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类 肥料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2&A=1&rec=78&run=13

第一辑
农家肥
农家肥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多种营养素,肥力稳,效果好,用途广,既用于
基肥,又适 作追 肥、种肥;既能降低土壤容重,又能增加土壤团粒结构,是一
种最经济的有机肥料。这种有 机肥料,源广类多,主要有:
1.人粪尿 解放前,当地农家多与圈肥同栏沤制,晒干砸碎铺施或以耧耩施。
少数农 户单 积晒成粪干以作追肥。50年代,尤其是成立高级社后,单积尿肥浇
麦者增多, 亩浇千斤可使 产量翻番。进入六十年代后,随着基地菜田的扩大,
单积人粪尿者骤增,建池发酵后用于蔬 菜追肥。
2.圈肥 下栏发酵后,可作基肥或追肥。建国38年来,随着畜禽饲养的发展,
尤其是1 978年后,伴随着饲养厂和畜禽专业户的增多,圈肥积施量逐年增加。
3.土杂肥 解放前后,当地农家素有垒灶睡热炕的习惯,几年后拆除即作肥
料, 一般 亩施 500多斤,效果较好。人民公社化后,为改良土壤,土杂肥每年
平均施用量在2000斤以上。
4.草木灰 60年以前,多见农户将草木灰与圈肥一起沤制,致使氮、钾成分
造成损失 。60 年代以后,草木灰开始单积单施,小麦返青后,亩撒50斤左右。
70年代后,多用于蔬菜栽培 。
5.绿肥 始于1958年,利用夏季高温,将铡碎杂草、人尿混和后堆起,四周
用泥密封 ,顶部呈平底盆形,加水沤制,旬月即成。
6.土氮肥 1958年开始推广施用,到1959年,全区计施土氮肥80多万吨。
7.河塘泥 解放前施者甚少。解放后,为防洪排涝,几乎年年清淤挖塘,淤
泥凉干捣 碎后,耕前铺施,提高地力,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
8.秸秆还田 始于70年代,秋种前可将麦稂或碎玉米秸置于地内,深耕翻下,
用作底 肥。
9. 麻饼肥 多用于淤草的基肥和追肥。1955年前后,每年供施饼肥495吨。
80年代后, 由于菸草种植面积急剧减少,故而饼肥又转用于瓜类栽培。
第二辑
化肥
1951年,张店开始使用化肥,以施硫酸铵(当地俗称肥田粉)为主。因数量很
少, 仅作种 肥用 ,亩施3斤左右。1954年,开始施用硝酸铵、过磷酸钙和骨粉
等, 约计57吨。1955年后,又 逐步增加了颗粒肥、碳酸氢铵、尿素和氨水等,
每年全区施用各类化肥约计85吨。 1959年, 氮肥多来源于本省,磷肥来源于省
外,钾肥多系进口,全年计用化肥700吨。
1966年7月,淄博第一化肥厂在四宝山正式建成投产(年产碳酸氢铵40000吨),
成为本区 化肥 的主要来源之一。从此,农作物种植开始大量施用底化肥,全年
平均亩施碳铵100斤左右。 之后,各公社先后建起了自己的磷肥厂。保证了磷肥
的供应和需求。1967年,全区共施化肥2400吨。
进入70年代,齐鲁石化总公司第一、第二化肥厂相继投产(年产25.5万吨),
又为本区 增施 化肥提供了有利条件。到1978年,全区增施化肥量多达36470吨,
平均亩施147斤。1980年后 ,全区施用化肥46700吨,平均亩施157.7斤。1987年,
全区化肥施用量增加到48593吨,平均亩施183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