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辑 街道小巷河流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1&A=9&rec=7&run=13

小溪石桥园林街道新中国成立前,村内有两条大街,均为东西向,南侧一条则是村主要街道,称
之前街。路宽为7~8米,中间路段6米为石板砌,称之铺石路。村内北侧大街称之后街,其街比前街
略窄,土质路面。其街东段由苇沟河西岸边转向南10米折东至南油房东南侧,与前大街相接为一东去。
小巷大街两旁房舍间,留有宽窄不等巷子,俗称“胡同”。村民在巷两侧建房居住。旧时,村内
两条主要巷,均为南北向。其一是前大街西段由北侧通至村南首,宽6米左右,称之“程家胡同”。
其二是前大街土地庙东侧12米通往北后街,巷宽5~6米,称之“祝家胡同”。时巷两侧房与房之间又
有多条小巷,便于村民进出劳作。土地庙之东通北小巷均为杨姓居住,称之“杨家胡同”。除此,前
街、后街有7条无名小巷。
河流源于杜坡山北麓、西麓两条小溪,分别流经东关、泉龙两村,后于村东南首汇集成河,河水
从村东南侧北下,从村中流过,称之苇沟河。20世纪60年代前,沿河皆泉,水清鱼跃,河边芦苇扬花,
两岸绿树成荫,世人喜之。六十年代后,厂矿企业兴起,废水排入河内,水则污染失原貌。
小溪 1565年(明嘉靖四十四年),般河官坝(淄城水库)之水流于村南,分为五条小溪北去流于
村域,浇灌村里村外田地。据统计,时溪水入村后,分其为支渠达27条。有多户人家门前溪水澄澈,
引水入院浇树种菜,门前桥边洗衣,鹅鸭欢叫,称之小桥流水人家。
石桥 村东南隅,苇沟河上一单孔拱石桥,为西南东北向,长12米、宽35米、高4米,1886年
(清光绪十二年)建,名灵雨桥。桥面东南侧砌石槽过水,称之“桥上流水”,为村一景观。高级
农业合作化之前, 张家庄、 泉龙、北关、东关四村菜农习之于清早在桥上卖菜批发给四方小贩,
其桥又称之“发菜桥”。农闲时,村人喜欢聚集桥上观水聊天。
前街东段,石桥二座,均为石板方孔桥。
后街东段,苇沟河上有石拱大桥,桥身宽达4米,长达8米。桥之北一大湾,称之“后大湾”,桥
故称“大湾桥”。
园林明中叶,“官坝”之水流经村域,邑人王贲园于村前大街中段北首建园林,占地30亩,名曰
“如园”。乡人称之“王家花园”。园内小溪流水,石笋亭立、高柳腾萝、花草繁茂。时为县境内28
处名园林之一。清乾隆年间,王氏家人将其园卖于村人胡氏、杨氏两家族改建住房。1958年大炼钢铁,
笋石被毁。1990年启动旧村改造后,原“王家花园”遗留房屋拆除。

附:清《淄川县志》三续园林篇“如园”
如园在城北关外张家庄,邑人王贲园先生之所营也。四围缭以周垣,南为官道,东西皆民舍,北
为蔬圃。自有明中叶,邑令侯公筑坝於般水上游,分水一支,绕城而北至此。水与地平,疏则为溪,
潴则为沼,曲折随人无不如志。於是因水构地为园於庄之北,建大门於西南隅。入门不数武,折而东
有小门。门以内,南屋三间,屋后有小院落,为应门僮仆及佃客辈憩息之所。北有亚字墙,过墙有甬
路一条,直通二门。甬路中峙一石笋,亭亭独立,名驼来石,传闻系二牛驼来者也。甬路之东,地極
宽敞,杂栽花木,间以怪石。少北为井,旁一垂柳高丈余,大两人合抱,长条踠地,披拂於银床上。
井北有亭三间,西一间为过厅,后楹悬一额日,一池秋水。中二间为客厅,壁上悬如园图,为季香坪
少尹写赠。亭后有石耸立刻墨竹,其背则邑侯杨旭峤内子吴静君夫人之所绘也。又北为池,池不深广,
不圆不方,岸石屈曲抵山之趾而止。中植红白菡萏,夏月盛开,香风远袭。山不高峻,有东西两磴可
上。其巅有巨石孤立,下列石几,石墩,略可容三五人茗谈。山后陡不可下,当二门若屏风然。自驼
来石,循路北行,径侧有细流出乱竹中。白杨二株甚郁茂,高二三丈,每於睛昼作风雨声。路尽抵二
门,门之西有高柳,藤萝罥其上,花时紫雪纷缀,一院皆芬。门之东有牡丹数株,间以芍药,花大如
盘盂,亦春深一钜观也。入门为书斋,正中北舍三间,左植腊梅一丛,高与檐。斋右植黄杨一木,高
出檐上。少南为西舍三间,南厅三间,东有小长廊。廊前甃一方池,小而深,则蓄水养金鱼者也。西
北隅,起小楼仅一间,颜曰观稼楼。下有门,可通后圃,则种家蔬,莳野竹地也。统计园之大,不盈
五亩。有山焉,曰覆篑耳。有池焉,曰覆杯耳。有台榭焉,曰茅庵草舍耳。有庖厨焉,曰土锉烟灶耳。
主人笑曰,是乌足以名园哉,仅可谓如园已耳。时有孙君锡田,亦任侠士,园在如园之西,亦有花数
本,池一渠,屋数间,每酒酣,辄对客曰,王君之园,曰如园。余之园,又不如王君,只可谓不如园
耳。时传以为美谈。