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类 人物传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2&A=1&rec=174&run=13

翟维勋
(1889~1941)
翟维勋,字竹铭,又名翟寿亭。湖田镇店子村人。早年就读于青州蚕业学校,
毕业后先后被聘为红庙小学教师和店子小学校长。后来回家务农。店子村的村民
们见他能写会算, 为人厚道, 便选他当了村长。不久,又被聘为红庙乡乡长。
1935年益都四区将红庙乡和张赵乡合并,维勋又被选为张赵乡乡长。抗日战争爆
发后,他被任命为联五乡(包括商家、李家、店子、东张庄、西张庄)乡长。
翟维勋担任乡长期间,为民众办了许多好事。横跨涝淄河的店子大桥,因年
久失修桥墩倾斜,翟乡长立即向县政府写了修桥报告。县政府很快批准了修桥计
划,并委托翟维勋负责监修。大桥修好后,车马畅通,过往行人无不啧啧称赞。
芦沟桥事变后,国民党县、区政府官员们,仓惶南逃。翟维勋乡长却镇定自
若。他一面组织自卫团,整修各村的围墙和寨门,严阵以待;一面组织群众集资
发展生产,开办油坊和石灰窑。从物资上支援前线抗战。
1939年,翟维勋担任联五乡抗日民主政府的乡长以后,以学校为联络基地,
积极进行抗日救国的宣传教育,组织群众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1940年,翟维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带领联五乡人民,与日伪军进行不屈
不挠的斗争。1941年秋,翟维勋被张店日军盘井部队特务队逮捕。敌人软硬兼施,
逼他出卖党的组织,翟维勋严守机密,宁死不屈。后来,桓台二区区长任曰指示
联五乡各村的村长,联名到张店找伪镇长通过关系与日军交涉,保释出了翟维勋。
出狱后的翟维勋,更加坚定了抗日的信心,他夜以继日地工作。一面积极带
领群众支援抗日部队,一面宣传我党我军的抗日主张,瓦解敌人。
1941年6月25日,张店日军盘井部队特务队再次逮捕了翟维勋。敌人用吊打、
灌辣椒水和坐老虎凳等严刑,威逼翟维勋招供,被打得遍体鳞伤的翟维勋守口如
瓶,坚贞不屈。敌人无计可施,于8月8日(农历闰6月16日) ,将翟维勋押至红庙
街大集上,当众将其杀害。
邹光中
(1903~1940)
邹光中, 张店区洪沟村人,7岁入私塾,后转入学堂。1918年考入“山东铁
道从事员养成所”学习司炉专业,四年学成后,分配到张店火车站机务段,初任
司炉,后任司机。
1924年初,张店铁路工人工会正式成立,邹光中被推荐为主要负责人之一。
是年7月, 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2月8日爆发了胶济铁路大罢工,张店站完全
瘫痪。邹光中因积极参加这次罢工而被铁路当局明令开除。
邹光中失业后,党组织调他专职搞工人运动,他先在当地日商开办的华坞煤
矿领导罢工斗争,又在坊子机务段组织建立工会。1927年,中共淄博张县委成立
时,他被任命为负责人之一,曾到中埠、铁冶等地,发展李清贵等人入党,建立
中共铁山特别支部。此间,因活动经费不足,邹光中毅然卖掉个人的部分家产以
作补充。
1928年12月,邹光中(当时化名周清溪)受中共山东省委派遗,任中共烟台特
支书记。 1929年4月,叛徒王复元令“清共委员会”将邹光中抓捕,押入淄川县
警备局,经多次施行毒打重刑后,胁迫邹编入“义务侦察队”(通称“捕共队”),
并派驻青岛活动。此间,邹光中“未作破坏我们的工作”,并“旋即退出”,故
而组织上为他恢复了党籍。但是,由于环境恶劣,中共山东省委领导人变动频繁,
1932年与上级失掉了联系。
1936年前夕,邹光中几经周折,在济南重又复工,继而调往粤汉铁路衡阳站
工作。1937年11月,邹光中等人谒见李宗仁,要求组织工会,发动职工抗战,并
在徐州正式成立“第五战区职工抗日联合总会”(简称五战区工会),李宗仁亲自
任命邹光中为主任。但工会成立不久便因故解体。
1938年5月, 邹光中返回故乡洪沟村,与张天民一起,复建五战区工会,任
主任。之后,他们又建立了胶济铁路工会和淄博矿区工会,会员很快发展到六千
多人。与此同时,邹光中还搞起了一支百余人的铁道大队,自任大队长。1939年
10月,中共山东分局决定,以淄博地区职工武装为基础,组建山东工人第六支队,
邹光中担任司令员。
此后,邹光中虽然多次请求恢复中共党籍而未能如愿,但是他依然忠心耿耿、
勤勤恳恳为党工作, 始终以大局为重,服从组织安排。1940年2月,为召开全省
首届职工代表会, 正式建立山东省总工会, 邹光中积极参加了各项筹备工作。
1940年3月, 正当邹光中夜以继日地为成立省工会而操劳奔忙时,因为“肃托”
扩大化,年仅37岁的邹光中被错杀。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组织终于查清了邹光中的历史真相,由
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颁文,为其平反昭雪。
王伯泉
(1903~1946)
王锡源,字伯泉,傅家乡小田家庄人。1923年,他到张店机务段当司炉,后
转为火车司机。其间,他加入铁路工会组织,积极参与革命活动。
1937年“七·七”事变后,王伯泉矢志抗日,参加了中共洪沟支部领导的抗
日游击小组。为解决武器装备问题,伯泉及时地将张店铁路警察护路队存有枪支
弹药的情报告诉了高光宇和孟金山,并一起制定了奇袭护路队、夺取武器的战斗
方案。是年11月21日凌晨,王伯泉在铁路上作内应,高光宇和孟金山带领游击队
员,出其不意地袭击了张店铁路警务段,从敌人手中夺取了步枪百余支、子弹两
麻袋和一批军用物资。这次战斗的胜利,震慑了敌人,鼓舞了民众的抗日斗志。
1937年12月27日,王伯泉跟随高光宇和孟金山领导的抗日游击队,连夜奔赴黑铁
山,参加了起义部队。他们被编为山东人民抗日救国第五军第四中队。王伯泉负
责做给养供给工作。
1938年2月, 王伯泉被调往淄西动委会,专做扩军工作。三个月的时间,王
伯泉就动员群众献出了20余支枪,动员百余名青年报名参了军。
1939年初,王伯泉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他被任命为山东纵队第三大队
政治委员。 当时,第三大队仅有3个班的兵力。为扩充抗日队伍,王伯泉与大队
长韩寿堂商量决定,由他带领部分战士,深入到大徐、营子、房家等村,动员爱
国青年参军参战。经过20余天的紧张工作,他们就动员60名青年参了军。翌年,
第三大队由原来的3个班扩到4个中队, 共三百余人。1942年2月,王伯泉带领一
名警卫员到牛家庄改造伪政权,不幸被伪军逮捕。由于王伯泉没有暴露身份,经
组织营救很快出狱。出狱后,他奉命到张店做党的地下工作。为了掩护身份,他
在张店南门里与一位医生合资开了个药房,并购置了1辆马车,雇用了1名可靠的
车把式,以拉货为名,经常为部队运送急需的药品。为了便于开展工作,他还与
妻、儿、内弟秘密聚会,建立地下情报站,为抗日部队传递了大量情报。1944年
春,踞守张店的日伪军加紧了防守,并在各路口设卡设哨,这给共产党的地下联
络员与王伯泉的联系增加了困难。王伯泉为了完成任务,经常冒着风险与敌人周
旋,巧妙地避开敌人岗哨,潜回小田村与组织派来的同志接头传递情报。有一次
