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类 宗教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2&A=1&rec=172&run=13

张店区部分人所信奉的宗教主要有基督教、天主教和伊斯兰教。
第一辑
基督教
1937年“芦沟桥事变” 后, 随着日军的入侵,基督教的“远东宣教会”、
“灵恩会”的传教人,陆续进入张店地区进行宣教传教活动。
“远东宣教会”,又称“圣洁教会”,来自美国,是当时基督教在张店地区
唯一有外国教会背景的教派。抗日战争爆发后,“远东宣教会”上海圣洁神学院
的山东籍李耀东牧师,派几名学生到张店泰康街租赁房屋,以当时的车站镇及张
店镇为中心开展传教活动,信徒逐渐发展到百余人。1948年以后,“远东宣教会”
因无经费来源,遂依附于“灵恩会”。
“灵恩会”本是中国的基督教派别。起源于山东省费县信徒较多的老教区丁
家庄。 1940年, 周村“灵恩会”的一位王师娘,在张店道庄王沣池家里设立了
“灵恩会”聚会处,并以道庄为中心,经常到张店东北部的曹村、大河南、卫固
一带进行传教活动。后来济南“灵恩会”的鲍泽华也常来张店进行传教活动,逐
渐成为张店地区“灵恩会”的领导人。至1948年,张店地区信奉“灵恩会”的有
300余人。
1950年9月,《人民日报》全文发表了上海以吴耀宗为首的100多名基督教爱
国首领关于实行“自治、自养、自传”的三自革新宣言。张店基督教徒积极响应
这个宣言,并以实际行动投入了“三自”爱国运动,推选刘树纪执事和杨焕武牧
师为张店信徒的代表, 出席了1958年山东省召开的基督教代表会议。1959年1月
又参加了淄博市召开的基督教代表会议。张店的基督教徒同全国的爱国教友一起
声讨了倪析声、敬奠赢等人在宗教外衣掩护下勾结帝国主义反共反人民的罪行。
“文化大革命”期间,张店基督教活动全部停止。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
1981年7月25日, 张店区召开基督教代表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有35名代表。代
表们认真学习了党的关于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进一步明确了继续开展“三自”
爱国运动的宗旨。市宗教管理部门批准城区红旗五路63号大院作为张店区基督教
徒公开、合法的聚会场所;在郊区卫固镇大河南村设公开、合法的聚会点一处;
同时成立基督教临时管理服务小组, 基督教恢复正常的活动。1983年3月24日,
成立“张店区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 。 该教主要活动有:“大礼拜”、
“圣洗”、“圣餐”以及过“圣诞节”和“复活节”。从1983年10月,本区基督
教恢复“圣洗”,当年接受信徒54人,至1987年,信徒发展到1037人。
第二辑
天主教
天主教会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美、德、意、葡、比等帝国主义的军
事侵略和经济掠夺而传入张店的。
张店堂口的天主教会,是1904年德国的万神甫到张店杏园路建立天主教堂并
任坐堂神甫的,归济南教会管辖。当时属于张店堂口的房镇村、古先村、林家村、
石村、高家庄、南家庄、沣水、金马店都有教堂。教徒几乎全是万神甫发展的。
1924年底,万神甫因病回济南治疗。之后,又有美国的倪神甫和卢神甫相继在张
店堂口任坐堂神甫。在倪神甫主持教务期间,又将原天主教堂进行翻新和扩建。
1930年周村天主教区成立后,张店堂口天主教会又划归周村教区。建国后,张店
堂口的天主教堂被人民政府征用,先改作淄博市第二医院,又改作淄博市第三医
院。该堂口的老教徒又以天主教堂附近的几间平房为临时教堂,进行宗教活动。
“文化大革命”期间,临时天主教堂被查封。
