房地产产权管理、园林绿化、办理建设和非农业
用地手续、处理有关纠纷、来信来访、执法监察、村镇容貌的综合治理、环卫工
作、财务、档案管理以及对辖区建筑市场的管理等做了明确规定,使建设,土地、
环保工作走上了规范化、法制化、正常化的轨道。
(边崇顺 耿秀清 王文彬 李宪阳 董秀英 葛素云 于玉芝)

【组织机构及领导任职变更】
党 委
书 记:
武守亮(1987年7月-1988年8月)
袁 真(1988年8月-1991年8月)
周佃农(1991年8月-1992年10月)
乔聚文(1992年10月-1994年3月)
董勤生(1994年3月-1997年2月)
姜国华(1997年2月-
副书记:
巴新福(挂职,1987年月-1989年9月)
周佃农(1988年1月-1988年8月)
王华庆(1988年2月-1992年10月)
于乃斌(挂职,1991年10月-1995年3月)
姚 军(1992年10月-1995年3月)
许京水(1994年3月-1996年6月)
曹培发(1995年3月-1998年3月)
张允庆(1996年6月-1998年3月)
王 勇(1997年2月-1998年3月)
张光辉(1998年3月-
齐传明(1998年3月-
李成祥(1998年3月-
纪委书记:
傅玉贞(1988年 月-1989年7月)
孟 明(1989年7月-1993年4月)
邢宝瑞(1993年4月-1994年9月)
曹汝明(1994年10月-
党委委员:
孟 明(1988年 月-1989年7月)
胡广江(1988年1月-1990年3月)
周丕祥(1988年1月-1989年10月)
孙传锋(1988年10月-1992年10月)
张敦远(1989年6月-1992年10月)
刘家海(1989年7月-1992年10月)
孙大勇(1989年11月-1994年10月)
孙 涛(1992年10月-1995年12月)
李 森(1992年10月-1995年12月)
邢宝瑞(1993年4月-1994年9月)
丛卫健(1994年10月-1996年3月)
曹汝明(1994年10月-1998年11月)
张玉法(挂职,1994年12月-
刘守坤(1995年12月-1998年3月)
于志广(1995年12月-
高德镇(1996年3月-1998年3月)
刘在东(1998年3月-
武 斌(1998年3月-
于澄修(1998年3月-
政 府
镇 长:
袁 真(1987年10月-1988年8月)
周佃农(1988年8月-1991年8月)
乔聚文(1991年8月-1992年10月)
邢兆金(1992年10月-1994年3月)
姜国华(1994年3月-1997年2月)
王 勇(1997年2月-1998年3月)
张光辉(1998年3月-
副镇长:
宋德武(1987年10月-1989年10月)
王振芳(1988年1月-1989年11月)
胡元勇(1989年12月-1994年3月)
张荣田(挂职,1990年2月-1992年2月)
王长泉(1992年10月-1995年3月)
李成祥(1992年10月-1998年3月)
杨玉海(1992年10月-1995年12月)
李三红(1994年3月-1997年4月)
李洪永(挂职,1994年12月-
王传仁(挂职,1994年12月-1997年10月)
赵爱莲(1995年3月-1998年5月)
王庆节(挂职,1995年3月-1997年3月)
于澄修(1995年12月-1999年3月)
边方田(1997年4月-
杨先进(科技,1997年6月-
高德镇(1998年3月-
成 文(1998年3月-
人大工作室
主 席:
傅玉贞(1988年1月-1992年10月)
王传美(1992年10月-1994年3月)
张敦远(1994年3月-
副主席:
刘在福(1995年11月-
政协工作室
主 任:
周丕祥(1989年9月-1993年10月)
孙大勇(1993年10月-
武装部长:
周丕祥(1988年1月-1989年10月)
孙大勇(1989年10月-1994年10月)
丛卫健(1994年10月-1996年3月)
高德镇(1996年3月-1998年3月)
武 斌(1998年3月-
副部长:
邢宝勇(1989年12月-1993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