为及时将他暗中搞到的部分武器弹药转送部队,王伯泉把武器密藏在粪车里,亲
自赶着马车闯过敌人的岗卡,把武器安全运到指定地点。
1945年日军投降后,王伯泉调任博山解放区淄博铁路局机务段长。不久,又
调往青(州)张(店)工委工作。1946年农历正月初十,王伯泉在执行任务中,在傅
家乡的唐家山与刘尚尊组织的国民党伪乡丁相遇。伯泉临危不惧,与敌人展开了
英勇拼杀,在撤退中,王伯泉中弹牺牲,为革命捐躯,时年43岁。
张雨田
(1905~1939)
张雨田,又名张奎霖,湖田镇上湖田村人,因在兄弟间排行第五,又当教师,
被人们称为“张五先生”。他曾就读于济南正谊中学和北京国民大学。大学毕业
后,曾在桓台县第三高小和桓台县第九高小任教。
张五先生热心办教育有口皆碑。上湖田小学初建时,没有教室和宿舍,他就
腾出家里停办的一处油坊;没有课桌凳,他就带领学生支坯垒砖;没有操场和篮
球架,他和学生们一起平整场地,锻打投篮圈。张五先生除教学生读书识字之外,
还经常给学生讲述国内外形势,介绍冯玉祥、傅作义等将领在西北守土抗战的英
勇事迹;宣传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重大意义。为了让大家及时了解国家大事,
他还同校长胡伯元凑钱买了一台无线电收音机,放在学校门前收听广播。遇有重
要新闻,他便记录下来,油印成传单,带领学生到集市上散发和张贴。1937年秋,
日军进入山东,张老师与地下党员刘玉玺商议组织抗日游击队。他几次去临淄区
石家茅坨找石潇江, 去张赵村找赵振干等共产党员, 研究联合抗战,并带回了
《论游击战》的小册子油印宣传。他同刘玉玺组织师生成立了“抗日后援会”,
开展募捐活动,号召人民群众支援抗战。
1937年11月,日军兵临黄河,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张雨田与刘玉玺在湖
田地区,组织起一支百余人的抗日队伍,并很快与廖容标、姚仲明等人取得了联
系。 1938年1月,张、刘二人带领这支诞生不久的抗日队伍,与黑铁山起义部队
汇合,被编入第三中队。张雨田任司令部机械科长兼筹建兵工厂厂长。从此,张
雨田跟着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转战南北,先后参加了夜袭金岭镇、淄川、洪山
维持会、周村“面山子”袭击日军据点的战斗。由于张雨田是工科大学毕业生,
对机械维修很内行,因而在“面山子”战斗中,及时修复了部队仅有的一挺机关
枪,保证了战斗的胜利。
1938年10月部队转移到泰山地区活动,张雨田因病不能随军行动,廖容标司
令员批准他回铁路北的长山九区四支队办事处工作。
1939年下半年,日军在张店地区进行“强化治安”,收买汉奸和变节分子,
搜捕抗日志士。同年12月25日晚,张雨田与军屯村的邢兆申夜宿炒米村。因汉奸
告密,次日黎明,他们被日伪军抓捕,关押在湖田车站日军守备队。敌人搜去他
们的枪支信件,进行拷打审问,并且用了电刑。张雨田在敌人的残酷折磨下毫无
惧色,日军见硬的一套不灵,便又用软的计谋,派一名伪站长以同学的身份劝其
投降,遭到张雨田的严词指斥。敌人无奈,就将他绑在票房门前的树下,欲将其
活活冻死。张雨田趁看守进房取暖的机会将绳子挣开一瘸一拐地逃走,刚跑出不
远就被敌人发觉,追捕回来。敌人将他一顿毒打之后,重新用铁丝把他捆在树上。
张雨田怒火中烧,抬脚将一个捆绑他的敌兵踢倒。敌兵爬起来,凶残地用刺刀将
他的腿肚子穿破,血流遍地。敌人还不死心,端来一碗水对他说:“只要你不干
八路了,就给你水喝,放你回家。”张雨田怒目圆睁,抬腿将碗踢飞。
1939年12月31日晚上,张店日军司令部下令,将张雨田、邢兆申拖至湖田火
车站外枪杀。
李守真
(1905~1985)
李守真,原名曹可燃,字里亭,四宝山乡曹村人。
1919年李守真考入济南省立第一中学,在校期间,他阅读了许多进步书刊。
1923年他毕业回乡,抱着教育救国的思想到桓台第四高级小学任教。先后担任过
桓台县第三高小、第四高小和第九高小校长。1923年李守真加入“教育改进社”;
1927年该社成员集体转为国民党员;1928年被选为国民党桓台县党部委员。
1937年“七·七”事变后,李守真看透了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毅然辞去教育
工作,回家务农。他遵循“良臣择主而仕,良禽择木而栖”的信条,几次拒绝国
民党的高官厚禄。
1938年春, 李守真毅然参加了廖容标领导的黑铁山起义部队。是年5月,李
守真在卫固一带协助邢丕武组建了四支队特务连, 7月,他被编入四支队四团二
营,任管理员。1939年,廖容标率队南下后,李守真被留下来组建四支队临时代
办处。
1939年春,四支队办事处改为八路军办事处。这时,驻张店的日军为了向北
扩张, 企图打通由张店至索镇的公路。李守真率领办事处6名同志,在公路沿线
发动群众,同敌人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使日军的阴谋不能得逞。为此,敌人
对李守真恨之入骨,曾三次派兵袭击他的家乡曹村,两次焚烧他家的房屋,并出
高价悬赏缉拿他。面对残暴的敌人,李守真采取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搞得日伪
军狼狈不堪。 是年5月,李守真回四支队参加了鲁中有名的温石埠战斗。九月,
四支队在栖龙湾被敌人包围,他巧妙地带领部队突围。
1940年春, 李守真奉命护送400名干部到临沂山东纵队司令部参加学习,同
时接回300多名抗大毕业生。 李守真带领两个连的兵力,一路上巧妙地闯过两道
封锁线, 胜利地完成了任务。是年6月,李守真被调往淄川县政府做行政工作。
当时县府地处淄川东部工矿区,敌人控制甚严,给开展工作造成许多困难。有着
丰富对敌斗争经验的李守真,及时建议县府转移,摆脱敌人的控制,很快打开了
工作局面,全县十个区相继建立了人民政权。李守真由于工作兢兢业业,成绩显
著,遂被县委任命为中心区区长。
1942年9月,在莱北的吉山战斗中,李守真主动率领民兵深入敌区侦察敌情,
及时为作战部队提供了可靠情报,受到了专区及县委的表扬。
1946年6月, 张店第一次解放,李守真被任命为张店区第一任区长。在不到
一个月的时间里,他带领干部群众疏散物资、发放救济粮、拆除敌人的防御工事,
做了大量工作。1949年2月,李守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解放后,李守真先后担任过昌潍专署民政科长,山东计委农村工作处处长,
山东储备物资管理局副局长等职。
1971年,李守真离休回乡。1985年6月11日,因患脑溢血病逝,享年80岁。
于鲁川
(1910~1941)
于鲁川, 原名于兴文。1910年12月9日生于中埠镇于家庄。“七·七事变”
后,为表达抗日救国、誓与祖国共存亡的决心,改名鲁川。
鲁川聪颖好学,1924年考入临淄师范。是年冬,参加了“学友读书互助会”,
秘密传阅了《共产党宣言》等革命书籍和报刊。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
为声援上海各界的反帝斗争,6月13日鲁川同爱国师生一道,参加了罢工、集会。
1927年5月, 中共铁山特别支部成立。鲁川立即投身革命,加入了中国共产
党,担任了铁山特支的宣传委员。此间,他先后编印了《中国共产党的宗旨》、