中埠镇边辛堂口的天主教会,是在清朝的同治年间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当时
青州府的神甫每年要到济南府去办理天主教事务,来回都经过边辛村,在该村歇
宿,神甫在晚上向村民宣讲天主教,发展教徒。当教徒发展到十几户时,青州府
或济南府的神甫便一年一次到边辛下会(主持教友的宗教活动)。1904年,边辛教
徒发展到30户时,中国神甫周克俊来到边辛,并在村中心的东西大街以北,建起
一处面积为3196.8平方米的天主教堂。教堂建起后,信奉天主教的人越来越多,
边辛附近的黄金村、大寨村、彭官村、万盛村、南岭村、江西道村也开始发展教
徒,设立小堂口。至1937年“芦沟桥事变”,边辛堂口的天主教徒已达400余人。
1938年2月11日, 中埠发生“黑铁山惨案”。事后,边辛、黄金两村的天主教徒
们以为惨案中免遭日军杀害是由于天主和圣母的保佑,于是为报答其恩典,在边
辛天主教堂院内建起一座高7米、 长20米的“圣母山”。主峰正中砌有石洞,内
供圣母雕像,并建有石祭台。至1946年,边辛村信奉天主教者占全村总户数的70
%, 教徒600余人。 1950年,边辛村天主教堂被粮食局占作仓库,1958年归还。
“文化大革命”初期,教堂被当作俱乐部,后来连同“圣母山”一起被拆毁,圣
母像及天主教会的书籍、文献也当作“四旧”付之一炬。
1982年,淄博市人民政府决定恢复天主教爱国会,并将张店杏园路天主教堂
和中埠镇边辛村天主教堂归还天主教会。 1986年5月,市、区人民政府和淄博市
天主教爱国会拨款对张店杏园路天主教堂进行全面整修,并在边辛村天主教堂的
旧址新建一座面积为220平方米的教堂。
1986年9月, 张店区人民政府召开第一次天主教爱国会代表会议,选举产生
了张店区天主教爱国会。至1987年,全区有天主教徒810名。
第三辑
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是1933年随着回族人由外地移居张店而传入的。当时,伊斯兰教教
徒自筹款物, 在银行街租赁4间房屋,作为临时清真寺。40年代初,清真寺又搬
到洪沟路北(现区委礼堂处)。伊斯兰教信仰“真主安拉”,是教内唯一真神。教
长称“阿訇”,主持宗教事物,讲授《古兰经》。教民曰“穆斯林”,均须严守
教规教律。 伊斯兰教每年有两大节日,即“伊历”10月1日的“开斋节”和12月
10日的“古尔邦节”。每逢这两大节日,伊斯兰教的穆斯林们,都到清真寺参加
“会礼”仪式,隆重庆祝。节日期间,回民家庭都备置清真食品,请宾宴朋,互
赠油箱,并相互祝愿“色兰”(意为“平安”)。1945年,张店区的回族群众已达
300多户,500余人。为了开展宗教活动,穆斯林们集资在张店街里建起一座清真
寺(寺址在今西一路食品公司职工住宅区)。并从河北省弧里木请来吴茂荣阿訇,
主持宗教事务。该清真寺于1947年被国民党军队的飞机炸毁。
新中国成立初期,张周市第二区人民政府,为解决回族群众的生活困难,积
极扶助张店的回族群众组织面条加工组,进行生产自救。同时动员张店城区的穆
斯林张忠基,献出了他在“义和庄”的一处房产(今向阳一路南7巷35号),共9间
房屋,作为张店穆斯林的活动场所。此间,泰安的韩玉海和金岭镇的沙心诚相继
担任阿訇。1958年,沙心诚回家后,这所临时清真寺又被张店回民饭店借作仓库。
后因年久失修,房屋倒塌殆尽,被区房产局收归公有。“文化大革命”期间,伊
斯兰教的宗教活动被迫停止。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宗教政策逐步得到落实。1984年以来,
山东省人民政府和淄博市人民政府, 先后拨款45000元,在张店区回民新村兴建
了一座面积达2500平方米的清真寺,使伊斯兰教民们有了正式活动场所。1987年
5月28日,张店区成立伊斯兰教协会,教民199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