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类 水利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2&A=1&rec=80&run=13

第一辑
蓄水
水库
新中国成立以来,为解决区内山旱田的灌溉问题,自1957年,全区兴建小型
水库5座。 分布 于张店东部、东北部和东南部的山丘地带。这5座小型水库是:
旦村水库 (于1957年6月建成) ,库容总量38.17万立方米,灌溉面积1000亩;大
高水库(于1958年6月建成),库容总量41 .5万立方米,灌溉面积1200亩;太平水
库 (于1965年建成) ,库容总量27.7万立方米,灌溉 面积1400亩;军屯水库(于
1967年5月建成) ,库容总量16.8万立方米,灌溉面积200亩;炒 米水库(于1973
年10月建成),库容总量12万立方米,灌溉面积400亩。
水库的兴建,不仅有效地控制了山丘地带的水土流失,扩大了水浇面积,而
且还推动了 养鱼事业的发展。
塘坝
1958~1985年,全区共建塘坝32座,即傅家乡2座,南定镇4座,卫固镇5座,
中埠镇1座 ,湖 田镇5座,沣水镇9座,四宝山乡6座。可拦蓄山洪总计为63万立
方米, 灌溉农田3389亩。塘 坝建成后,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因水源不足,施工
质量差,造成效益低或无效益的约占40% 。
第二辑
灌溉
灌区
1958~1976年,全区重点兴建了马尚黄土崖灌区和太河水库张店灌区。亦称
东灌区和西 灌区 。黄土崖灌区以萌山水库的蓄水,灌溉张店西部、西南部以及
西北部的平原地带; 张店灌区 引太河水库的蓄水,灌溉本区东部、东南部以及
东北部的山丘地带。
马尚黄土崖灌区 1958年春开始兴建,1965年春竣工。位于区境西部,可灌
溉马尚、房 镇、 大张、石桥4个乡镇42个村的39000亩耕地。在这些耕地中,除
南部边缘的3000亩土地地下水 较为贫乏外,其余36000亩土地地下水比较丰富,
深度一般为3~8米,称为"双保险"(既可 井水浇,又可库水灌)灌区。
太河水库张店灌区 1975年开始兴建,1977年12月竣工。位于区境东南部,
渠首在临淄 区的 边河乡赵家庄西北。干、支渠工程可灌溉张博铁路以东,张北
铁路以东和胶济铁路两侧, 该 灌区总设计面积达124000亩。太河水库张店灌区
可控制沣水、 南定、湖田3个镇的灌溉面积5 1000亩。1975年灌区建成前,小麦
亩产341斤。 1978年灌区开灌后, 粮食作物平均亩产1086 斤。其中,小麦亩产
682斤。比开灌前平均亩增1倍多。
由于太河水库张店灌区只完成了近期工程,所以,设计灌溉保证率仅有50%。
每年平均 亩用 水量为150立方米。 1981年后,灌溉亩次达10万亩以上,基本解
决了山丘旱区农田灌溉用水 问题。
水利费、水利粮征收方法 黄土崖灌区征收水利费的方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1961~1973年) ,每亩年征收水利费0.40元,水利粮1斤。第二阶段
(1979~1982年) ,执行 按方收费收粮。每方水收人民币0.003元,每500方水征
原粮1斤,两季结算分别由当地银行 营业所和粮食管理部门代收代存。粮食统交
市萌山水库管理处。 水费的分成比例分别为:萌 山水库管理处30%,乡镇30%,
灌溉管理所40%。第三阶段(1983年以后) ,执行"按亩配水, 按方收费收粮,签
定合同,预收水费,联合测流,水量包干,灌后结算"的供水收费收粮制 度。每
方收资0.012元。水费分成比例:萌山水库管理处50%,灌溉管理所40%,乡镇10%。
征粮时间和办法,仍按第二阶段的规定执行。太河水库张店灌区,主要以征收水
利费为主。 1979年,实际收费18225元,1981年,征收31625元,1983年,征收
105519元。1983年后,其征收水费、粮的方法同"西灌区"第三阶段执行方案基本
一致。
水渠
全区水渠总长度为568.7公里。其中,防渗渠为226.2公里,占总配套水渠的
39.78% 。这些水渠主要分布于"东、西两大灌区"。
马尚黄土崖灌区 建有总干渠一条,长度为2294米;支干渠2条,斗渠203条,
长29160 米;主要排水渠10条,长54550米,排水面积可达39000亩。
太河水库张店灌区 建有1条干渠,长度为20.146公里,1条分干渠和14条支
渠。 干渠 设计 流量为9秒立方米。因为整个灌区仅完成近期工程,近以过水量
一般在6秒立方米,干渠水利 用系数为0.45,灌溉水利用系数0.38;灌溉效率为
6.7/立方米/秒昼夜。
另外, 在太河水库张店二干渠渠道首处,还建有一座"徐旺土洞",全长112
米, 宽2. 6米,过水流量为9秒立方米,通过土洞可将太河库水引入区境内灌溉
农田。
渡槽
全区所建的5座较大型渡槽均兴建于太河水库二干渠渠道上:1.涝淄河渡槽。