《湖南革命》等小册子,秘密宣传革命道理。
1932年,中共淄博张县委调于鲁川到博山创办《通俗日报》,并任命他为编
辑主任。为解决办报初期的经费困难,于鲁川把变卖家产所得的50块大洋全部捐
献给党组织用来办报。鲁川主持创办的《通俗日报》,替工农大众说话,深受读
者喜爱,被群众誉为“咱们的小报”。1934年春,《通俗日报》为配合淄博矿区
党组织发动的鲁大公司煤矿工人大罢工,于鲁川深入到洪山大荒地煤井,调查采
访了“二号坑道”采煤面塌方的经过,以血泪事实编写稿件,揭露了煤矿资本家
残酷剥削、迫害矿工的罪行。
1935年,北平发生了“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于鲁川立即在《通俗日报》
上连载文章,介绍“一二·九”运动情况,转载各地抗日救亡运动的消息。同时,
他还回到中埠,配合中共铁山支部,组织金岭镇、黄金村、南金村等处小学师生,
举行游行示威,声讨日军侵华的滔天罪行。
1936年春,国民党山东省政府查封《通俗日报》,并通缉于鲁川。根据县委
指示,鲁川避身于乡下,以教书为名,转做党的地下工作。
1937年12月, 于鲁川参加了黑铁山起义,被编入十团特务营。1938年2月,
鲁川调任长山区行政委员会教育部长。同年夏天,他还组织了“抗日救国教育教
材编写小组”,并在郭家庄、张家庄建立了地下印刷厂。根据边缘地区对敌斗争
的复杂情况,于鲁川安排印刷了一批抗日教材,巧妙地将毛泽东同志的《论持久
战》和《论新阶段》等文章的封面换成《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
同时还设计了夹层课桌,抽屉里放的是四书、五经之类的书籍,夹层里藏的却是
抗日教材。这些教材,对宣传抗日、培养人才、发动群众参军参战起了重要作用。
1939年秋,因斗争形势的变化,成立了“长(山)、桓(台)、临(淄)、益(都)
四边区行政联防办事处。 ”于鲁川担任第五科科长。1940年5月,桓台县抗日民
主政府成立。于鲁川被任命为县政府秘书兼机关党支部书记。
1941年3月27日, 县政府在黑铁山西坡的太平庄召开重要会议。不料,汉奸
告密,卫固据点的日伪军包围了太平庄。在突围中,于鲁川中弹牺牲,时年31岁。
孟金山
(1910~1960)
孟金山,又名孟东明、孟锦善,1910年1月2日生于张店洪沟村。早在1924年
秋,中共张店车站支部就已建立。学生时期的孟金山经常与铁路工人中的中共党
员接触,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立志改造旧社会。1926年春,在桓台县第四高小
读书的孟金山,与上级派来的朱霄在杏园庄小学谈话后,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6年夏末,17岁的孟金山高小毕业后,经车站党支部委员邹光中介绍加入中国
共产党,并担任了张店第一个共产党农村支部——洪沟党支部书记,同时兼任共
青团支部的联系干事。党支部成立后,孟金山一面做党和团的工作,一面领导本
村的农民协会,开办农民夜校,向群众宣讲革命道理,使洪沟村的党团活动开展
得有声有色,农民协会搞得轰轰烈烈。1927年夏,为配合北伐军北上,孟金山和
党员孟光柱等人油印了传单,书写了标语,在火车站和街道上张贴,震动了敌人,
鼓舞了群众。1927年秋,军阀张宗昌为了维护反动统治,派人到张店抓捕革命党
人。张店共产党组织活动骨干王明智闻讯而逃,他的弟弟王明信和党的干部李青
山遭到敌人逮捕。从此,孟金山与上级党组织联系中断,洪沟党支部的活动也停
止了。
1929年3月, 孟金山考入淄川县师范讲习所。一年后又到济南山东第一乡村
师范就读。其间,他与刘开俊、赵振干等人组织起进步团体“励志社”,领导学
生运动,寻求救国真理。这时,孟金山由孟广新介绍,再次加入共产党。1931年
“九·一八事变”后,孟金山与张得放作为第一乡师的代表,参加了济南学生赴
南京请愿团。在蒋介石接见请愿团学生代表时,孟金山当面驳斥了蒋介石“攘外
必先安内”的投降论调,蒋介石一怒之下命令警察将请愿的学生驱散。回到济南
后,孟金山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济南市读书会,编印了进步刊物《柔锋》,
宣传抗日救国。
1932年秋, 孟金山与刘开俊、赵振干等6人,因闹学潮而被校方开除。离开
第一乡师后,孟金山到禹城魏家寨小学当了教师。不久,他和其他几个被开除的
同学被敌人逮捕。孟金山被押送到济南山东省第一监狱后,由国民党省党部常委
张苇村和捕共队长王天生亲自审问,孟虽然拒不承认自己是共产党员,但是敌人
以孟金山等人在校办刊物和参加读书会为依据,认定孟金山和赵振干是“共产党
要犯”,判处无期徒刑。囚禁在铁窗内的孟金山抱着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一面
向难友们宣传共产主义,一面组织狱中的共产党员同敌人展开各种方式的斗争。
1935年春天,为要求改善犯人的伙食,争得阅读报刊的权利,他领导了第一次绝
食斗争,并取得了胜利。后来,孟金山被解往淄川、青州、泰安监狱,在青州第
四监狱时,他参加了三次大绝食,迫使敌人不得不对政治犯的待遇作了让步。在
长达5年的监禁生活中, 敌人曾多次对孟金山严刑拷打,但是他铮铮铁骨,宁死
不屈。直到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民党迫于形势,释放全部在押政治犯时,
才得以释放。出狱后,孟金山立即与中共山东省委取得联系。按照省委的指示,
孟金山回村后与共产党员高光宇、李志英第二次成立了洪沟党支部。不久,又组
建了抗日游击小组。12月中旬,游击小组夜袭张店铁路警务段,缴枪百余支。12
月27日,他们又率领游击队伍参加了黑铁山起义部队,被编为山东人民抗日救国
军第五军第四中队。高光宇任队长,孟金山任指导员。
1938年6月, 孟金山担任了中共淄川县委书记,他与吕民三县长一起领导全
县人民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 1940年1月,党组织调孟金山到泰安专员公
署工作。他先后担任民政科长、教育科长,后来又调山东省战时工作委员会工作。
1945年抗战胜利后,孟金山到胶济铁路工作,先后任胶济铁路济张工委委员、济
张段工会主任、张博铁路局工程处处长、张博铁路局副局长等职。
1948年济南解放后, 孟金山担任了济南火车站第一任站长。1951年2月,他
又调往铁道部运输总局国际联运处担任统计科长。 1954年1月,又调往郑州铁路
局任商务处调动科长。孟金山在人民铁路工作期间,曾多次立功受奖。由于他坚
持原则,敢于直言,在1952年冬整党时,所在单位党组织却以他在历史上曾多次
被捕并有“叛党”行为为由,将其开除党籍。1957年在整风反右中,他又被错划
为右派,下放劳动。1960年,因病去世。
1979年,中共郑州铁路局委员会颁文,为被错划为右派的孟金山平反昭雪,
1989年,孟金山被恢复党籍。
高光宇
(1911~1942)
高光宇,原名高升,又名高凌九,张店区洪沟村人。13岁就进了日商开办的
铃木丝厂当童工。1928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8年4月, 党派高光宇到淄川炭矿,协助中共山东省委干部李英杰、张洛
