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类 图书·档案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2&A=1&rec=155&run=13

第一辑
图书
图书阅览是文化馆业务工作之一。 1950年8月建馆时,除接管大众文化社的
200册图书外,又采购了300余册图书,订了10多种报刊,文化馆图书室开始对外
开放。当时,图书室在二马路南首西,有一间70余平方米的阅览室,一间15平方
米的藏书室。 图书室备有简易图书架4个,斜面阅览桌6张,阅报桌2张,板凳10
余条。可供30多人阅览。1952年,图书室在10余处街道办事处组织了读书小组,
按时供给书报,并给予辅导。1955~1957年,图书室发展较快,每年淄博市文化
局拨给图书经费2000元,年平均增添新书4000余册。到1958年,图书室藏书已达
25000余册, 读者发展到1000余人。从1956年开始,图书室由单纯的阵地借阅,
稳步地转向城乡开放借阅。为了扩大图书借阅范围,文化馆图书室制作了10个流
动图书箱,送通俗读物到农村流动借阅,受到农民欢迎。图书室除到农村巡回借
阅辅导外,还重点辅导了傅家乡张冉村的图书室。使该村的图书借阅工作成绩突
出,先后出席省、市召开的农村图书工作经验交流会。1958年,共青团张店区委
发动城市青年职工开展向农村“献书活动”,广大青年职工积极响应,捐献的各
种图书,成麻袋地运往农村。各生产队收到赠书后,争先恐后地建起了一百多处
图书室。但是,不到一年,绝大多数图书室能够坚持常年活动的已寥寥无几。在
这种一哄而起,一哄而散的气候中,张店文化馆图书室原来在农村建立的图书室,
受到很大影响。后来,经过辅导才逐步趋于稳固,并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张店区图书室自建立以来,经历了三次图书大清理。1956年清理所谓“胡风
反革命集团” 的书籍100余种;1966年,“文化大革命”初期,清理“毒草”书
籍160余种;1974年,在“批林批孔”运动中,又清理“毒草”书籍360余种,连
同十年动乱中销毁和丢失的图书约计18000册。 1976年底,图书室全部藏书仅剩
6000余册。1977年,图书室经过整理,重新开放,1981年图书管理人员增至3人,
图书室增添了4个刊物架, 4张阅览桌, 2个资料橱,10个卡片匣,图书阅览室
也扩展成了3间, 藏书达10000余册,订阅各种报纸30余种,刊物140余种,发放
阅览证50余个, 借书证200余个。图书室每天开放。截至1987年底,全区已建立
乡镇图书室8个,村图书室28个,城区厂矿图书室134个。1977年至1987年,文化
馆图书室举办农村图书管理员培训班8次, 培训图书管理员近90人。同时还定期
召开读者座谈会,开展评书活动,加强了图书室与读者的联系。
第二辑
档案
1959年2月, 张店区档案馆成立后,开始对接收的旧档案进行科学的分类整
理,并规定了机关档案材料立卷归档的范围和制度。调整档案库房,设立资料阅
览室。改进立卷归档的管理方法,从一竿子到底的摞卷法,改为按不同种类和载
体分期分类立卷。为了提高案卷质量,分清玉石,便于保管。从1965~1976年,
组织人员对馆存档案进行了两次较大的鉴定工作。 1965年7月,组织62名工作人
员,对档案进行全面鉴定, 共鉴定6614卷。 其中,永久保存的2594卷,长期保
存的1723卷, 短期保存的2297卷,销毁的1034卷。1975~1976年,组织6人,历
经15个月, 对“文化大革命”以前的46个全宗,11462卷标案进行了鉴定。确定
到期销毁和两套并为一套的档案4005卷,比鉴定前减少35%。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区档案馆按照国家档案局提出的“恢复、整顿、
总结、提高”的方针,对库存档案进行全面整理,对“文化大革命”期间形成的
档案材料,认真清理、鉴定,并扩大了档案库房,编制了检索工具。张店区档案
局(馆),到1987年共存有档案55个全宗,12552卷。其中,文书档案11485卷,科
技档案18卷(盒) ,其他专业档案1049卷,音像档案493张(盒)。同时还有图书报
刊资料4777种, 7805册。 编制13种检索工具, 154卷册; 填写卡片13万多张,
编印各种参考资料5种, 53000余字。从1979~1987年,共提供利用档案12128卷
次,资料3800册次,接待查档人员24000多人次。
截至1987年,全区共建立基层档案室75个,其中区直机关60个,乡镇办事处
15个。共保存档案75个全宗,27512卷。其中,文书档案16996卷 (永久8447卷,
长期5558卷, 短期2991卷) ; 科技档案1631卷;专业档案8885卷。还保存资料
21505册。提供利用档案34362卷次,资料17604册,接待查档人员35490人次。全
区档案工作,已由被动利用逐步转为主动利用,由为政治运动服务转为为经济建
设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