系波壳型 渡槽 ,长97米,宽1.6米,过水流量为2.97秒立方米。2. 东风渡槽。
紧靠太河水库总干渠赵庄 渡槽, 并与临淄区的三干渠相连。槽型波壳式,长70
米,宽2.8米,过水流量9秒立方米。3 . 红石湾渡槽。位于二支干渠,槽型波壳
式,长130米,宽2.2米,过水流量为5.11秒立方 米。4. 刀刹邸N挥诙汕
卸巍J翼菩停っ赚宽米,过水流量秒立方米。老泉渡槽。位于南定镇田
家庄东的一支干处,长祝砻祝髁课肓⒎矫住� 扬水站
扬水站系水利建设的一项配套工程,是开发水利灌溉,利用水资源的重要措
施之一。19 61~1983年,全区共兴建扬水站78座,配建机房104间,总配套电机
动力2434马力, 配建渠道598 19米,投资总额266456元。可灌溉11098亩农田。
修建扬水站具有投资少、 规模小、见效快 的特点,对改善农田灌溉,提高粮食
产量发挥了一定作用。 1983年后,没有再建扬水站。19 87年,张店区加强了对
扬水站的配套和维修。
喷灌
喷灌是一项新的灌溉方法,可省水、省工、保土、保肥,比畦灌省水30~50
%,比漫灌 省水4 0~70%,增产效果明显。1981年冬,全区开始推广喷灌。截至
1987年底, 全区计有喷灌机械 132套,分布于7处乡镇,42个自然村。有效控制
面积达11000亩,实灌面积为3500亩。
机井
从1961年开始,全区开展了机井建设。原则是以打浅井为主,深井与浅井相
结合。到19 64年 ,共打井663眼,平均每年打井166眼。1983年,全区共打机井
4415眼,其中已配套的4216眼 ,机电井2986眼,凿有大口井1202眼,深井(百米
以下) 227眼,用井水灌溉农田达213874亩 。截至1987年,全区有机井5220眼,
其中, 配套的128眼, 机电井4062眼,大口井811眼,深 井219眼。灌溉面积达
222556亩。
第三辑
抗旱排涝
区内系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区,每逢春季则干旱多风。1430~1949年,较大旱
灾和偏旱年 份多 达50余次,平均每10年旱1次。建国后,全区发生较大旱灾有9
次, 特大旱灾1次,其中,196 0年,旱情特别严重,全年降水只有394.6毫米,
只有多年平均降水量的63%。夏季粮食亩产 仅有34斤。1982年的春旱,其程度仅
次于1960年。全区441眼机井干枯,292眼机井报废,小 麦受灾面积达10万余亩。
全区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南北相对高差228.7米) ,每逢雨季,山洪暴发,
河水涨满, 加之 低山丘陵地带多水,疏浚不利,往往造成河堤决口,洪水横溢,
致使房镇、 大张、石桥等大 片地块常年积水,形成水患严重的洼涝区域。1430
~1949年, 全区较大水灾发生过38次,平均13年1次。区境内的西北平原是重灾
区。
建国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全区人民全面开展了以改土治水为中心
的抗旱排涝 工作 。自1953年起,在大力兴建农田水利工程的同时,还着重对涝
淄河、猪龙河、孝妇河、漫泗 河进行了深挖疏通和堤防整修,对张店八大洼(石
桥乡的野虎岭洼, 房镇乡的彭家、积家、 麻姑营、朱家洼、大张乡的莲池、马
尚镇的辛镇湖、南定镇的南家洼) 等积涝地采取挖沟开渠,修筑台、条田,兴建
排灌站等防涝排涝措施,进行了综合性治理。1953年后的8年间, 共开挖大小排
水、排涝沟27条。总长77400米。
猪龙河西支排水工程
从南定镇南家洼起, 由南向北开挖南北沟注入猪龙河,全长961米。由石桥
乡的南石桥 、 北 石桥、王家埠子分别开挖3条排水沟,将石桥西南部的洼积水
注入猪龙河,全长4561米。由 张店电器厂南至辛镇湖,开挖2条排水沟注入猪龙
河,全长1500米。
猪龙河东股排水工程
自石桥乡的北石桥东洼至王庄, 开挖1条南北沟注入猪龙河,可排出1500亩
涝洼地的积 水。 由石桥野虎岭洼,经赵庄东洼,开挖南北沟注入猪龙河,全长
2000米。
猪龙河西北部排水工程
由大张乡解营庄(南)至天乙庄(北洼),共挖南北排水沟5条,全长12260米,
均注入猪龙 河。
康家庄(桓台县)东排涝系统
自房镇乡房镇村起,北经孙家庄、积家庄、麻姑营庄,开挖南北排涝沟,全
长2425米。 自房 镇西湖起,经大孙家庄、麻姑营庄、院上庄,开挖一条东南转
西北向的排涝沟, 全长4485米 。由房镇乡房镇村,经大孙家庄,开挖一条南北
沟, 排入白蛇沟,全长1850米。这三条排涝 沟总长8760米,可使境内的房镇东
湖、孙家湖、麻姑营湖和院上湖历年的涝洼积水,均排入 桓台县锦秋湖。
至1987年, 全区境内的山川、 平原、 涝洼地均已改观, 全区排涝面积达
64076亩,基本 控制了内涝,提高了抗御水害的能力。为农业持续增产创造了良
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