书开展工作。 为彻底粉碎资方裁员的阴谋,炭矿工会决定在6月25日凌晨举行大
罢工。光宇一连几个通宵赶印传单、书写标语,并于罢工的前一天将《罢工宣言》、
《告工友书》,从洪山镇一路贴到淄川城。
1928年秋,高光宇调任共青团青岛市委执行委员。其间,他在日商开办的钟
渊纱厂(青岛国棉六厂前身)粗纱车间,以做工为掩护,于次年春协助孙守诚秘密
组建了中共“钟纱”支部。孙守诚为党支部书记,高光宇担任组织委员。1929年
7月21日,高光宇积极参加了青岛六大纱厂(钟渊、大康、富士、宝来、内外棉、
兴隆)同盟大罢工。
1930年初,高光宇担任共青团山东省委执行委员。2月8日夜,正当他设法打
入鲁丰纱厂开展工作时,被敌人逮捕。在被囚禁的三年中,他经受了种种酷刑。
直到1933年才出狱。
“七·七事变”后,高光宇奉中共山东省委指示,回到故乡发动抗战。他一
方面与中共淄川矿区区委书记张天民取得联系,一方面串连洪沟村一带的铁路工
人和贫苦农民,很快拉起了一支30余人的游击小组。同年11月21日晨,高光宇同
孟金山等人组织游击队员们出其不意地袭击了张店铁路警务段,缴获百余支枪,
两麻袋子弹和一批军用物资。之后,他们与中共淄川矿区区委在洪山、佛村一带
的游击小组汇合,成立了“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独立团”。是年12月27日,高光
宇率队参加了黑铁山起义,正式编为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第四中队,并担
任中队长。
1938年1月2日,为创建以佛村为中心的山区抗日根据地,四中队奉命向胶济
铁路以南挺进。下旬某日,光宇遵照区委指示决定带领部分战士先到洪沟村置办
御寒被服,而后到佛村汇合。办完被服,当光宇率队行至四角方村时,遭到张荣
修“铁板会”(又名红枪会)的突然袭击。一死硬的小头目手持长矛,趁光宇不备,
从背后猛刺一枪。战士们怒火中烧,子弹上膛,眼看一场拚斗就要发生。高光宇
大声命令:“不准开枪,马上转移! ”最后,虽然大部分战士冲出重围,但高光
宇与少数战士却被“铁板会”掳去。张天民连夜找到“铁板会”头目进行谈判,
迫使对方全部放人并交还了武器。
“四角方事件”后,光宇到韩里沟养伤。其间,他协助赵振干拉起了山东人
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第六中队。
1938年5月, 高光宇伤愈归队后,调任八路军驻淄东办事处主任,后又调到
山东军政干校担任行政科长。 同年9月,他又调任《大众日报》印刷所政治指导
员。1940年8月,高光宇当选为山东总工会执行委员,并兼任宣传部长。1942年4
月被补选为山东总工会常务委员兼劳动保护部部长。不久,即派往胶东根据地视
察凤凰崖兵工厂。1942年夏末,高光宇病逝于胶东,时年31岁。
刘庆堂
(1911~1987)
刘庆堂,南定镇田家村人。他出身贫寒,生性豪爽、嫉恶如仇。“七·七”
事变后,他决心抗日。1938年11月,刘庆堂见日军一辆装甲车由张店出发,途中
停在王墓山处修车。 他迅即跑回村去,叫了2名青年,抬来土炮轰击日军。敌人
被土炮打得懵头转向,弃车逃窜。刘庆堂用缴获来的日军武器,组织起一支30余
人的抗日游击队。次年,这支队伍被编入淄川独立营,刘庆堂担任侦察队队长。
刘庆堂不但机智勇敢, 而且枪法超群。一次,日伪军500余人去田家扫荡。
为保护村民生命财产安全,在村东南处,他以青纱帐为掩护,只身与敌人周旋,
时而在这里打,时而到那里射。敌人围了三个多小时,不但没摸清对方的虚实,
反而伤亡不少,吓得没进村子就落荒而逃。消息传开后,刘庆堂威名大震,老百
姓都称刘庆堂是孤胆英雄,而敌人却怕得要死,背后里称其为“刘天爷爷”。
一次,为了侦察敌情,刘庆堂只身到南定镇,攀树越墙,闯入日伪军开会处,
用双枪对准在场的敌人。敌人见是“刘天爷爷”来了,吓得魂不附体,颤颤惊惊
地道出了军情。 1947年2月,解放军攻打莱芜时,由于敌人凭借城墙固守死拼,
解放军伤亡很大。在此危急之际,代理营长刘庆堂自告奋勇,背上80斤重的炸药
包,在火力的掩护下,以惊人的速度跨过壕沟,冲至城墙下,炸开了城墙,为解
放莱芜立下了战功。
革命战争年代,刘庆堂转战淄博、益都、莱芜、济南等地,闯敌营,抓“舌
头”,打鬼子,除汉奸,屡建战功。但是,他居功不自傲,不图名,不为利,从
不让人称他官衔,谈论他的事迹。
1984年部队整编,刘庆堂转业到地方工作。先是在淄川县政府任生产组负责
人,后又到淄博第二砖瓦厂担任副厂长。其间,他发扬革命战争年代的光荣传统,
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扑在厂里的工作上。
1962年刘庆堂退休后,帮助村干部建起了全村第一个小砖厂。1966年他又协
同村干部们开办田家村第一个小煤井。当时缺乏资金,他毫不犹豫地献出了自己
的退休金,并发动大家踊跃捐献。很快建起了煤井并提前投产。1967年至1969年,
他同村干部们跑遍了田家村的山山水水,搞勘测,定井位,为改变家乡的水浇条
件做出了贡献。
1976年后,刘庆堂更加焕发了革命青春。积极建议村里建教学楼改变落后的
教学条件。
村里采纳了他的建议后,他主动跑材料,找施工队,日夜靠在工地上,为村
办教育事业忘我地工作。
刘庆堂积劳成疾,患了心脏病。他在弥留之际,躺在病榻上还时时挂念着村
里的事,嘱咐大家要发奋工作,把家乡建设得更好。1987年11月16日,刘庆堂病
逝。次日,田家村村民怀着悲痛的心情,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党支部书记
张锡友致了悼词,市、区民政及镇政府的领导,也前来参加了追悼会。
侯宜禄
(1912~1942)
侯宜禄又名侯光中,张店区王舍庄人。
侯宜禄家境贫寒,幼年曾跟随父兄在张店卖过烧饼。15岁时离家出走,浪迹
关外。 适逢东北军招兵,他报名入伍,从此,开始了戎马生涯。1936年4月作战
勇猛的侯宜禄在张学良卫队机枪排担任了排长。是年12月12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
西安事变,侯宜禄直接参予了捉蒋。后来,张学良被蒋介石囚禁南京,侯宜禄被
调至东北五十一军军长兼河北省主席于学忠的部下,任特务营营长。
1938年冬,于学忠总部及其所属的五十七军开赴鲁南莒县,此时,侯宜禄在
总部任职;同时开往鲁南的还有原东北军百十一师 (该师是共产党地下组织力量
比较强的一支部队),他们均与抗日根据地毗邻。1942年3月,蒋介石密令于学忠
处决百十一师三三三旅旅长万毅。万毅是位具有正义感的爱国将领,他在共产党
地下组织的帮助下,俏俏躲避到共产党领导的山东纵队二旅六团。当于学忠严令
追查万毅的去向时,侯宜禄不但故意作梗,拖延时间,而且还率部起义,包围了
于学忠总部,收缴了他们的武器。中共山东分局和山东军区,将“百十一师”起
义部队改编为“新百十一师”,并任命侯宜禄担任了“新百十一师”独立团团长。
1942年10月下旬,日军三十二师团纠集部分汉奸万余人.对鲁南抗日根据地
大举扫荡。12月18日,日军从几个方面把根据地抗日部队及沂水、沂南、沂北三
县机关,连同根据地群众一万余人,围追到沂水县南墙峪一带山区。侯宜禄率领
的独立团也被围在这里。侯团长目睹漫山遍野扶老携幼的父老兄弟,预见到这里
即将发生一场血战,心里沉甸甸的。他反复教育士兵们:宁可战死沙场,也要保
卫同胞!
