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尚镇村庄名录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2&A=1&rec=18&run=13

┏━━━━┯━━━━┯━━━━┯━━━━━━━━━━━━━━━━━━━━━━━━━━┓
┃村名 │方位 │建村年代│村名由来及沿革 ┃
┠────┼────┼────┼──────────────────────────┨
┃马尚 │张店西 │唐 │据传,该村前身为郭家庄(亦有柴桑店之说),旧址在村西黄┃
┃ │ │ │土崖处,明洪武年间,村址东移改名太平庄。村东有唐代建┃
┃ │ │ │立的寺院“大悲庵(藏经殿)”。后庵内有一法号为“马尚”┃
┃ │ │ │的和尚,乐善好施,村民敬慕,他死后,村民甚为缅怀,故┃
┃ │ │ │改村名马尚庄。因村中有一南北大道,将村分为东马尚、西┃
┃ │ │ │马尚。 ┃
┃ │ │ │ 。 ┃
┠────┼────┼────┼──────────────────────────┨
┃林家 │马尚北 │元 │明朝时,林姓族中有人中了秀才,为光宗耀祖,改村名为林┃
┃ │ │ │家庄。1801年,《长山县志》中归“理字约”。清末,村内┃
┃ │ │ │建有天主教堂,教徒甚众 ┃
┠────┼────┼────┼──────────────────────────┨
┃周家庄 │马尚西 │元 │该村原名苏家坡。明洪武初年,周姓自直隶枣强迁来定居。┃
┃ │ │ │后周姓兴盛,更改村名为周家庄。1801年,《长山县志》有┃
┃ │ │ │“德字约周家庄”的记载。 ┃
┃ │ │ │ ┃
┠────┼────┼────┼──────────────────────────┨
┃张兑 │马尚西 │明 │明初,自山西迁来张德、张冉、张楼三兄弟,张德在此立村┃
┃ │ │ │曰张德村。至清朝演化为张对庄。后变为张兑。(其他二人 ┃
┃ │ │ │张冉立村于傅家乡的张冉;张楼立村于周村区贾黄乡张楼 ┃
┃ │ │ │村)。1801年,《长山县志》有“德字约张对庄”的记载。 ┃
┠────┼────┼────┼──────────────────────────┨
┃大套 │马尚西 │明初 │于姓始来立村,故取村名于家套。所谓套,是指孝妇河上的┃
┃小套 │ │ │十八个河套,于家套为其中之一。后分于家大套和于家小 ┃
┃ │ │ │套。1954年,简称大套和小套。大套在东,小套在西。 ┃
┠────┼────┼────┼──────────────────────────┨
┃班家庄 │马尚西 │明初 │班姓由直隶枣强迁来立村,故村名班家庄。1801年,《长山┃
┃ │ │ │县志》有“理字约班家庄”的记载。 ┃
┠────┼────┼────┼──────────────────────────┨
┃台头 │马尚西北│清初 │初,村名干鱼头。村北有一菩萨庙朝向于小庄,于小庄认为┃
┃ │ │ │庙门朝己,破坏风水,即在村南建一小庙与其对峙,庙内置┃
┃ │ │ │一石雕神猫,寓意是猫吃鱼。干鱼头村多年贫穷,迷信是神┃
┃ │ │ │猫所致,故于清末将村名改为“抬头村”。后演变为台头。┃
┠────┼────┼────┼──────────────────────────┨
┃于小庄 │马尚西北│明 │于氏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桐县徙居山东长山县邑南立村,┃
┃ │ │ │曰于家小庄。明末,张姓自周村迁来,在村东立村叫义和 ┃
┃ │ │ │庄。至清朝两村合并,仍称于家小庄。1954年简称于小庄。┃
┃ │ │ │ 。 ┃
┠────┼────┼────┼──────────────────────────┨
┃钱家庄 │马尚北 │明初 │钱姓始来立村,故名钱家庄。明末清初村废。后有韩、宋、┃
┃ │ │ │彭等姓迁来在原址定居,路北仍称钱家庄,路南曰兴旺庄。┃
┃ │ │ │民国年间,统称钱家庄。1801年,《长山县志》有“理字约┃
┃ │ │ │钱家庄”的记载 ┃
┠────┼────┼────┼──────────────────────────┨
┃石村 │钱家庄北│元 │石姓始来此立村。至明朝,官府拓东西大路,村内设有客 ┃
┃ │ │ │店,曰石村店。1801年,《长山县志》有“理字约石村店”┃
┃ │ │ │的记载,后演变为石村。 ┃
┃ │ │ │ ┃
┠────┼────┼────┼──────────────────────────┨
┃九级塔 │马尚东北│ 唐 │明末清初。金鸡被盗,命名金鸡塔,因塔高九层,故改名九┃
┃ │ │ │级塔。明朝属长山县一乡九图。1801年,《长山县志》有 ┃
┃ │ │ │“理字约九级塔”的记载。 ┃
┠────┼────┼────┼──────────────────────────┨
┃五里桥 │马尚东北│明末清初│该村最早是于家套姓傅的庄子,后多次转卖。至清末,属长┃
┃ │ │ │山县西江坡李家的庄子。因庄南有一石桥,故名小石桥。民┃
┃ │ │ │国年间,因距张店镇五华里,改名五里桥。 ┃
┠────┼────┼────┼──────────────────────────┨
┃回民新村│大张南 │1969年 │该村全系回民。因修建太河水库,于1969年自淄川区太河公┃
┃ │ │ │社太河庄全村迁来定居。 ┃
┃ │ │ │ ┃
┠────┼────┼────┼──────────────────────────┨
┃冢子坡 │马尚东北│明初 │因该村西临古冢而得名。清朝中叶,官府将临近的岳来村、┃
┃ │ │ │义和村并入,但村名未改。1801年,《长山县志》中,冢子┃
┃ │ │ │坡归理字约。 ┃
┠────┼────┼────┼──────────────────────────┨
┃辛镇 │张店西 │明初 │ 明初,该村是长山县焦家桥大财主袁子兰的庄园。清 ┃
┃ │ │ │初,袁家衰落,将庄园财产卖给新城县陈庄的大财主何克 ┃
┃ │ │ │义。何买后,立村曰新镇(即新立村镇)。1776年,《淄川县┃
┃ │ │ │志》有“东北乡新镇”的记载。解放后演变为辛镇。 ┃
┃ │ │ │ ┃
┠────┼────┼────┼──────────────────────────┨
┃东寨 │辛镇西 │明初 │伊姓始来立村,曰伊家寨。明清属淄川县管辖,简称寨子。┃
┃ │ │ │清末划归长山后,改称小寨。1982年地名普查时,因与本区┃
┃ │ │ │卫固镇的小寨重名而改为东寨。 ┃
┠────┼────┼────┼──────────────────────────┨
┃西寨 │东寨西 │元 │姚姓始来立村,曰姚家寨子。明初,其他姓氏陆续迁来定 ┃
┃ │ │ │居。清代,该村先属理字约,后归美中约。1954年,改名大┃
┃ │ │ │寨。1982年,因与中埠镇大寨村重名而改为西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