侯团长命令部队迅速抢占了附近的王家顶、罗子石顶和玄固顶三个高峰、他
站在最高的玄固顶指挥战斗。这天上午,他们接连击溃了敌人的几次冲锋。下午,
敌人从济南调来十几架飞机, 对3个山峰轮番扫射、轰炸。侯宜禄的独立团坚守
阵地,战斗一直打到晚上9点。
侯宜禄见山下一片篝火,断定敌人不会善罢甘休,于是他果然决定,深夜突
围。他与鲁中地方领导一起巡视了地势,侦察了敌人兵力分布情况,确定兵分两
路突围:一路配合鲁中警卫连,安全地保护地方干部转移,一路由他亲自带领牵
制敌人,然后再强行突围。侯宜禄率队冲向敌人阵地后,被山下大股日军团团包
围。激战中,侯团长虽多处负伤,但依然咬紧牙关指挥战斗。最后,他被子弹击
中了头部,壮烈牺牲,时年30岁。
张冠五
(1913~1947)
张冠五,原名张方鑫,四宝山乡尚庄人。1930年考入桓台县第四高级小学,
1936年于高苑县乡村师范毕业后,到曹村小学任教。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冠五与在隽山小学教书的同学张冲凌串连,在学校
里开展抗日活动。1937年8月,共产党员赵明新到长山九区(今卫固一带) 发动群
众抗日,冠五闻讯后立即拜访了他。同年,张冠五带领部分知识青年,奔赴太平
庄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黑铁山起义。冠五能写会唱,经常编一些快板、顺口溜在
部队中演唱,鼓舞了士气。1938年3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8年7月,冠五随廖容标司令员南下,任四支队政治部宣传干事。是年秋,
他带领部分宣传队员,随部队到淄川县西河镇,做争取翟汝鉴部参加抗日的工作,
冠五与队员们自编自演了凤阳花鼓《孝妇河畔》,增强了翟部官兵们的民族自尊
感和爱国抗日信心。
1941年夏,冠五在山东军区举办的抗大学习班结业后,被任命为某部一旅三
团民运股长,驻扎在泰安附近的山区。是年秋,日伪军集中了万余人,对鲁南山
区展开大规模“扫荡”,泰安城内的敌兵大部调出,只留下少数伪军把守着西关
和火车站。为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冠五奉命率一个区中队化装成伪军,先期进
入泰安西关, 里应外合, 俘虏了汉奸队长钱正明及全部伪军,迫使泰安城参加
“扫荡”的伪军全部返防。
1941年11月,张冠五率部到新泰县孙村煤矿开辟工作。一天晚上,冠五率一
小分队潜入敌人据点附近的一个村庄,没开一枪,便缴了前来村中催粮的伪军的
枪支, 随即又捕获了驻在大庞庄据点的日军小队长山口,俘虏日军10余名和2个
分队的伪军。
1942年农历5月中旬, 张冠五接受了在天宝山打伏击的任务,他带领二连冒
雨冲进敌人的师部。敌卫队长刘三喜背起敌师长刘春霖仓惶而逃,冠五抬手一枪,
子弹穿过敌卫队长的小腹,并打伤了背后敌师长的睾丸。战斗结束后,战士们赞
扬说:“冠五神枪手,一枪穿二酋。”
1942年冬,中共山东分局党校迁到鲁南腹地东庄,冠五奉命带队在苏家崮担
任警戒。 一天,他指挥部队连续挫败了敌人的4次进攻,完成了保卫任务,受到
中共山东分局的嘉奖。1945年冬,张冠五升任为山东军区九旅七团副政委兼政治
处主任。 1947年春,他又被任命为鲁南三分区人武部长。同年4月中旬,冠五带
警卫员到费县哑叭山一带开展工作,遭到国民党部队的包围。为了掩护驻村干部
和群众转移,他与警卫员向敌人勇猛冲杀。在激战中,警卫员中弹牺牲,冠五也
身中数弹,血流如注。子弹打完后,他用尽全身力气,将两只匣枪摔坏,随即壮
烈牺牲。
周立诰
(1914~1939)
周立诰1914年出生于四宝山乡曹村的一个贫农家庭里。
1934年,立诰因生活所迫离开家乡到青岛谋生。不久,沈鸿烈的海军陆战队
招兵,为糊口,立诰补名当了号兵。三年后,返回家门。
1937年12月间,国民党桓台县保安团百余人窜到曹村,征粮派捐,祸害乡民。
为除掉保安团,周立诰秘密组织了一支青年农民武装,兵分三路,将敌人分割包
围。全部解除了敌人的武装。生俘保安团长以下官兵110余人。
1938年1月初, 周立诰率领60多名青年,携带枪支赶到太平庄,加入到黑铁
山起义的队伍,被编为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第五中队,担任了第一分队长,
并于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6月下旬, 周立诰奉命率五中队到大昆仑打游击。他会同各分队长制
定了炸毁昆仑大桥诱敌出巢、设伏柳杭村的作战方案。7月2日夜,战斗打响,昆
仑大桥被炸,日军头目柴田三郎大为震惊。
1939年春,周立诰所在的五中队被整编为八路军二支队一团三营九连。是年
3月,周立诰率九连直插博山城北的簸箕掌村。敌人闻讯后,慌忙调集300余名伪
军追至村头。周立诰临危不惧,命令全连开火,胜利突围,打得敌人溃不成军。
途中,他们连又俘虏了盘踞在东矾场的伪军一个排。一日两战,共毙伤和生俘敌
人百余名,打出了威风,震慑了敌人,鼓舞了人民。从此,周立诰带领的九连,
被誉为“钢九连”。
1939年秋日,周立诰在淄川县口头村北,突然被一伙顽军围截,逼他投降。
周立诰怒对群顽,慷慨陈词:“我周立诰,身为共产党员,有抗日救国的职责,
没有向你们这群败类缴枪的习惯!”话毕,抽出匣枪向顽军猛射,经过一番激战,
壮烈牺牲。
赵振干
(1914~1966)
赵振干,沣水镇张赵村人。1925年,振干就读于桓台县第四高级小学,同年
加入共青团。为扩大团的影响,他在学生中积极串连,因之,于1926年被学校以
闹学潮的罪名开除。之后,振干遂考入淄川县初中师范班,不久又考进山东省立
第一乡村师范。其间,振干参加了共产党的外围组织“读书会”。为揭露和抨击
国民党反动派的罪恶行径,他经常组织师生开展革命活动,编印进步刊物。
1932年,赵振干被反动当局误以共产党员而逮捕,押入山东省第一模范监狱。
在狱中,他团结难友与敌人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1937年10月,振干获释出狱后,回到家乡投身于抗日活动。是年11月,经高
光宇介绍, 振干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8年2月,振干揭竿而起,在张赵村组织
起一支抗日游击队。遂被编为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第六中队,他担任中队
长。 同年7月,部队整编为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三支队,振干被任命为第六中队
政治指导员。 1940年9月,三支队再次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旅。此间,振
干相继担任过九团宣教民运科长,八团政治处特务营、教导营的民运干事和工作
团团长等职。之后,又调任山东抗日自卫军一团政治部民运科科长、政治处主任
以及政治部秘书等。在抗战最困难的时期,他坚决执行党的指示和决定,积极开
展政治思想工作和民运工作,为提高指战员的军事、政治素质和粉碎日军的“扫
荡”、“蚕食”及“封锁”政策,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1942年12月, 上级选派赵振干到山东抗大一分校学习。1944年3月又派其赴
陕北抗大总校一大队深造。提高了政治思想觉悟和军事指挥能力,更加坚定了为
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奋斗终生的信念。
1946年3月, 振干“抗大”毕业后,即由部队转到地方工作,踏上了开辟东
北根据地的战斗征程。
三年解放战争期间,振干历任嫩江赍北县县长、白城子县委书记、通辽县委
书记、哲理木盟地委副书记等职。他的足迹遍布黑龙江、吉林和内蒙古各地。为
开辟哲里木盟少数民族地区的工作和建立牢固的东北根据地,呕心沥血,做了大
量的工作。
新中国成立不久,经过革命战争锻炼和考验的赵振干担任了内蒙古分局办公
厅副主任。之后又擢升为内蒙古自治区民政部副部长、民政厅副厅长。在广袤的
内蒙古大草原上,他经常深入牧区,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一年中他
有80%的时间置身于基层。
振干生性耿直,光明磊落;坚持真理,从不患得患失,即使下放公社,他依
然继续任劳任怨地为党和人民勤奋工作,表现了一个真正共产党人的高尚品德。
赵振干积劳成疾,身患癌症,1966年12月5日在呼和浩特市逝世,终年53岁。
胡立义
(1915~1944)
胡立义,沣水镇炒米村人。他生性暴烈,狂傲不羁。
1937年,张店沦陷后的一天,一汉奸到炒米村为侵华日军派差要物,年方22
岁的胡立义听说后火冒三丈,只身奔前,击毙了汉奸,并缴获手枪一支。立义之
父见儿子如此勇猛,亦拿出家中用以护宅的部分枪支,支持儿子组织抗日队伍。
立义遂前往淄川县,动员一位张姓表叔,使其不仅献出家中的两支匣枪和一支长
枪,而且让儿子跟随立义去抗日。起初他们只有五、六个人,后来,通过夜袭湖
田、金岭车站的敌伪据点,用缴获来的枪支弹药武装自己,队伍很快发展到十几
人。
黑铁山起义后,立义率队投奔,编入第三支队。整编后,又奉命返回家乡活
动。
1938年立义任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三支队特务队队长,队伍发展到百余人。
立义率领队伍经常活动在胶济铁路沿线,毁路炸桥、袭击日军据点和汉奸维持会
的驻地,搞得敌人恐慌不安。胡立义精明强悍,枪法极准,双手使两支匣枪,百
发百中, 被人誉为“神枪手”。1938年8月,他先后三次带队摸过敌人设在张店
龟驮碑处(今东货场西南侧)的岗楼,使敌人闻风丧胆。
1938~1940年,立义活动的范围,由周村到辛店的铁路沿线,扩展到淄川、
洪山、博山一带。一次夜袭淄川城,活捉了维持会长;一次夜袭洪山煤矿 (当时
叫大荒地)时,缴获了一宗炸药;一次夜袭湖田车站,消灭伪军2个班,缴获长短
枪十几支。特务队接二连三的偷袭战,沉重地打击了敌军的嚣张气焰。有些汉奸
害怕特务队收拾他们,所以,虽然身处敌人营垒,却乖乖地听从胡立义的指挥,
要钱送钱,要物送物,不敢怠慢。在我军物质条件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胡立义经
常通过这种关系,弄来武器、被服和医药,资助了军需。
1940~1943年期间,我军南北联系,包括物资交换和护送过往干部,必须通
过日伪军构筑的胶济铁路封锁线,这些艰难重要的任务,非胡立义莫属。每次过
往岗楼,只要一提胡立义的大名,鬼子汉奸均退避三舍。有一次,杨国夫司令员
授令向山东分局护送一宗金银,立义率队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受到杨司令的表扬。
胡立义侠肝义担,勇猛无比,敢作敢为,是有名的孤胆英雄。但是,胡在政
策纪律方面也存在不少缺点。由于原益都县四区区长邹岷山 (与胡立义是姑表兄
弟) 叛变后,当时鲁中军区的个别领导,怀疑胡立义与敌暗中勾结,担心他变节
投降,于是在1944年秋,错误的将其处死,使胡立义之忠魂在九泉之下蒙冤四十
余载。直至1986年12月,才得以平反昭雪。
陈凤亭
(1915~1944)
陈凤亭,又名陈长理,房镇乡大高庄人。15岁时到周村一家织带厂当徒工。
1938年春, 参加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是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
了班长。不久,他随部队参加了攻打淄川的战斗。成为全营歼敌最多的一个班。
之后,派他到鲁南学习,结业后,担任了南邹长县县大队副大队长。
陈凤亭指挥战斗,善于抓住战机,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1941年秋,在袭击
周村以西无影山据点的战斗中, 陈凤亭率领5名战士,装扮成送柴的老百姓,先
混进了据点。他们搁下柴草,立即拉响了藏在柴捆里的炸药包。趁敌人慌乱之际,
部队冲进据点,消灭守敌。这次战斗里应外合,只用了十几分钟便胜利结束了战
斗。
1942年春,伪六团数百人在汉奸头子贾子龙的带领下,进入北卧铺村。陈凤
亭得知这一情报后,夜间率领县大队战士潜入村头。他们先摸掉伪军岗哨,然后
悄悄进入村中。陈凤亭一声令下,一阵急风骤雨般的射击打得敌人晕头转向,惊
慌失措地逃回邹平。
1944年陈凤亭被调往青滨县任县大队长。是年10月下旬,渤海军区在青州县
义和镇郝家村召开三个军分区司令员会议,由于敌特告密,郝家村被日军三角部
队包围。面对敌众我寡的严峻局面,陈凤亭向部队首长主动请求带领七中队沿交
通沟向东北方向突围,以便吸引敌人主力,掩护参加会议的首长转移。陈凤亭带
领战士刚刚跑出不远,敌人的主力即被牵制过来,借此机会首长们安全转移。陈
凤亭率领战士们边突围边还击,当他们到达南段村时,陈凤亭头部负伤,在生命
垂危的时刻,他命令战士们撤退,自己留下来掩护。陈凤亭沉着应战,他用尽最
后的力气朝敌人射击,打死一个鬼子后,又连中数弹,壮烈牺牲。
韩福胜
(1915~1950)
韩福胜,马尚镇石村人,1915年出生。
1940年参加了八路军,在泰山区三营一连当了炊事班长,不久提升为连队管
理员。跟随部队转战于鲁中和沂蒙一带。当时,连队的生活给养异常困难,常以
野菜、树皮、花生饼充饥。战士们的身体日渐虚弱,病号增多。韩福胜利用行军
和作战的空隙,四处奔波,千方百计地筹措柴米油盐,想方设法让战士们吃饱吃
好。
1942年春,部队在莱芜张伯丘一带,接到上级紧急命令,要连夜赶到莲花山,
歼灭陈三坎的汉奸队。韩福胜闻风而动,走村串户筹措了部分黑豆,与炊事班的
同志一道磨制了豆腐和豆浆。可口的饭菜鼓舞了全连战士的斗志,一夜行军90里,
天不亮即已赶到莲花山。韩福胜不顾行军的劳累,又跑了几十里山路,从群众中
敛来了百余斤各种各样的饭菜。
1943年春,部队党委吸收韩福胜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45年冬,福胜所在部队奉命开赴东北前线。部队衣单粮缺,难以抵御长白
山区零下三、 四十度的严寒。全连161人就有160人的手足耳鼻被冻伤,还有7人
被截肢。连队的给养也陷入了困境。面对重重困难,韩福胜以超乎常人的毅力,
拖着冻伤的双脚,奔波在林海雪原中,为战士们砍柴觅食,点燃起一堆堆篝火,
让战士们烧水、烫脚、取暖。
1947年春节前夕,为改善连队生活,福胜带领两名炊事员,跑了20多里山路
寻购到一头生猪,就地屠宰干净,连夜返回连队,让大家分享香喷喷的猪肉。
1949年7月, 东北解放以后,已经担任三营管理员的韩福胜随军南下,转战
湘赣、粤桂,南疆的盛夏,上热下蒸,蚊叮虫咬,苦热难熬。为了克服新的困难,
保证战斗的胜利,韩福胜深入少数民族村寨,学习当地语言,宣传党的政策,为
部队找来了向导,买到了粮食,从而保证了追歼敌人任务的完成。
1950年4月, 在解放海南岛的战役中,福胜所在三营奉命主攻白莲市南山制
高点。此时,留守营部的韩福胜突然发现一股逃敌朝营部方向窜来。他遂带领几
个炊事员堵截过去,与敌人展开了肉搏。拼杀中,韩福胜不幸被敌人刺中而牺牲。
马同贵
(1915~1941)
马同贵,又名马竞生、马千里、陈放。1915年2月22日生于四宝山乡马庄。
1934年,马同贵师范毕业后,在四宝山一带担任小学教员。1937年芦沟桥事
变后, 他毅然辞去教员职务,参加抗日队伍。是年9月,马同贵参加了“中华民
族解放先锋队”。12月26日,他带领十余名抗日青年奔赴太平庄,参加了黑铁山
起义,在第五中队任政治干事。193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0年8月, 马同贵被任命为中共高苑县委书记。同年12月,他被调往山东
省分局高级党校学习,翌年12月,从党校毕业后,担任了中共长桓县委书记。当
时,日军实行强化治安,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分割蚕食、“铁壁合围”,实行惨无
人道的“三光”政策,斗争形势急剧恶化。在环境极端困难的情况下,马同贵不
畏艰险,整日风餐露宿,深入山区农村发动群众,组织抗日军民与敌人展开游击
战。
1941年2月22日(农历正月初八)夜,马同贵到军屯村开展工作,被叛徒发现。
第二天拂晓,曹村据点的张裕安、曹功九带领汉奸队包围了军屯。为了不连累村
里的老百姓,他机智地躲过敌人的搜索,越墙冲出村去。敌人发现后,穷追不舍,
并以密集的火力向他射击。马同贵用手枪还击,身负重伤,敌人把马同贵抬到曹
村据点里,逼问他有哪些人和他一起活动。他义愤填膺,忍痛斥骂叛徒。骂完便
气绝身亡。
赵聿才
(1916~1941)
赵聿才,沣水镇张赵村人,1916年出生在一个贫穷的石匠家庭。苦难的岁月,
塑就了他爱憎分明、坚强不屈的性格。聿才15岁时,就经常把这样一句口头禅挂
在嘴上:“冷眼观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
抗日战争爆发后,赵聿才在区长金子贞的指导下,以石匠作掩护,走村串户
宣传抗日,发动群众防特反霸。很快由一个普通的石匠,成长为一名坚强的革命
战士。 1939年6月,聿才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先后担任过张赵村党支部书记,民
兵指导员和张赵、炳旭联合乡的政治指导员。
1941年农历八月初四,阴云密布,秋雨凄凄。叛徒邹珉山带领汉奸队,在夜
间包围了张赵村。赵聿才为了引开敌人,掩护和自己在一起的其他三位区、乡干
部安全脱险,大义凛然地走到敌人面前。
农历八月初五的下午,赵聿才被敌人押进叛徒邹珉山的房间。衣冠禽兽的叛
徒邹珉山故作笑态,妄想以金钱、地位和荣华富贵来收买聿才降敌。赵聿才听罢,
怒发冲冠,一口唾沫吐在叛徒的脸上,戟指怒目地斥骂叛徒:“要杀要砍,随你
的便,我没空和你磨牙! ”邹珉山恼羞成怒,狼嚎似地命汉奸打手,将赵聿才按
倒在地打得遍体鳞伤。威武不屈的赵聿才紧咬牙关,始终不吭一声。面目狰狞的
日本宪兵队长鱼肚气得暴跳如雷,命令喽罗们首先用铁锤砸掉聿才的门牙,而后
接连几次灌肥皂水和煤油,灌完,再用杠子压出来。灭绝人性的酷刑可以摧残聿
才的驱体,却永远动摇不了聿才抗日救国的钢铁意志。日本宪兵队长鱼肚和邹珉
山黔驴技穷,于农历九月九日晚将聿才杀害。牺牲时年仅26岁。
李本荣
(1916~1943)
李本荣,字河清,原名张奎濂,1916年生于卫固镇北岭村。
1937年9月参加革命, 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夏,被任命为四边县
委二区区委书记。
1940年11月,四边县改为长桓县,李本荣接替马同贵的职务,担任组织部长。
此间,他不仅担负着教育党员、干部,健全党的组织,巩固抗日民主政权,发动
群众坚持抗战的重要任务,而且还在分化瓦解伪军方面作出了贡献。
1942年2月, 长桓县委改为长桓工委,李本荣担任了中共长桓工委书记。此
时,抗日战争正处在最艰苦的阶段。在日伪军层层设防,增建岗楼、据点,疯狂
地推行“蚕食”、“封锁”、“扫荡”的情况下,李本荣同敌人展开了百折不挠
的斗争。他白天隐藏在长山县六区的焦桥一带,夜晚跋涉几十里到桓台老二区,
秘密活动,恢复党的组织,发展壮大抗日武装力量。
1943年3月8日,李本荣前往长山县六区的大省庄。苑城日本宪兵特务队长刘
荣岗立即调集伪军300余人,于9日拂晓将大省庄围了个水泄不通。李本荣从容镇
定,带领通信员张经文双枪开路,冲出敌人重围,向高家洼村转移。二人刚至村
头,突然被从墓田里窜出的一伙敌人挡住了去路。因寡不敌众,二人被捕。
李本荣被俘后,先监禁在日伪苑城据点和张店日本宪兵队,后又被押解济南
监狱。李本荣在济南监狱关押期间,依然向难友们宣传我党我军抗日救国的主张,
鼓励全监室30多名难友们团结起来同敌人斗争。
1943年7月23日, 正当李本荣带领难友准备越狱的时候,敌人点名将李本荣
等19人杀害于济南市郊四里山下。
韩 干
(1916~1947)
韩干,又名张亿武,卫固镇东尹村人。韩干从12岁起就在张店日本人开办的
“铃木丝厂” 做工,1937年,他返回家乡从事抗日救国活动。1938年3月,韩干
参加了八路军长桓县大队特务队。不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2年夏,他被任命为博兴县公安局公安队长。上任不久,他与公安队班长
唐增祥在店子大集上,击毙了在小清河金家渡做监视工作的宪兵队特务小队长傅
保安。是年秋,韩干又率领县公安队袭击了在殷家庄据点驻防的宪兵特务队。
1944年,韩干调任桓台县公安局部队(即现在的刑警队)任队长。此间他经常
带领武工队活动在张店、桓台、广饶、临淄一带,神出鬼没,机智勇敢地打击敌
人。 是年7月中旬,韩干与宋鲁源率领部队夜袭了卫固伪区公所,击毙了伪区中
队长边道际,活捉了日军特务队长圣田三郎,缴获武器弹药一宗,除伪区长张汝
臣一人漏网外,其余全歼伪区中队40多人。
1945年8月,驻守石桥飞机场的日军为了防备我军的袭击,出动了10名鬼子,
荷枪实弹地威逼群众全部割掉飞机场附近的高粱。韩干听说后,立即带领武工队
来到石桥,在东吕村南设下埋伏。这次战斗前后不到半小时,消灭敌人8名(其中
包括一个日军小队长),缴获机枪1挺,步枪5支,勃朗宁手枪1支,战刀1把。
韩干不仅作战勇猛果敢,而且足智多谋,常常以巧妙的战术,出其不意地打
击敌人。 1946年7月,国民党第八军、七十三军等部队大举进攻张店,韩干与桓
台县公安部队奉命插入张店周围, 寻战术,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1946年7月,
国民党第八军、七十三军等部队大举进攻张店,韩干与桓台县公安部队奉命插入
张店周围, 寻找机会消灭敌人。一天,韩干与4个武工队员化装成还乡团,在湖
田以西通往益都的公路上截击了一辆运送国民党兵的马车。这次战斗没费一粒子
弹,却俘虏了7个国民党兵,缴获了美式冲锋枪2支,卡宾枪1支,步枪4支。
1947年盘踞在临淄的还乡团团长徐振中,在路山乡一带恣意横行,搅得老百
姓鸡犬不宁。桓台县公安部队根据县委指示和群众要求,配合铁山武工队杨荣,
决定惩罚这伙顽匪。1月13日(农历一九四六年腊月二十二日) ,敌人抢先用一个
连的兵力占据了路家庄,韩干也带领一分队和短枪班迅速冲上山,经过一阵激战,
敌人死伤20余名,吓得龟缩在山头的一角,不敢妄动。这时,还乡团又上来一百
余人增援。山下早已插进路山村的宋鲁源分队与一个连的敌人展开了激战。敌人
另一个连趁机向山上攻去,原被我压在山脚的残敌又趁机反扑,致使我武工队腹
背受敌。在这危急关头,韩干一面命令部队迅速撤退,一面挥动手枪向反扑过来
的敌人连续射击,掩护同志们转移。当韩干看到部队撤离阵地自己刚要退却时,
被一颗飞来的子弹打中腿部,鲜血直流。通讯员赶忙跑过来背他,韩干大声命令:
“别管我,快撤! ”通讯员只好忍痛撤离阵地。面对从三面包抄上来的穷凶极恶
的敌人,韩干临危不惧,他拖着伤腿,怀着对敌人满腔的仇恨,不断甩动他那支
20响手枪,一连打倒20多名敌人。子弹打光后,他把心爱的手枪摔碎在山岩上,
掏出唯一的一颗手榴弹紧紧攥在手中怒视着一步步逼近的敌人,等敌人扑到身边
时,韩干毅然拉动弹弦,与敌人同归于尽。
南 萍
(1917~1989)
南萍,又名南一萍,张店区道庄村人,1917年10月生。1936年曾就读于济南
私立齐光中学。 1937年2月参加“民先”,旋即参加黑铁山起义,12月加入中国
共产党,历任指导员、教导员、团政委、师政治部主任、南京军区政治部干部部
部长、陆军26军政委、浙江省军区政委、浙江生产建设兵团政委等职。1964年授
少将军衔。1969年当选九大中央委员。1985年离休。
在抗日战争中,南萍参加过桓台县龙王庄对日军的合围战、莱芜雪野战、胶
济铁路龙山、郭店站阻击战、胶济铁路茅庄对日攻坚战等;在解放战争中,他参
加过蒙山阻击战、孟良崮战役、洛阳战役、开封战役、济南战役、渡江战役等;
建国后,他为加强部队干部队伍建设,为保证部队各项任务的完成,促进部队革
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文化大革命”初期,他担任
浙江省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浙江省革委会主任、浙江省委第一书记,为稳定浙
江省的局势做了大量的工作。
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南萍无辜受牵连,长期受审查,遭受不公正
待遇。至1986年5月,中纪委经过复查,为他推翻了不实之词,洗刷了不白之冤。
南萍同志于1989年2月6日逝世后,同志们敬送了大幅挽联:“一身正气,不
阿权贵,忍辱负重,任劳任怨,忘我工作,耿耿忠心昭日月;两袖清风,不谋私
利,以身作则,艰苦朴素,廉洁奉公,留得清白在人间。”以此来肯定和评价他
的一生。
岳 华
(1919~1941)
岳华,原名岳华邦,湖田镇下湖田村人。1935年,为养家糊口,18岁的岳华
推起木轮小车,加入了下湖田小车运输队。此间,他接受了中共洪沟支部负责人
李志英的帮助和教育,思想觉悟不断提高。于193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7年“七·七事变”后,岳华在上、下湖田和南、北焦宋一带宣传抗日救
国,组织起30多名青年参加了抗日队伍。岳华也于1938年春参加了山东人民抗日
救国军第五军第十二中队,并担任了该队的政治指导员。
1939年2月,岳华调任清河军区基干一营教导员。次年初秋,为了严惩日军,
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他与副营长李丕功拟定了引蛇出洞,聚敌于魏家铺,围而
歼之的战斗方案。在岳华的指挥下,基干一营兵分三路,首先切断了高苑通往青
城的日伪电话线路,诱敌出巢。尔后,由岳华率领战斗小组出其不意地伏击敌人,
并以且打且退的方式,诱敌于魏家铺村头,落入我包围圈内。魏家铺战斗用了一
个小时,打死日伪军23人,其余皆被生俘。同时还缴获机枪1挺,大盖枪10余枝,
小炮2门。 魏家铺战斗结束后,被清河军区宣传部门编成抗日歌曲到处演唱。岳
华因指挥作战有功,被清河军区和清河特委授予“模范教导员”的光荣称号。
1941年4月, 岳华率领基干一营奉命开赴博兴二、四区开辟抗日工作,部队
驻守在陶柳张村。博兴县伪军大队长李春佩获悉后,即刻调遣两个连的伪军,朝
陶柳张村袭来。久经沙场的岳华马上指挥部队,隐蔽在有利的地形内,严阵以待。
伪军们逼至村头,不敢贸然行动,遂派一个连进村搜索。当敌人完全进入我设伏
击圈时,仇恨的子弹一齐迸发,打得敌人人仰马翻,除死伤几十人外,其余伪军
全部缴械投降,等候在村外的伪大队长李春佩见势不妙,慌忙逃窜。
战斗结束后,为防敌人反扑,营部决定连夜转移。次日黎明,部队开拔到大、
小王家桥村。 上午9时,大批日伪军分多路从四面八方蜂拥扑来。岳华见转移不
及,立即布阵,凭借房屋墙垣与敌展开阵地争夺战。这场恶战一直打到下午4时,
岳华指挥全营连续打退敌人的四次进攻,终因寡不敌众,小王家桥村失守。为增
援小王家桥村被敌围困的战士们突出重围,同时减轻固守在大王家桥村部队的压
力,岳华亲率一个排的兵力,冒着密集的火力向小王家桥村杀去。当岳华和战士
们冲到一个洼地时,被数倍于我的敌人团团包围。此时,战士们伤亡很多,岳华
自知身处绝境,决心与敌血战到底。岳华连发两弹,正中敌酋。在这关键时刻,
岳华的匣枪打坏,他顺势举起唯一的一颗手榴弹,毫不犹豫地拉断引线,纵身扑
向敌群……
年仅24岁的岳华,用年轻的生命赢得了基干一营主力部队的胜利突围。
张哲民
(1920~1958)
张哲民,原名张洪翥,卫固镇大河南村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本村
党支部书记。同年7月,调任桓台县五区区委书记;1948年升任桓台县委书记。
解放前,张哲民在临淄、博兴、桓台等地主要做地方民运工作。
1950年,张哲民先后任淄博特委农委副书记,淄博工矿特区所辖淄博市市委
书记、特委财贸部部长等职。1955年,担任淄博市市长、市委副书记。此间张哲
民勇于坚持真理、实事求是,在许多重大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
1956年8月至1957年12月, 张哲民在中央党校学习,毕业后调任中共曲阜县
委第一书记。他工作扎实,大胆泼辣,被群众誉为“年轻有为的书记”。
张哲民一向克己奉公,严于律己,任劳任怨,从不因个人私事而影响工作。
1955~1956年间,其妻因病曾先后在济南、青岛住院,他因忙于工作,仅仅因公
顺路去探视过一次。他劝慰妻子:“我是一市之长,要带头遵守工作制度和党的
纪律,绝不能因私事而影响公事。”
1958年春,受大跃进浮夸风的影响,上级要求各地农村:把土地翻得越深越
好,把庄稼植得越密越好。张哲民极力抵制这种违背科学的主张。他特意买了钢
卷尺随身携带,走到哪里,量到哪里,引导社员因地制宜种好庄稼。在曲阜工作
期间,他身体力行,深入基层,绝大部分时间在下面跑,他购买了大量农业科技
书籍,经常苦读到深夜。在许多场合,他总是反复强调科学种田,尊重客观规律,
反对生搬硬套。
1958年7月6日晚,离开淄博已经两年的张哲民同志,突然接到上级通知,返
回淄博参加整风补课,在这次整风补课中,张哲民受到了残酷斗争和无情打击。
但是张哲民光明磊落、刚直不阿,对于强加给他的“极右分子”、“反党分子”
等六顶大帽子,他严辞驳斥。在他含冤去世的前四天,他在写给妻子的信中仍坚
定地表示:“如果市委给我作的结论不符合事实,我就到省委去申诉! 我相信我
的问题,将来历史会作出正确结论的!”
历史是公正的。张哲民的冤案,从1965年开始甄别,后又经数次复议,直到
1980年2月21日, 中共山东省委作出了为张哲民彻底平反的决定。 决定指出:
“当时对他进行的批判斗争以及所作的结论和处分,都是完全错误的,这是一起
冤案。对强加给张哲民同志的一切诬陷不实之词,一律推倒。”
1980年7月30日, 中共淄博市委为张哲民同志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悼词中
说:“张哲民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
梁学章
(1965~1988)
梁学章,沣水镇良乡庄人。生于1965年8月。1982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
年团。 在中学读书时担任团支部书记。1983年9月高中毕业后考入淄博市人民警
察学校。
1985年7月梁学章警校毕业后, 分配到淄博市公安局张店分局任侦察员,他
要求到既危险又辛苦的“打流”队,干了便衣警察。
1987年2月, 在侦破一起重大贩毒团伙案中,他与队友跟踪一名嫌疑犯。晚
上,该犯住进了张店旅馆,为防止断线,不被察觉,他在旅馆楼旁与露宿的乞丐
挤在一起,盯梢守候五天五夜,身上爬满了虱子,终于将此案侦破。
1988年4月, 梁学章与队友在火车站追捕一作案分子时,案犯一口咬住他的
手腕,当即皮开肉绽,露出骨头,他忍着剧疼,将其抓捕归案。是年10月,内蒙
古包头市7名流窜犯在由淄博发往博兴的客车上聚赌, 梁学章与队友跟踪到目的
地。赌徒企图逃走,并持刀威胁。梁学章迎着危险上,一人抓捕两名罪犯。
1988年12月23日18时30分,梁学章下班骑车路过张店新华街新村酒家时,听
到里面有叫骂吵闹声,他停下自行车,踏进酒家门坎,突然发现北京公安局通缉
在逃的特大盗窃案犯张其文,梁学章机智地将其叫出门外,令其前往公安派出所。
张其文拒捕反抗,梁学章鸣枪警告,张佯装服从。当梁学章取手铐时,张其文从
身上掏出一把自制锥形加力螺丝刀,猛然把梁学章推倒在身后的自行车上,朝其
头部、颈部连捅数下,致使梁学章伤重牺牲。
三年来,梁学章苦心钻研对敌斗争本领,水平不断提高,他先后13次负伤,
共抓获各类流窜犯罪分子357名, 多次受到分局党委的嘉奖,被评为全市公安系
统的“打流”标兵。
梁学章牺牲后,市委、市政府颁发表彰决定,并授予他“人民忠诚卫士”称
号,团省委授予他“模范共青团员”称号,公安部授予他“一级英雄模范”称号,
山东省政府批准他为“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